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衡水第二幼儿园 曹秀静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幼儿园专门以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核心是做人的教育。但是,从目前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对幼儿社会领域教育不够重视。
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将开发儿童智力作为教学重点。同时,社会性教育本身的内隐性和长效性的特点,又决定其不可能具有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社会领域教育的地位在无形中被边缘化了,与健康、科学、语言和艺术领域教育不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教师驾驭社会领域教学能力有限。
社会领域教育需要储备更多的社会认知知识,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领域的认知也不断的更新,教师们平时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学习能力有限,没有过多的时间额外储备这些知识,所以影响到社会领域的教学质量。
三、社会领域教育方法滞后,有待提高。
教师普遍感到,社会领域教育涉及面广,内容繁多,灵活性很大,与其他领域教育相比,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教学活动如果组织得不好,就会显得生硬和枯燥。许多教师认为社会领域教学就是“空口说白话”。他们把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当成一种“知识”来教,外在教化痕迹很重。这实在是对社会领域教育的一种误解。由于教师过分强调知识性,轻视幼儿社会情感、态度和社会行为的培养,社会领域教学活动往往成了单向的灌输。幼儿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够,探索、体验的机会过少,其后果必然导致幼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幼儿仅仅知道一些社会性的规则和知识,很难达到真正理解、内化的程度,自然难以自觉形成适宜的社会行为。这样的教育方法直接导致幼儿社会认知的表面化,社会行为的不稳定化和社会体验的虚假化,造成社会领域教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四、社会领域教育的随机性、整体性、持久性体现不够。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社会领域教育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
1.仅仅期望通过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来达到教育效果,而忽视渗透在其他领域和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2.仅仅期望通过幼儿园组织的教学活动来达到教育效果,忽视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各种教育资源之间没能协调地共同发挥作用。比如,教孩子跳舞唱歌画画,不一定要同时教会家长,但社会性教育一定要注重对家长的教育,要把幼儿园、家庭、社区联系在一起,建立一种“成长共同体”。
3.仅仅期望通过几次教学活动就达到教育效果,而忽视社会教育的持久性特点。实际上,社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幼儿的表现可能会有反复,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