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特色资源

小学语文

致敬梦想

衡水史晓华名师工作室 2023.12.26 109
致敬梦想亲爱的老师、孩子们:牛城之西,桃花流觞,金秋镇小,整装启航!愿你们走进诗意栖息的校园,打开灿烂童年的镇小时光。愿你们怀揣梦想,博学经世;花样年华,蓄力逐梦,我们一路同行!梦想是凝聚力量,铸就辉煌。2023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三年里,我们众志成城,积极接种疫苗,全中国13亿人的心与力量凝聚在一起,新冠病毒岂敢在华夏大地再起风浪?这一年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国科技的高光时刻,中国梦再创辉煌。天问一号环火飞行,着陆火星;空间站核心舱亮相;天地实时对话…..中国梦扬帆、起航、逐梦九天!当我们仰望星空,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梦想,未来的更多可能,最终将会成为现实!梦想是满怀憧憬,点亮希望。每一段青葱的岁月,都是可以自由生长灿烂梦想的时光; 每一个稚气的少年,心灵深处都拥有一颗想要绽放的神奇种子校园中每一寸春天的光阴,都能够让生长梦想的小禾吸收丰富的营养,青葱未央。 如果此时,我们正站在一个描绘着梦想的窗口向未来眺望; 如果此刻,我们的面前正铺陈着一匹由梦想织就的时光锦缎; 如果现在,我们将会用生命中的智慧和灵感,来书写一篇叫做“梦想”的华章。 那么,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早晨,在挥汗如雨的足球操场上,在诵读着朗朗的清风中;在缤纷活跃的课堂里,让我们以清澈的明眸,好奇的呼吸,和着心脏的思谋雀跃;大声地告诉世界,当我们航行在梦想这条蜿蜒的河流中,看到了两岸那么多充满奇异和瑰丽的景象。 梦想是向着光明,生命绽放。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可以种桃李,种春风;可以播撒种子,耕耘理想;可以让心灵开花结果;可以在大地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蔚蓝的天空,可以让梦想随风飞翔,可以让梦想在云朵快乐生长,即便漆黑的夜晚,也会有无数星星般的灯火,将幽暗的世界照亮。 每一座校园,都是梦想的花园。鸟鸣嘤嘤,百花齐放,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这儿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我的孩子,昨晚,梦想是否已经轻轻敲击过你的门窗? 1900年,28岁的梁启超写下了《少年中国》的梦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925年秋末,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抒写了一代人的梦想,“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014年,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议上庄严承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共同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荣光。每一个人的梦想,都通向中国梦的大路,每一个中国人涓涓细流般的美好憧憬,汇成了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海洋。 岁月如流,人生如船,梦想是帆。亲爱的孩子,你心中的梦想,会绽放出怎样的缤纷绚丽,灿烂辉煌? 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梦想者;每一个少年,都是青春梦想的歌咏者;每一个老师,都是梦想坚定的守护者。 向梦想致敬,向所有的梦想者致敬,无论你们的梦想有多么渺小,甚至好高骛远;无论你们的梦想,看起来多么虚无缥缈,甚至在世俗的眼中多么幼稚可笑。 让我们以努力的名义,为梦想致敬;向每一座开满鲜花般梦想的校园致敬,向每一位守护梦想的老师致敬。 每一间教室,都是孕育梦想的沃土;每一节课堂,都是培育梦想的雨露;每一行文字,都是点燃梦想的星星之火。梦想正如此刻的阳光,穿过宇宙漫长的历程,必定有一缕只为你而来; 梦想正如此刻的南风,走过大地上无数的河流和山岗,必定有一丝只为你吹拂; 梦想正如此刻招展的红旗,必有一种方向,向着你未来的人生尽情飘扬。 在这个生长“中国梦”的时代,在这座连接历史与未来的青青校园,愿梦想之光照亮每一种精彩的人生,愿每一个人都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和见证者。每一个镇小人,都怀有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梦想。我们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成就现在,也成就未来;我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梦想是脚踏实地,拼搏创造。敢于付出,脚踏实地,拼搏创造,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选择;德行洁雅,文明向上,追求完美,是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今日镇小秉承崇真尚本情怀、童蒙养正己任,让每个孩子都怀揣诗意,种下梦的种子,成为有德行最好的自己。教育是梦想的催化剂,教育是守护梦想、鼓励梦想、召唤梦想、成就梦想的事业,每一个教育者都是梦想的天使,她必定不仅勇于坚守梦想的事业,而且也善于将梦想的光辉照亮每一条平凡前行的路。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梦想之花,就一定能够结出累累硕果。 春的序幕已经开启,梦的种子将破土生长。祝福每一个镇小人能用辛勤和汗水栽培自己的“小种子”,让它生根发芽,灿烂绽放,实现我们的“大梦想”。无迹方知流光短,有梦不觉人生寒。立健康身心,赏人间万物;游六艺五经,涵古今中西;养精神气魄,成中华少年。 致敬梦想,你们的未来,我们无限可期! 我是镇小校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实际行动传递信心和信仰、凝聚奋进的力量。育中华少年,成生命气象!努力创建中国少年培育学校,引领师生追求幸福而崇高的生活。我是镇小教师——良知清澈,爱生如子,有教无类,潜心育人。躬行“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拓宽视野,打开格局,扎根课堂,言传身教。凡希望孩子做到的,为师应该努力先做到。我是镇小学生——立健康身心,赏人间万物;游六艺五经,涵古今中西;养精神气魄,成中国少年。我们定当努力读好书、写好字,健好身,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自信豪迈的中华好儿郎! 
小学语文

语文思维碰撞课堂的实施策略

衡水史晓华名师工作室 2023.12.26 77
语文思维碰撞课堂的实施策略课改之初,“一科一模”的形式让每个学科都要明确一个出发点和突破点,整体上,语文以“整组推进、高效阅读”为突破,立足主题整合、怡情益智、探究体验等打造活力课堂。课堂学习方式组织化,关注学生思维成果诞生,促进学生幸福成长。“整组推进、高效阅读”是在思维碰撞理念指引下的一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变革。一、什么是“整组推进高效阅读”“整组推进”是“教”的方式。这里的“组”有两层含义,一是教材中的单元组。每一组都有基于前一组和后一组不同的三维目标、主题特点、训练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师只要准确解读本组教材,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问,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从而避免“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劳累”的局面。“高效阅读”是“学”的要求。有了整组推进式的课堂数学,对于每组课文师生都可以有时问进行大量阅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正确认识“整组推进高效阅读”。 “整组推进高效阅读”课堂教学不等于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教,而在教语文“课程”。有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或者名家名篇,我们必须一课一课地讲,而且要讲得神采飞扬、熠熠生辉,让学生能受用终身,这就是适合精读的课。但每个单元四五篇文章都得上成这样的课吗?肯定不行,一则到了中高年级,每组本身就有了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就不能当精读上;再则哪怕同样都是精读课文,我们作为教师,根据我们教学的需求也有权利和义务对教材进行稍许改编、取舍、增删,因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当然不能和教材的主旨思想背道而驰。特别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出台后,教师要变教“语文课”为教“语文课程”,“语文课”和“语文课程”,一字之差,区别却很大。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字词句段篇,不仅仅是听说读写练,不仅仅是句逗问叹,也不仅仅是诗词歌赋,而是所有这一切的总和。因为,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语文课程。所以,教师在上好精读课的同时,还要上好整合课、单元导读课、单元回顾课、读写结合的作文指导讲评课、阅读课,其中阅读课还可以包括读物推荐课、读书交流汇报课、名家名篇赏析课、自主阅读课等等。这样,每种课的特点相互补充,整合在一起,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才能给学生呈现一桌丰富的“营养大餐”。“整组推进高效阅读”也不等于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读,而是一种推一及十的“大阅读”。阅读对一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专家曾做过实验,如果测试一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花费了两个课时来学习一篇课文后的知识获取和积累,发现和学生自己用二三十分钟的自主阅读的效果,差别并不大,那这两个课时,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我们跳出一名语文教师的小圈子来看,学生一学期20周140天,读一本薄薄的语文书(一般八个单元32篇课文)是不是其中阅读课还可以包括读物推荐课、读书交流汇报课、名家名篇赏析课、自主阅读课等等。这样,每种课的特点相互补充,整合在一起,是不是学生从中汲取的营养更丰富更全面更有益于以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呢?三、如何进行“大阅读”基于整组推进高效阅读的“大阅读”基本流程为:精读(略读)一群文阅读一整本书阅读。精读课文,习得方法;略读课文,实践方法,速读群文,形成能力:浏览整本书,发展能力。基本策略可以是一篇带一类,比如写景类、记事类、写人类、童话类、古诗类、动物小说类等。通过一篇课文,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写的方法,实现“整组推进高效阅读”的目的。可以一篇带一组,比如讲“走进春天”这样一个单元,通过一篇课文教给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大自然日新月异的变化于细微之处比如角落里的小草、杨树上萌动的毛毛虫、开化的河沟、逐渐温暖的阳光等仔细观察的方法、细致描绘的方法,学生学会了方法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读好、学好本组的其他篇目。还可以一篇带一本,比如讲了《冬阳 童年 骆驼队》,就可以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整组推进高效阅读”教学有四个可以。第一是“目标”:目标必须简单化、序列化,指向性强。必须站在课程和整套小学语文教材的高度,按照单元设计的模块学,一节课,可以只要一个教学目标,最多两个,围绕教学目标,打破惯性思维,设定省时高效的教学环节,充分运用小组活动,集体智慧,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样一课一得,课课相连,实现“整组推进高效阅读”。第二是“方法”:阅读有阅读的方法,识字有识字的方法,教师心中要有“方法意识”,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教师才能教得轻松。课内习得方法,课外大量实践,是“整组推进高效阅读”的关键。首先方法要得当,否则学生真会给你个措手不及,我曾经参与过河北省优质课大赛的评委工作,有两节截然不同的课因为方法的选择所呈现的效果几乎是两个极端,一课是《威尼斯小艇》这个老师是秦皇岛的江波老师,她因为采用了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阅读方法,那节课可以说是声情并茂,别说学生就是在场的评委和老师也啧啧称赞,不仅这篇课文学的津津有味,江波老师又拓展到咱们国内的几篇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整个现场处处洋溢着深深的爱国情,浓浓的民族自豪感,这个老师拿到了特等奖;相反另一位作课老师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也是因为方法不得当,结果事与愿违,小组活动,她以为会按照她的预估,喜欢哪部分的都有,结果学生一股脑都涌到一个部分就是救助黄包车夫那部分,如果这个老师临场发挥能力强一点,可能会重新调动学生积极性,结果她一看这个状况也慌了手脚,这一部分也不知道该讲什么,现场一团遭,只能草草收场,更别说拓展到其他文章了。当然这是前些年的事,那个时候语文课文还没有这样编排,拓展也还很时髦,不过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在悄无声息的开始了。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现在,现在的学生又不同于过去的孩子好歹还能有自觉性和积极性,老师还能因材施教的找到合适的方法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但是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自我,更比较好逸恶劳,积极性的调动很关键,抖音里咱们经常可以刷到因为作业崩溃的家长,家长可以小武大武但是我们不行,所以这就又涉及到教师个人魅力的培养,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对教师本人感兴趣,有好感,那么只要是这个老师要求的,无论多难,哪怕难的不合理,哪怕你动用了小武,他也会觉得你是为他好,他也会全力以赴配合老师完成。当然现在这个小武是绝对不允许的哈第三是“整合与拓展”:语文课内资源需要整合,有的课文要强化,比如名家名篇,经典篇章:有的课文要弱化,学生一读就懂一读就会的,就可以少讲:精读可以与略读整合、与习作整合、与语文园地整合。课内外资源也要整合,这就是拓展,从单篇拓展到另一篇,也可以从单篇拓展到群文,甚至整本书。第四是“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是“整组进高效阅读”的落脚点。教师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进书,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才算真正实现了阅读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的质量,不但上好自主阅读课,还要上好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汇报交流课等。更要重视课外阅读,开展和读书有关的实践活动,巧用评价的杠杆作用,在读书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四、另眼再关“整组推进 高效阅读” 前面讲到过“整组推进”这里的组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教材中的单元组,每组都有自己的三维目标、主题特点、教学难点。组 也指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可以说是示校本教研最基础、最富有活力的细胞,只有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智慧,建立一种智慧碰撞、信息共享、真情互动、共同成长的类似共同体的教研组织,才能真正推动课程改革的成功运行。换句话说就是发挥教研组集体的智慧,共同成长。所以在学期之初教研组人员就要对教材的每一个单元进行集体备课,以本学期的整体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到本单元的目标、再到教材课外资源的拓展,都要有明晰的思路,然后再就单元的教学重点及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难点作为教师应该有充分的解读和心理应对准备:对这些问题,我要怎么教,要怎样做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懂,要怎样化难为易,要设计怎样的课件、要准备怎样的作业才能达到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学生思维的提升,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教研组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建言献策、修改完善,每一组大家共同参与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就会应了那句俗话 “三个臭皮匠,合成诸葛亮”,集体智慧思维的碰撞可能就不是火花的问题而是火焰的力量,教师教学时再加上自己个人的教学风格、特点,融入自己的人格魅力,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扎实,更高效。可能有的老师会说这样会很麻烦,其实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耽误时间但是就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轻松而且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每个人的思路不可能考虑的有多么全面,一个教研组成员年龄不同,阅历有差异,水平也有参差,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这样的集体备课中就可以借他山之石,各取所需,弥补自己思路的短板,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环境造就人才,教研组成员也会在共同备课过程中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知己知彼,相互学习,彼此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鞭策自己努力,所以说集体备课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高效阅读”是“学”的要求,有了整组推进的课堂教学,教师就可以有时间进行大量阅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阅读可以概括为低年级是看鱼——中年级是看如何抓鱼————高年级是教给抓鱼的方法,也就应了那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方法才是小学阶段最终的目的,也为初高中大语文素养的培养做好良好的铺垫,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教材单元整组推进, 教研双线智慧互联参加教育部影子校长培训的时候,我在山东龙口实验小学曾经参加过一个教研活动 “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组教学”。因为当时咱们这边还没有这方面的操作,所以印象比较深刻,笔记也记得比较详实。也因为当时对特级教师工资的一个比较,所以印象就更是深刻。实验小学的王永平校长本身就是一名特级教师,又邀请了龙口区两名语文教研员到场指导,共同体成员、区名师带徒团队等参加,新建街小学、黄城一小等结对学校视频端同步参与。他们那边是几个学校会组成“教研共同体”, 共同体成员校会经常性的一起组织一些针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切磋、研讨。这次活动有这样几个环节:1、现场说课促思考。四位说课教师分别展示三四五六年级一个单元的整组推进式教学,引导教师站在单元整组的角度思考每篇选文承载的学习目标,关注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发展性,分步落实语文要素,以求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李娟作题为《准确定位,梯度衔接》的展示,她依照统编教材语文要素深浅程度呈螺旋上升的现象,建议在本单元整组推进教学中把握这种梯度,注意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能力发展的前后关联,让学生的能力在层层递进中螺旋上升。教师王雅作题为《比较阅读,体会表达》的展示,她试图运用比较策略,将教材中内容、主题等方面有联系的文章有机整合,在本单元整组推进教学中恰当找准比较阅读点,比较异同,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体会和感悟。另一名教师作题为《语言与思维共生长》的展示,她尝试在本单元整组推进教学中,以学生的原有认知作为起点,结合课后题《课堂作业本》聚焦人物思维过程,借助图式显化人物思维过程,通过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推测、分析、类比、评价,感受思维的不同品质,同时,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共生长。还有一名教师刘柳作题为《有理有据学表达》的展示,她在本单元整组推进教学中通过对“理据化表达的初识、进阶、应用”三个阶段,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表达方法,学会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2、线上线下齐交流。“整组推进教学中,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二者的关系如何定位?”“有的单元,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二者关联度不高,该如何落实?”“单元整组教学板块化推进,配套课堂作业需要拆碎进行,遗漏的语文要素外的知识点如何处理更妥?”……“云端”连线的教师们也纷纷留言,表示身受感同。3、特级点睛解疑惑。特级教师王永平校长围绕教师说课内容,作了题为《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组教学》的讲座,为教师们答疑解惑。他从“何谓语文要素、何谓单元整组教学、构建语文深度学习新生态”三方面谈及单元整组教材最终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知识实现链接,能力得到发展,思维经历探索,情感价值观得以充实”。他当场指出,四位教师在进行单元整组建设的时候,前有简析、目标,后有策略、评价,这已不只是在单元教学,而是一个整体的推进,是一个课程意识的呈现。这次活动,“单元整组推进”为单元统整提供了基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突显教材教的实施空间。同时,“双线智慧互联”让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究实践中,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真正发展助益。 走出去,请进来;多参加各种活动,积极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无关对错,因为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这样互通彼此,互补互助,是提升自身各方面素养最好的办法,单纯的看业务书可能每一个老师都比较排斥,因为感觉枯燥。 我曾经在清华、北大、北师大等名校培训学习,也曾到山城重庆、烟花苏州感受不一样的教学理念,每一次外出回来都感受颇深。记得参加全国第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讨会是在青岛,闲余漫步海边,看到好多人在捡拾贝壳,于是也跃跃欲试可终究一无所获,不免有点丧气,这个时候一个老人看到我沮丧的表情就和我聊了起来,当时是12月份海边很冷,但是老人的一句话让我终生难忘也得益终生!老人说已经看我好久,我说找了半天一个贝壳也没找到,老人说:“你要低下头,弯下腰,搬开脚下的石头,耐心的找才能找到贝壳”,我说石头下面会有吗?老人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就是这句“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让我的心情豁然开朗,可以说这句话自此一直鼓励着我,也成为了我以后的人生坐标。回来之后我把这次经历给与我的心灵洗礼写了篇文章《枫红如火》记录这次特殊的经历,这篇文章和另一篇《世界没有坏小孩儿》在河北省心理教育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经历就是丰富的阅历,更是为自己人生的丰富。回归正题哈思维碰撞课堂具体到课堂教学要把握好两个关键:1、 把握准“思维碰撞点”,这是新旧知识冲突点,是认知结构重组点,是不同学生个体思维交汇点,是群体之间因观点不同而生成的疑点,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设计出思维价值的高品质问题,引发学生生成不同的个性观点,才能促成师生间、生生间高质量的多维对话。  优质问题   2、 是组织好思维碰撞活动。课堂厚度靠问题,课堂效率在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认知冲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思维过程,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产生出思维成果。设计好层层递进的活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刨根问底、畅所欲言,真正实现问题的共振、情感的共鸣、智慧的共享、价值的共识。这才是思维碰撞课堂最终的目的所在。要想组织好课堂上的思维碰撞,需要强化两个交流点:同伴互助或小组活动时的对话,集体活动时的对话。课堂引发思维碰撞的方法:课堂引发思维碰撞的方法课堂时段引发认知冲突的方法备注情境引入 阶段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情景中引发认知冲突。 2.从学生已学知识出发,在知识矛盾中引发认知冲突。思维碰撞需要认知冲 突,认知冲突 关键在于创设。 探究新知 阶段1.设置新旧知识"结合点",在困惑中激发认知冲突。 2.设置有争议的实践操作(练习),在讨论中激发认知冲突。应用知识 阶段1.利用学生对新知理解的偏差,从"试误"中爆发认知冲突。 2.思维挫折,从发散思维中爆发认知冲突。 3.通过及时评价,从师生互动式的"点评"、"反馈"中 爆发认知冲突。碰撞即论证,思维碰撞过程的本质是论证。思维碰撞是两个人或更多人从支持或反对的角度寻证、辩护、比较和发展彼此观点的语言活动,她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也可以丰富我们的世界更能丰富我们的大脑,开发我们的智慧思维。碰撞即对话,思维碰撞的形式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多维对话。思维对话有两个层次:低层次思维对话——展示共享,是信息的交流与互补;高层次思维对话——碰撞共振,是智慧的互动和共生,这也是思维碰撞最终的目的所在。早在2011年,山东省的一些学校就开启了“思维碰撞课堂建构与实验”的探索,到2015年,有些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思维碰撞”课堂“432”架构:“4”即4种组织形式:个体学习、同伴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3”即3种课程载体:微课程——用于前置学习、课前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课堂活动、思维导图——用于对学习内容的归纳整理;拓展思维——由一带x,学生视野更开阔。“2”即两个学习工具:双(多)色笔——用于学生记录自我思考(含反思)、他人(组)观点或批改、修正答案;记录纸(计分纸)——教师上课记录学生表现和教学问题的速记单。凭借此项课改成果,此项研究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守成容易创新难。打破了“满堂灌、课后练”的应试教学模式之后,是到此为止还是再寻突破?这种抉择确实很难。15年我去龙口实验小学参观时,面对这种艰难选择,王永平校长说他会义无反顾,勇敢面对深层问题,把‘思维碰撞’课堂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教改品牌。后来也有些许联系,主管教学的王副校长说,他们后来的做法是“打开每间教室的大门”,利用“课例研究”,集众力磨课、观课、议课,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研究,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研磨,继续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在问题解决中改进。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已有成果“动手术”:不局限于合作学习的范畴,改革传统教案,创设基于评价的深度学习设计……打造出升级版的“思维碰撞”课堂2.0版,鼓励学生质疑思辨、平等对话、百家争鸣,目标指向破解核心素养难以落地的难题,实现教学质量与课堂活力、学生素养与教师专业的“双提升”。这样的课改模式,不拘泥于教学流程与环节的改造和变动,而是立足课堂文化和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追求“一科一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环节设置,“没有固定流程,但有基本节奏;没有固定模式,但有基本方法”。改变了“重环节、重模式、重外在形式”的思路,实现了以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以课例研究为基本手段,围绕备课、上课、评课三大基础工程,建构完整的现代智慧课堂升级版。具体的变革表现在这几个方面:备课体系的变革。过去的教案是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己编写上课的剧本”,难以把控“学生有没有实现学习目标”,无法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精准化。“基于评价的深度学习设计”,是把教学目标改为“让学生能看懂、能实现、可操作、可测评的”成果指标,一是“还原学习目标本来含义”,回归成果导向的教学本质特征;二是“一切服务于学生学习”,让学习目标发挥导学、导评的作用;三是 “让学生自己获得精彩思维成果”,以学生自己学习产品的诞生引领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幸福度,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和自己动脑得出的结论往往在孩子们看来都是最好的,因为他会觉得自己很棒,其实这也是利用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满足感的心理特征,把教学与心理学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与传统的教案及当前部分导学案以做题为主、侧重训练不同,基于评价的深度学习设计需要教师根据学习目标把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解决”设计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即活动设计,再根据问题解决质量要求和活动效果标准进行评价设计。同时,实施逆向设计,如果达不到我的既定目标我下一步要怎么做?以课堂全程评价保障学习高质量的实现,走出了“改课影响成绩”的思维误区,咱们这一点可以说体会有点深,觉得课改课改改来改去,课堂气氛热烈,设计的各个环节精彩不断,师生互动热热闹闹,最后这堂课下来学生啥也没学会,其实这还是咱们只注重了热闹的课堂气氛但没有把学习的质量作为这堂课的最终目标,走的是形式主义的路线而忽视了质量和成果。上面这种学习设计,教师成了“问题化学习设计者和课程开发者”,寻找到教师作为“专业化人才”角色定位和作用价值,突出了教师整体化思考、结构化设计,突破了传统教案“备课不知道聚焦什么、设计什么”的突出问题。“优质问题、主题活动、质量评价”是学习设计的着力点和聚焦点,它对应了“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引领教师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三角”支架,支撑学生在课堂发生真实有效果的学习。在这种“创作化”学习设计中,“教案”成了教师的个性“作品”,充分体现了创造性劳动的特性,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和难以“增值”问题找到了出路。可以说,“思维碰撞”课堂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视角代替了教师视角,学习设计取代了讲授设计,颠覆了“从教的视角写教案、编学案”的传统思维。上课体系的变革。“思维碰撞”课堂教学观念从“贮存”到“生成”,以学习高质量为焦点组织教学行动,让学生在自己搜集、探究、自我展示、相互反馈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启迪思维、提升智慧,并通过获得“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学习动力,让师生共同积累解决问题的实践智慧。比如小学三年级的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肯定会争先恐后回答,随后又有许多学生质疑、补充……思维对话渐次深入下去。“你是怎样理解的”“你们组的观点是……”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发现者的位置。在一节六年级语文课拓展环节上,学生围绕“黄河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一辩题,正反双方展开激烈辩论,学习就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走向深度……“思维碰撞”课堂采用“交互反馈”策略,利于促进课堂深度对话,催生精彩观念,学生不会局限于一己之见、一家之说……学生之间可以开展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从广泛的知识中引出新的见解,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从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判断、辨别、评估事实的能力。“思维碰撞”课堂遵循了思维性教学原理:以“思维引发——思维碰撞——思维疑惑——思路归纳”为问题解决的基本路径,并借用广义的“思维导图”引领学生实现知识结构化。任何课堂都是多样化策略的综合体,“思维碰撞”课堂以突出“问题化学习”特征,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化辅导,努力实现高质量高品质的课堂改造目标。同时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把课堂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总体来说,“思维碰撞”课堂是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度学习过程,实现了教学价值、教学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突破。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曾评价,“思维碰撞”课堂关注批判性思维,呈现了丰富有序的内容、多元参与的思考,是一种关注生成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结束语: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有一颗爱学生爱工作爱自己的心,有一种积极向上信念支撑的不想躺平的动力,那还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做不好的呢?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会有多优秀呢?!
小学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衡水史晓华名师工作室 2023.12.26 55
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各项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其最大的外在特征就是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以课内、教材内的文本为主,增加课外、教材外的语篇阅读,“一篇带多篇”“一篇带多本”的核心主题阅读,以此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宽广的阅读世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群文阅读的界定群文阅读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标教学理念指导下提出的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所谓群文阅读,是相对于单篇阅读而言的,它是指在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阅读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探索所选定的一组文章,经过自主阅读、集体建构等活动,对阅读议题达成共识,实现对文本内容深入理解的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可以借助一组文章,帮助学生丰富阅读储备,还能使学生借助阅读议题有效地把握阅读文本的主动权,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掌握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此外,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还可以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限制,使学生切实地成为阅读文本的主体,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阅读能力,拓宽视野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相应的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有益而无害的。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多积累,才能够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但是阅读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管是对素材的积累,还是经验的感悟,都需要学生扩大其阅读量,可以发现,在目前这个时代,学生往往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进行阅读,因此,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往往可以根据单元的某一个主题,将多篇课文进行整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积累最为丰富的素材,从而扩大其阅读量和知识储备,当学生的阅读量及知识储备上去之后,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也有所提高,学生看世界的视野也有所不同,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 由于小学生对学习没有准确清晰的认知,因此开展阅读学习的速度比较缓慢,这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进程。但群文阅读教学能改变这种现状,能够实现每位学生每节课阅读至少四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阅读数量,也能不断加快自身的阅读速度。 (三)群文阅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深度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层次都比较浅显,只能通过作者的提示对文章主旨进行猜测和思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缺乏深度。通过群文阅读有效教学,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提升,对基础写作知识和想法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和改观,使学生学会对故事进行糅合应用,对行文思路做到更多样的认识,在写作中表现得更加成熟,促使学生的综合写作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可灵活变通,采用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法,科学安排阅读时间,科学选择阅读内容,可进行反复阅读加强学生的阅读记忆,并创设适合阅读的环境。同时,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改进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水平。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一)科学安排阅读时间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够完善,因此,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心理、身体的承受能力,要科学安排阅读时间。长时间的阅读会给学生的眼睛造成较大的压力,也容易让学生有疲惫感,当然过少的阅读任务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大脑记忆规律,科学安排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例如,早晨是大脑记忆知识的最佳时间,因此,教师可在早自习安排学生阅读新的内容。而临放学时,学生经过一天的学习已经深感疲乏,这时如果再让学生输入新知识会超过他们大脑的负荷,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所以,教师可在临放学时让学生复习之前阅读过的文本内容,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又不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二)加强群文阅读与教材之间的联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更加全面。首先,要遵循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原则,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前提向外延伸。虽然不同风格或类型的课文穿插在各个单元之中,但每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基本一致。例如《中彩那天》《尊严》等课文,教师可以用“宝藏”“财富”“珍奇”等激发词语为中心开展群文阅读,以此类与现实相关的话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说《金银岛》,包含了不同的人在寻宝过程中和面对宝藏时的不同抉择,呼应了教材中的课文。其次,教师在应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对课文的阐述与分析。应对课文中的内容详细地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在提高群文阅读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提出阅读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加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对所有的课文进行略读、速读,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帮助学生选择同一主题的几篇课文,对某一篇课文进行精读,对其他课文进行速读,在这样的基础上,对群文阅读教学进行分析。但是从实践操作来看,可以发现,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年龄限制,其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在前期的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投入文章探究之中,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后期阅读文章提供有价值的帮助,而在引导过程之中,不能够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应该通过提出相应的阅读问题,来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将多篇课文联系起来,针对某一个主题或内容可以展开一些探究,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 (四)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延伸课本上的阅读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先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事实上,信息科学技术能够帮助教师突破知识的局限性,从而达到由课本知识到课外知识的延伸。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身边的事物,做到在将课堂内容丰富起来的前提下实现群文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教师讲解《女娲补天》一课,《女娲补天》是我国经典的神话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拓展其他的课外文章,比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等,拓展更多的古代神话故事,从而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从课本知识到课外知识的延伸,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运用课后的资料链接进行比较阅读,课内外有机结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选文精美,内涵丰富,而且大多选自名家名篇。所以在课文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可以是作者的生平简介、创作背景,也可以是读者对课文的相关评价,还可以是同一主题的相关文章,而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在课内阅读教学所应涉及到的内容。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在小学语文的课文里,有很多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资料链接,而这些资料链接对于学习课文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也能架设教学主题与生活的桥梁,有效的唤起学生的回忆。 《北京的春节》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描绘了北京人过春节时一幅一幅的美好的生活画卷,表达了北京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节日的认同和喜爱,所以作者所传递出春节的喜庆、隆重、热闹的气息非常浓厚。老舍先生从腊月初八开始写起,一直记述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详细地向我们讲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情景。 在本篇文章学完之后,老师提问问题:春节刚过,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在春节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回忆自己过春节时的情景,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有的学生说在春节中赚足了压岁钱;有的说在除夕之夜和家人一起看春晚,并且为了熬福睡得很晚;还有的说在腊月二十八贴对联,和妈妈一起炸豆腐、鱼丸、肉丸,过后还要放在灶王画像前孝敬灶王爷、灶王奶奶……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角度道出了我们本地过春节时的节日习俗。 在此基础上,老师又抛出第二个问题:老舍笔下的春节跟我们的春节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从而得出不同的地方,民风民俗也不大一样。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他们了解其他地方其他民族过春节的兴趣时,老师抛出最后一个问题:在其他地方、其他民族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梁实秋和斯妤笔下的春节又如何呢?和老舍笔下的春节相比,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此时课后的资料链接就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梁实秋和斯妤的文章选段就很好的诠释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节日习俗,学生也就有了一定的对比,通过比较阅读,把课内外有机连接起来,把阅读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专题活动

统编教材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

衡水史晓华名师工作室 小学语文 49
一、课题题目:统编教材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创新点:目前,省内外对于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专家着重分析的是影响名著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对于提高名著阅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较少,且与教材关联不大。有的涉及对名著阅读课程的整体性研究及内容阶段性研究,但他的研究对象与我市实际的教学情况存在一定距离。本课题依托我市实际教学,以统编教材为本,以提高阅读能力为目标,通过“线上共读,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线下研读,培养学生运用合作的方式,提高探讨疑难问题的能力;线上探读,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三步探索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指导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使整本书阅读教学产生更佳的教学效果,为初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的发展带来新的观点与启示。三、课题目标:1、本课题重点研究在保证课时和阅读数量的前提下,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的方法。2、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四、课题内容:本课题研究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名著阅读课的课时安排统编教材正式使用已有两年的时间,但目前我市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仍然存在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时间少,能够读完整本名著的人数少等问题。在此前提下,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以及潜质的无穷性也是有限的,对于名著阅读的时间分配也是有限的。为了强化名著阅读进入课堂的教学观念,确立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课程的地位,改变学生阅读时间少,对名著不重视的现状,我们的课题首先研究如何保证学生阅读时间以及名著阅读的课时安排。2、研究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活动方式在统编教材中,名著阅读以课外阅读的课程内容呈现。对于课外阅读,在老师的教授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从使用的情况看,名著阅读存在问题主要是有的教师只有阅读任务的布置,缺乏必要的激趣意识和活动安排。本课题想构建以活动方式为主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研究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方法指导受应试的消极影响,不少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缺乏深入阅读体悟过程。名著阅读教学需要师生充分准备,耐心研读,较为耗时费力。当前,名著阅读试题分值不高,且考察的内容较为简单陈旧,多是最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作品主要人物、基本情节等,作品内涵挖掘不深, 题型固定,考点易于把握。受升学率的压力及名著阅读教学课外淡化处理的惯性使然,教师多是通过考前重点讲练“名著导读”中相关内容代替过程性阅读指导来应对考试可能出现的知识点。经常如此,学生也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主动阅读与深入体悟过程,获得的知识不能真正理解。为数不多的学校和教师重视名著阅读教学,给予学生以引导、助读,可这种情况也往往只能坚持一段时间。基于以上问题,我们的课题着重研究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方法指导。五、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针对学生名著阅读情况和阅读水平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真实具体的材料,也便于评估研究成果。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各种相关文献,了解研究动态,不断提升教师认知能力,提高教师指导水平。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关注其有启发之处为自己的论文提供经验。同时也关注其薄弱环节,在自己的论文中突破解决。3.行动研究法。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认知水平,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归纳总结,在反思交流中提高,最终探索出混合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4.实证研究法。探索混合式学习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实践研究,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5、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挖掘、整理、分析,探索学生名著阅读方面及阅读方法上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及时矫正研究方法。以作品为例,讲解某一种阅读方法或某一类作品的阅读策略等。强化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主体意识,使其掌握科学的名著阅读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6、、经验总结法:针对各阶段的分期工作,适时进行总结,发现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六、课题组织:本课题组成员有2名专职教研员,6名一线教师,平均年龄42岁,均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都具有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并从中进行科学论证的能力;具有搜集资料、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1.课题组人员课题负责人:王丽娜课题组成员:王燕、白曼、金辉、吕爱东、张燕、刘娜、杨洪敏、刘芳、张雪英2.本课题相关工作及研究分工(1)王丽娜:负责课题的策划,课题组的组建,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课题的申报,督促完成各阶段的任务,最终汇总、分析、完成课题。(2)课题组全体成员: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展开具体教学实践,按照课题研究思路,逐步探索、构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3)撰写开题报告:王丽娜  杨洪敏(4)师生问卷调查:王燕、吕爱东(5)制定教学策略研究方案:白曼、金辉、张燕、刘娜、张雪英3.研究成果分工(1)教师学习材料及学习笔记汇编:课题组成员(2)教学课例材料收集整理:吕爱东、张燕、刘娜(3)教学实录材料收集整理:王燕、白曼、金辉(4)学生习作业整理:张文芹  张雪英(5)教学论文材料收集整理:杨洪敏、刘芳、(6)研究报告:王丽娜  七、课题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本课题的研究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8年1月—2018年3月)主要工作: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搜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相关培训,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预期成果:开题报告。2.课题实施阶段(2018年4月—2020年12月)主要工作:按照课题研究思路分阶段进行教学实践,逐步探索、构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时完成各项过程性材料收集和整理。(1)(2018年4月—2018年5月)组织开题报告会,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收集有关“借助优秀文本提高初中生写作”的材料,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写作教学认识。(2)(2018年6月—2018年12月)调查分析现阶段各年级学生写作情况,开展具体的写作教学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确定研究方向和策略,初步构建初中生片段写作教学的策略性研究理论体系。(3)(2019年1月—2019年12月)搜集、整理、学习优秀语文名师的作文教学课例,分析研究写作教学实践,总结不足和经验,提炼教学实践理论,适时地做出相应的写作教学实践调整,制定提高初中生片段写作教学策略研究方案,及时收集整理教学案例或教学实录。(4)(2020年1月—2020年8月)完善初中生片段写作教学策略研究方案,加强借助课内外优秀文本片段的写作训练,积累收集学生的习作,并整理成集。提炼出适合提高学生片段习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预期研究成果:a、教师学习材料及笔记   b、学生习作集  c、师生问卷调查集  d、教学案例及实录  3.总结验收阶段(2020年9月—2020年12月)。主要工作:全面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真实过程性材料,进行研究内容的整理与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申请结题。在基地校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预期研究成果:a、教学论文  b、研究报告八、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一)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1、组织机构健全,规划科学。组建由市级教研员主管、各县市区教学主管、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科研群体。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及学期计划,在实验过程中要有实验记录、过程资料等,定期进行展评,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完成预期的阶段性成果。2、研究教师素质高,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队伍,具有多年的教育科研经验,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3、可获得有效指导。将和地市科研部门联系,请他们对课题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为课题能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课题研究人员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学习与课题有关的教学理论,积极开展写作教学实践。,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大家齐心协力,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分工合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各项工作,并能如期结题并顺利通过市教育科学规划专家组的验收。(二)课题研究时间、经费、设备等条件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年。实验校教科研组织和学校领导大力支持教育科研,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有充足的保障。实验校是被评为衡水市阅读示范校的优质学校,学校拥有 符合标准藏书量的图书室。学校的资料室、电教室、图书室等功能室齐全,为课题组教师们查阅有关资料和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 主要参考文献:1、钟荛键,宋琪.基于语料库“火”隐喻的情感认知研究——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06):89-94.2、宋晓静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3、任洁 《上海市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4、雷晶晶.二十世纪以来《史记》对“四大名著”的叙事影响研究综述[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4(02):53-56.5、陈文新.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四大名著”[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9,4(02):24-346、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双减”下阅读课教学模式探究

衡水史晓华名师工作室 小学语文 44
一.选题背景及原因“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双减”减量,不减质,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随着“双减”的实施,以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政策背景下,教书和育人必须要谈孩子的核心素养,孩子发展核心素养是他们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最关键的一种素养。教育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行为。阅读是学生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内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学习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给学生增添太多的负担,而且还要在之前的教学基础上,适当减轻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不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培养,如何在减负和提升教学质量二者之间形成平衡的状态?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二.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开展阅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和信息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2.拓宽知识面:阅读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3.培养思辨能力:选择具有多样性和深度的阅读材料,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判断和辩证。通过阅读与讨论,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4.提高表达能力:通过阅读活动,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表达技巧和写作经验,提高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5.塑造良好价值观:通过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相关阅读材料,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6.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通过阅读不同观点的文章和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见解。7.增强学习兴趣:通过精心选择有趣、富有吸引力的阅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和探索欲望。需要注意的是,双减政策下的阅读活动要注重合理安排,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与负担的平衡,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二.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目标:1)了解双减政策对阅读活动的影响:探究双减政策对学校、图书馆、社区等不同场所阅读活动的限制、挑战和机遇。2)探索创新阅读活动模式:针对双减背景下的教育与阅读需求,寻找适应性强、可持续发展的阅读活动模式和方式。2.主要研究内容:1)双减政策对阅读资源的影响:调查分析在双减政策下,阅读资源(如书籍、数字资源)的供给情况、变化和调整。2)学生与家长参与阅读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调查研究学生、家长在双减背景下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以及参与阅读活动的意愿和行为。3)阅读活动组织与管理的创新实践:考察学校、图书馆、社区等单位在双减政策下引入的新的阅读活动组织与管理模式和经验。1)利用科技手段促进阅读活动: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平台等科技手段创新开展双减下的阅读活动,包括线上阅读、虚拟书展等。2)阅读活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评估:通过测量和评估,了解双减背景下参与阅读活动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1)了解双减政策对阅读活动的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和前期调研,探究双减政策对阅读活动的限制、挑战和机遇。2)分析阅读活动的需求与目标:研究不同群体(如学生、教师、家长等)对阅读活动的需求,明确阅读活动的目标和意义。2.研究方法:1)调查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受访者在双减下参与阅读活动的态度、观点和体验。2)深入访谈:通过面对面或在线访谈方式,与相关人员(例如教育工作者、阅读活动组织者等)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在双减背景下的创新经验和困难。3)案例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活动案例,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探索其成功经验和应对策略。3.实施步骤:1)研究目标确定:明确研究的具体目标、研究问题和假设。2)资料收集与分析:通过文献综述、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3)案例选择与解读: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阅读活动开展中的挑战、有效实践及其启示。4)结果总结与讨论:根据研究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总结研究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解读,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观点。研究报告撰写:根据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完整的研究报告,包括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衡水史晓华名师工作室 小学语文 61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一)选题起因、理论意义、应用价值1.落实“双减”政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中提到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2.理论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3.应用价值教师站在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科综合性融合的层面来设计作业,其研究教材的能力、作业设计水平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学生通过完成适合自己特点和教材特点的精品作业,也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核心概念界定1.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把一个单元看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学习整体,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统领下,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进行系统规划,整合设计,关注联系,关注发展,充分发挥和落实单元学习价值,阅读训练、作文训练、语文知识几个方面深度关联起来以清晰的路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2.单元作业:单元作业,是相对于传统的单课作业(也称为课时作业)而提出的。单元作业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素养为目的,通过打破学科内容章节之间的界限,通常以教学单元为单位,结合教材单元编写的特点,基于对某一知识、能力学习应完成的基础训练与后续发展要求的分析,从课前、课堂、课后等角度综合设计的一类作业。3.单元作业设计:单元作业设计是指教师以单元为基础,依据单元素养目标,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的既有书面作业,也有实践作业;既有短周期作业,也有长周期作业;既有课内作业,也有课外作业等多种形式形成作业的过程。一、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及语文任课教师。(二)研究内容1.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基本原则的研究。2.不同类型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内容与形式的分析及案例研究3.对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评价进行研究。(三)研究目标1.通过对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作业的类型、不同单元的核心任务、单元作业层次的研究,进行案例打磨和分析,积累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2.梳理出部分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评价策略。(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相关的问题,与课题有关的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确实可行的理论依据。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借鉴、参考。2.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访谈了解老师、学生单元整体作业的数量、时间、评价、作业习惯及作业效果等基本情况,了解教师在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3.实物收集法:在实施过程中,收集有针对性的作业本、老师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批改记录等资料,便于研究。4.行动研究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育体育局关于作业设计的要求、教材特点和自身学生的特点,边实践边思考边调整,设计、实践并形成一系列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及评价体系。四、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阶段(一)研究思路1.调查归纳出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则。2.通过对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作业的类型、不同单元的核心任务、单元作业层次的研究,进行案例打磨和分析,积累典型案例,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帮助。3.梳理出部分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评价策略。(二)技术路线在课题研究与实施过程中,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为指导,以省内外同类研究成果为参考,吸收借鉴,探寻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方法。(三)研究阶段2023年12月—2024年12月:研究的全面开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分析,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厘清单元整体教学各课时作业设计的目的,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后作业,在阶段性测试、学生成果表现、综合实践表现、期末测试中进行研究总结,得出“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研究成果,形成中期分析报告和后期分析报告。五、预期研究成果1.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案例集2.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策略浅析3.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报告六、研究保障全组成员主持并参与过多项省、市级课题的研究,有多篇论文发表,多项课例获奖,在教育科研、学科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承担此项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由学校教学主管、班主任、优秀学科教师构成,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管理及科研能力。实验校领导支持教育科研,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等有充足的保障。(三)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王月芬.单元作业设计:价值、特征与基本要求[J].上海教育,2019(13):33-35.[3]李凤庭,刘婷.“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J].吉林教育,2022(15):16-18.15.[4]刘徽《大概念教学 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 M 】,教育科学出版社。

新课标理念下作业设计

衡水史晓华名师工作室 小学语文 54
悠悠中华,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课文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草船借箭》主要讲了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足智多谋。《景阳冈》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故事。《猴王出世》主要写了石猴的出世,以及发现水帘洞并成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这四篇课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能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习作”的内容是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栏目。“交流平台”是让学生交流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词句段运用”包括猜测古代一些词语的意思,理解古典小说中的词语意思的方法,根据描写猜人物等内容;“日积月累”是积累王维的古诗《鸟鸣涧》。“快乐读书吧”以孙悟空和牛魔王斗法的片段为例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品读精彩故事。

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衡水张会敏名师工作室 小学数学 227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核心素养体系”。具体到数学学科,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近年小学数学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引人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国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正式发布,这对小学数学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教学能够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变化,这都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关注的地方,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和育人观念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2016年2月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9大素养。放眼国际,核心素养的研究从199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开始,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欧盟、美国、日本都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可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即是国内需要,也是国际趋势。2、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是要求,同时也强调一种理念,那就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确信指明了小学阶段发展人的数学素养的方向。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落脚点应放在人的发展上。3、课程与教学论中提出蔡清田教授在《课程发展与设计的关键DNA:核心素养》一书中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发展与设计的关键DNA,也就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育基因改造的核心,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更是培养能自我实现与社会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国民与世界公民之重要基础。4、实际教学的需要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而且在我们身边更多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关注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数学素养的培养。5、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数学是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人们在从事生产和生活中用道德从数学学习中获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是数学素养。因此,我确定课题《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既是数学课程的需要,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一项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得到长远发展的课题。本课题旨在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案例出发,探索在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法。二、研究理论依据1、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原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教育上的人本思想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根本目的。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教育现代化理论。     现代教育强调数学教学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4、教育质量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5、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6、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不同,  每个人都有对世界独特的理解,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可见,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能由他们自己建构完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素养是学生乃至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在数学基础教育阶段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但蕴藏于现实生活之中,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三、课题的界定、关键词及研究价值课题的界定: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表现。它在学生自主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数学核心素养包含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数学知识、技能、思想、经验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个体的创新与思考能力,提高对数学问题的判断与选择能力,还能够体现出个体在数学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个体在社会会生活中更为和谐的发展。因此,我确定课题《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核心素养  实践研究研究价值:从价值取向上看,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须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数学中,渗透和培养的核心素养为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正确认识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观的认识,可以有效地培养数学实践应用意识。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标准要求,能更有效的指导实践教学。四、研究目标、内容、思路及方法(一)研究目标1、通过课堂研究,明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与内涵,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构建一套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渗透和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和教学策略。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在理解数学学习方法后,隐藏的数学思想。3、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方法和教学策略,切实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二)研究假设:1、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可能与小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品质等因素有关。2、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可能与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等因素有关。(三)研究内容1、通过课堂研究,明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与内涵,着眼于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升与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构建一套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渗透和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和教学策略。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在理解数学学习方法后,抛引出隐藏的数学思想。3、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方法和教学策略,切实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四)研究重点:1、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探索不同年级,不同内容领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2、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与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五)研究难点教师通过哪些途径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六)研究创新点1、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其蕴含的阶梯性的数学思想。2、梳理与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学习内容的对应关系。3、形成渗透和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案例和教学模式,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借鉴的经验方法。(七)研究预计突破的难题1、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可能与小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品质等因素有关。2、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可能与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等因素有关。(八)研究对象     3—6年级小学生(九)研究思路1、本课题定位于行动研究,即有研究者本人进行日常教育改革实践,主要关注“应如何”或“怎样做”。2、在确定了课题研究方向之后,先是围绕只向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查阅文献资料,开展为期半年的预研究,作出课题的理论假设,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基本课型,然后按照前面的设计开展系统的教学实践活动,以验证假设,并根据实践的效果修正假设和设计,再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实践验证,如此循环往复,最后总结出一套《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渗透和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策略》,同时完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报告》。(十)研究方法课题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从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教师教学行为特征,找准突破口;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和概述,对已有的相关代表性成果及观点的分析评价,发现进一步探讨、发展或突破的空间,以及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价值和意义。课题实施阶段: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梳理与分析(1)调查问卷法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核心素养,梳理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所包含的要素,编制成调查问卷。对小学数学教育专家、教研人员、教师、家长和学生等不同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状况,以及被试者对每种要素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同程度,梳理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组织专家对调查后筛选出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作进一步讨论,确定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2)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的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资料,并对其筛选、整理和归纳,取其长,避其短,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分析梳理出基本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论体系,并对相应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进行界定。(3)教材分析法研究《义务教育小学生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梳理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学习内容的对应关系;解读教材,按册别及单元整理出每个知识点所对应的数学素养,并提炼出相对应的育人价值;确立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相关的教学目标。2、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1)实验研究法:沿着“作出假设,开展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修正假设,再进行实验验证假设……”的路径进行研究。(2)行动研究法: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改进”的原则,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将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广有机地统一起来,进一步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数学学科理论体系,解决数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3)个案研究法选择能够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高的典型课例进行研究,提炼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再通过“课堂教学观摩课”、“课题研究公开课”、“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推广和交流研究成果,形成更多的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的优秀教学案例。课题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选择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的、关于发展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的教学案例和具体事实,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题研究进行全方位的总结、评估及反思,并通过归纳、综合、分析与论证,使之上升为系统化、理论化的经验和规律。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计算能力

衡水张会敏名师工作室 小学数学 265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计算能力      深州市位桥镇潘家庄教学点   张金丽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但是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在平时进行的一些小考试中,我发现学生计算错误比较多,不仅是单纯的计算题,同一道应用题全班有二十人列式对了,但是计算结果确有十六人不对,这些学生有些还是班上的尖子生。事后,在外出学习的时候,与同事聊起此事,老师们均有同感,学生的计算能力逐年下降,看来这不是我自己所教一个班的问题,而是整个小学数学普遍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很长,分量也是很重的。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计算器的广大应用,很多老师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或其它方面教学时间长,而计算教学时间短甚至是极少,导致了这样的现状。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看法。       自我做起,改变心理        以前我在教学计算教学只追求量不考虑形式,计算教学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掌握计算方法,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不必再费工夫去理解算理,对算理教学讲的麸皮潦草。但不知道,理解算理和抽象算法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算理是指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指导,算法是实施四则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通常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学生为规定,算法使算理具体化。如果说我们强调算理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算的话,那么算法是指导学生怎么样去算的问题、在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按照法则进行计算并不难,因为学生在大量简单模仿和机械套用后,这种“依瓢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根本无法适应干变万化的计算题海,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但这仅仅是教会了学生计算而没有形成运算。所谓运算,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就是指内化了的、可逆的、组成系统的(结构)且具有守恒的动作:因而,我们在计算教学中,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建立“运算”意识,自主发现计算法则,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彩色的桥梁,,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同时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创设情景,创设怎样的情景,是用好情景导入新课,可以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可以选充分地运用铺垫引入来得自然,可以选择直接进行教学,可以选择运用旧知引入新知等等,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都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都应从不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情景。以我的教学认真来改变学生计算只不过是算数,不用动脑筋的数学题。       二.注意细节。消除浮躁心理        细节决定命运,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用在数学里就是细节决定对错,认真审题,注意每一个细节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简单的题,为什么简单的题最容易错的呢因为你和“她”太熟悉了,所以就不怎么去审题,提笔就做,很容易错。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错误率最高的四则混合运算,我就要求学生按照如下过程一步步进行。审题习惯:一、看数字符号。(禁止把加号看成乘号,把除号看成减号);二、思考计算步骤(把13÷1.25×8看成13÷(1.25×8);三想什么时候口算、什么时候笔算、是否可以简便;四计算。上述计算过程先要让学生知道仔细对待计算题,然后再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能自觉执行。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使学生已看到计算题提笔就埋头苦算,消除其浮躁心理。同时,我还让学生,利用逆运算从计算结果倒回去,看看是否等于原题中的原数。使学生养成了只要是计算题就要检算的好习惯。在交作业的同时把草稿本一起交给老师批改。由于横式、竖式都成为作业要求,学生的认真程度大大提高,错误率也随之下降。在测验考试时,不仅对试卷进行评分,而且对草稿纸也作出评分,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在很大层面上消除了学生的浮躁心理。       三、加强记忆,树立信心       1、三个九九表:加法表、减法表、乘法表        2 、1-20的平方数,1-5的立方数。       3、乘法中的特殊积.例如:11乘任意数:口诀:两边一拉,中间相加。11×23=?解:2+3=5,2和3分别在首尾,11×23=253;几十一乘几十一: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例:21×41=?解:2×4=8,2+4=6,1×1=1,21×41=861。     4、.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36几个常见数的积;     5.、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即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结果。      6、在教学简便计算时,让学生熟记5×2=10,25×4=100,125×8=1000。      四、勤奋练习,培养意志       要想提高计算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计算能力,必须从小做起,就好像建高楼一样,必须从一砖一瓦做起。学习计算,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础,才能学好,否则,一旦掉砖,特别是掉得太多,那要想补起来,就难了。所以老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1、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动手、动笔练——考场毕竟是学生自己战场,老师不能亲自指挥。       2、教会学生不仅要会做,而且要科学地做、简捷地做、熟练地做、准确地做自己掌握规律进行总结。     3、适当地做一些运算量大的题目是必要的但是教师设计练习时注意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形式多样性,例如在激发口算兴趣时可以用游戏、竞赛、抢答、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这样学生在进行计算练习时才不会觉得枯燥,才会觉得有兴趣。      4、在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讲究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扎扎实实,不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      5需注意练习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计算是一门艺术,只要你掌握了规律,就会绘制出美丽的图案。总之,我们要冷静对待计算教学效果,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改变心理、消除浮躁心理、树立信心、培养意志这四方面进行练习,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工作室动态

衡水李健工作室 2024-03-30 发表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服务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2023年高考全国卷试题总体评析
衡水李健工作室 2024-03-29 发表资源对一道试题解析的质疑
衡水李荣胜名师工作室 2024-01-25 发表成果荣誉证书172
衡水李荣胜名师工作室 2024-01-25 发表成果荣誉证书170
衡水李荣胜名师工作室 2024-01-25 发表成果荣誉证书168
衡水李健工作室 2024-03-29 发表资源高考物理情景化试题的命制理念、内涵和特点
衡水李健工作室 2024-03-21 发表资源教育部2023年、2024年关于稳步推进 高校考试招生改革的描述的对比
衡水李荣胜名师工作室 2024-01-25 发表成果荣誉证书171
衡水李荣胜名师工作室 2024-01-25 发表成果荣誉证书169
衡水李健工作室 2024-01-23 发表资源贵州适应性考试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