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促进化学观念建构的“电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刊在《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 年第 6 期

王福国发表于2021-08-27

促进化学观念建构的“电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 王福国  邮编:053000

摘要:电化学知识始终是高考中的重点及难点。学生在面对陌生情境、复杂的信息及装置图时还不能很好的将理解的知识转化成思路方法,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认识事物本质、自觉运用粒子观等化学观念解决问题、建构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模型,使学生达到理解电化学原理、准确书写电极反应、应用电化学知识解决在生产生活及科技领域遇到的实际问题的目标。具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再通教学活动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规律理解本质建构模型,最后再应用模型 总结归纳最终形成电化学思维模型。

关键词:电化学复习课 认识事物本质 运用粒子观 思维模型 认识规律 理解本质 建构模型 总结归纳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电化学知识始终是高考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在《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 必修2》中,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列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在《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深入体会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熟练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并进一步要求学生能“通过生活中观察应用查阅资料了解日常生活中实用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而在高考考试大纲中对着部分内容也提出了如下要求: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并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我们都能看出,理解电化学原理、准确书写电极反应、应用电化学知识解决在生产生活及科技领域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达到的目标。

在电化学知识复习过程中,学生对电化学问题的理解掌握常常采用记忆的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化学的本质,对学生来说仅仅是挂在嘴边话而已,在实际解答题目时不会去考虑,取而代之的是背诵教师们在教学中交给学生的粒子的放电顺序。对于复杂问题,学生的思维绝大多数都停留在表面,不能透过现象分析反应的本质。学生对原电池、电解池装置中粒子运动方向、粒子的种类、粒子发生作用的环境、粒子如何得失电子等的分析都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导致学生对电极反应、电解质溶液的变化及复原、电化学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事物本质、自觉运用粒子观等化学观念解决问题、建构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模型应成为我们这部分教学的重点。那么,粒子观包括哪些内容?电化学中的粒子观体现在哪些地方?如何运用粒子观解决电化学的实际问题呢?

一、有关电化学学科观念——粒子观

1. 粒子观

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就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当条件改变时,粒子运动的速率、方向等会发生变化。同时,粒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分子、原子、粒子等粒子聚集成宏观物质。

    2.电化学中的粒子观

无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都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研究电化学问题时,我们要认识粒子发生作用的场所,明确外电路电子运动方向及电解质溶液、电极本身(包括外加物质)粒子的种类,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粒子的运动方向、得失电子发生变化的粒子的种类,并进一步分析电极反应所得产物是否与环境中的粒子发生后续反应等。

3电极反应的本质

    在电化学粒子观的建构及应用过程中,我们务必要使学生牢牢抓住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反应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确阳极(或负极)为失电子被氧化的反应,而阴极(或正极)为得电子被还原的反应。由此,让学生站在学科本质的角度认识电化学反应。

   二、学生学习电化学知识的基础及学习障碍

在必修2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原电池的初步知识,已经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而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方便,并初步体会氧化还原反应是在两个电极上分开进行的。

在选修4的学习中,从电池效率的角度,学生学习了有盐桥的原电池的反应原理,进一步完善了对原电池的认识。同时在学习电解原理的过程中,认识到电解是一种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使通常条件下不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得以实现,同时更加明确分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化学的实质。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学生虽然对电化学的基本知识没有忘,但具体内容却记忆不深刻,更无法与反应的本质联系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力求让学生理解电极、电解液各异的原电池和电解池,其本质相同,引导学生抓住电化学的核心问题,从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学生学习电化学知识可能存在的困难有:生在面对陌生情境、复杂的信息及装置图时还不能很好的将理解的知识转化成思路方法,解决电化学复杂问题还有一定困难。

本课的设计这是基于学生此时的障碍点,希望通过这样的总结提升让学生认识到解决电化学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练习多么陌生、复杂的电极反应,而是我们是否建立正确的分析模型思路,养成自觉运用化学观念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一旦有了这样的思路,我们就能解决各种复杂、陌生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电化学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突出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核心素养建构。

2)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电化学思维模型,并学会运用模型分析问题。

3)通过电化学基本模型的建立及基本要素寻找,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进一步形成并建构粒子观。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电化学问题解决基本模型的建立;

    难点:电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教学活动教学意图
教师展示天宫一号等航天器中的仪器,提出能源从哪儿来的问题。学生观看视频和图片,倾听教师的讲解。引发学生对航天电池重要意义的理解及分析其原理的愿望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由实际问题引入,引发学生对电化学知识的兴趣,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环节二、解决问题  认识规律

教学活动教学意图
教师提出核心任务:你能分析镍氢电池的反应原理吗?要想分析清楚原理,你需要什么信息?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任务:根据原理装置图写出电极反应鼓励学生提出分析书写过程中的问题,并让其相互回答。学生在书写电极反应之后,分析放电反应问题的研究思路。对原理及其本质进行初步思考为后续本质分析奠定思考的基础明确自己的问题或困惑,激发释疑解惑的愿望分析、反思书写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把思路方法外显化。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掌握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梳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初步建立认识规律,为思维模型的建构打下基础。 

   教学环节三、理解本质  建构模型

教学活动教学意图
1.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是图形的形式还是电子得失的提示给你帮助?2.讲师讲解:电化学问题的核心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失。因此应该分析具体电极上的电子得失情况作为解决电化学问题的核心任务3.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合理归纳之后,进一步对学生明确指出系统分析的必要性。4.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建构电化学思维模型: 明确分析思路及模型的意义,明确解决电化学问题的步骤,使思路方法外显。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分析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合电化学反应的本质,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分析电化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型,突出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环节四、应用模型 总结归纳

教学活动教学意图
1.教师展示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再将氢气和氧气构成燃料电池产生电能,引导学生应用电化学模型对电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分析、解释。2.教师总结:练习多么陌生、复杂的电极反应并不是电化学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而是我们是否能够建立正确的分析思路,养成抛开现象看本质的习惯,以不变应万变。应用微粒观,我们就能更好的分析、解决各种复杂、陌生的电化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方法思路固化应用微粒观解决电化学实际问题。学会应用模型进行系统分析。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应用模型解决电化学的实际问题,熟悉并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体会模型的重要意义。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电化学知识考查方式花样翻新,陌生情景、复杂装置频繁出现,以此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在复习课中,我们既要帮助学生梳理有关电化学的基础知识,又要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电化学反应的本质,最终形成电化学思维模型。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