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配套检测

赵彦亭发表于2022-07-1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 湖

海 桀

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你向她走去。

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恍恍惚惚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

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

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无限静卧于斯。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

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继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寂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弥漫着人烟和爱意的村庄与大地。

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无常之苦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虚拟现实,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阴柔的向往,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始的真实,思念那你曾触摸过的鲜活的梦境。

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在那片超凡的泰然里,在那摇篮的煦暖里明亮着、闪烁着……

你或许会说,西部的天湖的确很美,可我更喜欢长江黄河,我赞美大海的瑰丽,我崇拜汪洋的宏伟。

我知道,在你心的屏幕上,一旦离开,天湖就正在远去,像退潮的浪花,苍茫在微濛濛的天际……

一块块赤褐色的岩石袒呈开来,一片片鱼鳞状的沙滩裸露而去。

可是我要说,你还是忘不了天湖啊!那天外世界的干净,那自然原始的真朴,那对生命本质的贴近,多么深孚,多么坦然;多么沉静,多么空灵;多么神秘,多么纯粹。寻阅一次,就会成为生命链条上的一个链扣。无须想起,不会忘记。没有痛苦,不思喜悦;没有哀伤,不求幸福……所有的只是那亲爱之中的本真的渴望,所有的只是那深不可测的生命的悲壮和交响……

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

(选自《经典美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天湖的特异,主要表现在她古朴、安谧、空灵、和谐等优美动人的意境,这些给作者以深深的生命感悟。

B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离开天湖后对天湖真挚而纯洁的依恋之情。

C.这篇散文以深邃凝重的意蕴、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独具魅力。

D.本文写出了天湖的独特之美,她美丽迷人的景色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解析:D D项,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有人喜欢长江黄河,这是为了说明天湖具有另一种独特的美。

2.文章以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作为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

答:                                                                       

 

                                                                        

 

                                                                        

参考答案:与文章开头部分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遥相呼应,使结构更加严密完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天湖的深沉怀念,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每点3)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湖的美?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答:                                                                        

 

                                                                        

 

                                                                        

 

                                                                        

参考答案:直接描写,绘形绘色,写出了天湖的清澈、静谧、古朴而神秘之美。运用比喻、比拟手法,将天湖比作液态的翡翠”“天然的水墨”“静默无语的仙女”“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等,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天湖的纯朴、柔静之美。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天湖的开阔、明净、静谧、安详与都市的拥挤、污染、烦杂、喧嚣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天湖迷人的优美景色。(每点2)

4.

文章由天湖而展开,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

答:                                                                        

 

                                                                        

 

                                                                        

 

                                                                        

参考答案:运用纵横交错式的思路顺序展开,既有时间顺序,又有空间顺序,还有对比式。(3)①②③段写在西部可以去看天湖,第段与第段有明显的时间顺序,前者走近天湖,后者离开天湖回到都市;(1)段则是按照空间顺序描绘天湖景象;(1)段通过议论、抒情,赞叹天湖之美,其中,第段与第段又是运用对比的思路展开。(1)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湖底的书香

白荣敏

湖泊是造化的眉眼。那一汪清凌凌绿莹莹的湖水,给粗犷的大山增添了一些柔媚。翠屏湖,让汉子一样的闽东山区古田县,有了诗性的润泽。

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我们造访的时节,它还未进入汛期,发电用水使翠屏湖水位降低,露出了一溜儿黄色的土棱。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处附近,看着崭新的建筑,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被淹没在湖底的某一处。

我的目光投向了烟波浩渺的湖面,那碧澄澄的深处还依稀闪现着朱子的身影。

宋宁宗庆元二年,韩胄发动了反对道学的斗争,称道学为伪学,进而列逆党名单五十九人,朱熹名列第五。朝廷对与伪学有牵连的人进行打压。原来与朱熹交游的朋友和跟随朱熹的门人,贬的贬,逃的逃,叛的叛。庆元三年,年近古稀的朱熹遭受奸党迫害,为避伪学党禁之难,应古田门人邀请,从闽北建阳来到了古田。

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行走在古田的土地上,大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一般人到了这样的境地,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孤凄、绝望,还能有什么作为!但穿过几百年的时光,我们看到,当年那个年迈的身影在今日翠屏湖的湖底却脚步从容,目光坚定。他在溪山书院讲学,为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

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古田期间,他以溪山书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

站在翠屏湖畔,望着这群山环抱中的浩瀚湖水,我似乎有所明白,朱子在困厄中坚持行走,在绝望里坚持理想,源自于他站位的高蹈、学问的高深;而像这湖水一样柔软的坚强,也正是支撑其生命前行的力量。据说,溪山书院的前身是古田县东北的双溪亭。自朱熹遣高足林用中至此地讲学,亭宇始得开拓。不久,朱熹为亭题匾曰溪山第一。溪山书院于明嘉靖年间圮于水,崇祯年间按原貌重建。上世纪50年代,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库,书院被淹没湖底。没于湖底的,当然还有整个古田县城。但我知道,对于古田人民,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县城的建筑可以被淹没,但是经过漫长时光培育起来的文化信仰、精神底蕴已和深深的湖水融为一体。

古田安顿过朱熹晚年一段困厄的时光。朱熹在古田的门人,表现出了对理学的坚定信念和对朱熹的一片忠心,他们和朱熹患难与共,险夷不变其节,给朱熹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而朱子的过化,为古田培育了浓浓书香。古田的士人学子靠着正宗师承,人才脱颖而出,单南宋时期就出了大约100名进士。

时至今日,蓝田书院得以重修,朱熹的蓝田书院石刻被罩以玻璃进行保护,而且书院不时会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国学班;还有人提议从水库中的溪山书院旧址里抢救朱熹碑刻。

这湖底的书香,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地。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第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翠屏湖的柔媚与诗意,引出下文将要写的朱熹以及溪山书院等内容。

B.第段引用朱熹为溪山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写出了朱子在孤绝之境中陶然自乐的达观情怀。

C.文章写上世纪政府因修建古田溪水库淹没书院,与现在新建溪山书院形成鲜明对比,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

D.朱熹在古田的门人及士人学子大都对理学有着坚定信念,他们缅怀朱子的功绩,继承朱子的事业,使古田的文脉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解析:C C项,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错。无中生有。

6.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6)

答:                                                                        

 

                                                                        

 

                                                                        

解析:湖泊是造化的眉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眉眼”“粗犷的大山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就使湖泊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文中说湖水使大山柔媚,使古田有了诗性的润泽,写出了翠屏湖的柔美与诗意,也使文章增加了文采和诗意。文章标题是湖底的书香,开篇写,照应了标题。所考查段落是文章首段,结构上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参考答案内容上,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翠屏湖的柔美与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翠屏湖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结构上,点明题意,引出下文将要写的朱熹以及溪山书院等内容;效果上,增加文学美、诗意美,提高读者阅读兴趣。(每点2)

7.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朱熹的形象特点。(6)

答:                                                                        

 

                                                                        

 

                                                                        

解析:回答本题要注重把握文本对朱熹的有关描写。文章从第段开始写朱熹的相关内容,这一段主要交代他遭遇朝廷的打压,所以年近古稀来到了古田;第段,主要交代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在古田脚步从容、目光坚定;第段,写朱熹行走在古田各处,性格倔强,宅心仁厚,一心教学;第段,写朱熹在困厄中坚持理想,培养了古田人的文化信仰;第段,从古田朱熹的门人的角度侧面描写朱熹高深的学问以及自我的奉献精神等。由此,就可以概括出朱熹的形象特点了。

参考答案:从容坚定;身体力行;倔强执着;宅心仁厚;奉献自我;学问高深。(每点1)

8.

请结合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

答:                                                                        

 

                                                                        

 

                                                                        

 

                                                                        

参考答案:文章开篇写翠屏湖,然后引出旧的溪山书院被淹没在湖底的某一处,这个片段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旧的溪山书院被淹没的惋惜以及当地人为保护书院、传承文化,新建溪山书院的欣慰。接着文章描述了朱熹的悲凉处境以及其在古田溪山书院讲学和传承文化的做法,这些表现的是作者对朱熹的赞美之情。最后主要写作者对当代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做法的赞美和欣慰之情等。(每点2)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