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鱼塘自主游戏案例:初探保龄球
一、游戏背景
大班践行课程第二个主题是“运动会”,这周正式开始。一天,户外自主游戏时,大一班的部分孩子玩起了保龄球的游戏。
二、游戏过程
1、制作门票
小组长晨曦说:“我们的保龄球馆需要门票。”思诺好奇地问:“那我们用什么制作门票呢?”嘉悦看到一旁的小石头,兴奋地说:“就用石头当门票吧,哈哈!”“可以,但是石头太脏了,我们需要把它洗一洗”,晨曦说。接着晨曦开始给小朋友们分工:诺诺,你负责洗石头;洛一,你去弄点水来;沐锦,你负责把石头放到盆托中。一切都材料都就位后,孩子们便开始围在一起洗石头。洗了一会,诺诺说:“这也太挤了。”“可以再来一个这个(盆托)呀”,洛一说。于是诺诺又取来了一个盆托。石头洗好后,孩子们便把“门票”放在了一块板子上。
2、吵架风波
在保龄球馆搭建的过程中,子瑜手中一直拿着一个“脉动”饮料瓶,嘉熙说:“你为什么一直拿着它,快把它放到保龄球馆去!”子瑜没有说话,洛一也说:“你快把它放到保龄球馆去!”子瑜依旧没有说话。梓豪见他始终不回应,便开始动手争抢饮料瓶,子瑜始终把它握的紧紧的。小组长晨曦看到他俩在争抢东西,立马走了过来,她也要求子瑜把塑料瓶摆到保龄球馆去,子瑜还是不说话,晨曦见状让其他小朋友都走开,小声问子瑜:“你悄悄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把它摆上去?”子瑜还是没有说话,但是对晨曦笑了笑,然后跑走了。
3、神秘礼物
孩子们开始玩保龄球游戏,把篮球放在木板斜坡上,然后让篮球滑下去,撞倒装有水的饮料瓶。孩子们你一下,我一下,渐渐地,兴趣不再浓厚。此时,晨曦说:“谁能全部投中我就给谁一个礼物。”小伙伴们又来了兴致,继续玩起来。凯凯发现最里面的那一组坡道前面只有三个塑料瓶,便兴奋地跑过去,篮球滑下去后,三个塑料瓶就都倒下了。“耶!”凯凯兴奋地喊道。随后,凯凯找晨曦要礼物,晨曦把礼物紧攥在手中,神秘地放到了凯凯手中,凯凯定睛一看,发现是用来当门票的小石头,晨曦嘿嘿一笑说:“这是一笔宝藏,你发财了!”凯凯说我不想要宝藏,你给我暖暖手吧,晨曦双手握住凯凯,说:“我把温暖的能量传给你。”凯凯说:“我暖和极了,我要去玩了!”
三、思考分析
1、解决问题
大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认知发展理论看,此阶段幼儿正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问题情境,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在本案例中,当孩子们发现围着一个盆托洗石头很挤时想到再找一个盆托来,当子瑜因为“脉动”塑料瓶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冲突时,小组长介入后很快解决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升。
2、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孩子们眼中,一块黑色的石头可以是门票,可以是宝藏,这是幼儿象征性游戏的体现。这反映出大班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即能用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通过想象拓展游戏情境,丰富游戏内容,满足自己对探索、冒险的心理需求。
3、领袖气质
小组长晨曦具有高社交能力、自信、果断、有主见等特质。在自主游戏中表现出非凡的领导能力,积极组织协调、解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游戏进程。这是她身上独一无二的闪光点。
四、游戏价值
1、自由、自主的游戏环境为孩子们游戏提供了各种可能。孩子们可以去到任何地方寻找、使用游戏材料,这是孩子们成功建成保龄球馆的前提。
2、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游戏氛围、安全的心理空间,没有过多介入幼儿的游戏行为,给幼儿自由的时间、空间,允许幼儿自主探索。幼儿能在其中自由表达情绪、释放压力,能够享受自己创造的乐趣,满足内心对探索和掌控的需求,有助于建立自信和积极的自我认知。
五、反思支持
1、介入时机
当子瑜因为“脉动”塑料瓶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冲突时,老师并没有马上制止,而是在一旁观察等待,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孩子。结果证明,老师的观察等待是非常正确的,孩子们通过沟通、协商自己解决了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自身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深度学习
孩子们在玩保龄球的游戏过程中,目前并未形成一定的玩法与规则,因为孩子们是初次探索,老师并未进行过多的引导,在后续游戏分享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幼儿对这个游戏进行深度思考。
孩子们对于“保龄球”这个游戏项目的探索只是刚刚开始,相信随着孩子们探索的深入,老师和孩子们都会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