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让经典阅读走向回归

把阅读的趣味提升起来,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找到阅读的快乐,使人悦读经典。只有真正乐在其中,回归到内心,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通过回归之旅,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广博学问,通畅文章,读出经典的不老传说,读出经典的前世今生。对于经典阅读,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好“回归”。一、回归本心;二、回归诵读;三、回归生活。

马文英发表于2021-07-26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当中,经典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如《国学经典诵读》序言所讲,经典无疑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秦汉的文人风骨凝就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盛唐的明月美酒流淌出流传千古的锦句华章宋代的古笔酽墨书写着一朝盛世的婉约风骨明清的演义传奇描摹出一个时代的人世沧桑。古老的文化犹如一杯香茗,透过历史的尘封散发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犹如一阵清新的微风,透过亘古的光阴迎面扑来。在实用主义盛行的今天,品读经典,在时光的轨道中自由穿梭,与名家大师进行思想的对话,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三思而后行,过慢节奏生活,别有一番滋味。但经典多多,我们又该如何进行经典阅读呢?阅读不单是读书本,更要阅人阅己阅生活,靠悟性读出智慧。把阅读的趣味提升起来,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找到阅读的快乐,使人悦读经典。只有真正乐在其中,回归到内心,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通过回归之旅,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广博学问,通畅文章,读出经典的不老传说,读出经典的前世今生。

        一、回归本心

        回归学生本心,尊重选择。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仅就经典而言,也是浩如烟海,读什么怎样读仍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把经典阅读的选择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经典进行阅读,喜欢自然风物的去看《昆虫记》,喜欢玄幻旅行的去看《西游记》,喜欢社会万象的去看《官场现形记》,只要他们能从中感受到经典阅读的乐趣,得之心而寓之手,我们又何必硬要他们跟着指令的感觉走呢?毕竟,经典阅读应以学生自身的内驱力推动为主,而不该是外力强制的结果,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嘛。

        二、回归诵读

        经典的东西,常读常新,故经典作品要朗诵,要精读,要探究,多管齐下,使之鲜活起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典的东西,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熟读之后背诵起来。原因有二:一者朗诵可以培养学生对经典的语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经典阅读有建设性的作用;二者经典的东西,一时半会儿不明白没什么关系,它的精妙之处在于你以后成长过程中某一瞬间的顿悟,早一点背诵积累,多一点人生体验。比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背诵之后的感觉可能不是很深,但在某一天,当你因一道数学难题而抓狂的时候,这时你的同桌过来帮你答疑解惑,并捎上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来帮帮你吧,你一定会像被电了一样,感觉到经典女神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

        三、回归生活

        经典之阅读,说到底还得归根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就学生来说,引导他们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来进行经典阅读不失为高效之举。比如学习方面,有学生平时语文小测粗心大意,批评时他老说没问题,以后会好的,但事实是小错仍不断,结果到了大考时候成绩像瀑布一样飞流直下。此刻,让该生切身重读一下《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相信其会对讳疾忌医这四个字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吧。当然,对于经典,我们有必要告诉学生,课堂的阅读是永远不够的,只有走出课堂,面向自然,走进社会,拥抱人生,才有可能明明白白它的心。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其是民族之魂,且常读常新、永读不厌,它可以使我们对这个世界、对我们自身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并最终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于丹说,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她本人的“心得”只是提供一种阅读方式,希望千心万心皆有自己的所得。易中天说,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所以,对于经典阅读,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好回归,尊重经典,爱惜经典,熟读经典,从经典中体验阅读之快,在阅读中求索经典之新内涵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