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一体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中指出:“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由此可见,积极响应上级教育政策要求,大力开展家、园、校幼小衔接一体化的实践研究非常必要,迫在眉睫。
(二)应用价值
幼小衔接工作是多年来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园校三方幼小衔接的意识薄弱,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更新;二是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与协作,两个阶段的教育脱节断层,存在“两张皮”现象;三是家长幼小衔接的理念仍旧偏小学化教育要求,往往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终身发展;四是缺乏切实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案。这些现实性问题层层阻碍了幼小衔接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因此开展《幼小衔接一体化的实践研究》,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念,明确有效的衔接教育目标和内容,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合作交流,形成正向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是该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所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 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庭通过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一系列的工作,以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教育阶段到小学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过程。
2. 幼小衔接一体化:指家庭、幼儿园、学校三位一体,这三个处于不同教育方位的施教者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形成一个和谐、默契的整体,构建良性的幼小衔接教育机制,对儿童进行科学的教育,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四)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江苏省如皋市教研员钱玲玲认为,幼小衔接是基于儿童成长需要作出的选择,但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提前进行拼音教学的小学化现象忽视幼儿成长的规律;幼小衔接呈现为单方行为,其盲目性造成幼小衔接工作的低效性。河北师范大学的王彤老师根据德国哈克教授的六大心理断层理论分析认为幼小衔接教育在老师关注程度、幼儿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结构、期望水平、学习环境等方面出现了断层。如何去落实和建立家、园、校三位一体化的幼小衔接模式,需要三方共同参与选择衔接工作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确定《幼小衔接一体化的实践研究》课题,以提升幼小衔接质量,助力幼儿顺利步入小学生活。
(五)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1.改善和优化幼小衔接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形成较为系统、易于操作的幼小衔接目标、内容和策略。
2.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家庭、幼儿园、学校三方一体化机制,实现有效衔接。
三、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一)研究的目标
1.建立良好的家园互动关系,帮助家长更新、端正和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形成“家”与“园”的资源互动链。
2.建立积极的园校互动关系,创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互动协作环境,保证幼小衔接工作的连续性。
3.家、园、校三位一体,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家园校有关幼小衔接互动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2. 探讨家园校三位一体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衔接教育方案,实现幼小衔接有效性。
(三)研究的思路
1.研究视角
本研究将着力研究幼儿园、学校、家庭之间如何有效联系、互动和合作。探索在家园校一体化模式下,有效幼小衔接的实施内容、方法和策略等,家园校携手助力科学衔接。通过本研究为幼儿园、小学、家庭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促进本地区幼小阶段减缓过渡坡度,实现无缝对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文献资料,厘清主要概念,确定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为后期研究奠定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及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3)行动研究法。围绕课题研究开展实践活动、学习研讨、观摩反思等,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解决问题,归纳提炼成果。
(4)案例研究法。记录典型案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深化实践和研究,丰富和提升研究成果。
3.研究路径和阶段
(1)研究路径
前期调研—制定方案—课题计划—实践探索—反思调适—收集资料—总结分析—形成报告—推广应用。
(2)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2年8月——2022年9月)
① 成立课题组,组织相关理论学习和培训。
② 收集幼儿园、小学、家长等各方信息,进行资料分析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③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和责任。
④ 召开家长会和“幼小”联合专题教研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2年10月——2023年12月)
① 明确家园校一体化幼小衔接目标,制定家园校一体化开展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② 探索家园合作开展幼小衔接的内容、幼儿园与小学交流互动的方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园校活动,助力教师、家长幼小衔接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做好过程性记录和总结。
③ 开展幼小衔接研讨活动。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交流研讨,不断解决问题,深入课题研究。
④ 进一步完善方案,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4年1月——2024年3月)
① 跟踪调查: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验证研究成效。
② 整理分析:在前阶段深入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梳理研究成果。
③ 结集成册:整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论文、感悟随笔等结集成册。
④ 撰写报告:得出课题研究的结论,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⑤ 长效机制:形成家园校“幼小衔接一体化”相关长效实施机制,并将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应用。
四、研究基础
1.课题申请人多年从事幼儿园一线教学教研及管理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近年来,课题申请人主持过市级 “十二五”课题《大班幼儿线描画教学的研究》、市级“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幼儿沙画的研究》,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课题申请人参与完成的课题有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的国家级课题《家园同步进行幼儿安全教育的研究》、省级课题《整合家庭教育资源 提高幼儿安全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和《提高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研究》,《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研究》;省“十三五”一般课题《回归本源的幼儿园体育活动研究》、衡水市“十三五”学科教研基地专项课题 《科学有效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研究》、衡水市“十四五”一般资助课题《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2.申请人的论文《幼儿美术活动评价的探索》在国家级期刊《中国西部》上发表;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在国家级期刊《中国西部》上发表;论文《浅析故事在幼儿线描画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在全国美术教育暨关联学科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论文《浅析大班幼儿线描画教育的指导策略》在中国教育研究学会主办的全国教育系统教育教学成果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论文《浅谈提高幼儿对线描画兴趣的有效策略》在第四届全国素质教育教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浅谈幼儿沙画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在国家级刊物《文学少年》上发表。
五、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 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课题组成员参与或主持的课题有国家级课题《家园同步进行幼儿安全教育的研究》、省级安全 《整合家庭教育资源,提高幼儿安全教育有效性的研究》、省级课题《提高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研究》、市级课题《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研究》、省级课题《基于幼儿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市级课题《科学有效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研究》、省级课题《回归本源的幼儿园体育活动研究》、市级课题《大班幼儿线描画教育活动的研究》、市级课题《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幼儿沙画的研究》。
2. 人员结构:课题组成员年龄在33--56岁之间,均为学前教育专业,有园长、教学副园长、教研主任、省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幼儿园年轻骨干力量等。均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为本课题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3. 本园能够为课题研究提供足够的经费,必备的设备。同时拥有较多的图书资料、订有大量的期刊杂志,能获取较多的教科研信息与支持。本课题研究为本园常规性教学内容之一,有充足的研究时间保证。同时,我们拟邀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相关领导作为课题的特别顾问,具体指导我们开展课题的研究,以确保研究的成效和成果。
【参考文献】
[1]刘颖丽.“幼小衔接”需要衔接什么[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4)。
[2]黄琼.幼小衔接,我们在乎什么[J].上海教育,2011(11)。
[3]徐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08)。
[4]李灵.走好学习生涯的第一步—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好家长,2009(Z1)。
[5]孟繁慧,张代玲.幼小衔接研究综述[N].黑龙江教育学院报,2014(7月):7。
[6]钱志亮.入学早知道—儿童入学必备的八种能力[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05)。
[7]顾根玲.幼小衔接活动中交往合作能力培养刍议[N].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02)。
[8]刘艳,徐勇.在“幼小衔接”的教学实践中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2005(Z1) 。
[9]李星华.家园携手做好幼小衔接[J].早期教育(家教版),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