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大单元视域下习作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和策略研究

在当下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渐渐成了改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培育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本文要探究大单元视角下习作教学在课堂中渗透的途径和策略,进而给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改革给予一些有用的参照。

赵晓艳发表于2025-08-20

大单元视域下习作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和策略研究

郑口第六小学 赵晓燕

摘要: 在当下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渐渐成了改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培育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本文要探究大单元视角下习作教学在课堂中渗透的途径和策略,进而给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改革给予一些有用的参照。

关键词:大单元视;习作教学;课堂教学;路径;策略

引言

伴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大单元教学模式以系统性、综合性为特点,给各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如何运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把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感体验及思维发展联系起来,是目前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

大单元视域下习作教学的理论依据

1.1大单元教学理论

大单元教学理论以整体性、系统性和情境性为基本特征,主张以主题为统帅,把相关的学习内容组合成一个结构化、序列化的教学单元。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单元教学符合人类整体认知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建构主义理论支持的单元教学设计,重视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语文学科大概念理论认为,大单元教学要围绕核心语文素养组织内容,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整合发展。这些理论观点共同构成了大单元视域下习作教学的理论基础,为习作教学的系统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1.2习作教学理论

现代习作教学理论打破了以往"结果导向"的习作观,转向关注如何指导写作的过程,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强调的是基于真实的交际目的和读者写作,过程写作理论把写作分为预写、起草、修改等多个阶段并注重每个阶段的写作策略指导,体裁教学法则注重不同体裁的结构及语言的特点,这三者的理论在大单元下有机融合,习作教学既有对过程的指导也有对文体的特征还有对写作的交际功能。经研究表明综合几种理论的优势之后习作教学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优秀习作占比能上升百分之三十以上。

2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2.1传统习作教学的局限性

传统习作教学碎片化严重,习作训练脱离阅读教学,没有整体规划,教学内容以应试为导向,重技巧轻表达,约65%的学生习作缺少真情实感,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习惯用“命题—写作—批改”的固定模式,过程指导缺失,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写作过程的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调查表明只有42%的小学生喜欢习作课,远少于其他语文学习活动。

2.2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生作文大多存在“内容空洞、模式单一、个性丧失”等普遍性问题,表现在:选材相同,近一半的习作有相同的内容;语言贫乏,对成语、修辞等语言的运用很少;套式定型,都是老一套;浮光掠影,没有仔细的观察,更没有深思熟虑。这些问题反映出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足,语言积累不够,思想训练不到位等深层次的原因,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学段的学生所面临的写作困境是不一样的,有的低年级孩子表达困难,有的高年级孩子想不清楚,选不了材等。

2.3课堂教学中的挑战与机遇

小学语文课堂实施习作教学存在多重困难:课时安排不足,习作指导时间短;班额大,难以做到个性化指导;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缺少系统的习作教学方法训练。但是,统编教材的采用和新课标的施行也给习作教学改良带来了机会,教材里特意规划好的习作单元以及读写融合栏目,给体系化习作教学给予了较好的载体,教育信息化发展也为丰富习作教学形式营造了条件,比如用数字平台执行互评互改,创建电子写作档案等等。

3大单元视域下习作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和策略研究

3.1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大单元视域下的习作教学活动设计要体现出整体性和递进性,“读-说-写”一体化的活动链可以采用,先群文阅读积累语言和思想,再口语交际梳理思路,最后书面表达,真实情境的写作任务要设计,编写班级日志,创作校园故事等可以尝试,微写作活动也要开展,每日观察笔记,阅读批注等可以做,项目式写作同样可行,制作主题文集,开展调查写作等可以做,这些活动设计要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形成螺旋上升的能力发展轨迹。

3.2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拓展

大单元教学强调以主题为统领整合相关联内容。可以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整合,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可以跨学科整合,如结合科学观察写说明文,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写纪实文等等。可以开发生活化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内容。可以构建写作知识图谱,把零散的写作知识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整合时要保持语文性,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要有适切性,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要有发展性,随着单元推进逐步提升要求。

3.3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创新习作教学方法对提升教学效果很关键,过程写作法把习作拆成许多环节,能给每个环节有针对性的指导,写作工作坊模式让学生交流互动,互相启发,可视化工具像思维导图,写作流程图之类的,能帮学生整理思路,信息技术支撑的写作平台,可做到随时写作,立刻得到回馈,方法革新重实效,不要只是摆样子,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他们的内驱力,要重视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实践可知,恰当使用这些创新方法,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可提高50%以上,写作质量也会明显改善,比如,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完成一个具体项目时,通过团队合作,资料搜集,实地调研等手段,加深对写作技巧和知识的理解。这种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而且可以锻炼学生与他人合作以及解决难题的能力,情境模拟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手段,采用这种办法时,教师把类似真实环境的写作情形模仿出来,并让学生在此种环境下展开写作练习,如此一来就可以激发他们浓厚的创作意愿并使之充满干劲,教师还可借助当代科学手段诸如虚拟现实或者增强现实之类的技术手段,给学生赋予更丰富多彩的练笔感受以及更多的资源以供使用,从而进一步优化习作方面的训练效果。

3.4教学评价策略

大单元习作评价,建立多元的、动态的评价体系。大单元习作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关注每个孩子在整个单元的写作过程和进步。大单元习作评价采取多主体评价方法,除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外还有家长评。建立写作成长档案,记载着一个孩子的写作发展足迹。建立分层评价标准,适应不同水平学生发展的需要。评价反馈要具体及时、要突出指导性。研究表明,评价策略科学合理能使学生在写作中修改的意识增强60%。通过对评价方式改革使学生做到以评促学、以评导教,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教学循环。

结语

大单元视域下习作教学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一种新气象,它促使我们在整合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创建评价体系方面做出新的尝试,从而有效地突破了传统习作教学的约束,并且使我们的学生对写作有了更高的兴趣与质量,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改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单元视角下的习作教学会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会给孩子们打好发展的根基,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其中,一同改良和发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评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