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德育教育

周俊艳发表于2021-12-12

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周俊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德育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要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在德育目标任务内容方法途径上整体构建形成体系,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信行多启发,相辅相成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课程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对增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今的中小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品德行为都会受到冲击和影响,针对不同的学生应予以妥当的引导和教育。例如,一些学生习惯上被老师称为“双差生”,备受老师注意,他们也常常有种被监视的感觉,心里感到压抑,他们一旦出现一点小问题,就会被老师“高度重视”,他们在校内没有市场就会流向校外,成为真正的“问题学生”。对此类学生应该多给予关心,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找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以自信。另外还有一些“好学生”,也即是高分学生,可谓“一俊遮百丑”,这类学生虽然大部分品学兼优,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挣扎在自负与自卑的双重心理之下而形成双重人格。这些学生只能我赢,不能你赢,具有偏执和强迫症状等心理问题,采取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此类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被高分蒙住,一旦出了问题才会大吃一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但教学上因材施教,育人时也同样如此, 采取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德育,以期达到更好的实效性。现就德育工作的几点感受阐述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与其等着出现问题学生不如未雨绸缪,从平时做起,从日常行为入手,经过长期养成过程,让不良习惯远离自身,让好习惯成为自然,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处处自律,塑造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良好形象。

二、老师要率先垂范。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做着学生的范本,学生时时刻刻都在模仿或评判着你。在 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至关重要,作为教师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从而阻止丑恶的东西对学生的影响,以所言所行所信的真诚化育学生,身体力行地为学生垂范。纵观历史,所有令学生敬仰的教师无不以他们各自的伟大人格感召着学生,孔子、苏格拉底、陶行知、蔡元培等莫不如此。因此强化师德养成的实践,营造师德优化的环境,树立教育无知观念等,对促进师德的提升非常有必要,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在师德方面的垂范作用。

三、加强对教育基地的利用。教育基地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最佳选择,在这些热土上,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英模,涌现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孕育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等文化遗产,他们掌握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品德曾经激起了人民的敬仰和怀念。学校德育工作若能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学生参观、瞻仰、祭扫,并开展征文,主题演讲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学生亲自体验、用心体会,耳濡目染,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思想道德上的净化。

四、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以专题性探究发展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关注自我。

五、发挥家长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是社交学习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学生道德教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参与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一项针对1018岁学生而进行的学术研究显示,对他们产生主要影响的大部分来自父母的态度与行为,如果一位对社会不负责任,不知道尊重他人,不遵守社会公道的父母,怎么能要求孩子在这些方面表现很出色呢?另外,家长与学校的交流沟通非常重要,家长参与是学生在学校健康成长的关键。

六、社会的参与对促进中小学生的道德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道德成长贯穿他的一生,因此道德成型受到社会的制约。社会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学生在乘车时,看见人们为残疾人,妇女儿童让座、购物时,人们能自觉排队等,还有许多公益广告,这些良好的文化氛围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另外国家对教育基地的免费开放,对先进人物的宣扬、报道,都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道德教育方式。

七.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是其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灵魂,所以要想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就应该注重德育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其人生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并且极容易受到外界思想观念的影响,所以强化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德育水平,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不断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和素质。情感关怀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关怀,满足学生更高的情感需求,使学生能够接受情感教育,从而有效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德育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必须要强化德育教育工作。我们应对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积极探讨有效对策,不断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为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