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知网免费下载文章的5条途径
吴爱华名师工作室
2025.03.16
124
1.国家图书馆网址:http://www.nlc.cn/实名注册后能够下到各种中外文文献。2.idata中国知网网址:https://www.cn-ki.net/进入系统,注册账号,登录即可。每天五篇额度,基本够用,可注册多个账号使用。3.浙江图书馆网址:http://www.zjlib.cn/使用支付宝,在生活号搜索“浙江图书馆”,注册电子借阅证。支付宝的信用积分不能低于一定值使用。教程链接: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91f5db1b7c445f1c7e05e34a.html4.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网址:http://www.gxlib.org.cn/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电话号码注册,进入“数字资源导航”,点击“包库入口”,即可浏览下载文献。教程链接: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133096307290365...注:经常会发生“并入用户已满”,表示同时在线下载人数满了,可在其他时间段试试。5.贵州数字图书馆官网网址:http://www.gzlib.org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点击右上角“在线领卡”,填写个人资料,点击“申请领卡”,然后回到首页,点击右上角“登录”,在搜索框输入下载的文献题目,切换到期刊,点击“中文搜索”,结果页点击“CNKI(包库)”直接下载到电脑,或者点击“邮箱接收全文”,会发送到邮箱。
高中化学
水浴、油浴、沙浴
吴爱华名师工作室
2025.03.14
118
水浴、油浴和沙浴是实验室或工业中常用的间接加热方法,主要区别在于介质、温度范围、导热性和适用场景。以下是具体区别和用法总结:1. 水浴介质:水(可添加盐或油调节沸点)。温度范围:0°C~100°C(常压下纯水最高100°C,盐水浴可略高)。特点: 温和加热,温度均匀,适合精确控温。 安全性高,但需注意水分蒸发。适用场景: 蒸发溶剂(如旋转蒸发仪)。 生化实验(酶反应、DNA扩增)。 低温反应(如50~80°C的有机合成)。注意事项: 避免长时间干烧,可加盖或使用循环水浴。 高温需求时需改用油浴或沙浴。2. 油浴介质:硅油、石蜡油、菜籽油等。温度范围:100°C~300°C(硅油可达250°C以上)。特点: 高温稳定,但导热性较慢。 易燃(需远离明火),清洁较麻烦。适用场景: 高温有机合成(如酯化、聚合反应)。 需长时间恒温的高温实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油类(如硅油耐高温,石蜡油成本低)。 防止油温超过闪点引发燃烧。 使用后及时清理残留物,避免氧化变质。3. 沙浴介质:细沙或金属沙。温度范围:50°C~500°C(取决于沙的种类和加热装置)。特点: 导热慢但均匀,适合长时间高温反应。 安全性高(无明火直接接触),但升温/降温慢。适用场景: 高温反应(如煅烧、金属热处理)。 需避免局部过热的实验(如某些无机合成)。注意事项: 沙粒需干燥,避免受潮爆炸。 调整温度时需耐心,避免骤冷骤热。对比总结| 特性 | 水浴 | 油浴 | 沙浴 || 温度范围 | ≤100°C(常压) | 100~300°C | 50~500°C || 导热性 | 快且均匀 | 较慢 | 慢但稳定 || 安全性 | 高(无燃烧风险) | 中(需防火) | 高(无直接明火) || 清洁难度 | 易清洁 | 难(油污残留) | 中等(沙粒易散落) || 典型用途 | 蒸发、生化实验 | 高温有机合成 | 煅烧、金属处理 | 选择建议低温精准控温 → 水浴(如PCR实验)。100~250°C高温 → 油浴(如蒸馏高沸点溶剂)。超高温或均匀加热 → 沙浴(如材料烧结)。安全提示: 水浴避免干烧,油浴远离火源,沙浴注意防烫。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介质,并严格控制温度上限。
高中化学
元素名称
吴爱华名师工作室
2025.03.14
116
高中化学
高考化学:阿伏伽德罗常数中的陷阱
吴爱华名师工作室
2025.03.14
34
类型一 关于气体的摩尔体积解题策略:有体积,无标况或非气态,均不能计算注意:CCl4、CHCl3、CH2Cl2(注:CH3Cl为气体)、H2O、溴、SO3、己烷、苯、HF、NO2、甲醇等【题组1】1.(2021广东卷)11.2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的分子数目为NA( ) 2.在标况下,22.4 L SO3和22.4 L C2H4原子个数比为2:3( ) 3.(2021河北卷)22.4L(标准状况)氟气所含的质子数为18NA( ) 4.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 5.2.24 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A个CO2分子( ) 6.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A( ) 7.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含有SO3分子数为NA( ) 8.标准状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A( ) 9.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2NA( ) 10.标准状况下,22.4 L酒精所含的分子数为NA( ) 11.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0.4NA( ) 12.标准状况下,11.2 L HF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0.5 NA( ) 类型二 溶液中微粒数的计算解题策略1 有浓度,无体积,算不了【题组2】1.(2021湖南卷)0.1 mol·L-1 HCl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1NA( ) 2. (2020浙江卷)②常温下,pH=9的CH3COON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数为10-5NA( ) 3. 0.1 mol·L-1 NaF溶液中所含F-的数目小于0.1NA( ) 解题策略2 溶液中水解的盐、弱电解质的微粒数目不能直接计算4.(2019全国Ⅱ)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43-数目为0.1NA( ) 5.(2020浙江卷)1 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数为0.1NA( ) 6.(2021年广东卷)1 L 1.0 mol·L-1的盐酸含有阴离子总数为2NA( ) 7. 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A( ) 8. 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A个H+( ) 9. 1 L 0.1 mol·L-1的乙酸溶液中含H+的数量为0.1NA( ) 10. 常温常压下,2 mol·L-1的100 mL 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0.4NA( ) 11. 含NA个ClO-的NaClO溶液中,Na+数目为NA( ) 注意:当题目有特殊条件时,能水解的微粒可间接计算数目12. 1 L 0.1 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A( ) 13. 常温下,向1 L 1 mol·L-1的NH4Cl溶液中滴加氨水至中性NH4+数目为NA( ) 解题策略3 计算溶液中H、O原子数要考虑H2O14.(2021浙江卷)100 mL 0.1 mol·L-1的NaOH水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01NA( ) 15. 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含氢原子数为6NA( ) 16. 200 g质量分数为17% H2O2溶液中极性键数目为2NA( ) 解题策略4 胶粒是若干个微粒的集合体,算不出数目17. (2018全国I) 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 解题策略5 pH就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H+,有体积就能计算,与溶液无关(洗脚水)18.25 ℃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A( ) 类型三 混合物问题解题策略1.最简式法——适用于最简式相同的混合物计算原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等,但该法不可计算分子数2.极限法——分开计算(适用于最简式不同的混合物)【题组3】1.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 ) 2.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 3.1 mol的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A( ) 4.标准状况下,22.4 L氧气、氮气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2NA个原子( ) 5.常温常压下,1 mol CO2与S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2NA( ) 6.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物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 7.常温常压下,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 8.60 ℃时,92 g NO2与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 ) 9.2.6 g苯和立方烷(C8H8)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0.2NA( ) 10.30 g HCHO与CH3COOH混合物中含C原子数为NA( ) 11.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 12.7.8 g Na2S与Na2O2的混合物,含离子总数为0.3NA( ) 13.14g由N2和13C2H2组成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7NA( ) 类型四 一些特殊反应的隐藏陷阱(一)隐藏可逆反应①2SO2+O22SO3 ②N2+3H22NH3 ③Cl2+H2OHCl+HClO ④2NO2N2O4 ⑤H2+I22HI ⑥PCl3+Cl2PCl5 ⑦酯化反应 ⑧盐类的水解 ⑨弱电解质的电离解题策略 可逆反应进行不完全【题组4】1. 1 mol碘蒸气和1 mol氢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的碘化氢分子数小于2NA( ) 2. 1 mol碘蒸气和1 mol氢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分子数总数为2NA( ) 3. 0.1mol CH3COOH与足量CH3CH2OH充分反应生成的CH3COOCH2CH3分子数目为0.1NA( ) 4. (2021湖南卷)2 mol NO与1 mol 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2NA( ) 5.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 6. 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A个P—Cl键( ) 7.标准状况下,将22.4 L Cl2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NA( ) 8.反应N2(g)+3H2(g)2NH3(g) ΔH= -92.4 kJ/mol,若放出热量4.62 kJ,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 ) 9.反应N2(g)+3H2(g)2NH3(g),生成2 mol NH3,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NA( ) 10.2SO2+O22SO3 △H=-a kJ·mol-1每当有1mol O2反应完全,该过程会释放a kJ的能量( ) (二)特殊的变化——浓度因素解题策略注意有浓酸参与的反应,浓酸变稀后能否继续反应①浓盐酸+MnO2:浓盐酸变稀后不反应②浓硝酸+金属:开始生成NO2,变稀后反应生成NO③浓硫酸+Zn:开始生成SO2,变稀后反应生成H2④浓硫酸+Cu:开始生成SO2,变稀后不反应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钝化”1.5.6 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A( ) 2.50 mL 12 mol·L-1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 3.常温下,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 ) 类型五 关于物质微观结构解题策略记住常考物质的结构特点常考物质CH4(C—H)P4(P—P)SiO2(Si—O)Si(Si—Si)金刚石(C—C)石墨(C—C)S81mol物质含共价键数目常考物质Na2O2Na2ONaHSO4(固态或熔融状态)NaHSO4(aq)阴阳离子数之比【题组5】1.(2021广东卷)1 mol CHCl3含有C—Cl键的数目为3NA( ) 2.(2021全国甲)32 g S8分子中含有的S-S键数为1NA( ) 3.(2021浙江卷)31 g P4中的共价键数目为1.5NA( ) 4. 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 ) 5. 1 mol NaHSO4晶体中,含有阳离子数为2NA( ) 6. 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NA( ) 7. 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 ) 8. 30 g SiO2中含有硅氧键个数为NA( ) 9. 32 g甲醇中所含共价键数目为5NA( ) 10. 78 g苯中含有3NA碳碳双键( ) 11. CH4与白磷(P4)都为正四面体结构,则1 mol CH4与l mol P4所含共价键的数目均为4NA( ) 12. 1 mol乙醇分子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8NA( ) 类型六 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陷阱(1)同一种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3NO2+H2O=2HNO3+NO~2e- 2NaOH+Cl2=NaCl+NaClO+H2O~e-2Na2O2+2H2O=4NaOH+O2~2e- 2Na2O2+2CO2=2Na2CO3+O2~2e-(2)反应物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Fe和HNO3反应,Fe不足,生成Fe3+,Fe过量,生成Fe2+(3)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Cu、Fe和Cl2反应生成CuCl2、FeCl3,Cu、Fe和S反应生成Cu2S、FeS(4)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还原性顺序:I->Fe2+>Br-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Cl2首先氧化I-,再氧化Fe2+。如向FeBr2溶液中通入Cl2,Cl2首先氧化Fe2+,再氧化Br-。【题组6】1.(2021全国甲)3 mol的NO2与H2O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 2. 0.1 mol 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 3. 32 g Cu和32 g S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 4. 足量Cl2与56 g铁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 5. 4.6 g Na在空气中完全反应生成Na2O、Na2O2,转移0.2NA个电子( ) 6. 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 7. 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 8. 1 mol甲烷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8NA( ) 9. 0.1 mol Zn与含0.1 mol HCl的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 10. 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 ) 11. 1 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12. 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共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 13. 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 14. 用浓盐酸分别和MnO2、KClO3反应制备1 mol Cl2,转移的电子数均为2NA( ) 15. 2.3 g Na与O2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NA和0.2NA之间( ) 16. 在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每生成3 mol Cl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 17. 1 mol的Na2O2与水充分反应,该过程中共有2 mol电子转移( ) 类型七 微粒的数目计算涉及:原子数、分子数、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的计算常考微粒(1 mol)H2OD2OH218O—OH—ODOH—H3O+摩尔质量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1. 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 2. 0.1 mol的11B中,含有0.6NA个中子( ) 3. 在常温常压下,18 g H2O与18 g D2O所含电子数均为10NA( ) 4. 17 g —OH与17 g OH-所含电子数均为10NA( ) 5. 56 g乙烯中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12NA( ) 6. 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A( ) 7. 1 mol OD-和17 g -OH所含的质子与中子均为9NA( ) 8. 14 g由N2和13C2H2组成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7NA( ) 9. 标准状况下,11.2 L 12C18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8NA( ) 【真题演练】1.(2020年全国Ⅲ卷)22.4 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 NA个中子 ( ) 2.(2020年全国Ⅲ卷)1 mol 重水比1 mol 水多 NA个质子( ) 3.(2018新课标Ⅲ卷)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 4.(2018新课标Ⅱ卷)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 5.(2018海南)28 g的乙烯和环已烷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6NA( ) 6.(2017浙江4月选考)0.1 mol 乙烯与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为0.3NA( ) 7.(2019新课标Ⅱ卷)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 8.(2018新课标Ⅲ卷)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 9.(2017浙江11月选考)任意条件下,1 mol苯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一定为6 NA( ) 10.(2017海南)1 mol 乙烯分子中含有的碳氢键数为4NA( ) 11. 1.0 mol丙烯与足量的HCl完全反应生成的CH3CH2CH2Cl分子数为1.0 NA( ) 12. 密闭容器中,1 mo NH3和1 mol HCl反应后气体分子总数为 NA( ) 13.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质量减小64 g,转移电子数为2 NA( ) 14. 标准状况下,44.8 L CHCl3中含有的氯原子的数目为6 NA( ) 15. 1 mol 葡萄糖分子含有的羟基数目为5 NA( ) 16. 7 g Li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 ) 17. 0.5 mol • L-1NH4 NO2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小于0.5 NA( ) 18. 0.25 mol Zn 与一定量浓硫酸反应后完全溶解,生成气体的分子数为 0.25 NA ( ) 19. 46 g 有机物 C2H6O 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一定为7 NA( ) 20. 常温常压下,1.8 g甲基(-CD3)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NA( ) 21. 1.5 mol的MnO2粉末与足量浓盐酸共热转移电子数目小于3 NA( ) 22. 1 L 0.01 mol • L-1KA1(SO4)2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0.02 NA( ) 23. 1 mol 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 NA( ) 24. 25 ℃,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A( ) 25. 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
高中化学
疑难杂症|冠醚
吴爱华名师工作室
2025.03.14
38
高中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俗名集
吴爱华名师工作室
2025.03.14
46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硫铵:(NH4)2SO4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e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SO4)2·12H2O 漂白粉:Ca(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OH)2和S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 (NH4)2Fe(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Fe2O3或其它活泼性比铝弱的金属的氧化物 尿素:CO(NH2)2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酒精、乙醇:C2H5OH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葡萄糖:C6H12O6 (多羟基醛) 果糖:C6H12O6(多羟基酮) 蔗糖:C12H22O11 (非还原性二糖)麦芽糖:C12H22O11 (还原性二糖) 淀粉:(C6H10O5)n(多糖)纤维素:(C6H10O5)n(多糖)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有较强酸性,属于弱酸,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具有还原性)。
小学数学
精研深耕促转型 数智融合启新程
高文彦名师工作室
2025.03.14
39
一、AI赋能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培训伊始,专家们便为我们描绘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AI赋能教育,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颠覆性变革。AI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精准化教学: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AI可以精准识别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智能化评估:AI可以自动批改作业、试卷,并生成详细的分析报告,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沉浸式学习: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AI可以打造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然而,AI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教师角色转变:在AI时代,教师的角色将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学生的学习数据涉及个人隐私,如何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滥用,是AI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教育公平性:如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AI技术带来的教育红利,避免技术鸿沟加剧教育不公平现象,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二、实践探索:AI技术助力高效课堂培训中,专家们分享了许多AI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成功案例,让我深受启发。例如:智能教学平台:利用AI技术开发的智能教学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情况,自动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习效率。虚拟仿真实验:在科学课程中,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进行各种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智能语音助手:在英语课堂上,利用智能语音助手,学生可以进行口语练习,并获得实时的语音反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些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AI技术并非遥不可及,它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课堂,并开始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三、未来展望:拥抱变革,共创教育新未来面对AI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教师应该积极拥抱变革,主动学习新技术,探索新方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转变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积极学习AI技术相关知识,掌握AI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将AI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合作交流:与同行分享经验,共同探讨AI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AI技术的浪潮势不可挡,教育的未来充满希望。让我们携手共进,积极探索AI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共同谱写教育信息化的新篇章!四、个人反思: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勇于实践:积极尝试将AI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探索高效课堂的新模式。反思总结: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相信,在AI技术的助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打造出更加高效、更加智慧的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小学数学
以研促教,AI赋能高效课堂
高文彦名师工作室
2025.03.13
45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以“中小学教研能力提升”和“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培训。,此次培训无疑为我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注入了全新活力。不仅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对教研有了全新认识,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与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一、以研促教:教学智慧的深度挖掘培训伊始,我深刻领悟到“以研促教”不仅是口号,更是推动教育创新的不竭动力。给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便是“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它鼓励教师成为研究者,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案例分析与同行交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性的教学策略。这一过程不仅促使我更新了教学理念,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基于实证数据优化课程设计,确保教学活动更加精准高效。二、AI促教:技术融合的教学新生态AI技术的引入,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培训中,我亲眼见证了AI如何精准分析学情、智能推荐学习资源、甚至通过机器学习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这种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支持与效率提升。我深刻体会到,AI不仅是工具,更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力量。三、实践探索:融合AI的高效课堂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也曾融入AI元素。通过希沃白板5,我能够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场景,利用游戏化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面对的不在单单是毫无活力的黑板文字。同样,通过智能教学平台,我能够即时获取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AI辅助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成长,课堂氛围因此变得更加活跃与包容。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促使我成为了一位更加灵活、创新的教学引导者。四、未来展望:科技与教育共生的美好愿景展望未来,我坚信“以研促教,AI赋能”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教育的主流趋势。我将持续深化对AI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场景与互动模式,构建一个更加开放、智能、高效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也期待与更多教育者携手,共同推动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总之,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与技能的充电站,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深刻洗礼。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收获,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高效、智能、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数学
研析数学命题之道 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初中数学命题研讨
李娜娜名师工作室
2025.03.12
58
心中有纲,命题有方。命题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学科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为了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挥命题评价对日常教学和中考备考的指导作用,实现“教-学-评”有机衔接,2025年3月11日下午,衡水市李娜娜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饶阳县第二中学,开展了初中数学命题研讨活动。 本次会议由工作室李娜娜老师主持,会议邀请了教师发展中心韩子翔主任,教学研究处石英姿主任参加命题探讨。 会议伊始,每位成员都分享了自己的命题过程和命题意图。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精心设计各类题型。从基础知识的巩固到思维能力的拓展,从单一知识点的考查到综合运用的评估,展现出教师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优异的学科素养。大家的展示百花齐放,如一杯芳香四溢的茶,越品越醇香。 随后,会议进入了热烈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中考数学试题的命题策略,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大家针对中考命题新趋势,探讨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变、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共同为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献计献策。在交流中,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创新的思路不断涌现,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更是智慧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