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打造高效课堂 展现课堂魅力

马秀月发表于2023-11-28

高效课堂是基于学生发展生命成长的课堂,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不是老师的教高效,而是学生学得高效。所谓懒老师不一定是差老师,懒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一节高效课堂,应让学生经历课堂达到知识的习得、能力的锻炼、思维的提升、精神的发展、生命的成长。

1.在教学关系上,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实现有效教学。

课堂上老师全部的功绩在于“引导”,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老师“引导”出来的。要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其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 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不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要不停抛问题给学生。学生是主体,老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真正透彻理解)

所谓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用老师满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切的微笑和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交流更多的是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课堂应是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所以师生应该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学习掌握知识的氛围当中,才能真正的焕发出高效课堂的魅力。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少年儿童即使是成人都是渴望被赏识的,我们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认定自我、从而不断进步,最终也许会无心插柳柳成荫。

赞赏是最好的奖励孩子的良药,它是激励孩子茁壮成长的必然条件,是学生走向成功的能量源泉。课堂上我们应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比如“你说的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和蔼的动作等等。

只要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都能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有了赞赏这一“催化剂”,高效课堂就来了。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更好。(真正做到尊重与赞赏,应学会稳定情绪,控制自己。非常容易发火,孩子们会觉得你很烦,不喜欢你。从来不生气,孩子们又会觉得这个老师太温柔,好欺负,所以稳定的情绪从内而外都能让你更强大。)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精讲讲什么?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讲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教师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的效果。另外,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组题目,采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多图一解、一题多变对此分析,逆向应用等方法来寻求解决。4、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设情境与设疑。

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断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

设疑。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比如:在重点上设疑,在衔接上设疑,在联系上设疑,在思路上设疑,在实践上设疑,在比较上设疑,在错误上设疑,在疑难上设疑,在运用上设疑,在深化上设疑等。但设疑应注意;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整体性和主体性等。

5、在关注差异上,表现为: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

有效教学主要指对全体学生教学有效,不是指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有效,否则就要产生新的不平衡,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使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更大。我们需要的是让原来的不平衡,逐步趋于平衡,这也是对有效教学的要求。比如设计练习题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又要有梯度,让各层次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比如在提问环节分层设问,让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注意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

6、在媒体运用上,表现为:整合与巧用

整合,指把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发挥“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师中心论,把“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相应的引导方法。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术与某种知识的整合,技术与某种策略的整合等等,通过各方面的整合,使之产生1+1>2的效果。

巧用就是找准整合之处,要做到整合在关键处,整合在疑难处,整合在情境创设处,新知的生成处,思维的障碍处,操作的要领处,知识的延伸处的思维的拓展处等。“技术”的运用不能占用时间太多,防止产生“技术现代化”而“感情淡漠化”的不良倾向。

7、在学习评价上,表现为:发展与开放

发展指对学生要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表现情况的全面考查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与帮助,以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同时,发展性评价则更多是一种自我参照的评价,即把评价结果跟学生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学生的进步与缺陷,以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并提出补救的措施。因此,发展性评价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放,指对学生进行开放性评价。评价内容的开放、评价标准的开放、评价主体的开放。它既有教师评价,还有自评与互评;将来自各个角度的观察意见交汇起来,最后作出既有定量又有定性的全面评价。

8、在课堂管理上,表现为:反馈与调控

课堂管理首先要有反馈信息,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作业的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要提倡学生的“自我反馈”,其具体要求有三:一是自我观察,二是自我分析,三是自我评价。同时,还提倡“同步反馈”,其中“同步”指:与学习内容同步;与学习进程同步;与练习过程同步;与学生心理兴奋点同步等。课堂中的调控,不一定都是对“问题生”的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察教学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最后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控。特别是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调控:(1)当学生精神不佳时,你能使他们振作;(2)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使他们归于平静;(3)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给他们指明方向;(4)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5)当学生有差错时,你能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

9、对待自我上,表现为:反思与改进

坚持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元认知技能。反思产生的问题,要让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

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地形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们应肯定自己的教学设计中的可取之处,捕捉教学过程中偶发的灵感,回想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表现,这些都将成为下一次上课的经验。在一次次的反思总结中,不断扬长避短,创建更加高效的课堂。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