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写作,如何让教师从“平庸”走向“卓越”——解开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写作的秘密

本报记者 褚清源 中国教师报 2023-04-06 17:06 发表于北京

常静停发表于2023-12-27

新教育实验为什么如此重视写作?为什么说专业写作是“卓越教师”与“平庸教师”的分水岭?为什么说“只有写,你才能写”?为什么一直坚持写却没有突破?当一线教师与新教育相遇、与新网师相遇,便诞生了与众不同的成长故事。参与其中的人都坚信,故事里会有答案。

图片

4月1日晚,新网师2023年春季学员通识课第四讲开讲,这次通识课的主题是“教育写作”。与新网师的其他课程一样,这一天在线学习的人数远远超出了学员总数。

主讲人郑建业是山东省寿光市文家街道中心学校教师。2021年春季,郑建业加入新网师。一年后,他便成为新网师的讲师,主讲教师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课程。尽管他很早就开始写作了,但真正促使他突破写作瓶颈的,则是在他加入新网师之后。

新网师的全称是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是新教育旗下一个公益性的网络学习平台。加入新网师学习之前,郑建业的专业写作一直处于浪漫期,写了很多随笔,却一直缺少理论引领和深度反思。郑建业至今记得,19年前在家门口的一所学校聆听了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的报告后,他开始走上写作之路。这样跌跌撞撞地写着,直到加入新网师后,通过系统化的写作训练,“我才真正走上了专业写作之路”,不仅深化了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元认知能力,逐渐建构起自己的思维框架。如今,郑建业坚持通过微信公众号日更文章,已经发表442篇原创文章,还出版了自己的专著。

“表面上看来,教师的写作只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其实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朱永新对教师写作有格外深刻的理解。

在新教育实验教师成长体系中,专业写作与专业阅读、专业交往一起构成了独特的“三专理论”。2022年7月9日,新教育实验第二十二届研讨会在四川省旺苍县举行。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教育写作”,朱永新作了主题为《写作创造美好生活》的报告。朱永新从写作与新教育写作的区别,新教育写作的特点、意义和价值等方面作了详尽阐述。他在报告中第一次定义新教育写作,并呼吁教师相信写作的力量,缔造一种以写作为载体的生活方式、成长形态和创造方法。

写作,从“平庸”走向“卓越”

在新网师,被写作点燃职业生命的不只是郑建业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智静是山西省定襄县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她在微信朋友圈以“静心思语”“读与思”“观察随笔”为栏目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思,累计写作50多万字。她还在班级发起“班级漂流日记”和“星空班一日叙事”,师生共写随笔。“星空教室”里的故事已经被记录了整整181天,就是春节期间,他们也没有停下写作。半年下来,全班60个学生已完成18万字。她说:“书写随笔让知天命的我对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热爱,我感觉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热爱教育、热爱生命、热爱学习。”

新教育一直倡导教师专业写作,将写作与生活联为一体,并成为反思、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新网师,这样的书写叫“生命叙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书写,他们将彼此的生命编织在了一起。新网师执行主任郝晓东说,我们旨在通过生命叙事增进教师的职业认同。

为什么新教育强调教师要拿起写作这个工具?新教育人都知道,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是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但在郝晓东看来,“三专”中的一大痛点是专业写作。他总结了教师写作普遍存在的四个困难:一是不愿写,二是不会写,三是没空写,四是难久写。

新教育人有一个共识:专业写作是“卓越教师”与“平庸教师”的分水岭。新网师讲师林忠玲说,很多教师都生活在单一、单调的圈子里,容易滑向倦怠,而写作能帮助教师捕捉到鲜活的教育细节。

新教育写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2年,朱永新在教育在线网站发了一个“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帖子,倡导新教育教师坚持写作,每天用心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与学生的交流,记录自己的阅读与思考。每天坚持写1000字,坚持写10年,不成功的话可以找他索赔。帖子一经发出,应者云集,实际上这么多年没有教师找他索赔,反倒是有不少教师因为坚持写作获得了专业发展的突破,许多人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师。20多年前,还在江苏省苏州屯村中心小学工作的管建刚,响应“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召唤坚持写作,20年出版了20多本书,并且成长为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与管建刚一样,江苏省仪征中学教师刘祥受到“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影响也成长为特级教师,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有人问朱永新为什么要开这个保险公司?他说:“赔偿不是目的,号召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反思、积极写作才是我的初衷。”

后来发起的新教育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等都与写作相关,在学生写作、教师写作、学科写作、共同体写作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探索,突破了单一的学生写作或单纯以教师写作为内容的“教育写作”,开创了写作的全新生态。

在新教育实验第二十二届研讨会上,朱永新在报告中将新教育写作的探索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践探索期,关键事件是以教师写作为目标的“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正式“开张”。第二个阶段是理论建构期,新教育写作最重要的代表性成果便是以“专业写作”为主要内容的“三专”理论以及以“生命叙事”理论为基础的教师成长理论。第三个阶段是深入推进期,新教育写作理论向各个学科辐射,在具体实践中对新教育写作理论进行检验,并形成了若干具有新教育特色的写作课程与教材,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共同深化。


图片

写着写着,便遇见了盛典

如果是在6年前,王辉霞怎么都不会设想到现在每天的生活状态。加入新网师后,每天写作打卡成了王辉霞生活的必选项。几年来,她积累下300多万字的文章。

王辉霞是河南省滑县英民中学英语教师。刚开始,坚持每天打卡的确是一大挑战——有内容没时间、有时间没内容。为了自我激励,也为了写作“练笔”,王辉霞学会了“咬牙坚持”,逐渐把新网师的课程学习与平日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诸如一节课中的某个闪光点或不足、学生问题、日常巡课现象等,都会成为写作的素材。

在2021年的年度叙事中,王辉霞引用了这样一段文字:“蛹对蝴蝶说:你真漂亮,整天可以飞来飞去,既美丽又自由,真羡慕你!蝴蝶对蛹说:只要你愿意离开你的那个壳,你也可以跟我一样!蛹说:不行,那样我会死的!殊不知一切愿意经历重生的人和事,才会获得更多的美好!如果你很执着,舍不得、放不下现在的躯壳,就只能永远羡慕别人!提醒你:破茧成蝶、为梦飞翔!只要你愿意改变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这是一个美丽的隐喻。与王辉霞总结在新网师通过写作促进成长的心得相得益彰:“重要的是观念的跃迁。”

与王辉霞一样,上海市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教师方娇艳在加入新网师之初也遭遇了打卡带来的焦虑。

2019年是方娇艳加入新网师的第二年。从最初不识“写”滋味、打卡为了“刷存在感”,到写作的意义愈加明晰,方娇艳经历过一个“挣扎”的过程。为了写好《静悄悄的革命》的课程叙事预习作业,她反复观看自己的录像课,字斟句酌,历时一周多写下了近万字的长文。“就这样写着写着,我像犟龟一样,终于遇见了盛典。”方娇艳在自己的年度叙事中写道。仅2019年一年,方娇艳坚持日日打卡,积累了22万字的“简书”,4.1万字的作业。“没有写作,反省的生活就容易流于肤浅和单薄。”在她看来,新网师成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更广泛意义上的“重要他人”。

江苏省泗阳县幼儿园副园长周娟是另一个在成长中写出精彩的榜样教师。从2018年秋踏入新网师,周娟从学员到学术带头人,从课程助教到课程讲师,角色的转变背后是成长的勇气。她在自己的随笔中写道:在新网师沉浸的岁月里,在阅读中学习,在书写中内化,在共读共写中编织生活,共筑一个润泽的学习共同体。新网师让我走进读写、挑战读写,并收获着其中的乐趣。

新网师之所以能克服教师不愿写、不会写、没时间写、不能长期写的难题,郝晓东概括了三点原因:一是“写作有伴”。参与共同体写作,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激励。二是“写作有用”。这些写作不是为写而写,不是虚构故事,不是文学创作。教师通过写作促进了对教育教学的反思,促进了自我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生命成长。三是“写作有趣”。丰富的写作内容,多元的写作形式,及时的外部反馈,让写作过程充满乐趣,不再枯燥乏味。


图片

共同体写作的力量

在新教育实验第二十二届研讨会上,时任江苏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张菊荣作了题为《一个人与一群人:思想长跑的精神意义》的分享,讲述了他带领教师团队写作的故事。张菊荣在汾湖实验小学工作期间,带领教师每天用文字记录生活,并结集成册,他们把这些没有正式出版的书称为“土书”。为了体现仪式感,每年放暑假时他们都会举行“土书发行仪式”。8年间形成了400多本“土书”。按照张菊荣的话说,因为共同体写作,教师团队找到了自己的“诗意和远方”。

如果说张菊荣是在学校内部进行共同体写作,那么新网师则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写作共同体。甘肃省岷县岷阳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米永丰说,在新网师的共同体写作中,他的写作视野不断被打开。

新网师的讲师撰写“一周观察”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米永丰回想起来,2022年1月14日是他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作经历。从“一周观察”的第一稿写出来到最后定稿,共做了6次修改。每一次都是一种煎熬,也是一次突破。

在连续6次的写作过程中,新网师的郝晓东、郑建业、马增信、郭小琴、郭筠筠、周娟等老师都提出了宝贵意见。后来,米永丰在一篇文章中对这次写作收获进行了梳理:文章题目要清晰明了;开头段落要吸引读者,讲故事是很好的办法;修改要全方位展开:构思、用字用词、修辞,反复打磨;话要说得通俗易懂,以免“掉书袋”;选用事例要心中有人,并且要有新鲜感;写作要有对话思维;提出的观点需要把关键用词从根本上解释透彻。“我在新网师学习已是第三年,现在越来越笃定地相信,读书、写作、实践三者的相互编织就是职业发展最坚实的步伐,也是职业发展最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破解人生有限性的不二法门。”米永丰说。

谈到新网师,周娟说,共同体写作为她提供了最大的支持,这种伙伴式的赋能让她摒弃过去那种功利化的写作,不为他人喝彩而写作,不追求外在的奖赏,开始眼光向内,追求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就是共同体的力量。一些教师之所以出现经常写却没有太大提升的问题,郝晓东认为,只因为是在练习却没有“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不仅需要确立清晰的目标,还要持续进行,并不断得到反馈。他同时提醒,写和做的分离是一大痛点。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是指向实践的,只有与实践结合,写作才有意义。

在新教育实验第二十二届研讨会上,朱永新在报告中对教师写作明确了四条原则,即强调理解与反思,通过“阅读理解—教育实践—写作反思”提升“专业性”;强调与实践相关联,将写作与实践始终编织在一起,彼此促进;强调真实而个性化的呈现,避免千人一面,注重“个性化”;强调教育教学案例研究,为所有教师处理教育问题提供可供参照的珍贵资源。

为了给新网师的学员提供写作支持,新网师进行了诸多探索:一是开设写作课程,指导写作方法。二是撰写课程作业,夯实学习过程。三是提倡公开写作,激发写作兴趣。四是撰写生命叙事,增进职业认同。

新网师主任李镇西为学员专门开设了写作课程。他一直强调教师要做到“四个不停”,即“不停地读书、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不停地实践”。新网师不仅有系列的写作课程,很多线上线下活动也都渗透写作。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庆明认为,教师专业写作不是要让教师成为专业作家,而是结合教育这个“专业”,以学科知识、教学实践为原料来写作,以此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新网师,每天都在诞生新的故事。一如朱永新所说,“生命就是书写一个故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从事教师职业就是把教育作为自己故事的主旨,并用生命最大段的篇幅来展开与书写”。

来源 | 中国教师报作者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编辑 | 白衣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