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读《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随凤娇发表于2025-03-03

       翻开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质朴的文字间满是他对语文教学的深刻理解与深厚情感,每读一页,都像在聆听一位智者分享教学路上的宝贵经验,收获颇丰。

 

     于永正老师对语文教学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强调语文教学要“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在他看来,情趣是打开学生学习兴趣大门的钥匙。比如他会在课堂上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表演,把枯燥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讲《狐假虎威》时,他亲自扮演老虎和狐狸,让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理解了故事内涵,也记住了字词。这种充满趣味的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重感悟,于老师认为语文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文章的精妙。他在教学中会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从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意境。就像教古诗时,他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进而体会诗人的心境,而不是生硬地讲解诗意。

 

      重视积累在于老师的教学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他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好词好句,丰富语言素材。他还身体力行,自己就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引用经典,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同时,他注重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指导学生写作时,引导他们借鉴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改写,使学生不再惧怕写作。

 

       于老师深知习惯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从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到思考习惯等多方面培养学生。他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规范,注重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勤于思考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受益终身。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营造充满情趣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积累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更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于永正老师虽已离去,但他的教学智慧如明灯,照亮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的方向 。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