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双减”政策下家长如何助力孩子 ---家长篇(3)

邸俊平发表于2021-11-29

(总第61期)“双减”政策下家长如何助力孩子 ---家长篇

衡水孙素梅工作室 孙素梅名师工作室 11月11日

孩子正值青春期,很多父母觉得和孩子沟通困难,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与朋友聊天时兴高采烈,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而跟父母说话却像挤牙膏,问一句答一句,问多了还不耐烦。

为什么会这样呢?

只要稍稍留意便会发现,孩子跟朋友说话,对方常能耐心听他把话说完,还会赞同他的意见;而父母却总在听孩子说第一句时便急不可待地训斥孩子,甚至找出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孩子不对,根本没听孩子把话说完。

所以,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话,而在于父母不愿做孩子的倾听者。

做孩子的忠实倾听者,是了解孩子的最佳途径。

父母常常要求孩子应该“如何做”,而不去努力发现孩子“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这是很不聪明的。只有做孩子的忠实倾听者,倾听孩子的心声,才可能真正了解孩子,也才谈得上有效地教育、引导,帮助孩子。孩子出现问题,大多是家长对孩子关注不够造成,不懂得孩子的心理,不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缺乏引导帮助孩子的正确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针对家庭生活,学习生活,情绪状态,与异性相处,做父母的教育不当就会导致孩子性格内向,偏执,所以做父母的要给青春期孩子说话的机会,无条件的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他们解除青春期的种种烦恼,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给他充分的独立空间。可见,父母不愿倾听、理解孩子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失去了“倾听”的机会。

常有家长这样抱怨:“真不知道我家孩子是怎么想的,总是不肯好好听我说话。”对此,父母应该反问自己:作为家长,你有没有听过孩子说话?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批评和教育孩子,却忽略了倾听。父母应该做的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同时,应该去倾听孩子的内心,让彼此间的心灵更为亲近。

PART01.

放下父母的架子,平等地与孩子沟通

   孩子小的时候知识贫乏,生活经验少,此时父母的角色是孩子的指导者、照顾者、呵护者;孩子长大后,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与看法,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时父母的角色应该转变成孩子的顾问、合作者和朋友。中学生往往对居高临下的父母持否定态度或产生逆反心理,这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关。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具有批判性,对成人的话会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渴望平等”是这一时期孩子的最强烈的心理需要。因此,家长最好以大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或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

PART02.

摒弃成见,孩子的想法未必不正确

作为大人,很多时候,会认为孩子的想法是不对的,甚至是不符合常规的,抱着这样的心态,在倾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会把孩子的话摆在一个“幼稚可笑”的立场,孩子自然得不到理解。其实孩子也是人,孩子也有一个丰富的心灵,我们要特别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

PART03.

理解孩子的感受

家长首先要表示理解,理解孩子现在所承受的压力和心情。理解有助于建立互相信赖的亲子关系,在此基础上与孩子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家长要对孩子多一点信心和真情,积极地回应,孩子就会将你视为知音。对内心消极的人,通过积极的回应,说出他的内心冲突,受到的压力、孤独、无助和不安等等,就能够进入他的世界。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必须具备两个素质:一是始终对孩子抱有信心,二是有宽容的胸怀,给孩子改正的机会。可能你的孩子做得不对,但作为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孩子,应该在倾听之后,对孩子表达你的理解,在孩子接纳你、信任你之后,你再以柔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商讨解决之道,从而激励孩子反省自己,帮助他从错误中学习成长。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因此,从现在起,每天哪怕抽出2小时、1小时,甚至是30分钟都好,做孩子的听众和朋友,倾听孩子心中的想法,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当孩子有安全感或信任感时,就会向其信任的成年人诉说心灵的秘密。这样,才有可能经常倾听到孩子的心灵之音,你的孩子才会在你的爱中不断健康、快乐地成长!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