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试题分析

分析试题,推进教学

魏军霞发表于2022-06-21

联考模拟试题分析

                                                          魏军霞

为了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适应新高考,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安排,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八个省市于1月24日15:00---17:00进行了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英语科考试。

考试解读:2021届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英语考试让考生明确了6月份高考英语试卷类型、试题结构、考试安排:
  2021年模拟英语命题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五育融合,试题选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考查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关键能力考查。试卷整体难度继续保持平稳,同时体现一定的区分度。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凸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1. 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围绕一个核心,促进五育融合

试题选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全面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体现立德树人时代特征,引导体美劳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融入新高考元素,体现选择性特征。语法填空语篇讲述如何选择大学,告诉学生可以向父母、亲戚、朋友等咨询,但是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阅读理解A篇介绍的四个大学课程,也是为高中生提供大学先修课程的选择。融入新高考元素,试题内容也与时俱进,体现新高考的时代性。

关注体育运动与饮食习惯,倡导健康理念。听力材料1提倡体育锻炼,材料2和材料3讨论饮食习惯,这些语篇通过设置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关注体育运动,提高锻炼意识,重视健康饮食。

通过美育场景,引导审美情趣养成。听力材料5谈论对电影的看法,听力材料9对房子装修的讨论,听力材料10对现场音乐的讲述,阅读理解C篇对魔术这门艺术的介绍,应用文写作对诗歌朗诵比赛的宣传等等,这些语篇通过展现艺术之美、生活之美、音乐之美、文学之美,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意识,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精选劳动场景及话题,宣传践行劳动精神。听力材料4对厨房购物,听力材料6餐馆点餐,听力材料7租房,听力材料9的自己装修房子,完形填空讲述自己对职业意识的改变等等。这些语篇和情境的选择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情境中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荣耀,尊重劳动,认同劳动,参与劳动,热爱劳动。

2. 强化基于三大主题语境的主题意义探究,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形成

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语篇理解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效果。以下是各题型基于三大主题语境的命题情景。

听力命题语境

 

阅读理解与其它题型命题语境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主题语境涉及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主题,基于主题语境,探讨主题意义。比如阅读理解B篇探讨如何选择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涉及碳足迹这一热点,关注环保,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设题基于主题语境,考查了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如阅读24、25、26题。完形填空中的叙事和感悟让我们正确对待不同职业,它们同时服务于“言语会引起变化”的主题。叙事部分为理解主题搭建了支架,而感悟部分又深化了主题,使试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3.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深入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在考查学生基础词汇、语法和长难句的基础之上,突出对听力、阅读、写作等关键能力的考查;改变相对固化的考查形式,命题形式创新,破除僵化的应试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学科素养,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重点加强对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具体体现在:

一、精选语篇,强化对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的考查。阅读理解第一节15道小题中,有9个试题考查推断、归纳和概括等高阶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D篇阅读理解,关于熊的智力发展的最新研究,阅读理解能力要求高,长难句较难。七选五36、39、40等三个题考查学生对语言逻辑思维的推理与判断,难度较大。

二、通过设置更加真实的试题情境,对应用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加强。应用文写作要求寻求外教的帮助,对诗歌朗读比赛提供帮助;读后续写讲述在汽车抛锚的情况下,墨西哥一家人的帮助,在考查阅读的基础之上,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同时把语言的工具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

三、考查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在语篇选择上,阅读理解B篇,选取与碳足迹有关的环保热点文章,让学生选择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七选五语篇介绍说明APP在语言学习中的注意问题及事项,让学生意识到科技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同时又不完全依赖科技,注意社会属性。这些语篇能够启发考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思考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在题目设置上,阅读理解26、31题的设置、七选五37、39题的设置,这些试题都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对材料内容归纳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4、不断创新命题方式,防止试题形式固化

为了防止试题形式固化,进一步创新试题呈现形式。28题的写作目的意图题,30题的说明方式的考查,语法填空60题的介词考查,early on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困难和阻扰。这些创新的命题方式,有效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总之,试题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围绕三大主题语境,选择时代性的素材,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试卷结构稳定,难度水平呈阶梯状分布,创新命题方式,有效考查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试题选材贴近学生,突出学生学习情境。阅读理解A篇简介面向高中生的大学预科课程。七选五语篇介绍学生应如何选择和使用语言学习类专业小程序。语法填空语篇介绍学生应如何做学业生涯规划,包括如何选择大学及专业。写作部分的应用文写作则以学校英文诗歌活动为主题情境考查学生的语用能力。体现立德树人时代要求,履行学科育人职能。阅读理解B篇聚焦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培养绿色健康生活习惯,减少碳排放,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完形填空选材通过理发时的无心之言引发的尴尬,引导学生关注并养成职业平等、人人平等意识。写作部分的读后续写通过车子抛锚时陌生人之间的无私帮助聚焦人类善良、博爱的美好品质所有的内容都是和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常见话题相关的。

变化:听力主播发生变化,说明文增多,题目主旨大意题,写作目的放到了第一题,语法填空中students考查比较少见,early on后面加介词加大了试题难度。所以,试题形式不是固化的,语言知识运用是灵活的。

模拟考试命题方向,命题风格,试题难度都会成为命题的风向标,应根据相关信息,依托核心素养大胆猜测新风向。做到心中有数,也是为了之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根据模拟考试命题特点,我们在以后教学中注意:

一、坚持文本分析,注重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阅读突破

1. 学生存在问题: 1. 词汇欠缺 2. 长难句分析 3. 推断、归纳、总结此类题目出错多

2. 备考策略

下学期注重选用高考真题和高质量模拟题,老师入题海,找好题,争取呈现给学生的都是精题,好题,不让学生做无用功。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利用好课堂45分钟。二轮复习增加专题训练限时训练。对学生进行答题策略指导,增加语法知识,提高长难句分析能力。狠抓词汇,继续背诵3500词汇,高频词汇,熟词生义,构词法,提高阅读速度。

二、坚持语言输入,强化语言运用---读后续写提升

这是今年新增的写作题目,考查学生(1把握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的能力 2语言运用准确性和丰富性能力  3 对语篇结构的把握能力  4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上学期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问题:1原文看不懂,或者是理解不到关键意思,文章基调和主题把握不准 2提示句不能把握关键词    3)情节设计缺乏逻辑性,心所欲编造故事,故事情节不合理,上下衔接不上。 4词不达意,表达不清意思,句式简单,用词不准且单一。(5)只注重了情节,忽视了语法、拼写错误,造成语法错误远远高于小作文。

应对策略:(1) 归类话题,专题分类抓主旨体现立德树人时代要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生活,接轨国际。(2) 情景句子练表达,看范文,背句子 3)读------背,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4) 提高解读文本能力,挖掘线索,厘清逻辑。每周至少一次练写,三次构思,背诵。

三、听力理解板块,本次考查话题体现实践性和实用性,贴近生活,语言地道,凸显时代感,涉及话题有文秘、时事、人物、环保等。主预测考查的考点以获取具体信息和简单推断为主(高频点)、理解主旨要义和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为辅。鉴于音频启用了山东卷两位主播,也提示我们平时的听力训练应该不拘泥于固定的主播,适应不同主播的声音是必然趋势。应该让学生多接触不同音色和语音面貌的音频,才能真正锻炼听力理解能力。

    我们研究模拟题,是想对我们的教学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决不能说试题上出的是什么,我们就准备什么,语言运用是灵活的,文章类型也不是固化的,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听力水平,才能做到应万变,才能实现英语在新高考中再创辉煌。

 

 

 

 

 

 

1.研究高考,明确方向

① 研究考纲。虽然不再有考纲一说,但是《通知》中关于“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的表述就说明高考试题内容改革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别是全国卷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无论怎么改,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主体框架和知识容量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研究以前的考纲仍然具有实际操作性意义。

② 研究考题。 研究2017年以来全国新课标ⅠⅡⅢ卷试题,研究2020年山东和海南新高考试题和2021年八省适应性考试试题。根据校情和学情有效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度,不做无用功。老师要真做一定量的高考题,不是对着答案去想,更应该有意识的,分阶段性的反复做高考题,体会高考试题的味道、了解高考命题方向。

2.分析学情,因材施教

基础好的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可考虑挑战压轴题,争取拿高分;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复习要重视基础,对高考中的常考点和必考点要反复训练。高考具有双重功效,育人和选拔功能。而高三复习备考更侧重的是选拔规则的利用。不同层级的学校和班级应该有不同的备考策略,不能一本资料讲到底、练到底,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编制一些适应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内容组织教学。很多老师比较喜欢偷懒,照本宣科或按部就班地实施各阶段的复习,甚至认为某某名校的试题或者资料就是法宝,如果照抄照搬能做好,那就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所以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夯实基础,狠抓落实

基础试题所占比例接近70%,约为105分。注重通性通法的提炼,淡化特殊技巧。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考高分,能上清华、北大,可是双一流的学校就那么多,更多的学生还是普普通通的,所以要充分自我认知,高考就是一个分层分级的选拔过程。而基础内容的落实才是制胜的法宝。

4.突出重点,防范冷点

一份新的高考试题总会出现近年高考出现较少的问题、平时忽略的问题、学生的薄弱点、“边缘”考点和新颖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高考命题与一线教学的博弈。有些试题考查内容和方式让老师和学生感觉防不胜防。学科素养也好,高考考纲也罢都是建立在系统和全面的基础之上。仔细研读文本,你会发现没有什么不能考,也没有哪个部分是绝对的重点。但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向仍然是我们要牢牢抓住的地方。需要我们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演变做一个仔细的研究,总会有很多内容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这些无疑就是考试的重点,适当扩充一些内容,我们的复习备考便不会偏离高考命题的方向。

5.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①注重梳理知识。学科知识框架如果没有形成,学生的认知就无法实现全面性和系统性,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为什么我们登山总希望自己能上金顶,这不仅是一个习惯心理,也是旅游的核心诉求,学习更是如此。

②注重提炼思想方法。高中教学向高校教学过渡的关键是思维能力的过渡,培养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思维能力,所以学科思维方法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会背圆周率100位以上的人并不会得到真正的赏识,但能够找到圆周率计算的方法,才能真正体现学习圆周率的意义。

③注重分层施教 。这是一个已经达成广泛共识的话题,但实际实施中并不能很好的实现,即使我们按照成绩和能力进行了分班教学,但往往具体学科上每个学生又都会有差异。新高考改革后,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行分层分类走班,理论上实现了分槽喂养,但管理上的难度往往让很多学校半途而废,所以分层施教更应该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观念上要深入人心;

④注重变式训练。变式训练有多种形式,一种是以课本或者高考题为起点,逐步变换考查内容、形式,实现知识点的融合和思想方法的发散。一种是同一内容和方法的多题型、多角度考查。这是一个创造性劳动,需要长期积累和学科组老师之间相互配合。好的训练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复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能力,创新性、应用性、灵活性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6.适度模拟,重视评卷

1)精选试题:高考真题无疑是最好的试题,新高考试题为我们提供的素材有限,需要深入研究后自行组合、自主命制和原创试题。一般各大联合体的阶段性考试试卷质量都非常高,但精选试题并不仅仅是试题质量的问题,还要有注重选择和筛选,不能搞拿来主义,要有所取舍和整合。

2)限时训练:每周不少于一次限时训练(或模拟),这虽然有点应试教育的味道,但适度的考试压力才能更好的锻炼学生,反复训练促进学生良好考试习惯的养成。限时训练强调短小精悍,不能过多的全真模拟训练,突出核心知识和题型进行训练,训练内容应该体现循序渐进和前后衔接,及时解决已经复习而掌握不太好的问题,及时反馈学生学情。

3)科学评卷:讲解题的关键点,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内容和方法与高考重点考察内容和方法的交集就是关键点;讲问题的易错点,学生会而不对或者不全对的,特别是选择题虽然学生对了,但往往带有运气成份,涉及到的坑,仍然需要提醒学生;讲表述的得分点,学习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注重过程规范性和语言准确性训练;不讲也会的免讲;一讲就会的要少讲;讲了也不会的坚决不讲。

总之,高考考试内容的变化正是改革的常态,重温高考试题内容变化的轨迹,寻求不变的主体,以不变应万变,在创新备考的变化中实现高考目标达成!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