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科普童话,讲述红头蟋蟀不小心被牛吞进肚子,好友青头凭借对牛反刍的知识,沉着指导红头在牛的四个胃之间穿行。红头历经惊险,最终在牛打喷嚏时成功脱险。故事将科学知识融入冒险情节,既展现了友谊的珍贵,又生动科普了牛的消化器官特点,语言浅显易懂,充满想象力,是适合儿童阅读的科普启蒙佳作。

柴瑞雪发表于2025-11-19

16.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嚼、吞、胃、悲、咽、泪、算”等生字;读准多音字“骨、几”;会写“胃”字。

2.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并根据路线讲故事或改编故事。

3.学习提示语的用法,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适当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4.找出体现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句子,体会青头和红头的深厚友谊。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生字,梳理脉络

1.学习“胃”字,巧做铺垫。

1)这个字怎么读?

2)大家提起手书空,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字,边写边说笔顺,强调“撇”变成“竖”。

3)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认识哪些月字旁的字?“月”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的比较多?要点:学生自由说,课件出现很多月字旁的字。大多数的字和人体器官有关。

4)老师写的这个字有什么特点?

5)我们一起把“胃”字写得大大的,端端正正地写进牛的肚子里。【设计意图:将生字放大来写,以加深学生第一次与生字见面的记忆。学生通过块状进行记忆,发现了识字写字的规律,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2.画“反刍图”,讲“路线图”。

1)找句子,懂科普。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课件出示:①“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②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③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④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设计意图:本课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这个环节巧妙将用序号标在“胃”字上面的“田”字上,形象而生动揭示了牛有四个胃的特别之处,之后找出关于描写牛吃草的四个句子找出来,由图及文,层层涉入到文本语言中,也为后面的“救红头”的经过做准备。】

2)学生词,知“反刍”。

①读生字词“贮藏”“吞”“细嚼慢咽”。

②理解“贮藏”“吞”“细嚼慢咽”的意思。

③了解“反刍”。

3)标“路线”,讲“反刍”。

①用箭头标出牛反刍的经过。

②谁能根据反刍图,把牛吃食的特点讲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画反刍图,形象而又有趣地将“反刍”这一科学知识普及给学生,有趣的板书线路图让学生把这反刍经过完整表达出来,训练了学生的表述能力。】

板块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练说话,体会友情。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请试着用下面的句式练习说话:当红头,青头就。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找的证据最多。然后,请几个同学讲给大家听。

2.抓“动词”,感受情谊。

1)最能体现它们是好朋友的有哪些语句呢?课件出示:

①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

②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

③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2)抓住动词体会青头关心和想方设法救出红头的心理。

3.学“提示语”,传情达意。

1)体会提示语的作用。课件出示词串:拼命地叫、急忙问、大声喊、哭起来、隔着肚皮说话、悲哀地说、几乎听不见、高兴地流下眼泪、笑眯眯地说

①个人读,全班读,正音。

②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句子当中,我们就发现,这些词语是语音描写中的提示语。(板书:提示语)

③比较文中的提示语和“说”的表达效果。

2)运用提示语角色读。

①小组训练,分角色读。

②个别学生展示,老师相机指导。

③积提示语累。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就是通过“说话练习,体会友情珍贵;体会‘动词’,感受患难与共的情谊;学习提示语的传情达意。”三个步骤层层达成,从句子到词语再到提示语的品读感悟,不仅感受的青头为了救出好朋友红头的的智慧和真挚的友情,更是通过“提示语“与“说”的对比教学让学生明白提示语的作用,又在不断的对话、朗读实践中体悟到了语言学习的秘密。】

板块三:创新改编,运用语言

1. 假如被吃的是青头,这对好朋友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同桌两个人为一个小组,根据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选择一处改编故事。可以使用我们积累的提示语,也可以加上其他动作和神态。

【设计意图:

1.再次体会这对好朋友角色转换的对话,体会真正好朋友的患难之情;

2.选择一处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改编故事,再次体会救朋友的智慧、勇敢与冷静;

3.改编过程学习用提示语,再次体会提示语的妙用。三点要求均指向本课学习效果的检测与提升,指向“学以致用,学后即用”的教学理念。】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