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仅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对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有力促进。小学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如何在“双减”政策下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下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王曼曼发表于2025-10-15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王曼曼

武邑县苗小庄明德小学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仅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对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有力促进。小学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如何在“双减”政策下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下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引言

      “双减”政策作为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关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更关乎教育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如何在减负的同时,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界研究的焦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的多元需求,因此,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探索与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不仅是优化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一步。

        1“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

        1.1提升课堂效率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传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精确的教学设计来达成这一目标,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这不仅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利用,也涉及智能教育软件的应用,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和精准化,从而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现代课堂管理理念强调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与调控,优化课堂结构,这包括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比例、课堂互动与学生参与度的平衡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参与机会和个性化的关注,有效避免课堂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在高效课堂中,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教师需要通过过程性评价、即时反馈等多元化评价方法来监控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动力和活力,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1.2深化知识理解

        在“双减”政策引领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对于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课堂模式突破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局限,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课堂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式学习——例如,通过同伴间的讨论交流、角色扮演游戏,以及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这些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使其不仅能够理解文字的表面意义,更能透过语境理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魅力。其次,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他们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内在逻辑和魅力。最后,这种课堂模式下,教师会运用多元化评价体系,不再单一依赖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而是综合运用观察记录、学习档案、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这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空间,进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反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深化理解。

         2“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

        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小学语文提质增效育人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高效推进知识学习过程。以教师少量讲解,带动学生学习展示热情,构建乐学互动课堂。但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依然有坐、等、靠的心理,生硬地去记忆知识,背诵课文所学内容。学生自身对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不强,需要以教师的任务为引导来参与教学过程。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注意力分散,知识记忆不牢固,这些都影响了提质增效育人工作的顺利推进。

         2.2课堂互动的品质不高

         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小学语文要想推进提质增效育人,必须立足课堂质量,提高学生互动积极性,提出一些高品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但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推进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对于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学生难以给出优质答案。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很多学生在发言中缺乏条理性,没有中心,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内容也不能生动地阐述。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整体比较散乱,学生自身潜能难以有效挖掘,也影响了学生对主题内容的深刻理解,学生学习自信的建立也存在多重困难,影响了语文多元育人能力的有效发挥。

       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3.1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美国心理学者布鲁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借助科学合理的目标展现出来,正确的目标也是对课堂的客观评估评价的最主要标尺。因此,在“双减”政策下,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需要精准界定课堂教育教学目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依托,将目标划分为能力与知识、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三个层面。例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以把教育教学目标界定为:一是“能够针对古诗词进行熟练阅读与默写,对古诗词主题和核心思想有直观感知与认识”;二是“能够通过视频与图片赏析、同伴交流互动等各种模式,通过逐层推理、循序渐进地研究了解古诗内在含义,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与感知能力等”;三是“通过阅读诗句诗歌,不断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良好的画面,借此体会感知古诗词情境,激活与调动学生对祖国美好风景和河山景观的热爱情感,让学生对古诗创作与描绘的风景保持向往情感”。

         3.2构建微课视频,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

         微课具备资源丰富、内容有趣、实时互动等各类优势特征,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师可规范合理使用微课视频资源,引领学生深度开展语文知识学习探索,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满足“双减”政策对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例如,教学《枫桥夜泊》这一古诗词,首先,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电子白板等,为学生播放这一段诗歌的朗诵音频,为学生理解与掌握故事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在古诗词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呈现展示前期设计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加深对这一首古诗词创作背景以及古诗词创作者生平经历的认识,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古诗背后隐藏的深厚情感和内涵。最后,在古诗词基础知识讲解和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将课堂制作的微课视频资源为学生提供,要求学生贴合自身学习需求以及课堂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观看不同的视频,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比如,完全掌握古诗词基础知识,并且明确古诗词情感内涵的学生,可以观看赏析古诗词课堂教学课件,或者赏析其他不同的古诗词;对知识吸收接纳不到位的学生,则需要做到查漏补缺,观看古诗词讲解微课视频,提升古诗词复习效率和巩固质量。利用简洁生动、直观可视的微课视频,可以为学生知识深度学习提供一定资源支撑,逐步充实学生文化积累,拓展课堂教学范围。

         3.3利用智能评估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评估

        教师利用智能评估平台,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以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差异化和高效化。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和反馈进行教学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智能评估平台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评估工具,如选择题、填空题、作文题等,以满足不同知识点和能力层次的评估需求。不同形式的评估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思维能力等方面。智能评估平台还可以提供即时的学生答题结果和评估反馈。教师可以借助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迅速获取学生的答题情况和错误模式,为教学提供改进建议。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平台的自动评分以及可视化评估结果,给予学生详细反馈和个性化指导。

        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实现教育本质回归的关键一步。未来的语文实践应聚焦于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确保每个学生在个性化学习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均衡而全面的语文教育。而教师的角色转换与专业成长,课程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学生学习路径的精准定制与实时调整,都是构筑高效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此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与技术手段,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丽梅.落实“双减”,缓解压力——打造高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19(z2):107-109.

       [2]徐佩虎.“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实效的提高策略[J].甘肃教育,2019(17):83-87.

       [3]薛汉荣.“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师,2019(24):30-32.

       [4]徐乐加.“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创新实践[J].江西教育,2019(31):52-53.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