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探索的方向。书中,于老师分享了丰富且实用的教学经验,字里行间满是对语文教育的热爱与执着。
一、“以读为本”,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于永正老师在书中反复强调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这一观点如醍醐灌顶,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以往,我虽也重视朗读,却未能将其精髓发挥到极致。于老师认为,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更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他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字的韵律美、节奏美,体会作者的情感。他的课堂上,学生们通过朗读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共鸣,真正做到了“读中悟情,读中明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像于永正老师一样,把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备课环节,深入研读文本,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设计出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方案。课堂上,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的魅力,感受文章的内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如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缓急、重音的强调突出等,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生活语文”,让语文学习回归本真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他的教学理念中,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应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他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语文学习的素材和灵感。他的作文教学,常常以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为切入点,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生动、富有真情实感。
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然也偶尔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但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将生活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在写作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家务劳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让语文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教育无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于永正老师的教育理念中,“教育无痕”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他认为,教育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中,他善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言行举止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他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用爱和耐心去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在我的教学中,有时会因为急于求成而采用简单直接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读了于永正老师的书后,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教育无痕”,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用爱去温暖学生。在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不仅是一本教学指导书,更是一本教育启示录。它让我明白,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和人格的塑造。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将以于永正老师为榜样,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努力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的海洋中畅游,收获知识,收获成长,收获快乐。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