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千里之行始于审题—从2021年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审题的技巧 衡水市第三中学 郑凌燕

千里之行始于审题 —从2021年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审题的技巧 衡水市第三中学 郑凌燕 据统计,考试中学生失分的主要因素是审题的问题,常常是审题不清,就仓促动笔;审题不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审错题,南辕北辙,费时费力。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存在着对审题能力重视不足,对审题技巧挖掘不透的现象。

郑凌燕发表于2021-11-01

千里之行始于审题

—从2021年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审题的技巧

衡水市第三中学      郑凌燕

据统计,考试中学生失分的主要因素是审题的问题,常常是审题不清,就仓促动笔;审题不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审错题,南辕北辙,费时费力。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存在着对审题能力重视不足,对审题技巧挖掘不透的现象。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2021年的河北省语文中考试题,更是秉承上述命题原则,依标扣本,加大了思维能力考查力度。而审题是考试做题的关键,审题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考生的答题是否准确、规范与全面。下面我以2021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为例,谈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 慢读题干,审清考点。

试题的题干往往包含设问的情境、设问的角度和设问方法等显性信息;同时,也隐含着命题的意图、答题的方法和方向、答题的区域等隐形信息。分析题干,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能够从中挖掘出那些重要信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解答试题。题干审视不清,势必会带来解题的盲目性,所以,要准确答题,审题时绝不能忽视对题干的阅读和分析。

示例一: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的第四题第一小题

(1)假如你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来到风光旖旎的白洋淀。请你结合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相关句子,向同学们介绍匾额中“集翔”的意思。

这道题是情境化设题,命题人意图是综合考查学生课内拓展课外的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这道题需要关注考点有三处:(1匾额中“集翔”的语境义。2结合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相关句子。(3)是向同学们介绍这几个字。前两处同学们一般都会重视,因为这是主要得分点,而第三处,这向同学们介绍六个字常常容易被同学们忽视,造成答题时缺少必要的称呼而丢掉一分,实际上是同学们审题时忽略了口语交际这一考点。

我们一起看本题答案:同学们(称呼),《岳阳楼记》中有沙鸥翔集一句,其中“翔集”的意思是“时而飞翔,时而栖止”,故“翔集”的意思为“栖止、飞翔”,(结合课内)比喻在白洋淀可以欣赏鸟儿栖止、飞翔的美景。(迁移课外,挖掘出语境义

所以,审题时对于题干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像孙悟空一样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放过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眼,审清命题人意图,明确每一处考点,那样就无失分之忧了。

二、 关注题目,审出文字背后的隐性信息

题目的难易程度,关键要看试题中所给信息的明晰度,试题所给信息越明显,考生越容易找到解题的“钥匙”,解开试题这把“锁”的希望就越大,但中考是以选拔为目的,所以试题中往往存在一些隐蔽信息。所以考生审题时,要用心思考并挖掘题目中的隐性信息。

(一)注意题目中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

示例二: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第二部分文言文第十题

10、甲文中,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此吾老友也”?(3分)

对于这道题,出题人的意图不仅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考查学生对题目中“老友”的“友”字的理解。而对“友”字的理解就是一个隐性信息,答题时常常容易被学生忽视掉,这是一个失分点。所以审题时一定要关注到这一考点,这样答题时才会准确全面做答。不但考虑到结合文本内容,还会联想到《论语》中学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的意思就是志同道合的人,快乐的原因就是志同道合的人能够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切磋。

     我们一起来看本题答案:因为朱熹通过探问蔡元定的学问,发现他博学多识,功底深厚(结合文本得出的答案),可以像老朋友一样相互学习,相互切磋。(联想《论语》中“友”的内涵

(二)关注题目本身蕴含的情感内涵。

示例三: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第二部分记叙文第十八题

18、选文第七段中,为什么说“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

我们常说“听话听音”,同样审题时不仅要审出表层含义,还要审出其画外音,即深层次的情感内涵。我们看这个题目,命题人不仅想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又要考查学生对文本背后情感的挖掘。所以审题时只有审清这两点,才能保证不失分。

我们一起看本题答案:(1)因为作者依据对段玉裁的了解,推断他生前的寓所不及现在的纪念馆宽敞,故说“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表层含义)(2)诙谐的语言中透露出对段玉裁清廉为官的赞美。(情感内涵)答案的第二点就是对题干蕴含情感的挖掘,也是学生答题中容易失分的地方。

三、审题时需要一股韧劲,要“咬住”题目中关键词语不放松

 示例四: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第二部分议论文第十四题

14在古文学习中,我们常会遇到潜伏的“拦路虎”。请再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以及课内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审题时尤其注意题目中“潜伏”二字,同时对潜伏的“拦路虎”一定要通过阅读文本有个明晰的理解,它既指古今异义的情况,还指一词多义和望文生义的情况。理清了这些,结合课内积累的文言文知识,列举古文学习三种情况中的一种实例即可。

本题答案示例如下:古文学习中,有时遇到古今异义情况,如《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中“交通”,古义“交错相通”而并非现在理解的“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有时会因为考虑不周而理解错误。

考试是从审题开始的,迅速、准确地读懂题意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审题不清,即使答案组织再有条理,语言再流畅,答题模式再规范,也是空中楼阁。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教授一些审题的技巧,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做题时用心揣摩,明意图析考点,透过表象看质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这样,学生做题时能躲开陷阱,避开障碍,最终为自己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