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浅谈我的小学数学教学

介绍了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点滴做法。

郑新立发表于2021-06-06

人生弹指一挥间,任教二十余载,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2004年我与新课改相遇,引发了一段浪漫的故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课改给我提供了广阔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在与新课改同行的日子里,我的脑海时刻经历着新理念的冲击,充实着我的教学行为与价值取向。现在,以笔述心,真实记录我在课改中的所做、所感。

关注课堂—力求实效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断成长的圣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设计上(有舍有得)。每堂课的设计,我不强调知识点多,而是注重让孩子们全部掌握。前置性学习内容我定出来后先让中等生审阅把关,然后确定课堂展示内容。内容少而精,学生就不会觉得累和烦,同时,在充足时间内还可以做几道巩固性的练习题,努力做到举一反三。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学会知识。除此之外,优等生可以解决我的智力冲浪。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照顾到全体学生。我舍去的是贪多嚼不烂的知识,得到的是孩子们学会知识的神采奕奕。

2、课堂上(动静结合)课堂上改变我的关注点。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知道答案就举手,这“一枝独秀”不能凸显出全体学生的能力。我关注的不是举手的那部分孩子而是站起来大声说“我不会”的孩子(值得表扬鼓励)。课堂上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当还有几个孩子不举手时,我会多给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间,如仍不会,允许小声请教同桌,会了再举手。学生们会很珍惜我留给他们的这一小会儿宝贵的时间,他们会很认真的倾听同桌教诲。因为他们都不想在全班学生面前丢面子。让我们相信学生,多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静等花开吧!有一次,在学解方程时,我问:“哪个孩子可以给咱们分享一下自学成果”韩影诺同学兴致勃勃地说,我吧!说完,就走上台去边板演边叙述。做着做着,忽然“卡壳”了,她沉默了。其他孩子说我帮她,我帮她……我做了个安静“嘘”的动作,示意别人不要打扰她,容她静静思考一下。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紧蹙的双眉舒展开了。她会心地向我点头示意,我说继续吧!她流利地把后面的过程圆满的叙述出来,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3、训练上(抓实知识)俗话说 “数学只有做出来了才叫做真正会做了”所以,光练不讲不行,光讲不练等于零。以基本计算教学为例,要使学生计算过关,靠突击不行,必须靠平时加强基本训练。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堂课前安排的是基本概念和总结的重点知识、方法的背诵,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坚持每天一题,学生轮流出题,题型灵活多样,再由出题的学生组织完成,完成形式有抢答、个人答等。这样持之以恒,聚沙成塔,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学会分享——汲取“养料”

我非常喜欢《石头汤》这个民间故事:三个分别叫阿福、阿寿、阿禄的和尚来到山下的一个小村庄,没有收到村民的欢迎,于是他们准备炖一锅石头汤,由于村民对石头汤充满好奇,都争先恐后地把家里好吃的食物:胡萝卜、豌豆、洋葱、蘑菇……拿出来放进锅里,大家经过搅拌和文火慢炖,终于喝到了美味可口的石头汤。从这则深思的故事中我得到了很多启迪,我更佩服这三个和尚,他们用了非常巧妙地办法,让村民们在分享这锅石头汤的时候,悟出了一个道理:学会分享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由于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经验。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将他们引入合作学习的乐园。在小组合作中,群策群力,贡献出各自的经验和智慧。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自由表达学习效果,从同伴那里汲取各种“养料”,和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养成习惯---平有效

学习成绩的提高,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要归回到学习习惯养成上。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学会记录。当接触到一些公式、概念、典型练习,归纳的解题方法以及一些特殊数我就提醒学生及时的记录下来。例如1/4,3/4,4/5,1/8,……这些常见的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还有像2π3π,4π,……这些数的值,再有13、17、19…这些数的倍数都要记录下来,课下再自己熟记。这样为今后提高学生计算速度以及准确性打下良好基础。

2.课后及时总结。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我会引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捋顺知识脉络,归纳总结。针对某一知识点,分析可以如何自己出试卷。例如:学生知道圆的面积如何求,那半圆的面积呢?四分之一圆的面积呢?环形面积呢?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半径,而是告诉周长,如何算面积。算圆的面积是否必须知道半径,直径,周长,还有一类题型知道半径的平方就可以算面积。最后针对知识点,要求学生办一份数学手抄报货自己出一份涵盖单元知识点的试卷。

3.做题打草认真。课标要求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研究,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草稿本”最能体现学习过程与方法。我要求学生做题时要准备草稿本,准备一次两次是件简单事,谁都能做到,关键是每次做题时养成习惯。对于计算题,学生往往容易出错,很多家长说”他会做,就是粗心”或”他很聪明,就是计算容易出错”等等,而我认为不只是单纯的粗心问题,而是计算方法掌握不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于是我采取每次只做2-4道计算题,一天一次,要求书写规范力争全对,这样量少学生做起来也不觉得困难,开始,学生每次做完我都批改,表扬全对的学生,慢慢的学生逐步养成做题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4.培养审题能力。多数孩子审题能力差,做题不细心,我采用“读”“敲”“述”“拟”四步策略,培养他们审题能力。

(一)“读”要求全面地一字不漏地认真默读,初步了解题意,尤其留意“单位不一”、“往返”“多余条件”等浅显陷阱,进一步强化学生自觉养成认真默读,理解题意的读题习惯。

(二)“敲”。敲就是抓准关键词,把关键词勾下来仔细推敲,化解细小障碍,正确理解题意。

(三)“述”。述,就是用自己的话复述并提炼题意,联想前后的数量关系,抽象出问题要求的是什么?  

(四)“拟”。拟,就是模拟情景展示数量关系,探求解法。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求发展,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重点,努力实现课堂高效。

 

评论详情

王春

真是受益匪浅

202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