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新课标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有什么不同?

新课标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有什么不同?

牛志良发表于2024-06-25


新课标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有什么不同?

桂建旺 牛志良工作室 

公众号文章链接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逐步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

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2022义务教育新课标也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在2022新课标中,“信息科技”一改过去长期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而独立成为了一门课程。“信息科技”课程的设立,标志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全新转型。


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看似一字之差,实则为教育思维的重大变革。

“信息技术”课程过度重视对技术技能的训练,我们的孩子会打字、会操作、会编程,能完成很好的作品,能获得很优秀的课程成绩。但是,这些技术技能离开课堂之后,它到底能在现实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信息技术过于强调操作,如文字录入、软件的学习和操作。关注操作和知识点。

培养的方向是熟练程度和技巧,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信息科技

强调4大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

关注数字素养和技能。

培养的重点是学生面对问题的

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的转变,本质上是信息科技课程从原来的技能训练走向素质培养。重视“科”与“技”并重,去知识孤岛化,所有的知识之间都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让孩子在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是2022义务教育新课标对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这四个维度奠定了我们未来要在教育中培养具有什么样素养形态的人。

 ● 信息意识

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 计算思维

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

 ●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信息社会责任

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25次提到“自主可控”、5次提到“原始创新”、4次提到“原创精神”,强调信息科技课程对“促进科技创新自主可控、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信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现在的孩子将来要面对的可能是:

  • 从事现在尚未诞生的新职业

  • 解决现在尚未出现的新问题

  • 学习现在尚未出现的新知识

  • 协同现在尚未和谐的机器人

因此,信息科技课程所培育的4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面对信息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