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在反复阅读中理解、感悟课文

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张亚红发表于2021-07-29

在反复阅读中理解、感悟课文

                                                               南街小学 张亚红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受课文,领悟课文,从中获得收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方式启动、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感知、品味和领悟,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创设和谐的氛围,要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例如在自读课文《有的人》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去理解、感悟课文。在课堂教学中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重点,读中感悟,以读促写,领悟主旨。 但是,阅读不是一遍遍的机械重复,而是通过一遍遍形式多样的朗读去感悟课文。带着目的去读。让孩子们反复读。《有的人》这一课,第一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扫清字词障碍。第二遍,让学生找出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第三遍再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学生们就知道怎么读出感情来了。通过读,学生就能去解决阅读课上的问题,只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的将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所以说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清代陆世仪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自己读懂的课文比教师单纯的讲解要获益很多。                                        

阅读要注意在自读中感知,精读中领悟,诵读中表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自己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需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圣陶语)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导。”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三、阅读还要注意读思结合,提高质疑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质疑的习惯。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在读到外国人讥笑中国工程师没有能力修筑京张铁路的时候,我就问“为什么外国人这么看不起清政府?”启发学生思考,从而理解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导致中国当时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任人宰割。从而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一面》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鲁迅的外貌描写,问他们“这几次外貌描写突出了先生的什么特点?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白鲁迅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                                                                                                                                                                                                

叶圣陶曾说 “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