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诗词中的化学知识辨析(选择专练2)

吴翠琢 吴爱华名师工作室 2022-04-13 11:42

吴翠琢发表于2024-01-11

640 (5).gif

古诗词中的化学知识辨析(选择专练2)

1. 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A.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在酿酒的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B.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 
C.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  制陶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烧制陶瓷属硅酸盐工业 
D.釆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石”即石碱,具有碱性,遇酸产生气体 

2. 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A. 泉州府志: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 
B.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的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属于吸热反应 
C.本草纲目: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石碱,浣衣发面。 石碱具有碱性,遇酸产生气体 
D.天工开物:凡研硝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 性质不稳定,撞击易爆炸 

3. 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诗词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诗词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火树银花”中的焰色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B. “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 “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D. “雨过天晴云过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4.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有些古诗词中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李商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中“丝”指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 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C. 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 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6.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句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王安石诗句“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雷雨天实现了大气中氮的固定

B. 于谦诗句“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乌金”指的是石油

C. 赵孟螟诗句“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灿烂的烟花与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

D. 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存在游离态,可用物理方法获得

7. 下列古诗词描述的场景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黑火药爆炸

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一一石灰石分解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一石蜡燃烧

D.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铁的冶炼

8.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 诗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该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

C. 杜牧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此处的“烟”指固体小颗粒

D. 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9. 中国传统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化学变化

D.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缭乱走空园”,“柳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10. 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地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下列有关本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A. “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的氧化物

B. 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

C. 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

D. 沙子的主要成分是Si

11.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正确的是    

A. 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B. 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C. 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分液

12. 古诗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浪淘沙刘禹锡

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咏石灰于谦

C. 爆炸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王安石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13. 中国传统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诗中“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 “烟花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诗中“烟花”系燃放焰火。

C.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中“丝”、“泪”成分均为蛋白质

14. 谚语诗词中蕴含丰富化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熔点很高

B. “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分子不停地在运动

C. “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D. “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15.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千锤万凿出深 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对“”的转化进行拟人化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转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上述转化包含能量变化

C. 生成的CaO可作氯气的干燥剂

D. 是水泥的主要成分之一

16. 古代很多诗词蕴含了好多哲理和化学知识.下面有关诗词对化学知识的分析错误的是

A.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性质稳定,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形态存在,不需要冶炼还原

B.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萄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C. “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诗中的石烟就是指石油燃烧产生的烟.石油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D.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熔点高且不易分解

17.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古诗文 化学知识 
A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 
B 诗经大雅:“堇茶如饴。” 糖类均有甜昧 
C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铁合金的硬度比纯铁的大, 熔点比纯铁的高 
D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和朴硝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是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 

18.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很多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文献中对应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A. 梦溪笔谈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说明铁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

B. 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涉及到焰色反应

C.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主要是:

D. 诗经大雅中“堇茶如饴”。郑玄笺中“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19.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古诗文化学知识
A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消石和朴硝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利用焰色反应
B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强水为氢氟酸
C诗经大雅:“堇茶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糖类均有甜味
D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

20. 明朝著名爱国诗人于谦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诗歌中的乌金指的是煤炭

B. 乌金燃烧时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的排放

C. 乌金中含有苯、甲苯等,因此可以通过分离乌金获得苯、甲苯等工业原料

D. 将乌金转化为可燃性的气体或液体燃料,可以使其燃烧充分、减少污染

21. 诗歌中也蕴含化学原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片雪幽云至,回风邻果香”这里的香主要与芳香烃有关

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涉及分解反应

C.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与酒精的挥发性有关

D. “一夕惊雷落万丝,霁光照瓦碧参差”诗句中惊雷过后生成的某种物质有利于作物生长

22. 明朝著名爱国诗人于谦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诗歌中的乌金指的是煤炭

B. 乌金燃烧时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的排放

C. 乌金中含有苯、甲苯等,因此可以通过分离乌金获得苯、甲苯等工业原料

D. 将乌金转化为可燃性的气体或液体燃料,可以使其燃烧充分、减少污染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