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读书交流心得
赵辉名师工作室 何美娜
近期研读了小学数学新课标,犹如在数学教学的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感悟。
新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细化于数学教学中。这使我意识到数学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必备品格的阵地。在教学中,我开始注重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底蕴,如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李治,杨辉,朱世杰,祖冲之,刘徽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智慧的源远流长,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科学探索精神,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核心素养导向是新课标的关键亮点。它要求我们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在知识技能传授与核心素养培育的融合上,我也有了新的感悟。以四年级数学中“线和角”的教学为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基本概念与度量方法,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蕴含这些几何元素的物体,如建筑的框架、桌椅的边角等,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和提炼,从而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变。
数学知识本是连贯一体,但传统教学常将其割裂。如今,我们应深入剖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有机整合。像在“数与代数”领域,可将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教学打通,引导学生类比迁移,发现其运算规律的相通性,理解加减乘除运算的本质一致性,即都是对数量关系的操作,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更能提升其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其能在复杂的数学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构建起扎实且系统的知识网络。
学业质量标准与评价建议为教学评价指明了方向。告别单一的纸笔测试,我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与鼓励,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新课标为我开启了数学教学新征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深入践行新课标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致力于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培育出具有扎实数学素养、创新思维和良好品德的新时代学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4.10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