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2023届高考化学冲刺二轮、三轮复习的一些建议

2023届高考化学冲刺二轮、三轮复习的一些建议

韩锐发表于2024-01-10

离2023年全国高考还有80多天,二轮复习已经开始,这个阶段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学生能力飞跃的关键时期。为提高复习效率,我们提出以下复习建议:


一、明确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的任务与一轮复习不同

(一)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并强化记忆。

一轮复习是逐个知识点的记忆,初步掌握知识结构;

二轮复习是系统的知识网络的记忆,熟练掌握知识结构。

一轮复习是会记;二轮复习是记熟。


(二)在系统把握整体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学科能力。

一轮复习知识单项、跨度小、解题思路较为单一,能力要求:低中;二轮复习的知识多项,跨度大、解题思路多变,能力要求:中高。


(三)提高考生解题的速度及准确性。


二、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特别是2022年全国试题,明确考试方向,命题趋势。

对于化学学科的命题原则和试题特点,教育部考试中心明确指出要突出学科核心价值,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精选试题情境,创设呈现形式,优化设问方式,注重关键能力的考查。

预计今年会继续延续去年的考试方向和模式。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了解重大科研成果,可增强文化和科技自信。高考特别注重关键能力的考查,突出思维品质,强化学科素养,如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信息识别,加工整理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要求学生能辨识模型、图标、数据、材料等各类信息,迅速提取关键内容,并与所学知识整合,这是解题的关键节点。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几年高考试题不仅写出判断结果,还要求写出判断理由,更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对学生思维逻辑性和语言的规范性有更高要求。这几年试卷结构基本不变,但力求稳中创新,试卷内容注重必备知识,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如化学用语和概念、反应变化和规律、物质转化与应用、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原理与方法。


三、熟练解题套路,提高应试技巧

例如有的学生做了很多的实验题,但得分依然不高,原因是不善于反思总结解题思路或者根本未明了命题者的意图,答非所问如:要找实验装置的缺陷,一般要从有无尾气处理装置——污染问题,有无防倒吸装置——安全问题,有无除杂装置——纯度问题等方面考虑。

实验题不易得分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欠准确。尽管对实验原理的熟练理解、对物质性质的熟练掌握是形成良好实验能力的基础,但没有准确的文字表达将会影响到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提高文字表述能力的训练,可归纳一些规范的模板,

如:物质检验、鉴别的一般步骤:取样→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利用一些口诀,减少思维过程,加快解题速率。例如如“++--”:

1.原电池电解液中离子移动方向,正离子若移动,则向正极移动,负离子若迁移,则向负极迁移;

2.原电池正负极极负极pH变化,正极若变,则增加,负极若变,则减小;

3.可充电电池在充电时,原来电池的正极(目前为阳极)连接新电源的正极,原来的负极(目前为阴极)连接新电源的负极;

4.可逆反应中,升高温度时,平衡常数变化与焓变的关系,焓变为“+”,K值增加,焓变为“—”,K值减小。


四、习题的精细化,争取基础题不丢分,中档题多拿分,压轴题争到分。

(一)尽量采用归纳比较习题,达到“重要考点题型化,重要题型规律化”的效果。强化专题训练。

(二)通过题组训练和变式训练,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理解,提升能力,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纠错训练,经常翻看改错本,寻找知识漏洞,思维盲区,答题格式要求。

(四)增强课后作业及测试意识,提高备考的准确性限时训练,平常练习,根据题量,设置答题时长,集中精力,全力完成,将练习当成考试,提高应试能力。

(五)回归课本,有目的的阅读课本,如概念的表述,实验中药品用量和次序,材料营养物质等等。

五、提高生活管理能力

(一)加强营养,按时吃饭,清淡饮食。

(二)适度体育锻炼,提高精力体力,确保个人健康状态。

(三)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慢慢调节生物钟,把解题的最佳状态调整到白天。

(四)与人为善,和睦友爱,控制情绪,与家长、老师、同学良性沟通,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备考状态。

(五)减少焦虑情绪,每天有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精神饱满,充满信心,从容不迫,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每天的挑战,开心每一天,充实每一天。

祝愿每位考生今年心想事成,取得优异的成绩。

名校二轮复习建议

二轮复习要依据化学课程标准,紧扣化学学科主干知识。根据学生考试、作业等平时出现的问题,系统设置专题复习,突出重点、难点,集中解决问题,狠抓基础,规范作业,在考试或作业批改中,一些可对可不对的地方,一律不算对,坚决严格要求,力求做到会做的题不失分,不会做的题不失全分。

通过二轮复习,要把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并协调好不同层次的同学冲击高考,对优等生,鼓励他(她)们冲击985,确保211;对稍差一点的同学,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他(她)们冲击211,确保一本;我们的一本目标700人数应该有希望突破同时关心薄弱学生的学习心态。做到定期检测,查漏补缺,消除盲点,增加知识覆盖面,具体做法如下:

一、查漏补缺,科学备考

强化特殊专题复习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学科内知识的适当综合,建构知识框架和认知序列系统,课堂上要特别注重“知识整理—网络构建—问题解决”的12字方针,要求学生能运用学科内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认知能力、学科素质上产生一个大的飞跃。

适当进行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点及现实背景的研究探索,搞好分析、讲评,查缺补漏,抓好矫正教学,进一步提高。

学生需要通过回顾试题或通过做题中遇到的问题,找到自身的知识漏洞,进行查漏补补缺,这一点尤为关键。绝不能仅仅只是简单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内容,就万事大吉了,这就痛失快速提升的机会。在紧跟老师的基础上,学生要有自己的计划,留给自己找问题的时间,在发现问题同时要及时快速的解决它、学校领导的及时安排教材回归,极大程度的强化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漏洞,同时有学生喜欢求助老师。

对二轮复习中的同学们来说,每一次做题都是练兵,是训练和调整自己的解题思路的良机。做对,要归纳提炼,形成“套路”。把做错的题目仔细研究精准反扫,准确找到原因、找到解决难点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二轮复习的针对性、细致性、科学性,避免复习的随意性,漫无目的的刷题,成为 “刷题的工具”。

二、精选专题,突破弱点

二轮复习中,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综合考虑进行精准的训练突破。对学生而言,复习时间十分宝贵,因此,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训练题自自主精选,不做不适合自己的题目。做完题后,还要多反思、多总结,多想想每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命题的角度是什么、自己的领会和收获是什么。

教师要及时调整计划,在每周两次“大理综”和一次“小理综”的测试中迅速捕捉学生的最大的问题环节,及时出手“小专题”整合几次错题的“痛点”,“以点带线”攻克难关,让学生快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梳理。

每一专题对应的题型,掌握每一题型对应的方法,做题是为了能得分、快得分。对化学学科的知识网络进行精雕细琢、明确每一个得分点和易失分点,从理综的高度更深层认知高考。

三、掌握方法,规范解答习惯

在解决化学问题时有两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式:守恒与类比。同学们在二轮复习时要善于灵活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快速有效解题。

另外,在化学选修四教材中有关化学理论基础各板块知识的题目,有很多固定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希望大家认真体会,提高解答问题的速度。

对于实验操作中反复出现的基础操作的简答题,可以要求学生按标准答案强化记忆。

加强答题用语准确和书写规范训练。除注重知识重现和巩固外,还必须在加强答题用语准确和书写规范训练非选择型题目中,经常出现文字叙述和书写。

另外,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格外重要。希望学生们心要静得下,人要坐得住,书要看得进,题要做得下。成绩的起伏再正常不过,不要因为一次模拟考试影响自己的状态。同学们,咬定自己的目标,努力向前,在高考中你一定能收获满意的成绩。二轮复习侧重实效,结合自身要有成效!

二轮复习期间,我们还将根据学年统一的要求进行系统性的理综套题练习。希望大家做题时集中精力、一气呵成、学会取舍、磨练思维,从试卷中拓展思路、増加见识。

四、跟紧课堂,找准方向

跟紧老师的复习内容,不轻易放过老师的要求和讲解是二轮复习的基础要求。大家一定要努力认真完成每次模拟考试,通过一次次的练习了解教学改革的方向熟悉高考要求的变化,把握高考动态,不要走歪了路。

加强对考纲及考试说明的学习,把考点分解到每节课,复习中重视知识的横向与纵向深入,把握高考复习的正确方向。教师应该精心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关注“变化点”,体会新课改下高考的命题思想及测试方向,准确把握和定位高考内容的深广度、高考方向和考查的方式。

五、加强应试心理指导。

在平时的考试中要不断教给学生一些应试方法和策略,让他们在二轮复习的训练中熟练掌握。如:“我难人难,不要畏难;我易人易,不可大意”;“慢做会求全对,稳做中间一分不浪费,舍去全不会”的应试策略,养成“遇难不怕;遇多不急;遇易不松;遇烦不躁;遇新不惊;遇旧不轻”的良好的应试心理。

注重心理疏导和生活规律的科学化。在紧张的高三复习期间,每一位学生都有或重或轻的紧张心理,尖子生在其它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在培优培尖工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密切注意他们的新动态,及时向家长了解他们的在家表现,定期从他们的周记中洞察其内心世界,经常性地与学生进行看似随意的轻松的交谈,从而使对学生的了解来自于平常和无意之中,并在平常和无意之中渗透着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六、二轮阶段的复习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不主动去探究,不主动去挖掘问题,往往是学生在复习中能力上不去的根本原因。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激发,使学生遇到陌生题、难题也勇于去做,要让学生感到能力是在不断尝试过程中提高的。

2、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规范填涂答题卡(2)规范学生按要求答题

(3)规范书写训练  (4)规范文字语言表达

3、强化审题的习惯。学会抓住命题的意图,思考问题,要紧扣题目要求,不要偏离命题思路。

总之,教学不仅仅是会做题,教学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是低效和机械的。在教学中有意无意渗透学法指导、学科思维训练,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化学二轮复习

试题讲评课的教学反思

参加了多次二轮复习研讨课,学习各位同仁的教学经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每次都让我作为一线教师受益匪浅。尤其本次的研讨课,本人有幸讲了一节试题讲评课。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我收获的更多,现将收获分享如下,恳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 心得体会

1、这次公开课让我感觉意犹未尽,有些细节还需推敲打磨。本次研讨课,定量研究是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NA(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结构和组成关系引入课题。而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的选择题,几乎是全国卷每年必考的重要题型。这类题目综合度高,考察知识点全面,属于中等难度的题。本节把学生做题中常见的,易错的,高频的考察点作为中心,努力构建学生对这类试题的解题策略。

2、通过和学生互动更加体会到了《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课程标准》中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这个目标学生们理解的更加清晰,尤其是对常见的陷阱的总结,让学生有了一种系统掌握的感觉,对于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在清晰理解后做题能力有很清晰的提高。

3、对于《课程标准》中能说明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转化,能从物质的组成、构成微粒、主要性质等方面解释或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在学生的互助中大家整理归纳地很好。除了选择题中的内容,主观题中相关内容也被学生们通过思索发现了。

4、同时张志晶老师的二轮复习讲座内容实在、丰富,没有一些高深、枯燥的理论介绍,都是她作为一线教师多年探索的结果,为我们备战高考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例证。

5、在课堂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的思维到位,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答题的书写不够规范,列示计算常常不写单位。有些学生的思维活跃跳动大,中间步骤省掉,这些问题还需要一些具体措施。同时,通过张老师的讲座内容,我也发现了还有一些复习策略不够细致,还需要细化完善

二、落实措施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我感觉到培养、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打算通过专门的“提高学生规范答题”专题及平时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审题思路规范、答题语言规范、答题格式规范、书写规范、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让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答题

2、更加认真的备课、听课,努力提升业务研究。

认真备课,听课既是提高备课组整体成绩的关键,又是提高个人教学成绩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依据考纲、考题、学情和复习所存在的问题、随时获取的高考信息,认真备课、听课,努力提升业务研究,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进行知识的整合、删补,通过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


3、重视整卷训练

 

进入第二学期,考生的高考备考进入做整卷的阶段,要予以重视。从内容上看,此时的试卷基本上是知识板块的全覆盖,有利于筛选知识能力上的薄弱点;从格式上看,此时训练的多为往年高考题或模拟题,有利于考生适应高考的答题节奏;从时间和答题策略上看,有利于训练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得分数。

整卷训练时,考生要注意两点:


(1)训练考场上的综合能力,如时间的把握,适应不同的题目顺序,适应不同的难度,形成良好的考试思维及品质,提升应试心理素质等。

(2)考试后,要集中整理考试卷,筛选自己薄弱的知识板块和习题类型,集中突破,再通过之后的考试检验是否已经掌握。

 

4、分专题突破

(1)重视选择题的限时训练

考生要想取得不错的化学成绩,须重视选择题的限时训练。从时间上看,20分钟左右完成一套选择题是基本水平。对事实性知识点,可通过做题以及错题复练的方式提升复习效果;对涉及反应历程、原理、有机高分子及实验探究的内容,要弄懂思路、方法以及实验逻辑,可通过归纳总结、提炼思路方法来突破。

 

(2)训练有机题的推断速度

有机推断题需要完整的推理链,涉及陌生信息的迁移应用,推不出物质就无法答题。推断的速度会影响该题甚至整卷的作答。有机推断题作答较差的考生要注意提升推断速度,力争在7至10分钟内推出答题所需要的物质结构,或者在15分钟内推完物质并能完成正确书写物质结构、反应方程式等问题。

 

(3)分专题突破常规难点

化学试题作答要求掌握三重表征,即宏观表达、微观表达和符号表达,也就是描述宏观现象、进行微观解释以及用化学用语表示结果。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除微粒的不同表示方法外,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可以定性和定量表示物质的转化以及最终结果。

书写方程式特别是离子方程式是基本功,考生要重点练习。方程式的书写,无论是有机反应还是无机反应,都有自身的特点及书写步骤。考生可将试题中的方程式进行分类,并熟练掌握陌生反应书写步骤。化学反应是在具体环境中完成的,如不同的酸碱性环境,元素同一价态微粒的存在形式可能不同,所以方程式书写不能脱离具体的反应环境。在梳理相关知识点时,考生要一并整理题目呈现的环境。

从往年考试来看,除化学用语的考查外,解释说明、推理预测、设计方案、调控条件等文字题也是常规问题。比如解释说明类文字题通常有用结构解释性质、用平衡移动进行解释说明、实际问题中电化学原理的解释说明、工业生产中条件控制对转化率影响的原因解释、物质检验的方案设计等。考生作答时要注意表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比如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结果,通常要写出影响平衡的具体条件,如平衡体系中某种微粒的浓度变化导致了平衡移动等。在梳理相关知识点时,考生要进行专题归纳总结,梳理各类问题的解题路径,规范答题格式。

(4)各板块内容分层次突破

化学知识点繁杂,且知识板块之间可以糅杂在一起进行考查。当下化学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可暂时放弃对自己而言难度较大的内容,如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或设计合成路线、实验探究中复杂问题的分析等,先确保能将常规问题、基础问题快速而准确地解答,然后再突破难点知识。对于与生活相关、物质用途等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可通过做相关选择题,以题带点的方式复习,并在高考前夕翻看教材查漏补缺。


三、做好时间安排

  1. 考生要做好常规复习任务的时间规划,如选择题、有机推断题可两三天完成一次。

  2. 要做好难点任务的时间规划,可每周或每两周做一次错题的专项整理,通过答疑等方式集中解决,并注意巩固。


附化学实验:

高考化学中常涉及的新型仪器和创新使用方法


1.三颈烧瓶

图片

(1)使用方法

三颈烧瓶又称三口瓶,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玻璃仪器。(如图)

三颈烧瓶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有三个口,可以同时加入多种反应物,或是安装冷凝管、温度计、搅拌器等。一般情况下中口安装搅拌棒,一个边口安装分液漏斗,一个边口安装分馏管或冷凝管或温度计。

(2)注意事项

它的窄口是用来防止溶液溅出或是减少溶液的蒸发,并可配合橡胶塞的使用,来连接其他的玻璃器材。

烧瓶的开口没有像烧杯般的突出缺口,倾倒溶液时更易沿外壁流下,所以通常都会用玻璃棒轻触瓶口以防止溶液沿外壁流下。烧瓶因瓶口很窄,不适用玻璃棒搅拌。

2.布氏漏斗与减压过滤装置


(1)使用方法

①布氏漏斗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陶瓷仪器,也有用塑料制作的,用来以真空或负压力抽吸进行过滤即减压过滤。发明者为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比希纳。减压过滤(又称抽滤或吸滤),装置如图。

②使用的时候,一般先在圆筒底面垫上滤纸,将漏斗插进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将接口密封(例如用橡胶环)。布氏烧瓶的侧口连抽气系统。然后将欲分离的固体、液体混合物倒进上方布氏漏斗,液体成分在负压力作用下被抽进烧瓶,固体留在上方。

(2)注意事项

①抽滤时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布氏漏斗,若直接用普通的漏斗,贴上滤纸后,接上抽气泵进行吸滤(替代布氏漏斗)是不行的。因为漏斗四壁紧贴滤纸处,负压吸滤对其不起作用。只有漏斗下顶角处产生压强差。

②当要求保留溶液时,需在布氏烧瓶和抽气泵之间增加一安全瓶,以防止当关闭抽气泵或水的流量突然变小时发生倒吸,使自来水回流,进入布氏烧瓶内污染溶液。安全瓶长管和短管的连接顺序不要弄错。


3.恒压滴液漏斗




(1)仪器优点

恒压漏斗是分液漏斗的一种。它和其他分液漏斗一样,都可以进行分液、萃取等操作,(如图)。

与其他分液漏斗不同的是,恒压漏斗可以保证内部压强不变,一是可以防止倒吸,二是可以使漏斗内液体顺利流下,三是减小增加的液体对气体压强的影响,从而在测量气体体积时更加准确。

(2)使用方法

①一般在封闭体系中用恒压漏斗,如绝大部分的有机合成实验,因有机物容易挥发、需要隔绝空气(氧气)等。

恒压漏斗在上述实验中与烧瓶(或其他反应容器)紧密连接,漏斗也要用塞子密封。此外,因恒压漏斗是合成实验的常规仪器,连接方便,一些不需要封闭或条件宽松的滴加过程(比如滴加水),也常用恒压漏斗。

②有时测量气体体积时,由于要消除液体所带来的气压影响,往往也会使用恒压漏斗,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另外,使用恒压漏斗可以使其中的液体更好地流出,也能够加快实验进程。


4.冷凝管

(1)使用方法

冷凝管是一种用作促进冷凝作用的实验室设备,通常由一里一外两条玻璃管组成,其中较小的玻璃管贯穿较大的玻璃管。它是利用热交换原理使气体冷却凝结为液体的一种玻璃仪器。

(2)注意事项

有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时,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上设计冷凝回流装置,使该物质通过冷凝后由气态恢复为液态,从而回流并收集,实验室可通过在发生装置上安装长玻璃管或冷凝回流管等实现。

(3)分类

①直形冷凝管(如图)


由内外组合的直玻璃管构成,多用于蒸馏操作,蒸气温度低于140 ℃,不可用于回流。

在其外管的上下两侧分别有连接管接头,用作出水口和进水口,使用时,将靠下端的连接口以塑胶管接上水龙头,当作进水口。

因为进水口处的水温较低而被蒸气加热过后的水温度较高;较热的水因密度降低会自动往上流,有助于冷却水的循环。一般倾斜放置。

②球形冷凝管(如图)


球形冷凝管内管为若干个玻璃球连接起来,用于有机制备的回流,由于接触面积比直形冷凝管的大,冷凝效果好,适用于各种沸点的液体。一般直立放置。

③蛇形冷凝管(如图)


蛇形冷凝管使用前首先洗净,将冷凝管上端扩大处,用打好洞的橡胶塞连接于烧瓶的支管上,蒸馏烧瓶中加入待蒸馏的物质,然后在冷凝管的进水口(下口)处用橡胶管连接水源,另一根橡胶管连接于上口,便于冷却水流出。

冷凝管下端连接接受瓶,通常用牛角管连接接受瓶,可使蒸馏液垂直流出。全部装置安装好后,先开冷却水源,然后进行加热使蒸馏物至沸腾,蒸气沿内芯管遇到冷却水冷却的管壁即冷凝为液滴,流入接受瓶中,即得纯净物质。


5.启普发生器



(1)应用与结构

启普发生器常用于固体颗粒和液体反应的实验中以制取气体,它由球形漏斗、容器和导气管三部分组成。(如图)

(2)注意事项

①如果生成的气体难溶于反应液,可以使用。如CO2可溶于水,但难溶于盐酸,当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CO2时可用启普发生器。

②块状固体在反应中很快溶解或变成粉末时,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

③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

(3)气密性检查方法

开启活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当水充满容器下部的半球体时,关闭活塞,继续加水,使水上升到长颈漏斗中,静置片刻,若水面不下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装置漏气。

漏气处可能是容器上气体出口处的橡胶塞、导气管上的旋塞或球形漏斗与容器接触的磨口处。

(4)使用操作

①体试剂由容器上的气体出口加入,加固体前应在容器的球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玻璃棉或放入橡胶垫圈,以防固体掉入半球体中。加固体的量不得超过球体容积的1/3。液体试剂从球形漏斗口注入,液体的量以反应时刚刚浸没固体,液面不高过导气管的橡胶塞为宜。

②使用时,打开导气管上的活塞,球形漏斗中的液体进入容器与固体反应,气体的流速可用活塞调节。停止使用时,关闭活塞,容器中的气体压力增大,将液体压回球形漏斗,使液体和固体脱离,反应停止。

③特点:符合“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原则。能节约试剂,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随时向装置中添加液体试剂。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