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代忖名师工作室解读2019年经济生活主观题:强化逻辑,提升素养

2019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聚焦“六个下功夫”,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引领,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丰富考查内容,推动考查形式创新,更好地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增强对基础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奠定支撑终身发展的坚实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以全国Ⅰ卷38题为例,从高考试题分析、学生问题和复习备考建议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对高三复习备考起到

李文静发表于2022-06-16

强化逻辑、提升素养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38题评析及解题指导

        2019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聚焦“六个下功夫”,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引领,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丰富考查内容,推动考查形式创新,更好地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增强对基础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奠定支撑终身发展的坚实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以全国Ⅰ卷38题为例,从高考试题分析、学生问题和复习备考建议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对2020年复习备考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一、2019年高考全国1卷政治38题评析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当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口国,货物和服务年进口值均占全球1/10左右。201811月,中国进一步降低石材、陶瓷、机电等1585个税目商品的最惠国税率,关税总水平由2017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达23%。//同月,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170多个国家、地区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现场展示了法国葡萄酒、阿根廷红虾、美国智能车载空气净化器……进博会吸引了4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其中1/4以上为智能及高端设备。中国扩大进口“大蛋糕”的清单上,既包括数控机床、智能终端、精密医疗设备、新型汽车、先进民用飞机等高技术产品,也包括个人电子产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等日用消费品。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

【国标答案】

降低关税,增加进口,繁荣生产与消费市场;

激发市场竞争,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丰富消费品市场供给,降低消费成本,更好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

带动技术引进,促进产品创新研发,推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

【解题步骤】

       首先要明确设问: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我国扩大进口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设问作出了两个限定,一是“对国内经济”,二是“积极”。这是审题时必须注意的。

       其次,要调用知识,明确分析的角度与层次。分析“影响”,通常的思路是由己及他、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我国进一步扩大进口,直接影响的是国内市场,进而影响供给方和需求方。

 

      再次,研讨材料,获取能够支撑上述分析的有效信息。命题者对材料进行了结构化处理,其中第二段重点谈对市场的影响,第三段则能很好支撑对生产者及消费者影响的分析。

最后,运用经济学术语准确、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试题评析】

1、内容上回归基础,侧重基础知识以及主干理论的考查。

        试题的难度在下降,主观题的考查内容更突出重点,将材料与税收、对外开放、企业运营等高频考点紧密相关。围绕重大时代主题,考查学科主干知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必备知识,体现内容改革要求,这是2020备考中的一个重点。

2、能力上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四种能力,有效筛选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较为突出。

        I卷第38题在能力考查方面突出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关键能力”,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答案组织更加注重思维品质与创见性作答的能力,突出考查我们的分析与归纳能力、辩证分析能力。在提升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素养上着重体现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素养上愈加明显。

        I卷第38题在素材上更突出落实政治认同、发挥政治学科立德树人的作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多边贸易体系面临诸多挑战,中国政府承诺进一步扩大开放,以促进世界共赢。本题以此为背景,以我国扩大进口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对外贸易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对社会现象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宣传了国家政策。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为材料,试题选材新颖生动,引导学生以开放的视角思考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发现学生问题,剖析失分原因

(一)审题意识薄弱,答案偏离主题。该题问的指向非常的明确,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设问作出了两个限定,一是“对国内经济”,二是“积极”。这是审题时必须注意的,而部分考生却成了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还有部分考生答成消极的影响,还有小部分考生生搬硬套课本无关知识。  

(二)脱离材料信息,自编自导答案。2019I卷第38题的一个很大亮点就是材料背景的组编是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依托,综合人民日报等多篇权威媒体的素材,集合了非常重要详细的有效信息,考生只要认真阅读,用心分层和提取就能很好的获取相应信息。但部分考生答题时却完全忽略材料,没有找到命题人的信息提示,组织答案时无中生有。 分析其原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忽视材料主旨与设问角度;审题时对设问和材料匆匆而过,不考虑结果,靠写满来谋求心理的安慰。

(三)表达过于随意,思维缺少逻辑性。本题材料信息明确,考生应结合材料信息,并以此为出发点把思维过程补充完整,从而归纳出相应的答案即可。高考国标答案已经越来越来越注重逻辑推理,而不是简单的堆砌,而部分考生答题却只是罗列相应知识点,忽视了材料和术语的有效对接,导致整体语言表达零散,缺少逻辑性。

(四)表达书写潦草,无法辨认内容。书写表达是学生的基本功之一,答题得高分既要塑造答案的内在逻辑的内在美,也要会塑造书写的外在美,让阅卷老师能够看懂我们的书写内容,留下好的印象,为自己争高分增加砝码。

三、有的放矢复习,有备无患备考。

1、丰富视野,厚重基础,有备无患。从本题可以看出,经济生活的主观题结合热点的同时越来越突出高频考点,要想完整准确地回答好问题,建议同学们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进行全面的知识储备,建立两个“知识库”,一个是“学科知识库”,一个是“时事及政策知识库”。熟悉运用“三语”( 一是教材用语,二是情景材料用语,三是时事及政策用语)来进行答题。因为纵观新课标十年全国卷高考材料大题所提供的答案,认真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答案用语上,全国卷均使用了三种用语,所以必要的积累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得分。

2、强化审题、养成习惯、重在落实。从考生的失分情况来看,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就是审题,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应格外重视审题。在平时备考中要做到:(1)增加阅读量,通过对材料分层阅读找关键词。(2)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选择题:材料——设问——选项;   主观题:设问——材料。材料会分层)。(3)习题讲评时让学生主动发挥主体性 ,暴露出审题问题。(4)细化审题步骤:点读材料支点和设问→“三画”情景材料→凝练要点→列清问题清单→作答 。如何剖析好高考材料大题的情景材料呢?需要做到“三画”,即“边读边画、主体圈画、层次分画”。

3、培养能力,注重逻辑,提升素养。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考查形式和答案设置上,绝不是简单的理论罗列,而是通过设问和材料信息的提取,在获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能够对该经济现象进行解释。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记熟课本知识还要正确理解,明确知识运用的具体情境是什么,不能生搬硬套。能够自由调用知识,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综合运用学科的常识,通过分析、判断、归纳、推理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答案的组织上要有层次,有内在的逻辑表述,做好推理分析,体现政治学科的学科素养。

4、开拓视野,积累素材,增长见识。纵观当前的高考试题,材料选取充分反映新中国70年成就,增强四个自信;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培育法治意识;聚焦决胜脱贫攻坚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展现一带一路建设成就,培养合作共赢理念;跟踪对外开放新进展,形成国际视野。可以说每一道试题都在讲述一个中国故事,所以在备考中我们绝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要不断从时政中获取信息。在备考经济生活中尤其要注重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信息,结合对应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权威解读,理解我国的政策导向,实现信息积累和储备。

        近几年的高考呈现出新的形势,已经由原来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向素养立意,高考备考既要守正,又要创新。要紧跟中央方向,强化立德树人、政治认同、爱国主义等进行五育并举,用心做好素材的搜寻、积累与挖掘;夯实基础知识,锻炼基本能力,养成答题规范,提升基本素养,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备考效率,在高考中灵活运用,从容应对。相信付出与收获相伴,祝愿每位同学都能收获满满花开六月。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