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读书交流心得
赵辉名师工作室 刘丽华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更明确的导向与更丰富的内涵,深入研习后,我收获颇丰。
一、强化核心素养培育
新课标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涵盖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单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各类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观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
二、注重教学内容结构化整合
强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教师应打破教材原有单元限制,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比如在“数与代数”领域,把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整合教学,让学生体会数运算的一致性和通法性,明白它们在算理和算法上的共通之处,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提升整体认知水平,为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三、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教师要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如生活情境、数学趣味情境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与空间。像在“数学广角”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尝试不同解题策略,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创新思维与合作能力,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创新教学,多元评价
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创新。采用项目式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例如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设定项目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从方案设计到实施、总结,全程自主参与,培养团队协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不再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而是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践成果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与成长。
小学数学新课标为教学带来全新变革与挑战。在今后教学中,我将深入践行新课标理念,致力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为学生数学学习与长远发展铺就坚实道路,让每一个孩子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音表达现实世界。
2024.10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