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已结束2024届高考选择题做法探秘

2024届高考选择题做法

王玲玲发表于2023.12.24起止时间: 2023年12月25日-2023年12月29日

专题内容
2024届高考选择题做法探秘第一部分  理论阐述有了明确学习目标、从基础出发、运用学科素养还不够,还要提升解题方法。高考历史试题目前是15+4的模式,有的省份是16+3或16+4。题型有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及开放式小论文。本主题就讲讲选择题的做法吧。一、总论选择题做题基本步骤:1、从设问或设问词判断选择题的类型;判断出类型后,就有一个大致的解题方向和思路。常见类型:(1)本质、实质类选择题      (2)推理判断类选择题(3)因果类选择题             (4)主旨类类试题      (5)图表类试题               (6)逆向选择题等2、读懂材料:(1)找出题干材料的“中心词”,即选择题是围绕什么问题来组题的。(2)分析题干材料的特点。有直接陈述式、也有前后对比的,有的是递进式,往往后面一层意思(或后面一段话)要重点关注。(3)注意试题的设问角度3、分析题干与题肢的关系。4、运用所学判断解答。二、各类选择题做法:(一)【实质、本质类选择题】实质、本质是历史事件的根本属性,是通过现象表现的。此类题一般题干是现象、题肢(选项)找本质。1、设问词:往往是“反映了……”、“本质是……”、“实质上说明了……”、“表明……”、“体现”、“说明”等(有时也没有具体设问词)【点拨】高考历史试题千变万化,不要以为试题老是你了解的那种形式,一切要从试题情境出发,灵活应对。2、涉及唯物史观:一般是(1)“透过现象看本质”(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3、试题结构:试题题干一般是现象,让同学在题肢(四个选项)找“本质”、实质。4、具体题型有         【小结】1、可用排除侧面印证正选答案。2、三类试题经验:(1)反映类:既可以指向实质,又可以指向普遍性的、大背景性的“现象”。如果指向现象,这种现象也有“实质”的色彩,因为有比较强的共性。(2)体现类:一般指向“现象”背后的实质。(3)表明类:一般是把若干个现象或者信息加以归纳,推理出其共性和规律,也指向“实质”。(二)【推理判断类历史选择题】推理推断类选择题即根据已知的若干条件,通过逻辑思维将相关的信息加以整合,得出符合所给标准的结论的选择题。    1、常用设问词是“据此可知”“由此可知” “据此可见”“由此可见” “推知” “这一论断”“材料认为”“作者认为” 等。2、隐含唯物史观:“论从史出”3、解题方式: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根据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来判断。要注意通过已知的基本史实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4、做题要领:(1)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明确答题范围和方向。(时空判断)(2)准确提取材料信息,注意逻辑严密。(逻辑判断)(三)【影响、作用类历史选择题】近年来,影响类历史选择题在高考中依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同学们要予以重视。1、今年高考常用设问词“这……”、“这一……”、“此举措……”等2、一般题干材料是举措和做法,题肢(选项)是作用或影响。3、要注意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要混淆。4、影响一般有政治影响、经济影响和文化影响。5、意义有直接意义、重大意义和长远意义。(四)【主旨类历史选择题】史料“主旨类”历史选择题有人也叫“主旨类”选择题或“目的类”试题。所谓主旨是指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即运用所学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通过对主旨的理解、根据所学并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或特点,将主旨与选项进行有效衔接,从而选出正确选项。1、特点:情境思路新;考察灵活、探究性情;题干多为现象、选项多为本质(或实质);题干史料多样性、主旨一般较鲜明2、涉及唯物史观:   “透过现象看本质”、“论从史出”、3、常用设问词:“……旨在”、“主旨是……”、他(或她)旨在……、“意在……”等4、做题方法:(1)设定时空(2)搞清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或历史发展趋势(3)要根据题干材料表述“透过现象看本质”、即使不是本质也要向深层次思考。5、“主旨”获取方法(1)结合学科素养之“家国情怀”分析主旨(2)根据社会主要矛盾(或主要任务)来找“主旨”(3)“透过现象看本质”找主旨(4)以史为鉴(5)总结归纳找主旨 第二部分 典例分析【例1】(本质、实质类)(2023山东卷)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A. 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 B. 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C. 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 D. 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答案】 A【解析】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种风尚。”可知, 东汉后期,天子至士乘坐牛车之所以成为一种风尚,是因为牛车稳而宽敞,是沉迷于享受的表现,由此体现了当时政治的衰颓,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在东汉后期是否是戒奢尚俭,排除B项;天子至士喜乘牛车是为了享受,而不是重视农耕和农业,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乘坐车辆的变化,没有体现豪强势重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解读】社会上的乘坐风气是当时政治的反映,要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例2】(推理判断类)(2023湖北卷)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              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              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答案】 A【解析】根据设问词“据此可知”可判断出这是一道推理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 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 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可知,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把发展生产作为群众运动和改善民生工作的中心,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抗日根据地时期的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和措施,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日后要进行的三大改造积累了经验,故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农业互助组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无法得出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技术领域创新的内容,排除C项; 1953年至1956年开展 了三大改造,材料未涉及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解读】此题学科素养“时空观念”的运用是关键。【例3】(影响、作用类)(2023湖南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组织元首顾问议事会,成员包括执政官、行政长官等官员以及多名元老。屋大维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议题,事先都经过这个议事会讨论。这一机构的设立A.推动了民主进程 B.颠覆了寡头统治 C.削弱了元首权力 D.保留了共和因素【答案】 D【解析】据本题设问词可判断是影响题。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屋大维执政时期,屋大维组建元首顾问议事会,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然后在元老院议决。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成为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材料中元首顾问议事会有权商讨国家大事,保留了某些共和因素, D项正确;这一机构加强了元首的权力,不利于民主进程,排除A项;这一机构是罗马贵族寡头统治的产物,排除B项;这- -机构加强了元首的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例4】(主旨类)(2023广东卷)司马光说:“才者, 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下列项中, 与上述名句的主旨不相符的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C.“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D.“联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答案】 B【解析】本题是反向主旨题。据材料“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体现的是德才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而“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体现的是礼制,与材料不符,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体现的是德才相辅,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体现的是德才关系,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体现的是对人道德品质的重视,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第三部分   小试牛刀1.河南安阳的商朝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经考古鉴定,其原料有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据此可知A.中原文化辐射周边地区               B.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C.区域之间存在交流往来               D.华夏认同观念已然形成2.汉文帝前元十二年诏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故令“以户口率置三老、孝佛、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这表明当时统治者A.注重基层教化管理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重视发展小农经济                   D.确立儒学独尊地位3.宋代施行学田制,由朝廷赐予州县置办、民间捐献等方式购置一定数量的士地,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学校这些土地租佃给附近的农民耕种。学田制的推行A.缓解政府财政困难                   B.减轻农民赋税负担C.促进了教育平民化                   D.推动租佃制的普及4.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中国一些大城市还借鉴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改善食品卫生状况。据此可知,西医传人中国A.推动了近代医疗体系的完善            B.有利于中国的公共卫生改革C.严重阻碍了中医可持续发展            D.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认可5.下图是曾经存在于青岛信号山的迪特里希碑,碑的左侧刻于1897年,有象征着德意志帝国的鹰,环绕着帝国鹰刻有德文。右侧刻有日文,记载日本的“军功”,落款日期为大正三年十一月七日(1914年11月7日)此碑见证了 A.甲午战争中“自强”迷梦的破灭        B.德日勾结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日本借“一战”实现了独霸中国        D.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6.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七类,其税率为7.5%-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十二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是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也由1913年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这表明当时A.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国内市场     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C.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D.关税自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7.1949年7月,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影院召开,经过全市普选的149名代表出席。大会通过关于工商业、税务、市政建设等13项重要决议案。大会选举的政府委员,有5名民族工商业代表和1名少数民族代表。这次石家庄人民代表大会A.使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解放     B.是党工作重心转移的历史见证C.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D.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8. 埃及古王国时期,已出现与农业相关的祭祀仪式,如“在底比斯的敏一阿蒙丰收节日上,法老会割下第一束小麦,仪式中会由一头公牛引领前进”。这反映了,当时埃及A.极力宣扬重农抑商政策               B.经济形态影响了宗教生活C.集权体制促进农业繁荣               D.王室掌控了所有农业资源9. 意大利教育思想家韦杰里乌斯在1400年根据古代文献撰写了《论绅士风度和自由教育》;1411年,瓜里诺发表了罗马伦理学家普卢塔克《论儿童教育》的译文。到16世纪,所有关于教育方面的主要古典著作都已被很多学者所熟悉。这种现象A.促进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推动了欧洲自然科学革命兴起C.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D.源于对封建和教会教育的否定10.1619年,英国国王授予温·布德殖民地烟草采购专利权。同年宣布,国王将烟草的采购和运输权集中到有能力管理烟草的专利者手中,其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购进烟草,若有违者,一经发现,将没收之。此举旨在A.积累资本发展产业革命            B.重商富国争夺霸权C.控制私有经济强化王权            D.规范商业竞争秩序11.图5为1878年英国讽刺漫画。图中文字为“农业——真正的‘不受保护的女性’”。该漫画旨在强调 图5A.政府不重视农业技术改造           B.自由贸易政策影响农业发展C.农业落后影响了经济发展            D.国民经济比例有失衡的风险12.19世纪后期,西方某学者指出:应对亚洲文明在艺术和科学的贡献心存感激。如今西方大步发展,亚洲却衰落了,而帮助亚洲的方式就是“研究”他们的文化历史,“以期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复兴他们的文化”。这可以用来说明A.工业发展推动文化输出               B.亚洲古典文明优于欧洲C.列强希望复兴亚洲文化               D.殖民侵略方式的隐蔽性          【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ACBDCBBCBBD1.【答案】C【解析】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主要城市位于中原,商朝的慕葬里面发现了新疆的玉器,说明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有一定的联系, 区域间存在交流往来,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这些玉器所具备的文化特征,而且这些玉器并非出土于周边地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文化的多元性和一体性,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 A【解析】本题是本质题。据材料可知,汉朝统治者认为孝悌有利于天下治理,农业是国家之本,三老是民众之师,所以完善户籍制度,设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加强对基层的教化和治理,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对基层的教化,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小农经济发展以及儒学独尊,排除B项、C项和D项。故选A项。3、【答案】 C【解析】本题是推断题。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学田制主要用于民间教育使用,有利于减少百姓的教育负担,促进教育平民化,C项正确;学田只是用于教育,并不会对政府财政产生影响,排除A项;学田只是可以租给农民耕种,并不会减轻农民赋税负担,排除B项;“推动租佃制的普及"夸大了学田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4. 【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培养了大量西医人才。...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中国-些大城市还借鉴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医的传入推动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说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的公共卫生改革, B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断定西医传入中国推动了近代医疗体系的完善,排除A项;西医的传入并没有阻碍中医的可持续发展,排除C项;“社会各阶层”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的没有关于社会各阶层态度的表述,排除D项。故选B项。5. 【答案】 D【解析】本题是本质题。据本题材料青岛”“1897年“象征着德意志帝国的鹰”1914年"“记载日本的“军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碑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19世纪末德国抢占胶州湾、列强瓜分中国和一战期间日本出兵中国山东,为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和掠夺的见证,D项正确;据所学,甲午战争失败是在1895年,北洋舰队覆灭于威海卫军港,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山东,在和德国争夺而非勾结,排除B项;迪特里希碑反映的德日对山东的争夺,并非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6. 【答案】 C【解析】本题是本质题。材料关键语句为“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最高税率提高到50%; 1933年更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占财政总收入的21%, 上升到1931年的51%”,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主要内容之一 ,关税税率得到-定的提高,关税收入也得到增加,对外国商品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有利于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排除B项;当时国民政府并未完全取得关税自主权,税收的增加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但没有达到健康发展的程度, 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 【答案】B【解析】本题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七届二中全会后,在人民解放军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石家庄通过民主选举,召开市人大,研讨管理城市和发展经济等问题,是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历史见证,B项正确;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是土地改革运动,排除A项;当时仍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54年制定的宪法体现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排除C项;确立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D项。故选B项。8. 【答案】B【解析】本题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以农业经济为主,所以当时的祭祀活动多与农业生产相关,B项正确;材料突出了对农业的重视,但未显示对商业的限制,排除A项;材料是政府进行祭祀活动,无法判断政府在农业生产中的直接作用,排除C项;材料未显示王室占有的资源情况,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9. 【答案】C【解析】本题是影响题。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地点,以及学者研究借鉴教育方面的古典著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教育学者利用古代希腊罗马的教育理论反对当时的封建教育和教会教育,目的是实施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教育,是受人文主义的影响和推动,当然也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和发展,C项正确;文艺复兴的目的不是复兴古代文化,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当时一些人文学者为反对封建教育和教会教育,注意对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资料的研究和发掘,这是直接原因,根源是商品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 B【解析】本题是目的题。据材料可知,英国将烟草的采购、运输等权力集中到专利者手中,实行专卖,其目的是将烟草种植与销售主动权掌握在自己人手里,以达到重商富国争夺霸权, B项正确;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是将烟草种植与销售主动权掌握在自己人手里,而非强化王权,也不是规范商业竞争秩序,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11. 【答案】 B【解析】本题是目的题。观察材料,图片上方有两个词“自由贸易"与“被保护的”,下方文字“农业一真正的‘不受保护的女性”, 根据材料文字内容“自由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影响农业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对于农业技术的态度,排除A项;本体主旨为“自由贸易政策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落后不符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国民经济比例",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 D【解析】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如今西方大步发展,亚洲却衰落了,而帮助亚洲的方式就是研究他们的文化历史,以期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复兴他们的文化”可知,西方学者认为西方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亚洲文明的基础上,但是西方文明的发展又导致亚洲文明的衰落,因此要通过研究亚洲文明来复兴亚洲文明,这种复兴的方式其本质是殖民侵略,通过掠夺来实现其目的,说明殖民侵略方式的隐蔽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亚洲文明与欧洲文明,排除B项;列强希望复兴亚洲文化只是表象,排除C项。故选D项。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如涉及版权,请联系说明或删除。
更多>>
专题成果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