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各项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其最大的外在特征就是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以课内、教材内的文本为主,增加课外、教材外的语篇阅读,“一篇带多篇”“一篇带多本”的核心主题阅读,以此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宽广的阅读世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群文阅读的界定
群文阅读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标教学理念指导下提出的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所谓群文阅读,是相对于单篇阅读而言的,它是指在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阅读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探索所选定的一组文章,经过自主阅读、集体建构等活动,对阅读议题达成共识,实现对文本内容深入理解的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可以借助一组文章,帮助学生丰富阅读储备,还能使学生借助阅读议题有效地把握阅读文本的主动权,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掌握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此外,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还可以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限制,使学生切实地成为阅读文本的主体,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阅读能力,拓宽视野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相应的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有益而无害的。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多积累,才能够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但是阅读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管是对素材的积累,还是经验的感悟,都需要学生扩大其阅读量,可以发现,在目前这个时代,学生往往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进行阅读,因此,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往往可以根据单元的某一个主题,将多篇课文进行整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积累最为丰富的素材,从而扩大其阅读量和知识储备,当学生的阅读量及知识储备上去之后,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也有所提高,学生看世界的视野也有所不同,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
由于小学生对学习没有准确清晰的认知,因此开展阅读学习的速度比较缓慢,这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进程。但群文阅读教学能改变这种现状,能够实现每位学生每节课阅读至少四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阅读数量,也能不断加快自身的阅读速度。
(三)群文阅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深度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层次都比较浅显,只能通过作者的提示对文章主旨进行猜测和思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缺乏深度。通过群文阅读有效教学,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提升,对基础写作知识和想法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和改观,使学生学会对故事进行糅合应用,对行文思路做到更多样的认识,在写作中表现得更加成熟,促使学生的综合写作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可灵活变通,采用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法,科学安排阅读时间,科学选择阅读内容,可进行反复阅读加强学生的阅读记忆,并创设适合阅读的环境。同时,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改进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水平。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安排阅读时间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够完善,因此,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心理、身体的承受能力,要科学安排阅读时间。长时间的阅读会给学生的眼睛造成较大的压力,也容易让学生有疲惫感,当然过少的阅读任务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大脑记忆规律,科学安排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例如,早晨是大脑记忆知识的最佳时间,因此,教师可在早自习安排学生阅读新的内容。而临放学时,学生经过一天的学习已经深感疲乏,这时如果再让学生输入新知识会超过他们大脑的负荷,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所以,教师可在临放学时让学生复习之前阅读过的文本内容,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又不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二)加强群文阅读与教材之间的联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更加全面。首先,要遵循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原则,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前提向外延伸。虽然不同风格或类型的课文穿插在各个单元之中,但每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基本一致。例如《中彩那天》《尊严》等课文,教师可以用“宝藏”“财富”“珍奇”等激发词语为中心开展群文阅读,以此类与现实相关的话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说《金银岛》,包含了不同的人在寻宝过程中和面对宝藏时的不同抉择,呼应了教材中的课文。其次,教师在应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对课文的阐述与分析。应对课文中的内容详细地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在提高群文阅读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提出阅读问题,调动学生思维
加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对所有的课文进行略读、速读,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帮助学生选择同一主题的几篇课文,对某一篇课文进行精读,对其他课文进行速读,在这样的基础上,对群文阅读教学进行分析。但是从实践操作来看,可以发现,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年龄限制,其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在前期的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投入文章探究之中,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后期阅读文章提供有价值的帮助,而在引导过程之中,不能够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应该通过提出相应的阅读问题,来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将多篇课文联系起来,针对某一个主题或内容可以展开一些探究,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
(四)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延伸课本上的阅读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先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事实上,信息科学技术能够帮助教师突破知识的局限性,从而达到由课本知识到课外知识的延伸。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身边的事物,做到在将课堂内容丰富起来的前提下实现群文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教师讲解《女娲补天》一课,《女娲补天》是我国经典的神话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拓展其他的课外文章,比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等,拓展更多的古代神话故事,从而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从课本知识到课外知识的延伸,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运用课后的资料链接进行比较阅读,课内外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选文精美,内涵丰富,而且大多选自名家名篇。所以在课文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可以是作者的生平简介、创作背景,也可以是读者对课文的相关评价,还可以是同一主题的相关文章,而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在课内阅读教学所应涉及到的内容。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在小学语文的课文里,有很多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资料链接,而这些资料链接对于学习课文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也能架设教学主题与生活的桥梁,有效的唤起学生的回忆。
《北京的春节》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描绘了北京人过春节时一幅一幅的美好的生活画卷,表达了北京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节日的认同和喜爱,所以作者所传递出春节的喜庆、隆重、热闹的气息非常浓厚。老舍先生从腊月初八开始写起,一直记述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详细地向我们讲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情景。
在本篇文章学完之后,老师提问问题:春节刚过,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在春节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回忆自己过春节时的情景,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有的学生说在春节中赚足了压岁钱;有的说在除夕之夜和家人一起看春晚,并且为了熬福睡得很晚;还有的说在腊月二十八贴对联,和妈妈一起炸豆腐、鱼丸、肉丸,过后还要放在灶王画像前孝敬灶王爷、灶王奶奶……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角度道出了我们本地过春节时的节日习俗。
在此基础上,老师又抛出第二个问题:老舍笔下的春节跟我们的春节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从而得出不同的地方,民风民俗也不大一样。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他们了解其他地方其他民族过春节的兴趣时,老师抛出最后一个问题:在其他地方、其他民族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梁实秋和斯妤笔下的春节又如何呢?和老舍笔下的春节相比,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此时课后的资料链接就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梁实秋和斯妤的文章选段就很好的诠释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节日习俗,学生也就有了一定的对比,通过比较阅读,把课内外有机连接起来,把阅读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