衡水名师工作室
对合作教学的几点反思

摘要:合作教学使课堂面貌为之一新,但也反映出一些很值得我们深思问题:1、对教学内容没有认真设计。2、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3、教师和学生都不清楚自己在合作学习找那个的定位。4、学生不会倾听。 关键词:合作教学 反思

苏丽莉发表于2022-06-12

当前,合作教学使课堂面貌为之一新,对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有力的冲击,这种尝试是有意义的,但也反映出一些很值得我们深思问题。

一、对教学的内容没有认真的设计。

在课堂上,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老师提出的问题会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学生举起手,而教师仍然会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交流。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几乎张口就会,这样的合作有必要进行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是,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还是屡见不鲜,不管有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动不动就合作学习,好像没有合作学习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任务,或者是受到外在条件限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时才有必要,有价值。因此,设计的合作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索,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能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

二、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情景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时,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立方案,很容易造成组内一言堂,其他学生人云亦云,或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围绕主题,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我认为在教学中老师应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才会有效,才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三、教师和学生都不清楚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定位。

1、教师只是设计者吗?

当老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等待着评判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有的教师在抓紧时间看教案或思考着下一环节该做些什么……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使学生感到新奇,觉得有探究的价值,又有思维含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找桃子”;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2、学生真的全员参与了吗?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常常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时候是“好学生”扮演了教师的角色,那些学困生在小组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小组掩护下逃避责任,合作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

我在教学中是通过轮换合作小组的小组长,来改变这种局面的:我告诉学生:“你这位组长说得很精彩,这次你能不能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让他们做回组长?”对胆小的学生告诉他:“你悄悄地跟老师讲,老师把你的声音放大,你也可以做组长。”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我还在合作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工,并在组内安排学困生发言,让他们先说出最容易想的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合作时,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听完再细致地分析一下;我在行间指导时,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每一位小组成员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要以追求小组的共同目标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出贡献。

四、学生不会倾听。

学生往往是表达的欲望胜过一切,总希望亮出自己的观点。因此,很多同学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尤其低年级的学生),有的是因为没有轮到自己发言而丧失了刚才的那份热情;有的还在等着发言,在思考着自己的想法;也有的是因为没轮到他而觉得无所事事……很少有同学去关注同学的发言,去吸收与分享。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静下心来“倾听”的素质: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挑剔”,发现其他小组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听”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规范、清晰地表达,提高“说”的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