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

魏丽娜发表于2023-03-19

       一个人自出生从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人要经历一系列社会性发展过程,社会性发展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幼儿必须学习社会所认可的符合规范的行为。其二,幼儿必须学习扮演其社会角色。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同伴交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而在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争吵行为是十分常见的。幼儿争吵行为发生在一人对一人或一人对多人、多人对一人或多人对多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

       一、幼儿争吵的原因

    (一)想独自占有某样东西

     当前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缺乏能够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在家中,独自享受着好吃的、好玩的,进入幼儿园后容易出现独享行为。当幼儿同时看上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就会听到他们争吵的声音:这是我的。在幼儿遇到的人际交往冲突中,有关物品使用和所有权的冲突是最常见的冲突之一。埃森伯格和加维的研究表明,在冲突中,如果一个幼儿使用坚持的策略,那另一个幼儿很可能也使用坚持的策略。在幼儿期,冲突双方不是随机使用策略,而是针对对方的策略做出相应的回应。因此,当一个幼儿说这是我的,另一个幼儿也会说出我要玩这样类似的话,形成争吵。

    (二)不遵守规则

       当一名幼儿发现另一名幼儿违反规则时,我们就会听到幼儿对是否遵守规则而发出的争吵声,规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一部分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和运用上会出现分离,虽然理解了规则却因为无人监督或不情愿而没有遵守,另一部分幼儿则为了维护这个大家共同遵守的章程用言语争辩,这样便出现了争吵。如幼儿为维护教师要求的不能坐高椅子的规则与其他幼儿发生争吵。

    (三)对事物的理解不同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能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但在这一时期,他还没有所谓守恒可逆性,只能从自我考虑问题,不能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所以幼儿多会维护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而否定他人的认知经验了。这样,幼儿就会因为顾着维护自己的认知经验,与同伴发生争吵了。如幼儿因为静电是否是危险的与其他幼儿发生争吵。

      (四)为了得到教师的关注,并得到表扬 

        张文新指出,在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影响他们的重要的人。在幼儿期,影响幼儿的重要的人是父母和教师。因此,教师的表扬和关注,能够让幼儿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提升自信等。当幼儿都想得到表扬,我们就会听到幼儿为得到关注而发出的争吵声,如幼儿为谁应该给教师拿茶杯与其他幼儿发生争吵。

        二、正确引导,利用争吵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教师在孩子没有伤害他人身心前提下,应该给予孩子争吵的机会,无须立刻介入,给予孩子体验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当成人应对幼儿的争吵行为,想通过幼儿的争吵行为促进其社会化发展时,所采取的措施必须争对幼儿争吵的原因。具体措施如下:

     (一)开展分享教育

       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从独享到分享需要适应,教师应该及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分享教育。使幼儿学会理解他人的需求,学会分享。如:幼儿出现分享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开展我们一起玩活动等。在适当情况下,也可让幼儿在解决的过程中碰碰钉子,吃吃亏,让幼儿意识到世界不是他一个人的,不是事事由他说了算。只有当学会分享的时候双方才能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二)培养规则意识,知道不遵守规则的后果,能够自觉遵守规则

       如当幼儿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要坐高椅子时,教师要有针对地道明不遵守规的后果,幼儿个子矮,椅子高,容易摔跤;高椅子少,有幼儿拿不到,会伤心等。平时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幼儿潜移默化地自觉遵守规则,如表扬不坐高椅子的幼儿;让幼儿知道在幼儿园里大家都一样,都坐一样的椅子等。

      (三)孩对什么事的理解产生误差,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理解生活中的各种常识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不同,社会认知是社会性发展的前提,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期是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的迅速期,如果对事物的理解产生误差,就会阻碍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从而也会阻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开展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各种常识。如教师设计教育活动生活中的静电,让幼儿了解生活中什么物品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静电,静电有什么作用,对人的影响如何等。

    (四)关注每位幼儿,让更多的幼儿得到表扬

       教师要给予幼儿被关注的机会,并让幼儿有真切的体验,体验老师的关心,老师的爱,教师可以制定规则,创造机会,如每天就由值日生或第一个来幼儿园的幼儿为老师拿杯子,而为老师拿杯子的幼儿都能得到老师的感谢和表扬。

    ( 五)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想办法,或者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帮助解决

       游戏本是幼儿的假扮与假想,虽然是模仿现实生活,但和现实生活也会有所不同,若幼儿之间可以自圆其说,互相认可,教师大可不必参与游戏去做一个打断者;若是幼儿要求表演者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游戏而发生争吵时,教师可以作为游戏中的角色参与游戏,也可以为没有遵守现实生活要求的表演者提供角色知识。

       幼儿争吵的原因多种多样,还需幼儿教师进一步了解并找到适当的措施应对幼儿的争吵行为。教师更应该注意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到专门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同时多与家长交流,家园配合,充分发掘幼儿争吵行为中的价值,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