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教学策略创新与实践

《乡下人家》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在新课标和新教材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燕发表于2025-04-01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教学策略创新与实践

-----以《乡下人家》为例

《乡下人家》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在新课标和新教材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 教学策略创新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情境。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乡村风光视频,并配以轻快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乡村之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乡村景象,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出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二) 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 设计层次性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将课文内容分解成几个小任务,例如:找出描写乡下人家房前屋后景物的句子;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任务进行自主学习。

2.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问题,分享学习成果。例如,在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三) 读写结合,提升素养

1. 仿写练习,学以致用。 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自己熟悉的乡村景象。例如,有的学生描写了乡村的早晨,有的学生描写了乡村的傍晚,还有的学生描写了乡村的田野。

2. 创作展示,体验成功。我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在班级文化墙上,并鼓励他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的热情。

教学实践反思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学习效果也更加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中描绘乡下人家生活场景的优美词句,比如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课堂上,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感受语句的节奏与韵律,随后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高楼门前的场景,女生读乡下人家瓜藤装饰的描写,在对比朗读中体会语言的妙处。之后,布置仿写任务,让学生描述校园一角的植物,用上类似对比的手法,不少学生写出 “校园里的几株向日葵,高昂着头,向着太阳绽放笑脸,比那冷冰冰的雕塑,亲切多了”,有效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鼓励学生深入剖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从房前屋后的空间转换,到随季节更迭的时间变化,逐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乡下人家的简易平面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标注出不同场景所在位置,梳理空间顺序;在讲解季节变化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时间轴,标注出不同季节乡下人家的活动,如春季播种、夏季乘凉、秋季丰收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清晰把握文章脉络,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都得到锻炼。

审美鉴赏与创造:带领学生体悟乡下人家朴实自然的生活之美,深切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借助展示乡村图片、播放乡村生活视频等辅助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描绘心中的乡村景致,激发其审美创造潜能。在课堂上,播放一段乡村傍晚炊烟袅袅的视频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并用语言描述脑海中的画面,有学生这样描述:“夕阳的余晖洒在错落有致的屋顶上,烟囱里飘出的缕缕炊烟,像一条轻柔的丝带,在微风中缓缓舞动,给宁静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和新教材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