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生而有涯,学而无涯,作为家长,与孩子亦师亦友,加强学习,科学教子,且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同成长,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优秀引路人,为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创设更广阔的蓝天!

马砚明发表于2022-11-06

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武强县第二实验中学  马砚明

父母孩子的监护人,同时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首先对孩子温柔关爱与呵护,遇到问题要帮助孩子一道分析,并想办法解决。平时要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做好孩子的“良师益友”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依靠和温暖,身后强大的精神支撑力量,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1、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自我提高的过程,大人也有很多的不足,为了教育好后代,我们努力校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完善自己。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没有作用的口头教育。我日常生活中注意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不论学识、气质、品质和职业道德,都要做孩子的楷模。父母要言行谨慎,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平时,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身首先做到。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教育孩子要学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该做的必须去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培养孩子清晰的是非观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2、善与孩子沟通,因实情而制宜。

教育和培养子女是一个相当艰难、复杂、漫长的阶段,然后通过这个阶段不断地总结出经验教训,采取措施等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误。但只要你一直不断努力、不断的付出心血与代价,正确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它就会有好的结果产生。

们时刻关注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首先是学会相互沟通,学会如何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与孩子谈心。不一定每次都谈大道理,在这点上有的家长误认为把大道理讲给孩子听就会有好的收效,其实未见得!孩子生下来天真无邪,高兴的事就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甚至对你产生隔阂,以致无法沟通。这一点非常重要。孩子如果喜欢父母、贴近父母,愿意和父母说知心话,这就获得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偶尔讲点道理还是可以的,但是要讲得通俗易懂,只要他懂了就立即停止,造成别重复啰嗦。另外,孩子和父母融洽后,自然要提出许多问题让父母解答。凡是能解答的,父母一定要认真解答,如果让孩子失望了,他将越来越少提问,这时,隔阂开始产生,危机也就开始潜伏了。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时父母有必要参入一起,陪他玩。在玩的过程当中寻找机会达到教育和培养的目的。比如有一位父亲讲过,他并不喜欢打球,但是他的孩子十分喜欢打球。为了孩子的爱好他经常和孩子一起打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等。小孩与大人打球毕竟有一定差距,因此,当孩子快要失去信心时父亲常故意放他一马但当他开始得意时父亲又毫不手软地击败他。他至少可以从中体会到胜利和失败的滋味。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不讲大道理,让他亲身体会一些人生哲理。如果你单纯去满足他的高兴他会认为胜利得来很容易反过来老是让他失败他会失去竞争意识。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小小球场与人生这个大“球场”的道理是一致的,简而言之,凡是孩子感兴趣的,哪怕对他没有明显帮助的事情,千万不能轻易反对,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会如何“顺风扯旗”。当然,大道理谁都会说,做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很爱音乐的母亲说过很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和一样这么喜欢音乐,因此从孩子五岁时就让他开始弹钢琴。在弹琴的过程中母亲发现了他的长处,他具有与众不同的音乐天赋。看来要着重培养,首先不能让他对钢琴产生厌倦,更不能按自己的一厢情愿去强求他。所以当他不想弹琴的时候母亲并不批评他,只是找机会对他讲述一些有关音乐的趣闻与故事,这时,“引导”应该是主要手段,一旦他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就马上抓住不放,对他进行鼓励与赞扬。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母亲肯定地说,目前音乐已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了。

除了发现孩子的长处外,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不足。有一位母亲坦言,她的孩子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胆小,不敢接触人,特别是接触老师,这是一个很致命的点。人的一生中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不然你就会孤立,引起性格反常。再说一个人再有本领,如果不与人接触就施展不了自己的本领,你也就成了废品。因此母亲设法培养和锻炼他。所有能锻炼孩子胆量的大小场合,母亲都让他去经受锻炼,并且与学校老师沟通,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如“六一”儿童节的表演、班集体联欢会表演,都没少让他参加。母亲为他借乐器、租车、搬东西、辅导等等,让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虽然不能与其他胆大的孩子比,但比起过去大有进步。其次,孩子在做数学作业时显示出了逻辑思维的不足,因此母亲在辅导的过程中反对死记硬背,强调过程的思维,哪怕结果是错误的,但方法一定要正确,思考问题首先要合乎逻辑。在小学的中,几乎每个假期母亲都对他进行了这方面的诱导。同样,比他人不足,比自己却大有提高。

培养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经常与孩子沟通,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个性、爱好,正却作出各不同的教育方式

3、培养良好品行,注重日常习惯

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用一生。我们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例如,吃东西时,一定要让长辈先吃,分东西时,自己要小的,给长辈大的,还有不能随地乱丢东西等等。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小抓起,首先作为父母要做好表率。例如,父母不随地吐痰,不说粗言烂语,不随地丢垃圾等,孩子就会“有样学样”,也不会随地吐痰,也不讲粗言烂语,也不随地丢垃圾。其次,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的独立性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作为家长深刻地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然后到熟练。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励,让孩子感到自豪。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在做事情时,哪怕做错,我们对孩子也总是多鼓励少批评。一次不行做两次,两次不行做三次,直到满意为止,让孩子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然而,有很多家长因为历史的原因,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于是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其实不然,我们多让孩子干点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体验生活的不容易,从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再就是要与学校多些联系,与班主任多一些沟通,多让孩子参与学校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第三,对孩子许诺要慎重,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 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应付性,甚至欺骗性,这往往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许诺前应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要不然就失去了许诺的真正意义。许诺后不履行诺言,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会导致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下降。还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对谁都可以随便说话和承诺,反正说了又无须负责。 当然,适当的许诺也是十分必要的,许诺应与有意义的活动挂钩。如答应与孩子一起上公园、出外旅游等。应注重精神享受,而尽量避开物质、金钱刺激。经济上的许诺会让孩子从小就看重金钱和物质的享乐,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个性和铺张浪费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第四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自己管理自己的好习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时,但不可能帮助孩子一辈子,所以应该在孩子逐渐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尝试着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

4及时鼓励表扬适当批评处罚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随便什么事,你要小孩怎么做,做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事,求什么样的知识,研究什么样的问题,你要有一个法宝呢?”就是“鼓励”。孩子需要成人的爱护和评价,需要成功的喜悦。表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评价。鼓励,就是激发、勉励。人们都有自尊心,乐意听表扬,不高兴听批评。孩子年龄小,他们更喜欢听好话,不高兴大人处处限制他们,指责他们。为了适应孩子这一心理特点,在教育的方法上,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总是疾言厉色,当头一棒,刺激孩子幼小的心灵。如,从户外玩耍回家的孩子,往往身上弄得很脏,有的家长忍不住就会骂几句,命令孩子立即去洗手脸。这种消极的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改用温和和暗示的方法鼓励说:“宝宝不是会自己洗手么?现在手脏了怎么办?”孩子即会领悟“洗干净”的要求,而愉快地执行了。

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很多,在运用时对幼儿的表扬要注意及时。如,孩子在公园游玩时把剥下的果皮放进垃圾箱,家长应及时表扬孩子做得对。孩子在客人面前大方地表演节目,大人鼓掌,也是一种及时鼓励。事实表明,家长对孩子的活动能及时进行鼓励,就能提高孩子参加活动的兴趣,并能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

但是,家长对孩子的鼓励、表扬,应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境,采用多种方法。并不能一味对孩子随意夸奖,“你聪明”“你真棒”等这种不结合具体内容而进行的“廉价”奖励缺乏激励性,久而久之,甚至误导孩子以为自己真的聪明过人,形成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而妄自尊大。

鼓励、表扬要结合具体事情,详细具体。如孩子帮助同学,上课积极表现……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表扬要依靠事实。应该表扬他所做的事,就事论事。而不是一味美化和拔高孩子,特别是品格方面。“棒”“好”“行”都是很虚无的概念,说出来“言过其实”,很虚假的,对孩子反而是种压力,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孩子的教育,提倡鼓励和表扬,并不是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需要批评。玉不琢不成器。批评和小小的惩罚即是雕琢。让孩子从小对批评和惩罚有一个适当的承受能力,能适应批评,善待批评,是爸爸妈妈必须尽到的职责。虽然现在提倡赏识教育,但并不是说赏识就是无原则的表扬,是孩子都会犯错,犯错误就要受到惩罚,该表扬的时候就表扬,该批评的时候还是要批评,该给予适当的惩罚也决不手软。

但是批评也不是说就是批头盖脸的一顿猛批,或是动不动就严厉的惩罚,也是要掌握一些原则的:第一,一次最好只批评一个缺点,或者是指出一个问题,锅是锅碗是碗,不要陈芝麻烂谷子,多少年前孩子犯的错,都一起翻出来批评,没完没了的。结果,批评没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第二,要用事实说话,明确指出孩子犯的什么错。要将自己掌握的事实经过他确认之后才说,而不要笼统的批评孩子。第三,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相处,自己犯错时也要虚心接受孩子的批评,让孩子认识到批评是一件互相促进的事,谁犯错都会挨批。不要宽以律已,严以律人。第四,批评孩子时,也可以同时指出孩子的优点,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己是一无是处”的错觉。批评完了时,给孩子一个笑脸,让孩子感到雨过天晴了,这件事到此结束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适当的受到些惩罚和批评,增加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

5、正确看待成绩,接受孩子普通。

有好多家长面对孩子的不理想的成绩而闷闷不乐,甚至对孩子挖苦讽刺,动不动就拿孩子的学习成绩关系到一生来说事,其实,尖子生就屈指可数的那么几个,成绩普通者还是绝大多数。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要接受孩子的普通。如今家长普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我们作为并不优秀的家长,把自己实现不了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从情感上可以理解,但并不符合实际。好多家长为了追求孩子的优秀全部围绕孩子转,喜欢写作的停了笔墨,喜欢音乐的停了弹奏,喜欢武术的停止训练,而放弃自己的一切……他们唯孩子为上,为孩子所做之种种,从陪读到请愿,从家庭到课堂,从同学到老师,都是惊人的。事实上,他们的坚持,获得了怎样的结果呢?企图换取孩子的优秀,孩子因此而更优秀了吗?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当然不附属于父母,但是,父母又何尝不是独立的个体,不附属于孩子呢?

说实话,现在哪个家庭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许是出于父母的虚荣心,也许是出于将来生活的实际考虑,但是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智力并不超群,反应也未必灵敏,当他成绩好的时候,我们固然应该欣喜,当成绩差的时候,也不必悲观失望,孩子之间本来就有基础及天资的差别,还有善于学习和不会学习的区别,就算孩子不能拔尖,也是正常不过。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蒙蔽了相当多的家长,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的时候谁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是决定一生;名校是名学生带出来的,并不是任何人去了都能成名的。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生而有涯,学而无涯,作为家长,与孩子亦师亦友,加强学习,科学教子,且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同成长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优秀引路人为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创设更广阔的蓝天!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