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学习法原理 7
六大游戏化思维,解决“玩游戏,毁学习”痛点
来源:整理自抖音号“多多爸育儿”
01
第一个思维叫做“赢完这局再休息”。
玩游戏的人都会养成一个好习惯,叫做打赢了才会收手,打赢这把再睡觉。能赢,那必须不能下线干,他接着干,为什么打游戏让人爽?因为不管中间输几把你最后一局基本都是赢。久而久之,这种赢的结局会让你的潜意识产生一种错觉,嗯,我还是很厉害呀,最后我总是赢,那为啥你对学习不爽呢?你回想一下,每一次停止学习,最后一刻你想的是啥?是不是这样?哎呀,干不动了,干不动了,啥都不想学,脑子都空了,没劲没尽。如果孩子每次都在最厌学的时候停止学习。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的印象就是我学不好讨厌学习。所以说,孩子对学习的印象越好,就会越想学,所以每次学习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完美的结局。那咱们可以如何引导呢?例如,孩子每一次学完后,给孩子布置一个简单练习,人为创造一个完美的结局,给他一个很强的满足感,从而让他更爱学习。我们设计游戏课件,最后也要有一个简单任务,让使用者“赢完这局再休息”。
02
第二个思维是“幸福生产力”
玩游戏爽啊,不光是因为能赢。俄罗斯方块大家都玩过,风靡世界,但是它的基本设定是你永远不会赢,只是早死晚死。方块永远消不完,错一步就玩完。这一款注定会输的游戏,为什么还会让人上瘾呢?《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里有个非常经典的理论,叫做幸福生产力。
简单来说就是你打游戏很爽,是因为它能让你产生一种全力投入的感觉。比如你玩俄罗斯方块,几乎每一秒都不能走神走神,就玩完这种投入感,平时你是很难体验到的。为啥你学习不爽?因为你学习的时候很难进入这种全力投入的状态,我称之为”心流状态”:眼睛在听课,脑子在梦游,错题不思考,答案直接抄,这就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重要性。我们设计制作游戏课件,要注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让学生爱上这种投入的感觉。
03
第三个思维是:“设置倒计时”
大家都玩过超级玛丽,对吧?这游戏啥时候最爽?就是玛丽吃掉蘑菇,变得无敌的时候,无敌模式的倒计时能够让你保持兴奋,干掉更多。研究证明呢,如果你能够用比平时更短的时间去完成一项任务,人体就会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这种激素能够让你干劲十足。所以,我们设计游戏课件时,适当可以设置倒计时,这种刺激可以让他效率更高,人的潜能就是这么被逼出来。
04
第四个思维是“制造及时反馈”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玩游戏啊?因为游戏它有及时反馈啊,你每砍一个怪都能升级经验值,每打败一个boss,装备爆满,这种快速反馈,能够让你获得成就感。学习为啥枯燥呢?你为反馈慢。我期待的学习效果是今天晚上一个夜晚,一支笔一个奇迹,而实际的学习效果是暂时看不到任何效果,你可以给学习制造及时反馈。
游戏课件的设计很容易实现及时反馈。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每一个小目标都可以设计出若干个游戏关卡,每过一关就给相应奖励,让孩子获得成就感的这种快感,他会激励孩子继续冲下一关。
05
第五个思维是“数据化学霸”
学习为啥不爽呢?因为学习他不可控啊,在这个人人内卷的时代,你根本不知道竞争对手的真实水平。比如说每次考试完学霸说,哎呀好多题不会呀,咱家孩子也说不会试卷发下来,学霸全做,对咱家孩子说不会,那是真的不会啊。咱们作为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列出他身边的真实学霸,参考学霸的数据,去优化自己的学习关数。
06
第六个思维“难度曲线”
游戏让人爽是因为每一款游戏的难度都是精心设计的。每过一关难度大的,系统会设置抽奖,装饰皮肤或者送更多的金币道具,让用户放松下来继续玩。很多游戏的难度啊,它是一个阶梯曲线,总体的难度上升,中间多次休息,这样可以让难度始终处在用户可控的范围之内,保持他们的兴奋感。
那为啥学习不爽呢?有很多孩子学习都是逮啥学啥,不做难度区分呢。比如说孩子做作业,咱们就可以教会孩子从易到难的去做排列。如果中间一旦遇到不会做很难的题目,那就从中间插入其他简单的题目来先做别死磕。按照这个顺序,孩子连做作业都会比平时更有成就感。游戏虽然是娱乐产品,但是游戏之所以受到用户喜爱,甚至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本身也是一个优秀的产品,其中蕴含了很多高级的思维。游戏课件的设计,也需要多借助不同的思维去自我学习,或者帮助孩子去搞学习,这样孩子的学习才会越来越有趣。我们制作游戏课件的时候也可特别注意难度曲线。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