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论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及其对策

摘 要:在幼儿园开学之初,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正处在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适应、过渡阶段,幼儿总会有哭闹的现象,这是幼儿分离焦虑的一种信号。当幼儿出现分离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怎样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安定幼儿的情绪成为这一时期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有关资料,研究了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和危害,总结出影响幼儿分离焦虑的多种因素,并针

李荣胜发表于2023-12-18

论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及其对策

衡水市第二幼儿园  

 要:在幼儿园开学之初,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正处在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适应、过渡阶段,幼儿总会有哭闹的现象,这是幼儿分离焦虑的一种信号。当幼儿出现分离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怎样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安定幼儿的情绪成为这一时期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有关资料,研究了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和危害,总结出影响幼儿分离焦虑的多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消除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对策

 

一、分离焦虑表现及危害

(一)分离焦虑概念的界定

幼儿分离幼儿园开学之初,新入园的幼儿总会有哭闹的现象,这是幼儿分离焦虑的一种信号,这种分离焦虑在新入园的小班幼儿中表现的特别明显。《特殊教育辞典》将分离焦虑定义为儿童焦虑症的一种,是指儿童与其依恋对象(通常是母亲)分离时所表现的强烈不安和丧失感[1]。 而在《百科全书》中,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他所依附的人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分离焦虑是指2岁半到4岁的幼儿第一次长时间地与主要抚养者分离,离开家庭进入到幼儿园小班进行游戏、生活时所表现出的紧张、不安、恐惧等正常的焦虑情绪,具体表现为大声哭、哭泣、依恋老师、依恋自带物、默坐、不正常进餐及不正常午睡等等。这本是一种正常心理反应,但是若过度恐惧和紧张不安,持续时间过久,则可能是神经症。过渡的分离焦虑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焦虑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幼儿会以比较冲动的方式表现分离焦虑,有些却表现的比较平静,有些幼儿同一时间主要以一种方式表现自己内心的焦虑,而有些幼儿可能同时伴有几种表现,或者几种表现交替出现。

(二)分离焦虑的表现

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对那些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讲,哭闹成为了最常见的现象。他们有的在家就表现出依依不舍,离开家就一路哭闹;有的家长一离开就哇哇大哭;有的看到同伴的哭闹,也不住的抽泣;还有的寻求老师、保育员,依偎在他们的身边,这种情景在幼儿新入园的时候是非常常见的。研究证实:“新入园时孩子的哭闹,是幼儿分离焦虑出现的一种信号,这是孩子对所依恋的人和环境消失的敏感性反应。”有的孩子会以冲动的方式表现自己,如踢打、喊叫等,也有的孩子在潜意识中建立自己防御手段,一般表现为固执、压抑。这就是孩子分离焦虑的一般表现,专家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孩子的第二断奶期”。

根据对已有“分离焦虑”内涵的解析——主要是与父母分离或与所爱和依赖的人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出的一系列恐惧、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反应。参考楼必生等人1987年进行的“14-24个月幼儿入所时情绪变化的调查”中将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分为:啼哭、跟人、乱跑、拒睡、拒吃、侵犯、呆坐、依物、随地大小便共9项。结合研究者在以往实践中的观察及本人对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观察,发现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这些恐惧、紧张、不安情绪是以一些具体的言行表现出来的。本文将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具体的言行进行归纳分类如下:

1.独自游戏:极少出现哭、闹等行为,正常进餐及午休,偶尔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大部分时间独自一人在一个角落玩耍,对外界环境很少关注。

2.默坐:把椅子搬到人不多的地方坐着或者坐着时面向无人或人少的方向,不参与活动,不关注他人活动,也不发出声音,眼睛望向某一方向(主要是门口及窗口的方向)。

3.自言自语:多次重复同一个句子且出现的时间、情境不定。

4.依恋自带物:主要是对自己从家中带来的物品(玩具、书包、书籍、水杯、照片等特别依恋,长时间地将这些物品背在身上、抱在怀里、挽在手臂上、抓在手里或紧贴着自己放着。

5.依恋老师:特别依恋某位老师,要牵老师的手、衣角、裤子等,老师走到哪里跟到哪里,要求坐在老师旁边,要老师喂饭或陪着午睡等。

6.哭泣:哭的声音很轻或几乎听不到,不影响他人,伴随有眼睛红等现象,发生地点时间不定。

7.不正常午睡:睡觉时间不肯睡觉,躺在床上哭(包括大声哭和哭泣)或一直坐在床

8.不正常进餐:就餐时间不吃东西也不让人喂或者吃的极少,有些伴有哭声。上不肯躺下。

9.大声哭:哭的声音很大,影响到他人,伴随有眼睛红、面红等现象,发生地点及时间不定。

10.哭闹:哭的声音很大,且伴有踢腿蹬地、胡乱挥动手臂等强烈的肢体动作或者扯住家长或教师的衣服、大腿等不放。

每位新入园的小班幼儿表现出来的分离焦虑形式可能都不一样,但引起幼儿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大致相同,就是与抚养者直接分离。新入园的小班幼儿第一次长时间的父母,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一时间无法适应,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焦虑现象这本是一种正常心理反应,但是若过度恐惧和紧张不安,持续时间过久,则可能是神经症。过度的分离焦虑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分离焦虑的危害

1.过度的分离焦虑引发幼儿身体的各种疾病。

身体上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离焦虑的幼儿常常出现睡眠不好、作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晕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因此很多孩子进入幼儿园一周左右会生病,出现感冒、腹泻等疾病

2.过度的分离焦虑阻碍幼儿智力的正常发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能加强幼儿的认知需要,唤起幼儿的智力潜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消极否定的情绪会使幼儿萎靡不振,懈怠退缩,失去学习兴趣。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们智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3.过度的分离焦虑阻碍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

幼儿患上分离焦虑症而又得不到及时治疗时,它势必会影响儿童的心理的健康成长,还有可能导致成年后的心理障碍。研究表明,过度的分离焦虑不仅会影响幼儿之间的交往,对自身性格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会造成人心态失衡,还会促发和加重许多心理疾病。所以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

二、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来,为了有效的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国内外的学者在不断的探究影响幼儿分离焦虑的因素,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影响幼儿分离焦虑的因素主要有:

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家园合作三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

1.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导致孩子的独立性差。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2001年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发布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的数据为我国有独生子女9千万人,据此推算,到现在全国独生子女已超过1亿[7]。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越来越严重,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欠佳,时时事事依赖家人,独立性差。当他们走进幼儿园,面对大量必须自己完成的事情时,必然会产生焦虑。上洗手间不会穿脱裤子,午睡起床不会穿鞋,吃饭不愿动手,或者撒得满地。虽然有老师照顾,但毕竟不像家人照顾得那么及时周到。这样的孩子更难以忍受集体生活。 当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人,来到幼儿园生活时,由于独立性差,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分离焦虑感。

2.家庭环境封闭,使孩子缺乏交往的经验。

有些家庭的环境比较封闭,幼儿与父母朝夕相,没有更多的家庭成员可以长期接触,有些甚至连邻居也很少来往,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很狭窄。当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他们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东西,宽容别人,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发生冲突,社会性发展缓慢,有时存在集体适应障碍。所有这些,都是引起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

3.家长不正确的入园观,加重幼儿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不仅会影响孩子,也会影响家长。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常识,不能正确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变化,或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都会导致家长分离焦虑的产生。有些家长常常在送孩子入园后,迟迟不愿离去、亲亲、抱抱、搂搂,可谓难分难舍,更有甚者,在送孩子入园时,与孩子一起痛哭流涕。有些家长帮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对幼儿园缺乏信任感,老师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睡不好,于是时不时的到幼儿园来看看,还不停地询问老师孩子过得好不好,听不听话,有没有被欺负……家长的这些情绪表现,会进一步影响到孩子,增加孩子分离焦虑的强度。

(二)幼儿园因素

1.幼儿对幼儿园环境产生的陌生感,引发幼儿的分离焦虑感。

开学之初,小班幼儿离开熟悉的家,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不管是生活的环境还是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幼儿园的一切对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是那样的陌生。温馨的家变成了宽敞的教室,卧室里摆满了小床,自己的玩具只能放在集体的小柜子里……幼儿在家的生活是宽松随意的,没有秩序和纪律的约束。而幼儿园为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则要求幼儿遵守一定的常规要求,如:独立进食、按时午睡、学会分享、轮流、等待等。这一系列的常规要求使幼儿感到十分的紧张与焦虑。这种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会使幼儿一时间无法适应,强烈的分离焦虑感就自然就产生了。

2.教师教育方法的不正确运用,加重幼儿的分离焦虑。

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和老师在一起,幼儿的一日活动也是由老师计划安排,所以老师的教育教育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幼儿的适应幼儿园的时间。如果老师的教育方法不正确,就会加重幼儿的分离焦虑。例如,新入园的小班幼儿经常会有哭闹的现象,这是幼儿发泄内心焦虑的一种方式。有些老师把幼儿的哭闹看成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于是大声训斥或者恐吓,有些老师干脆置之不理,评价孩子总喜欢用消极的语气,每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批评某某小朋友。这些不正确的教学方法都会引起幼儿对幼儿园的排斥,加重幼儿的分离焦虑感。

3.幼儿园入园体制不完善,导致幼儿分离焦虑的产生。

新入园之初,小班幼儿依恋父母,哭闹不上幼儿园的情况特别严重,然而大多数幼儿园为了方便管理,一般都要求幼儿统一进园和离园。新入园的小班幼儿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人,特别是新入园的第一个月,幼儿分离焦虑表现的特别严重,在孩子哭闹不愿上幼儿园,不愿离开父母的时候,很多幼儿园采取的是强迫分离的办法。这种办法虽然能使幼儿与父母暂时的分离,但会让幼儿更加排斥上幼儿园。早上进园的时候,幼儿面临和亲人直接分离,表现出来的分离焦虑更加严重,有些幼儿甚至用比较冲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踢打,滚地,喊叫等。所以幼儿的入园体制需要完善,入园的体制要具有灵活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要实施不同的入园体制。

(三)家园缺乏交流合作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第一次长时间的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在短期内出现各种分离焦虑的现象是很正常的,但家长和老师应该要携手合作,尽快的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让他们能顺利的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度。尽管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认同家园合作有利于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但现实中,家园缺乏交流合作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

1.家长对幼儿园和孩子的不了解,使幼儿的分离焦虑得不到有效缓解。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幼儿园,教育的事主要由老师负责。家长把参与家园交流的活动仅仅看作是自己的义务而不是权利。家长对于学校组织的家园交流合作活动表示平时没有时间参与,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就很少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幼儿的情况,对于孩子的心理变化更是全然不知,当孩子产生分离焦虑时,许多家长没有察觉,所以幼儿的分离焦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另外一方面,有些家长不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只要学习写字、算术、读书就可以了。所以家长以孩子会不会写字,会不会背书,会不会算术来评价幼儿。幼儿刚进入幼儿园,就得面对这些学习的压力,内心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这种紧张也会引起幼儿的分离焦虑。

2.幼儿园和家长缺乏交流,导致幼儿的分离焦虑得不到有效的消除。

家园经常交流,有利于老师尽快的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又能促进家园的有效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学习,让每一个幼儿能在幼儿园和家庭所形成的合力的影响下尽快的适应幼儿的生活。但事实上,老师和家长之间缺乏交流,在家园联系栏,不少教师只是把从书报杂志上摘抄的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张贴上去。家长会也几乎是固定的“报告会”模式,由园长、教师宣讲,家长只是被动地接收,发言的机会很少。家长开放日的活动与形式也都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家长只需到时参加就行……教育的事只有教师懂,家长不懂。幼儿园的做法都是对的,家长只需要配合。在家园缺乏交流的情况下,家长不了解幼儿入园后的变化,老师不了解幼儿入园前的情况,导致了幼儿的分离焦虑不能得到及时的、有效的消除,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才。

三、消除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对策

幼儿新入园时,不管是环境、心理还是生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顺利过渡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他们无法排除自己内心的焦虑与恐惧,因此家长和老师都不应该是旁观者,而是要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或者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8]。      

(一)家长做好入园前的准备,有利于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家长平时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教给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早上按时起床、晚上按时睡觉、中午养成午休的习惯、要专心进食、不挑食、安静睡觉、安静等待、听从指示等。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与别人交往,学会与别人分享与合作。此外,家长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求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和脱衣服、自己洗手、喝水等日常生活技能。鼓励孩子当遇到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时,主动请求成年人的帮助。只有让幼儿在入园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技能,幼儿在入园的时候才能很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减少幼儿新入园时的分离焦虑,从而尽快的适应幼儿园。

2.扩大幼儿的人际交往圈,增强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的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家长要有意识的扩大幼儿的人际交往圈,增强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平常要鼓励幼儿多与他人交往,平常家长可以经常邀请亲朋好友到家来做客,也可以到别人家串串门,有意识的为幼儿的人际交往创造机会。家长应鼓励孩子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同龄人聊天、游戏、出游,绝不能借口文化学习重要而忽视孩子在这方面的实践机会。当孩子出现与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愿望时,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当孩子表现出对与他人交往的恐惧感和厌恶感时,要耐心细致地与孩子交流,帮助他缓解紧张感,并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条件。无论如何都不能以保持家庭的整洁、安宁为由将孩子的朋友拒之门外。

3.树立正确的入园观,做好幼儿入园的心理准备。

在幼儿入园适应问题上,有一个很重要的但往往被人们忽视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家长的亲子依恋和分离焦虑。有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交给老师后,他们的情绪也发生很大的波动,有些家长的焦虑和担心程度超过幼儿,甚至折射到孩子身上。家长要对幼儿入园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认识到孩子将是一个社会的人,今后的生活是离不开社会大集体的,需要从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小集体开始,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面对孩子的焦虑表现,父母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自信、果断,避免大惊小怪,将内心的焦虑彻底甩掉或克制自己。全面了解幼儿园,对老师要有足够的信任,放心把孩子交给老师。送幼儿入园后适当地陪伴一下就离开,不要站在门口张望。中途不要因为不放心而跑去看望,这样反而会引起幼儿情绪波动。入园之初一定要坚持送孩子入园,如果因为心疼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而会延长孩子入园的适应期,加重幼儿的分离焦虑。

(二)充分发挥幼儿园的积极作用,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1.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1)为幼儿创设温馨、舒适的物质环境,有利于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幼儿从温馨的家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为了缓解幼儿新入园时的紧张情绪,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精心布置幼儿园。温馨、舒适、亲切的家庭式环境能有效缓解幼儿的焦虑和不安,而充满童趣的环境布置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新入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精心布置活动室和各个区角,营造温馨、快乐的氛围。教师可以将幼儿的照片、喜欢的卡通形象做成教室墙饰的一部分,或是将幼儿其它熟悉或喜爱的玩具、物品放到区角,让幼儿在教室中找到熟悉感和归属感。幼儿在这种温馨、舒适的环境中感觉到了家一样的温暖,就是情不自禁的参与到活动中,暂时忘记了与家人分离的不愉快,并逐渐喜欢上幼儿园。

2)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有利于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幼儿在家的生活是宽松、随意的,没有秩序和约束。来到幼儿园后,幼儿要遵守幼儿园的一系列常规要求,这时候,幼儿往往会觉得不适应这种紧张、被束缚的生活,于是产生情绪的波动,加重了幼儿的分离焦虑感。

首先,幼儿园应该尽量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教师建立充满爱意的师幼关系,培养幼儿对教师的亲近感。幼儿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和蔼亲切的态度,像妈妈一样,多和幼儿进行情感交流,让幼儿感受老师的爱抚,让幼儿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把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形成亲密无间的师幼关系。

其次,积极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愉快情绪。幼儿在入园前往往习惯于在户外自由玩耍,如果长时间被关在活动室里,他们会感到拘束压抑,产生焦虑感。所以,教师每天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带幼儿进行户外游戏。因为户外游戏活动解除了一些室内的“清规戒律”,在这种没有压力、没有烦恼的氛围中,幼儿会感觉到心情舒畅、愉快,有利于消除其焦虑情绪。教师还可以允许幼儿带一些自己喜爱的玩具或物品到幼儿园,使他们有一种精神寄托,在和谐、宽松的坏境下,幼儿一定会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

2.教师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有利于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1)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 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难免会有哭闹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有的孩子虽然自己表现出无所谓,但内心是非常焦虑的,一旦忍不住时就会大哭大闹,或者午睡休息的时候从梦中惊醒,所以在新入园期间,不要强求孩子不能哭闹,而应该掌握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为了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为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新奇而富于变化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好奇而投入。教师利用孩子熟悉和喜欢的玩具材料,设计新奇而富于变化的游戏牢牢的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如老狼、老狼几点了、木头人、老鹰抓小鸡等,使孩子在游戏中体验惊喜和快乐,越来越主动的投入到集体游戏中。除此之外,还可以播放欢快而活泼的音乐,让孩子欢乐投入,在节奏欢快的乐曲中,缓解幼儿的紧张和焦虑,使他们暂时忘记与家人分离的痛苦,感受到在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和学习的有趣。

2)正面的教育鼓励,强化幼儿良好的情绪。

孩子们喜欢表扬和鼓励,教师要积极鼓励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对高高兴兴来幼儿园的孩子要予以及时的肯定与奖励。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情绪很大,当幼儿情绪好转时,教师立即用奖励予以强化。通常奖励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实物的奖励,例如:为孩子准备些糖果食品,但这类奖励容易使幼儿感到厌腻,且用多了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不宜使用过多;二是精神奖励,如:教师的微笑、拥抱、亲吻等亲昵动作以及贴小红花、红五星等,激发幼儿愉悦健康的情感体验使他们逐渐走出紧张、焦虑的阴影。

3.完善幼儿园入园体制,短期内延迟幼儿与父母分离的时间。

开学之初,在幼儿早上入园时,允许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相处一段时间,让孩子与家长一起做游戏。早上刚入园的时候,幼儿面临和亲人直接分离,这时候幼儿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分离焦虑表现的也比较严重,这时候短期内适当的延长幼儿与父母分离的时间,有助于稳定幼儿的情绪,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感。另外一方面,可以对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实施梯度入园制度,在入园的第一个月内,让幼儿每天入园的时间逐渐增加,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顺利过度。

(三)加强家园交流合作,缩短幼儿的分离焦虑

要实现幼儿由家庭到幼儿园的顺利过渡,不是某一方面做好了就可以了,而是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密切配和,做好提前的准备[12]。家长和老师要相互交流,让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习惯与爱好,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只有家园携手,才能让幼儿减少焦虑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老师主动加强与家长交流,全面了解幼儿的习惯和爱好。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他们一般都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让他们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或亲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往往会令他们很难适应。为了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应该主动与家长交流,全面了解幼儿的习惯与爱好。老师与家长交流的方式主要有家访和开家长会两种方式。为了能全面的了解幼儿,老师可以在幼儿入园前进行家访,在家访中向家长了解幼儿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家庭情况社会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和性格品质等,并在家访时做好记录,做到对幼儿的习惯和爱好心中有数。为了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幼儿入园后,可以召开新生家长会,一方面向家长介绍幼儿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幼儿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常规等。另一方面,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让家长消除对幼儿园的不信任感,从而积极的配合幼儿的工作,携手帮助幼儿顺利度过适应期。

2.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有效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或亲人,家长对幼儿不免会担心和牵挂,但家长不应该对老师产生猜疑,而是应该积极主动的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表现,并把自己平常教育孩子的一些有效教育方法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家长应该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当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与自己的有冲突时,不应该对幼儿园产生不满情绪,应该耐心的和老师交流,积极的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帮助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家园携手,提前让幼儿感受到上幼儿园的乐趣。

幼儿园开学之前,幼儿园和家长应该有意识的提前让幼儿感受幼儿园丰富多彩的环境和快乐有趣的生活,令幼儿产生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例如幼儿园可以安排家长在开学前带幼儿参观幼儿园,让孩子逐渐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常规。家长可以让幼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感受到与小伙伴玩耍的快乐和有趣。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逐渐熟悉幼儿园的常规要求,熟悉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孩子们新入园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紧张和孤独,他们会因为自己有新的伙伴而感到高兴,他们会发现幼儿园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上幼儿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时候与父母暂时的分离不再使他们感到焦虑不安,分离焦虑的问题也自然得到缓解。

结束语

小班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是幼儿心理方面的问题,要有效的缓解幼儿新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减少幼儿的痛苦,不是幼儿教师付出努力就可以了,需要家庭、老师甚至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可爱的孩子们减少了痛苦的煎熬,使他们更好、更快的适应了新的环境,让我们用温暖的手牵着孩子们迈出踏上社会的人生第一步。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