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深度解读|如何用好数字化教育资源!

为不断提升教师信息获取、资源整合、技术手段应用、信息化备授课及评价、网络环境下的终生学习等能力,有效使用平台资源,特选编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如何用好数字化教育资源》一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武俊学发表于2022-10-28

为不断提升教师信息获取、资源整合、技术手段应用、信息化备授课及评价、网络环境下的终生学习等能力,有效使用平台资源,特选编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如何用好数字化教育资源》一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01《人民教育》:2022 年 3 月 28 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这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我们该如何认识国家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黎加厚 :3 月 28 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 这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情,在过去 40多年电化教育和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开启了国家推进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又一个新的起点,从国家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阶段看,具有整合、规模、道路三大标志性意义 :     标志着国家层面上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一期项目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整合形成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这个战略性部署意义非凡,标志着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整合全国优质教育资源,为每一位师生免费提供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将老百姓渴望获得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标志着国家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规模化建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总量达到 28052 条;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已有教师自建课程超17.8万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首批上线 2 万门优质课程。这些基本数据,标志着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基础建设,将朝着更高水平、高质量、高内涵方向发展。      标志着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更加明确。教育部明确提出,把教育信息化作  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的工作要求和思路,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与应用。[1]      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国家走向教育现代化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所处的自然、历史、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科技发展、生产力水平等条件不同。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一大批有志于改革的教育家学习西方的电影教育致力于乡村扫盲,开启了中国电化教育发展之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如何让教育实现现代化,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从晏阳初、陶行知到萧树滋、南国农,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直到今天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我们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 :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组织和各级教育部门实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现代化,让每一个中国人共享现代化学习生活的奋斗之路。

      02《人民教育》:现在一线教师特别关心,如何在这样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中进行有效筛选,有没有一些策略和技巧给教师支支招?

       黎加厚 :一线教师每天教学工作已经十分繁忙, 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海量的资源中筛选适合自己教学的内容,这的确困扰了很多教师,也是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之一。      让海量的资源为我所用,减负增效,教师首先要领会“方法重于技术”的精髓,掌握资源搜索的基本方法。数字化资源建设都遵循一定的逻辑和基本架构,比如要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使用的课程教学资源,按照分类导航 :课程教学—学段—年级—学科—教材版本—教材册次—教材目录, 就可以找到当前正在教学的内容。如果还想进一步筛选需要的资源,可以在搜索栏中进行查找。目前搜索技术从关键词精确匹配,发展到短语模糊匹配, 再到综合参考资源星级排序和他人评价等进行智能匹配,就像购物网站一样,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搜索方式获取资源。正如《搜索力》一书中写道 :“聪明的人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知道用简单、快捷、有效的方法找到答案的人。”搜索力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第一力!      当然,教师更希望有一种极简搜索方法 :在一个平台上可以搜索到所有想要的资源。比如,备课找资料,查找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或者目前教学改革的最新发展资讯,等等。这需要平台资源的整合性与开放性做支撑。

      03《人民教育》: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坚持“应用为王”,数字化教育资源在不同教育场景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教师在教学、教研、课后服务等工作中,如何用好数字化教育资源?

      黎加厚 :“应用为王”体现了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的宝贵历史经验,正如我国电化教育奠基人南国农教授指出的:“要重视用技术去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使技术产生价值,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如果不实质上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就必然会丧失生命力。”[2] 这里面有很多很深刻的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为什么需要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纵观人类历史, 从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是科技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器官功能。师生运用技术资源,也是一种延伸。当遇到人类器官无法支持的教学场景,技术就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例如,疫情期间学校“停课不停学”,当师生无法走进校园、走进教室,支持线上教学的平台、线上批改作业和班级教学管理的小程序等,就将现实中的教学场景延伸到了网络时空。在日常的课堂上,数字化教育资源还是帮助师生化解以下常见教学难点的利器 :微观(细胞、分子、原子),宏观(山河、星球、建筑),内部(人体、机器、芯片),抽象(组织、结构、原理、思想),时空(分离、异步、远程、远古)等。     反之,原本用一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教学内容,如果单纯为了追求新技术而“炫技”,不仅多此一举,甚至会适得其反。“应用为王”一定要想清楚 :技术究竟解决了哪些“离开技术就无法解决”的教学问题?新技术的运用给师生带来了哪些实际的帮助?       在教学、教研、课后服务等工作中,教师要充分用好“集体、国家、科技”三种力量,做到“减负增效”。      1.集体力量,从教师个体智慧转向依靠集体力量。空中课堂、在线教学环境、教研组制度、校本研修等,已经为每一位教师开展双师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双师教学的含义和形式非常丰富,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T2T :主要是指教师同伴互教、同侪互助,比如同一个班级的教师小队、教师小组,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教师要先做“学生”,后做“先生”。     TOT :线上线下、虚实混合的双师型教学,主要指线上空中课堂教师资源与本地学校任课教师资源相结合,空中课堂教师与本校任课教师资源互补 ;疫情期间,教师要同时做好线上教师和线下教师的双师工作 ;未来的双师型教学,还可能是真实世界教师与“教育微宇宙”的教师虚拟数字化身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T+T :教师 + 技术,一是指熟练掌握运用技术的教师;二是指教师 +AI,人机协作教学;三是指教师+ 互联网资源,互联网上的海量资源就是一个汇集了全球智慧的“大教师”。     2.国家力量,从教师个体劳动转向运用国家力量。充分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各省市的优秀教育资源平台。        近年来,一线教师总结出运用国家数字化教育资源和空中课堂的几种方式:直播方式,学校和教师提前根据数字化教育资源和空中课堂的播出课表安排本校对应年级的课表,在课堂教学中通常用 20 分钟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直播,另外 20 分钟由本班任课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录播方式,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播放或者下载并裁剪教学视频资源用于课堂教学。自学方式,灵活选择教育资源的内容,一般适用于学生课外自学或者用于教师进修提高。翻创方式,教师吸取数字化教育资源长处,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移植融入自己的教学。       同时我们注意到,实践中教师是“个性化”地运用各级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比如“停课不停学” 期间,很多教师自己直播进行线上教学。为什么他们不直接组织学生观看空中课堂?因为一线教师深谙教学的个性化特点,他们会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选择性使用国家数字化教育资源。      3.科技力量,从个体重复劳动转向利用科技力量。利用技术赋能教与学,让工作效率更高。现在这方面的教育资源很多,如何筛选?“方便、实用、易学、易用”,我们倡导师生使用这种能够有效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的极简教育技术。

     04《人民教育》:您曾经总结中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资源的三级体系,即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市县和学校平台。您认为不同层级平台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使用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黎加厚 :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奋斗,中国数字化教育资源三级体系初步成型,包括:国家级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省级平台—市县和学校平台。

      1.国家级平台。国家教育资源代表国家发展数字化教育的方向,主要在三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

    (1)教育均衡。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国师生免费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无论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西部和边远乡村的学校师生,都可以免注册、无须付费下载使用,这是现在各地大部分教育资源和教育软件公司因为种种困难没有做到的事情,是从国家层面解决了数字化教育资源均衡化的难题,为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奠定了教育资源基础。

     (2)上下融通。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囊括了全国各地、各教材出版社、各高校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这是一个中国教育资源的大舞台、数字化大基座,汇集了全国教育界、出版界、全媒体海量资源的集体智慧,让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梦想变成现实。

      (3)国家门户。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主导作用,顶层设计、政策导向,创造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和现代教育资源治理的优良环境,包括:国家教育资源建设的政策、标准、准入规范,优秀教育资源的评审、筛选等导向性活动,等等。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肩负着示范和引领全国教育资源发展方向的任务,是国家教育资源的门户。

      2.省级平台。实现省域间共享共用,包括课程教学资源、空中课堂和其他富有本地特色的专题教育资源。有的省份会依托本地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 以直播方式为薄弱学校、乡村学校和教学点提供“专递课堂”“同步课堂”服务。

      3.市县和学校平台。充分用好国家级平台和省级平台资源,依据本地学情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题库和其他特色资源,为本地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

      05《人民教育》:教育部把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从“网络云平台”到“智慧教育平台”,在您看来反映了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的哪些发展趋势?在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和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背景下, 您理解和畅想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未来图景是什么样子?

      黎加厚:国家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从“网络云平台”到“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了国家教育数字化资源服务水平的一次重要飞跃,具有十分显著的新特点:教育资源从云端进入移动手机端,资源更丰富、更系统化、质量更高、来源更广,更突出“五育”并举,更突出家校共育,更强调立德树人的国家教育资源建设宗旨。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背景下,国家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我的初步理解,未来图景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二、三”:

       “一”即用户第一。未来国家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关键是落实“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工作要求和思路,一切为用户着想。在现有资源基础上,根据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育资源的具体需求,从“扩展教育资源数量”的发展方式转向“提升内涵和质量”的发展方向,切实增加“便民”措施 :如提供资源一键下载、用户星级评价、分类导航、资源 Top 排序、课堂教学流程和课程教材全覆盖全配套、逐年剔旧更新等,实现国家教育资源免费一站式极简操作,让教师“一找就到、一看就懂、打开就用、能用好用”。

      “二”即两大共同体融通。适应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发挥制度优势,从目前资源分散各自发展状态向国家统筹下的开放、多元化、教育系统上下和内外形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

      (1)打通教育系统内部上下三级体系。各省市县校尤其是发达地区的资源建设者、管理者,经过多年努力都建设好了本地资源平台,当地教研员和教师培训积极推广,反映了地方的积极性很高。未来, 需要打通“国家—省—市县和学校”平台的绿色通道,供各级资源上传,通过国家资源平台分发和推广, 让每一个师生受益。

      (2)打通教育和社会资源。从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任何一项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大规模运用,离开了专业化的设计、开发、研究、推广,几无可能。国内外也有很多大型企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基于社会责任感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开发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为儿童和教育服务。所以,要充分发挥国家制度优势,营造协调、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优良环境,支持专业化科技企业、出版社等社会相关行业与学校教师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同做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工作。

      “三”即三步升级发展。展望未来,数字化教育资源要与时俱进,稳步向前,升级发展。

     (1)管理内容升级。从“网络云平台”到“智慧教育平台”,标志着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不会一直停留在 20 世纪的多媒体内容管理系统水平(存取教学视频、学习文章等内容管理的资源库),将向课程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现代数字化教育治理系统升级发展。

     (2)服务技术升级。从目前基于多媒体 + 网络管理技术的平台,向移动互联、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辅助教育的方向发展,并搭建连接资源供给端与学校教师用户端的中间推广、培训、营运环节。例如,从课堂教学资源向作业资源、课后服务资源等教育全过程资源拓展,从基础性资源建设平台向更全面的教育服务和学习服务平台转变。

      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数字化支持?简单地说, 教学不等于播放视频。教与学是一个很个性化的师生互动过程,因此教师需要能够对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二次开发,需要工具类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进一步可能还需要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智能化学习行为监测与干预、教学各环节的智能化和大数据支撑等。这就需要牢牢把握“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的工作理念,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与应用。[3]

      (3)组织制度升级。一项对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长达两年半的定期跟踪研究分析指出: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建设要及时转变“技术主导”下的“实体型” 资源建设模式,上升到更宏观的“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层面,发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主导作用,从专用资源平台向现代大教育资源治理体系转型。[4] 构建“政府导航、制定规则、搭大舞台,上下贯通、社会参与,让师生能用好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新生态。

 作者: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系教授)。 本文节选自《人民教育》2022年第10期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