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激趣”语文学习的金钥匙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孟营营发表于2021-11-26

激趣语文学习的金钥匙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案例

 

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力,这种好奇心和吸引力往往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成为学习、工作和事业上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动力。因为我们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有的行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按照自己意志去行动的,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可能外界的压迫或者一时的发愤可以暂时充当这种动机,但是任何纯被动的行为是无法持续太久的。只有有了内在的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一、背景分析

在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大力推进新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新课标组织教学,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新课标倡导“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焕发语文课堂的活力,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有了兴趣,语文学习才真正开始并将持续终生。

在版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夏天里的成长》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激趣”而精彩。

二、案例分析

我采用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特点,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每个季节的特点吗?比如:春种,秋收,冬藏,那么夏天呢?夏长。咱们今天一起学习课文《夏天里的成长》,跟随梁容若先生一起走进夏天,感受夏天里的成长。看看今天咱们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这样的谈话导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生活俗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兴致盎然开始一堂课的学习,是这堂课成功的良好开端和必要保障。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我抓住文本语言优美这一特点作为本课的教学契机。

生:尝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师:老师有感情范读文章,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发现在我范读完文章时孩子们的眼神变得灵动,他们不约而同的为老师鼓掌,眼睛里充满羡慕。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鼓励孩子们:“你们也来尝试加入你的理解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吧,可以小组内互读,相信你们可以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章的语言美。”学生们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小组内读的,评析的热火朝天……我很高兴,“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我觉得我的这节语文课成功了。

三、案例反思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要: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努力达到的。

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备教材,备学情。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把握他们的兴趣点,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对教材有宏观上的把握,才能让行有效教学。

)教师要有融入情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

梁启超说过:“用情感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份量磁便引多大份量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融入情感,赏识学生,实施情感和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激情。

我们班有个男孩,文文弱弱,性格内向,书写潦草,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也是很糟糕。课上提问,“谁试着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我注意到他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提问了他,虽然他的声音很小,回答也不流利,但我却“大肆”表扬了他,并让全班同学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从那以后,我发现他上课听讲了,作业虽然不能按时完成,但能看出他在努力……我很欣慰,他的语文学习之旅开始了。

)教师要有实现互动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特别是年轻人,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单项施教的方式,实施教学过程的互动,活跃课堂,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碰撞出思维火花,激起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时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老师更倾向采用讲授法,老师讲,学生听,一节课下来看似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设计的环节都讲完了,但教学目标真的落到实处了吗?老师讲完了,孩子学会了吗,学到了多少呢?教师主体的课堂孩子很难融入其中,更难有语文素养的提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学生只有动起来,学习才真正开始。

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带领学生走入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语文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审美”让学生充分领略语文内在的特有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对语文产生持续的不懈追求。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