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五年级《分段计费问题》教学心得

五年级《分段计费问题》教学心得

郑新立发表于2021-10-25

五年级《分段计费问题》教学心得

《分段计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积累了一些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一些经验基础上教学的,从学生熟悉的打车这一活动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后通过研讨、反思,重新审视教材,对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我思考本节课应抓住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1.真正理解 “分段收费”准确含义。

很多孩子有过打出租车生活经验,但绝大多数孩子并没有解决过此类问题,也不知道打出租车到底是怎样收费的,要想正确解决这类问题,需对打车“收费标准”理解透彻。因此,教学时,让学生讨论、交流,并通过举例加深对“收费标准”的准确理解。在这个标准中,先让学生讨论“3千米以内7元”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举例,如:汽车行驶2千米是7元,行驶2.6千米也是7元,行驶2.9千米是7元或行驶正好3千米都是7元等。我又追问:“如果行驶0.4千米呢?”让学生通过举例对“3千米以内7元”收费标准进行的精细理解。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超过3千米,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的含义。我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理解“超过3千米,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的含义。当出租车行驶6.3千米时,应分为两段进行计费,总费用=前段费用+后段费用,并弄清每段界限是多少。由于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6.3千米约等于7千米,7千米分为前3千米和4千米进行计费,前3千米共7元,后4千米每千米1.5元,总费用:7+(7-3)×1.5=13(元)。

课后通过研讨反思,应该让学生算一算前3千米中平均每千米多少元?与第二段打车计费单价进行比较,前3千米收费还是较贵的,如果路程不是太远,可选择步行或者骑自行车等方式,也让学生做一个明白的消费者。

  2.渗透函数数学思想

  通过解决打出租车计费这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这类问题应分段计费,并弄清每段界限是多少,从而初步渗透分段计费的函数数学思想方法。课后通过交流反思,当计算出6.3千米收费为13元时,应追问:“6.5千米收费多少元?6.7千米呢?6.71千米?6.8千米?6.9千米?”等等,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打车这一活动入手,通过举例、画图、辨析,让学生真正理解题意,在分析、解决问题中掌握分段计费策略,渗透函数思想。但由于对教材没能充分挖掘,因此,没能及时追问,函数思想的渗透仅仅停留于题目的表面。

研究表面,数学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法,所以,我认为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中的这条明线,还应该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这条暗线,教给学生如何去思考,让他们带着满满的自信和好奇走进数学的殿堂。

 

 

留贯明德小学  郑新立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