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带着思辨读写的火种,点亮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之路

带着思辨读写的火种,点亮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之路 整本书思辨读写 2023-11-08 08:30 发表于重庆

郑凌燕发表于2023-12-25

活动回顾 | 带着思辨读写的火种,点亮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之路

整本书思辨读写 2023-11-08 08:30 发表于重庆

革命文化·学术作品·文学作品

三大专场·九部名著·深度研讨

走向课程化、学理化的整本书阅读

3大专场,分类深度研讨;

9场报告,夯实学理根基;

10节课例,观摩一线实践;

3场论坛,聆听真知灼见;

1场分享,收获可落地的启发……

活动报道

1031日—113日,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四川、贵州、甘肃、广西、广东、辽宁等二十个省市及地区的50余位教育研究专家、课程研究专家、语文教学专家,与2200余名一线语文教师相聚重庆人民大礼堂,聚焦“思辨读写——‘三新’背景下实施整本书阅读的高效路径”,共研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学理化实施落地方案。

01让学生过有意义的教学生活

——“两次倒转”教学机制及其在深度学习中的体现

郭华教授阐述了“两次倒转”教学机制的理论主张。所谓 “两次倒转”,就是先“倒过来”,再“转回去”。“倒过来”,是指学生的认识并不从实践开始,而是直接从人类认识的终点开始,把人类认识的终点作为学生认识的起点。这个“倒过来”的过程,与人类最初发现知识的过程完全相反。“倒过来”学习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千百年来的认识成果。但是,“倒过来”也面临许多因难和问题,正是需要通过教学来解决的。教师不能只当“知识的搬运工”,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去摸索、试错。“转回去”是指要使知识变成学生主动认识的对象,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教”与“学”相统一。

如何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郭教授强调,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一样,是一种隐喻,是一个相对的说法,而让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一是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让学习真正发生;二是让知识与学生建立起现实的意义关联;三是让学生具有“生长性”,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02在新课标条件下做好整本书阅读教学

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期待,成为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并且统编语文教材已做出相应准备的前提下,整本书阅读应该如何开展?王本华老师向参会老师提供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一是,制订可行的阅读规划,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是,设计有趣的读前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渴望。

三是,进行有效的过程跟踪、检查与指导,推进阅读,深化体验。

四是,形成与分享有质量的阅读成果,让学生有获得感。

03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及学理考查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分歧依然存在,共识越来越多”。余党绪老师首先从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的分歧谈起,提出“课程化的首要问题是合理不合理,然后才是过度不过度”。而要做好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应该明确四个关键问题,也就是:价值——为什么教?内容——教什么?方式——怎样教?结果——怎样测评?余老师指出,经典名著阅读的课程化,有利于达成更多的共识,减少教学的折腾与摇摆,是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需要,而教学的必要性,在于弥补中学生与经典名著的距离。

另外,余老师重点介绍了“三题定位·思辨读写”整本书阅读课程,并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验:依照课标精神,构建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生态;依托深度学习理论,以母题统领阅读课程;根据批判性思维原理,以“三题定位”提供思维的框架与路径——以母题确定阅读视角与理解范畴,以结构性议题确立学习内容,以关键问题确立教学抓手;基于新的学习理论,探索整本书阅读的课型及教学思路。

04意义图式与整本书阅读

什么是意义图式?于泽元教授指出,意义图式是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反复出现的典型意义结构,是人类在自身演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与文化相关的原始形象。如何在整本书阅读中构建意义图式?于教授介绍了指向意义图式建构的整本书阅读四部曲:

一是基于整体性、线索性和结构性,确定意义图式(或母题);

二是通过议题激发、工具引路、个性表达,激活自主阅读;

三是个性化同构,方法有发现差异、聚焦疑点、寻求突破、共识建构等;

四是拓展性应用,包括理解同类图式、反思生长困惑和解决生活问题。

01江姐:傲雪红梅

《红岩》作为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小说,如何解读书中以江姐为代表的历史人物,如何体悟以江姐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红岩精神”?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厉华老师的报告,让大家对生活中真实的江姐有了整体的认识。红色文化生生不息,红色传统代代传承。厉华老师认为,“红岩精神”是一种敢于担当,在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要能够敢于站出去。

02革命文化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探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的基因;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魂,是关键的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路,是主导的精神。”如何实现革命文化经典作品的育人价值?何立新老师建议:

一是追根溯源,品味民族文化传承脉络;

二是引导学生深层思悟,感受时代思想脉搏;

三是抚今追昔,体会伟大革命襟怀。

03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文学阅读

——以《红楼梦》为例

“我们可以把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最好的资源库来使用,经典阅读是最好的文学教育。”俞晓红教授分享了她在《红楼梦》研究、整本书阅读指导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及取得的成果,通过解读《红楼梦》整体阅读教学的难点、重点、疑点、热点四个方面,着重介绍如何使学生欣欣然打开文学阅读模式这一命题。

04批判性思维路线图的运用

董毓教授结合课例《谁害死了她——祥林嫂之死的社会学分析》,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如何运用路线图进行深度阅读、论述文的批判性阅读展示三个方面解读批判性思维与阅读的关系内涵。董教授以“别再问孩子长大想当什么”的文本概括、结构分析和评估判断过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批判性阅读。

《红岩》《红楼梦》《乡土中国》《骆驼祥子》《经典常谈》……10节整本书阅读优质课例,现场观摩一线教学实践成果;3场圆桌论坛,在交流与对话中碰撞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灵感火花,点燃整本书阅读的育人智慧。01革命文化专场 

·《红岩》——江姐淬炼篇··从《红星照耀中国》解读中国共产党的

成功密码

革命文化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问题和障碍?可行的策略和方法有哪些?围绕这三大疑问,专家们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理解。

整本书阅读需要老师具备思辨的能力,这样基于思辨读写的整本书阅读课程,才能通过建构五大课型,引导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原生态阅读、批判性理解、转化性运用,建构内在阅读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段增勇(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中语文教研员)

 

整本书阅读学习的实践活动必须基于语文的的语言形式和文本体式的教学,必须解决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语文课程性质不鲜明以及教学中文本零散化的问题,才能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更加长远的生命力!——陈家尧(正高级教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

 

基于实际或者浅层次理解的一种考量,很难达到真正阅读后阅读成果的转化运用。如何评价,尤其是高中的整本书阅读如何评价,通过评价倒过来撬动我们的整本书阅读,包括革命文化整本书阅读真实的发生,这个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

——訾慧(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贵州省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中室主任、高中语文教研员)

 

革命文化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强调红色经典阅读,主要在于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让信仰永不褪色。

 

——周丽蓉(特级教师,云南省首批“云岭教学名师”,云南省昆明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结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出“各地可以结合自身的革命文化资源,在书本中寻找一些事实依据,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式的阅读教学。

 

——庄照岗(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

02文学作品专场

·虫之母爱辨辩变——《昆虫记》整本书阅读·

·我读到这样的祥子——《骆驼祥子》文本细读·

·更有情痴抱恨长——“宝黛爱情”初探·

·鲁迅的求学经历与人生选择——《朝花夕拾》专题阅读·

·在思辨中搭建《红楼梦》整体阅读观·

阅读文学类经典作品的意义内涵如何确定?如何确定文学作品的母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在哪里?整本书阅读教学未来将走向何处?围绕这些核心问题,让我们听听专家们的经验与见解。

整本书阅读不仅仅是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引,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李伟杰(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以《牡丹亭》为例,通过杜丽娘对于爱情的追求和生死的态度,总结出主要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提炼出《牡丹亭》的母题“生死与情爱”的缘由。

 

——陈佳(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现在的学生学到了很多碎片化的信息,但是没有能力把他们联结起来,而整本书阅读是最能培养学生将碎片化信息联结起来的方法。希望在座的专家们多开发一些整本书教学的方法,让一线教师少走弯路。

 

——胡东辉(特级教师,辽宁教育学院教研中心初中部副部长、初中语文教研员)

阅读要有兴趣,兴趣是自己的,但是它可以培养。基于课程化的导读到导学,应在母题、议题、问题“三题定位”的基础上,在“三新”背景下,将每本书做成导学案,这样一线教师的教学就有了抓手。

 

——汤建伟(江苏省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大市学校带头人)

整本书阅读要从学生的兴趣做起,兴趣是起点,教师要处理好选篇阅读的整体思维,选择合理性议题的同时,大胆去尝试整本书阅读的不同教学方法。

——张安群(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

学术作品专场

·跟着朱自清,这样读经典·

·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思辨读写导学全案教学案例·

·谁害死了她

 

——祥林嫂之死的社会学分析·

专家们就学术名著的类别、以写作推动阅读、师生带有逻辑理性的思维共读、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解以及如何开展好学术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等方面做了分享讨论。

学术名著类整本书大致有三种类别的理解:鱼骨型的学术论著,章节之间有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层层推进,最终推向鱼头,得出结论来;辐辏型的学术论著,就是像辐条一样的都聚焦在一个点上,探讨某一个问题;糖葫芦型的学术类著作,可能反映某一个人的整体思想。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术类名著,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读。

 

——樊新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中学党委副书记)

 

 

 

学术类名著阅读的教学必须强化对于文本的理解和领会,通过对文本阅读、概括、推理、实证,来提升学生学术类写作的的能力。

 

——陈兴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江苏省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基地主持人)

 

 

 

提出两个建议:第一,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发真实地读,老师和学生一起去读;第二,学术类名著阅读应该加入逻辑学理论,启迪学生的思维。

 

——杜德林(特级教师,辽宁教育学院高中部副部长、高中语文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知识的价值判断虽然具有主观性,却仍需要客观知识为支持和验证。通过阅读学术类著作,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姜联众(语文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专委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阅读学术类著作,应该坚持文本为先,在时代中确认文本的价值;学科本位,语文学科视域下确定学科目标和立场;学生立场,按照课改的要求去选择组织教学的资源。

 

——王惠(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奔赴而来·追光而行·着光而思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思考、一个人的努力显得极其孤单,唯有在一个群体当中所形成的活力,它才会有更大的生机。”在主持“经验分享”和“总结报告”环节时,段增勇老师谈到,推动整本书阅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一定的支持力量,除了各教研员或各区域的学科带头人,其实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有这个区域推动构想。学校与学校之间,教研组与教研组之间,进行一种联盟行动,老师们自己选择一种支持。

 

 

几天的研讨活动,有无数的感动人心的瞬间,大家奔赴而来,追光而行,着光而思,凝聚成精彩的总结。对老师们,段老师深情寄语:因为现实中我们正在努力,当未来回想今天所留下的那份记忆,不仅仅是一份醇香的甘甜,更是一份自己生命中难能可贵的精神和思想的沉淀!

致力思辨·寻求共识·共在发展

 

——整本书思辨阅读教学的区域探索

 

易晓老师着重介绍了成都市锦江区如何以段增勇老师发起的“四川省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共读共研导师制’行动”为契机,推动全区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施的经验。一是参与“整本书思辨导学全案”的研发,做好课程资源建设;二是有序列地推进,让思辨阅读真实发生;三是课型研究,以典型课例为老师导航;四是评价建设,以评促教,促进反思与改进。易老师特别强调做好协同化发展,组建研修共同体,大面积辐射推广,才能做到“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区域内到区域融合”。

以精要的教学引导经典名著的阅读

余党绪老师首先向全体参会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内容设计框架,并结合自身在课例指导和修改过程中与诸位展示课老师的互动,对八场专家、专题报告和十节优质展示课进行盘点。接着,余老师给出以下建议:

1.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尤其是实验性的课,重要的是理解教学意图及其传递的理念。要全面理解设计理念与教学反思,请持续关注。

2.一节课负载的价值与意义有限,比如学生的阅读状况,解决起来更为复杂。整本书阅读目前最艰巨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读书,读整本书。如果能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读书,在理解中培养志趣,他们就是课程与教学的先行者。

3.我们很难改变大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善小环境;我们很难改变别人,但可以改变我们自己。

4.理性而开放的态度,十分重要。理性,就要求真,就要较真;开放,就要批判,就是包容。这是从事包括整本书阅读探索中最该拥有的态度。5.现在的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文化底子厚,最要紧的是坚持的耐心,是坚韧的探索。十年磨一剑。6.批判性思维与整本书阅读需要大量的热爱者与践行者,希望我们一起前行,推荐好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成果。

报告最后,余老师强调:推进整本书阅读,目的在于改进和优化现有阅读教学结构。我们不要害怕过程中有震动、挫折乃至弯路,要凝聚课标精神,形成共识,真正地读名著、真正地教名著!

思辨读写整本书阅读将紧跟教育发展变革步伐,生根语文课堂,深化“三新”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期待每一位参会教师,带着思辨读写的火种,点亮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之路,点亮学生的未来成长之路。

期待下一届整本书思辨读写研讨会,我们跨越山海,再相逢!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