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整合核心素养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如何整合核心素养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成为当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就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究。

刘亚磊发表于2024-11-26

整合核心素养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

 

单位: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大何庄乡中心校察罗联小 邮编:053000

摘要: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如何整合核心素养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成为当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就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要践行立德树人目标,也要做好教学设计,创新阅读教学课程,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创设教学活动实现对阅读内容的赏析,使小学学生的阅读范畴脱离表面的理解,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实际感受。鉴于小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所以阅读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创新,聚焦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核心素养的发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实现学生语言、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深化情境,激活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学生要掌握文本的主题,要清楚了解作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更要走进作家描述的情境,与主人公展开内心对话。在过去的语言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是先让同学们把字词弄清楚,再把文章背下来,这样很容易限制同学们的思考和想象。比如,在《鸟的天堂》这堂课上,大部分老师都会让同学们粗略地阅读整篇文章,找出文章中的生字,然后进行指导讲解,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重要段落。这种教学方式明显有些“机械化”和“模式化”,很可能会束缚住学生的思维,影响到他们的深度阅读理解。在“双减”大环境下,老师要对学生喜爱或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让学生的独立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关于文本的情景,把文本所描述的画面想象和构建出来,这既能够加深他们的记忆,又能够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自由发展。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和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口述+板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可以给学生展示“鸟的天堂”的照片或者录像,营造真实的场景,让他们身临其境,再请有过旅游经历描述见闻。想一想,假如我们要来写这样一篇文章,怎样才能使读者对“鸟的天堂”记忆深刻呢?如此,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培养阅读、实践等能力,增强了阅读教学的效果。[1]

二、有效示范,支持理解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首先是一种方式与技术,学生的阅读策略发展是由了解到体验再到灵活运用。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二单元的篇首就点明了单元阅读教学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2]另外,接下来每一篇文章都对“提高速度”有详细的规定和目标,例如《搭石》就要求学生快速地默读,看到不一样的词汇不能停,不能再回读内容;《将相和》要求不能逐字阅读,而应以连词成句来完成阅读过程。而在读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不懂的词汇上,试图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这样就会极大地降低阅读的效率,让阅读无法连贯起来。因此,老师们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向同学讲解特定的阅读方法,并通过自身的阅读实践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从视觉上“看到”这些阅读方法的具体运用。就拿《搭石》来说,老师首先要给孩子们讲解“回读”的含义以及怎样才能不停顿地读下去,接着亲身示范阅读,给学生演示具体的阅读方法。例如读到其中一句:“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抢路”的含义,但是阅读不能停下来,必须不断地往前看。阅读完成后,也就能明白大概的意思了。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语言阐明教学中的要点,引导学生在不明白的情况下,适时进行续读,不要因为一个或多个词汇而陷入停滞的困境。在此基础上,通过直观感知示范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的方法,以此为学生的阅读发展提供了支撑动力。

三、关注导图,探索事件

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实用的教学工具,通过合理的图表和文字的组合,使各个层次的主题关系更加明朗,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是适应新形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整本书阅读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阅读的品质与效果对语文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思维导图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直观表达手段,它能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归纳,并将其转换成简单易懂的形式。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来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我们都知道整本书里经常会有多个人物角色,他们对同一事物或者是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老师可以根据书籍里描述的具体事件来制定合适的思维导图学习单。以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为例,针对四位师徒前往西方取经路途中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变化,教师可以根据四人所经历的实际情况,就“西天取经”这一实际事件为基点设计思维导图学习单,并逐一列举每个人物在个别情节中表示的态度,从而还原构建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区分并标清不同态度方式所造成的不同后果。通过列出的内容,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展现的瑰丽的神魔世界以及笼罩在神幻外衣下的真实生活实质。在思维导图学习单的指引下,学生们会仔细地研读作品中的思想,从自己的生活着手,体会到什么是战胜大自然和困难的乐观精神,明白克服艰难的战斗精神,了解到惩恶扬善的品质。

四、阅读打卡,拓宽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育空间,具体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打卡,以此拓展阅读半径。一方面,利用阅读打卡平台。阅读打卡平台是指一种利用信息技术集成化管理学生阅读情况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发布阅读任务,学生通过扫码或输入任务编号,提交自己的阅读记录,并获得相应的打卡积分或奖励。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打卡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另一方面,利用数字化阅读资源。数字化阅读资源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图书数字化,或者通过网络获取其他数字化阅读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数字阅读资源,让他们在闲暇时间进行自主阅读。比如可以创建数字图书馆,或者让学生在指定的网站上阅读文学作品等。再者,利用社交媒体拓展阅读半径。社交媒体是一个拓展阅读半径的新方式。教师可以在固定时间或定期发布学生阅读心得和感悟,同时给予良好的评价或指导。此外还可以创建微信群或者QQ群等社交媒体渠道,让学生在群内交流阅读心得和经验,并分享阅读体验,从而拓展阅读半径和激发阅读兴趣。[3]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整合核心素养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此对阅读教学活动精心设计,通过多种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 范良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22(2):0130-0131.

[2] 陈辉梅.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22(4):65-67.

[3] 袁翠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2021(2019-21):67-67.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