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策略研究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个各个领域。信息化大环境下,社会需要高科技、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教师适应这种角色转变的一个办法就是迅速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农村小学教师作为农村地区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者,必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与终身学习的要求,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卢景良发表于2023-12-11

一、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发展水平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持续投入,农村小学现代教育装备的硬件、软件得到了普遍改善。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却普遍较薄弱,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偏低。现在小学教师很少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只是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中使用,由于缺少日常的使用和经验积累,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中的使用效果也不太好。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教学手段的革新和对现有装备的充分利用。

2.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信息意识薄弱。虽然绝大多数农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积极认识,但是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识比较薄弱。年龄较大的教师的信息意识薄弱,信息化素养亟待提升,他们认为与电脑有关的事都是年轻人的事,对于电脑、网络等采取逃避的态度。另外,任课教师缺乏对学生信息意识、情感的引导,学校领导的信息意识也有待提高。

3.信息道德方面有待加强。在知识产权、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信息共享等方面,大多数教师意识淡薄,比如有些教师在进行网络注册时随意公布自己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较差。

二、影响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发展的主要因素

1.师资培养模式问题

师资培养模式问题是影响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养的重要因素。广大教师普遍认为集中时间进行脱产培训是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但是农村学校的教师受困于资金和师资力量的限制,不能够在培训过程中采取这种方式。近几年来,全员培训中关于信息化素养的内容不少,如果教师能够踏下心来接受培训,消化、吸收,他们的信息化素养肯定会显著提升,实际效果却大打折扣。原因很多,比如思想认识不到位、只挂学时而没有真正学习、交的培训作业也是东找西借,与培训的目的与初衷相差太多,这种培训方式还有很大的改造空间。

2.信息基础设施维护不到位,资源没有有效利用

虽然现在农村小学能够实现教师都有单独的计算机可用,但是教师们只会简单地使用,计算机维护知识严重不足,就连重新安装操作系统都不能自己解决,需要外聘人员来实现;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只用于学生上信息技术课,而没有利用机房空闲时间来开展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从而造成了硬件资源的浪费。

3.缺乏有效的巩固培训效果的制度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省、市、县积极组织小学学科教师参加各种培训,但大多数教师受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及相关学科教学经验的羁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没有实质性的转变。培训之后,没有很好地将这些技能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所以需要建立有效的巩固培训成果的激励制度。

三、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途径

目前我省的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根据前面分析的影响因素,我认为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及资源建设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是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需要必备的基础设施、设备,比如数量足够的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络和因特网等,保证信息资源的获取;要及时维护、维修学校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确保能用、好用。尽最大可能给教师创造机会,鼓励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为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提供广阔的空间。

2.营造信息化素养的自我养成的环境

农村小学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任务重,这就要求将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渗透于平时,以自我养成的方式提升信息化素养。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的信息敏感度,学会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把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观念中。学校要为形成这种自我发展、自我养成的习惯提供物质基础和舆论氛围。

3.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

第一,培训内容要切合教学实际。教师比较注重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实用性。这也要求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教学实际,增强培训工作的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

第二,根据不同人群特征进行分层次培训。不同的教师群体间,信息化素养差异较大,一刀切的进行同一种培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将培训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培训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第二层次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模式的讲授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教学设计方法等;第三层次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在教师所教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的经验与案例,分析本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案例。所以,应根据年龄、学科、任教年级的不同,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不同的内容。

第三,完善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工作评价体系。如果只有培训制度和培训内容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则培训活动会难以落到实处,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利于教育事业和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我们目前的许多培训缺乏持续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实际培训过程中评价方法单一,没有突出对教师学习效果的过程性评价,而培训后又没有充分地收集教师的反馈意见,缺乏与教师持续而广泛的沟通。因此,应该以教师教学的改进为基本量规来建立评价体系,评价培训的效果,以教师的反馈意见来调整培训的方法与内容。

4.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针对农村小学面对的各种实际情况,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要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另一方面在培训中加强对教师观念的培训,把新的教学理念传输给他们,让农村教师知道现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协作者。让教师明白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只有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才能让教师从思想观念上接受现代教学理念,使他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5.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各种赛课活动。通过参加微课大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等赛事,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政府、学校及教师本人应该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