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特色资源

小学语文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教学策略创新与实践

张燕名师工作室 2025.04.01 5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教学策略创新与实践-----以《乡下人家》为例《乡下人家》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在新课标和新教材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一、 教学策略创新(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情境。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乡村风光视频,并配以轻快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乡村之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乡村景象,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出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二) 任务驱动,自主学习1. 设计层次性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将课文内容分解成几个小任务,例如:找出描写乡下人家房前屋后景物的句子;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任务进行自主学习。2.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问题,分享学习成果。例如,在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进行汇报交流。(三) 读写结合,提升素养1. 仿写练习,学以致用。 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自己熟悉的乡村景象。例如,有的学生描写了乡村的早晨,有的学生描写了乡村的傍晚,还有的学生描写了乡村的田野。2. 创作展示,体验成功。我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在班级文化墙上,并鼓励他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的热情。二、 教学实践反思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学习效果也更加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中描绘乡下人家生活场景的优美词句,比如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课堂上,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感受语句的节奏与韵律,随后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高楼门前的场景,女生读乡下人家瓜藤装饰的描写,在对比朗读中体会语言的妙处。之后,布置仿写任务,让学生描述校园一角的植物,用上类似对比的手法,不少学生写出 “校园里的几株向日葵,高昂着头,向着太阳绽放笑脸,比那冷冰冰的雕塑,亲切多了”,有效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鼓励学生深入剖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从房前屋后的空间转换,到随季节更迭的时间变化,逐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乡下人家的简易平面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标注出不同场景所在位置,梳理空间顺序;在讲解季节变化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时间轴,标注出不同季节乡下人家的活动,如春季播种、夏季乘凉、秋季丰收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清晰把握文章脉络,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都得到锻炼。审美鉴赏与创造:带领学生体悟乡下人家朴实自然的生活之美,深切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借助展示乡村图片、播放乡村生活视频等辅助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描绘心中的乡村景致,激发其审美创造潜能。在课堂上,播放一段乡村傍晚炊烟袅袅的视频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并用语言描述脑海中的画面,有学生这样描述:“夕阳的余晖洒在错落有致的屋顶上,烟囱里飘出的缕缕炊烟,像一条轻柔的丝带,在微风中缓缓舞动,给宁静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烟火气。”三、 结语总之,在新课标和新教材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小学语文

融合·实践·创新:小学语文高年级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自然与人文”主题单元为例

张燕名师工作室 2025.03.09 29
                          融合·实践·创新:小学语文高年级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自然与人文”主题单元为例摘要  在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主题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为切入点,结合“自然与人文”主题单元案例,探讨语文与科学、艺术、社会等学科的深度融合策略,分析跨学科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及文化意识的协同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主题式学习;核心素养一、引言研究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倡导“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小学高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提升,需通过跨学科主题教学实现知识迁移与综合素养发展。研究意义:打破学科壁垒,构建真实情境下的语文学习生态。通过多学科联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界定跨学科主题教学:以语文学科为核心,围绕特定主题整合其他学科资源,形成综合性学习任务。理论支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跨学科协作促进意义建构。项目式学习(PBL):以问题驱动实现深度学习。三、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策略(一)主题选择原则立足语文要素:紧扣教材单元主题(如“人与自然”“传统文化”)。符合生活实际:选择与学生经验相关的真实问题(如环境保护、非遗传承)。(二)教学实施路径学科融合设计示例语文核心目标跨学科关联内容学习任务设计说明文阅读与写作科学(生态知识)撰写“家乡河流生态调查报告”古诗词赏析美术(诗配画)、音乐(吟唱)创作“诗画交融”主题作品集口语交际“辩论赛”社会(环保政策)、数学(数据)开展“科技发展与生态保护”辩论 典型教学案例案例名称:《探秘二十四节气》学科整合:语文:赏析节气诗词、撰写观察日记;科学:探究节气与物候变化规律;劳动教育:制作传统节气美食;信息技术:制作节气主题数字海报。成果展示:学生通过“节气文化博览会”展示跨学科学习成果。四、教学成效与反思实践成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提升(如调查报告逻辑性增强);跨学科思维逐步形成(如能运用科学数据支持观点论证);文化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同步增强。反思与改进需加强教师跨学科协作机制;需开发多元化评价工具(如“成长档案袋+表现性评价”)。五、结语  跨学科主题教学为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注入活力,通过学科协同、任务驱动和真实实践,推动学生从“知识积累”向“素养生成”转变。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学科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构建更具开放性的语文学习生态。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夏雪梅.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李吉林. 情境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J]. 教育研究,2019(05).
初中语文

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吴铁新名师工作室 2025.02.28 57
二、文化常识六书: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称为“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殷、商)→金文(西周、春秋)→大篆(战国)→小篆(秦朝)→隶书(汉朝)→草、楷、行书(2)   五种常见字体特点及示例字体       特点     范 例篆书       笔法瘦劲挺拔,圆润流畅浑厚,笔画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特点是“因形立意”“体正势圆”。 隶书       书写效果略微宽扁、工整,横画长、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草书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偏旁假借, “状似连珠,绝而不离”。其特点为: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   楷书       从隶书演变而来,更趋简化,笔画平正,结构整齐,在体势上多呈长方形,章法上多取直行直势。   行书       介于楷、草之间,大小兼收,收放结合,疏密得体。    (3)   常见书法名家作品篆书也叫篆体,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秦代的李斯被称为中国书法鼻祖、小篆第一人,其代表书法作品是《峄山刻石》。      李斯《峄山刻石》       隶书从篆书演变而来,有秦隶、汉隶等。代表作家有东汉时期的蔡邕,代表作品是《熹平石经》。     蔡邕《熹平石经》      狭义上的草书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代表作品有怀素的《自叙帖》    怀素《自叙帖》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颜真卿书法特点:结构独异,法度严谨,笔力险峻。用笔瘦劲挺拔,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代表作品《自书告身帖》。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行书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古人以 “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兰亭集序》    2.     敬辞和谦辞(教材七上 P31 补白) (1)敬辞类       (九下)]、圣驾、陛下[例如: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九下)]、大王对将军:麾下      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贵姓、贵庚(问人年龄)、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驾(对他人前来家中的敬称)(2)谦辞   谦辞       释意及示例家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例如: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七上)]、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舍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的或同辈中比自己年纪小的亲属。舍弟(对别人称自己的弟弟)、舍妹、舍侄 小    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小弟、小女、小儿、小店、小老[老年人谦称自己。例如:我小老这一双眼睛。《范进中举》(九上)] 愚    用于自称。愚兄(对同辈年轻者于己的自我谦称)、愚见(称自己的意见) 生    用于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谦称自己。例如:晚生久仰老先生。《范进中举》(九上) 拙    用于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拙作或拙著(称自己的作品)、拙见(称自己的见解)敝    用于称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敝人、敝姓、敝校(称自己的母校)鄙    用于自称。鄙人(对人称自己)、鄙见特定        对象       帝王自称:孤[例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七下)]、寡人[例如:寡人欲以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九下)]、朕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晚学、不才、不肖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其他       寒舍(称自己的家)、见谅(请对方谅解)、见教、斧正(请人修改自己的文章)3.     官员的升迁、降职(1)   升迁常用词语:擢、迁、拔、晋、封、陟。例如:陟罚臧否。《出师表》(九下)(2)   降职常用词语:谪、左迁、左降、贬、放等。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七上)/“宣室求贤访逐臣”中“逐臣”指被放逐的大臣。《贾生》(七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 “谪守”指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岳阳楼记》(九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迁客”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岳阳楼记》(九上)(3)   授予、选拔官员常用词语:征、辟、荐、拜、举。例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上)(4)   调官常用词语:“去”,去职,被调离。例如: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九上) (5)罢官常用词语:黜、罢、免。4.     古代地理(1)地区名常识①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上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②河北、河南:古代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③四境、四海:四方疆界,四方边境地区,引申为举国。例如:四海亦谬称其氏名。《送东阳马生序》   (九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④居延: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例如:属国过居延。《使至塞上》(八上) (2)山川、关隘名常识①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例如: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八上)②潇湘: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例如:南极潇湘。《岳阳楼记》(九上)③五津: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例如:风烟望五津。(这里指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下) (3)地理常识阴、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山南水北谓之阳。衡阳、江阴、华阴、汉阳、洛阳都符合这一原则。例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岸。《愚公移山》(八上)/阴阳割昏晓。《望岳》(七下)5.     科举考试(1)   科举考试的分类考试                           类型       院试                     (童生试)  乡试                    (秋闱)     会试                     (春闱)     殿试                     考试                            地点       县/府/州 京城/             各省       礼部       金殿              主考官    地方学政       中央特           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              (委命大臣)                          参考                            条件       童生       秀才              (监生)     举人       贡士              通过后                         身份       秀才                     (进学)     举人       贡士       进士       第一名                         称号       ——       解元       会元       一甲前三名:状元(鼎元)、                       榜眼、探花;                            二甲三甲                            第一名:传胪                            考试                            时间       三年两次       三年一次       乡试       次年三月       会试                     同年四月                            注: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亚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jiè)元,第二名称亚元。《范进中举》(九上)(2)   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司业、博士都是古代学官名。例如: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东阳马生序》(九下)6.     古诗文中的特指、代称(1)   意象①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例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②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例如:此夜曲中闻折柳。《春夜洛城闻笛》   (七下)(2)   对不同状态的人的代称 ①矜:同“鳏”,老而无妻。②寡:老而无夫。③孤:幼而无父。④独:老而无子。⑤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3)对不同年龄的人的代称★教材梳理①“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小孩”。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八下)②“伛偻”代指“老人”,“提携”代指“儿童”。例如:伛偻提携。《醉翁亭记》(九上)③蛾眉:女子。例如: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满江红(小住京华)》(九下)★拓展梳理④须眉:指胡须和眉毛,也指男子。⑤巾帼: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巾帼用作首饰。到了汉代,变为妇女专用。  “巾帼”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⑥手足:比喻兄弟。⑦同窗:指同学。⑧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4)对不同身份的人的代称★教材梳理①“鸿儒”代指“博学的人”;“白丁”代指“没有功名的人”。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七下)②“布衣”代指“平民”。例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九下)/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九下)③九重天:指皇帝。例如:一封朝奏九重天。《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九上)④征人、征夫: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例如: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七上)/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九下)⑤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例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九上)★拓展梳理⑥杏林:指医学界,人们用“杏林高手”称颂医生。医家以“杏林中人”自居。后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德和精良医术。(5)   借代①“丝竹”代指“音乐”。例如: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七下)②“烽火”代指“战事”。例如:烽火连三月。《春望》(八上)③“婵娟”代指“月亮”。例如: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上)④“锦鳞”代指“鱼”。例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岳阳楼记》(九上)⑤“庙堂”代指“朝廷”。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九上)⑥“桑梓”代指“家乡”。例如:世先生同在桑梓。《范进中举》(九上)⑦“汗青”代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九下)⑧“干戈”代指“战争”。例如: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九下)⑨“南冠”代指“俘虏”。例如: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别云间》(九下)⑩牺牲: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例如:牺牲玉帛。《曹刿论战》(九下)⑪鸿雁:书信。例如: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七上)⑫星汉、星河:银河。例如:星汉灿烂。《观沧海》(七上)⑬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⑭黄花:指菊花。例如:为篱下黄花开遍。《满江红(小住京华)》(九下) (6)计时单位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7.     年龄称谓★教材梳理(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而立:指三十岁。(3)不惑:指四十岁。 (4)知天命:指五十岁。(5)   花甲(耳顺):指六十岁。例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十二章》(七上)(6)   弱子:幼儿,小孩。例如: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八上)(7)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例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愚公移山》(八上)(8)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泛指幼年。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八下)(9)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例如: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八上)(10)  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九下)(11)  耄耋:指八九十岁。例如:今虽耄老,未有所成。《送东阳马生序》(九下)★拓展梳理(12)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 (13)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14)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15)古稀:指七十岁。 (16)期颐:指一百岁。8.     姓名称谓古人的姓名最初由“姓+氏+名”构成,其中“姓定血统,氏别地位”。后逐渐演变为“姓+名”。此外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还有字、号等,有“称己用名,称人以字”的说法。(1)   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有意义相关性。例如: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王维字摩诘,杜牧字牧之,李商隐字义山,辛弃疾字幼安。(2)   号:①别号:即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以居住地或室名为自己取的别称。例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苏轼号东坡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等。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等表明鄙视功名利禄的志趣。也有人以号明志,例如:周敦颐号濂溪先生,诸葛亮号卧龙,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陶渊明号五柳先生。②尊号:即死后门人、后人对其的称呼。例如: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称诸葛亮为诸葛武侯。③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例如: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   (七下)古人其他称呼方式:(1)   称籍贯——以出生地命名。例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浩然为“孟襄阳”。/《马说》的作者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八下)(2)   称官名——以官职名来命名。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称姓杜的朋友为“杜少府”。(八下)(3)   称官地——以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命名。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王昌龄被李白称为“龙标”。(七上)9.     传统节日节日       别称       时间       习俗春节      新春、元日、新正      农历正月初一       贴春联、挂年画、拜年、吃饺子 元宵节   上元节、元夕      农历正月十五       赏花灯、吃元宵(北方)、吃汤圆(南方) 寒食节    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清明前一二日      禁烟火、吃寒食 清明节   踏青节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公历四月五日前后   扫墓、祭祖、放风筝、踏青端午节    端阳节、龙舟节    农历五月初五       赛龙舟、吃粽子 七夕节    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      农历七月初七      乞巧、拜织女中秋节    团圆节、秋夕、   八月节    农历八月十五       赏月、祭月、吃月饼    重阳节    登高节、重九节、九九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 腊八节    腊日祭、腊八祭    农历腊月初八       喝腊八粥 除夕      大年夜、除夜       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夜晚      守岁、吃年夜饭10.   古诗文中的礼俗(1)   送别习俗:①时间:多在清晨或傍晚时分。②送别地点:多在水边、渡口、长亭之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送别方式:饮酒作别(“劝君更尽一杯酒”。《送元二使安西》);音乐相伴作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折柳相送(“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设帐送行。(2)   春社日: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公(土地神),祈求丰收。例如:“箫鼓追随春社近”。《游山西村》(七下)(3)   揖:拱手行礼。例如:“将军亚夫持兵揖曰”。《周亚夫军细柳》(八上) (4)归:女子出嫁。例如:“女有归”。《大道之行也》(八下)(5)   朝: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例如:“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6)   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例如:“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九下)(7)   讳称: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分别称:崩、薨、卒、百岁、千秋等。例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九下)(8)   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旄节以为凭证。例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下)11.   二十四节气节气       含义立春       开始进入春天。“立”  有“开始”的意思。雨水       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惊蛰       天气转暖,春雷始响,万物苏醒。春分       昼夜等长。“分”有“半”的意思。清明       气候变暖,降雨增多,是春耕春种的时节。谷雨       寒潮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利于谷物生长。立夏       夏季开始。温度升高,雷雨增多。小满       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未成熟。芒种       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夏至       炎热将至。“至”有“到”的意思。小暑       天气炎热,未到最热时。“暑”即“炎热”。大暑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       开始进入秋天。“秋”指暑去凉来。 处暑       炎热暑期即将过去。“处”有“止息”的意思。白露       天气已转凉。秋分       秋季中间,昼夜等长。寒露       气温下降,露水更凉。霜降       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立冬       冬季开始。小雪       部分地区开始降雪。大雪       天气更冷,降雪可能性更大。冬至       寒冷将至。小寒       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大寒       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含有特殊意义的节气:(1)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2)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南方有过节庆贺,吃冬至团、年糕等习俗。(3)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寒暑递进变化程度。 (4)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降雪的时间和程度。 (5)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水汽凝结、凝华现象。(6)   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雷打惊蛰前,高山好

专题活动

承办新教师岗前培训活动

衡水刘彩虹名师工作室 小学语文 845
承办新教师岗前培训活动    根据教育局的通知精神,为切实做好今年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使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对我县新教师进行上岗前培训,我工作室受邀承办此次培训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特制定新教师岗前培训实施方案:一、培训原则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采用“学习、实作、考评”的培训模式,加快新教师的成长步伐。本工作室成员依照就近原则,对本辖区内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新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学习班级管理方法,提高班级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课堂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评价观,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初步掌握教学新方式、新技能、新手段,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能力,缩短新教师的角色转换期。三、培训对象    通过公开招考被录取的教师。四、培训内容    全体工作室成员自己拟定适合的培训内容,最后上交电子版培训资料。五、培训时间:2023年8月六、培训地点:景县第二小学  任重完小  景州镇联小七、培训考核办法:    1、每位教师完成一份1课时教学设计,制作出一课时课件,并进行展示与交流。    2、写出一份说课稿,并说课。    3、写出一份不少于1500字的学习心得体会。 

受邀参加下乡培训活动

衡水刘彩虹名师工作室 小学语文 380
受邀参加下乡培训活动一、活动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受训学校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增进城乡教师的相互学习,既使培训教师从中得到磨练,又使受训教师从中受到教益,从而实现双惠双赢。我工作室受邀参加了此次开展的送教送培活动。二、活动要求    1、精心准备,保证质量。参加送教送培活动的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业务水平,精心准备,科学设计,为梁集乡的教师提供优质服务。    2、认真组织,确保效果。送教送培活动的教师提前与参训学校沟通,充分了解教师具体情况,有针对的做好准备工作,课件提前上传。受训学校教师要按时参加培训活动,安排好本校教师认真听讲,积极完成培训任务,并做好返岗后的成果运用。    3、搞好总结,推广经验。活动结束后,工作室成员与参训学校要及时研讨,充分交流,跟踪调研,收集参训教师的意见,确保送教送培效果:并做好总结,以便及时推广经验。送教送培的教师要做好材料的整理,活动过程及时上传工作室网站,达到资源共享之目的,推动学科教学的持续发展。三、确定送教培训人选    接到通知后,我工作室全体成员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确定送教送培的人选与内容,最后统一决定由工作室负责人刘彩虹老师负责此次送教培训,并确定培训的选题《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确定王春雁老师为送教老师,送教课题为《书戴嵩画牛》。四、活动时间:2023年3月23日五、活动地点:梁集完小六、活动流程1、王春雁老师展示课《书戴嵩画牛》。     2、刘彩虹老师展示培训课《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    3、两位老师与参训的全体老师进行交流研讨以及反思。    4、收集参训教师意见,整理总结。    5、活动资料上传工作室网站。

受邀参加景县教师进修学校2022年骨干教师培训活动

衡水刘彩虹名师工作室 小学语文 420
受邀参加景县教师进修学校关于“2022年暑期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活动一、活动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语文教育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专业素质,建立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满足国家教育发展的需求,我们受邀参与了景县教师进修学校关于“2022年暑期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二、活动目的:    1. 提升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学经验的共享;    3. 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4.确定参加本次活动的讲师。    5.确定本次活动的题目。三、活动时间:    2022年6月5日四、活动地点:    景县第二小学。五、活动参与人员:    刘彩虹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六、活动内容:    小学语文骨干班培训旨在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思想,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目的是从国家和地方的层次上培养起来一批高水平、高素养、高水准的小学语文教师,以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按照《2022年暑期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要求,经工作室开会商议,选刘彩虹同志为本次“2022年暑期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讲师并确定培训题目为《关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的探究》。    

受邀参加景县教师进修学校2022国培计划主题活动

衡水刘彩虹名师工作室 小学语文 426
受邀参加景县教师进修学校关于“国培计划(2022)”—河北省农村学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培训项目活动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加强景县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工作室受邀参加景县教师进修学校关于“国培计划(2022)”—河北省农村学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培训项目。 二、活动目的1.确定参加本次活动的讲师,确定本次活动的题目。2.提高教师对师德师风的认识,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要求。3.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责任感,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3年2月6日 地点:景县第二小学四、活动对象刘彩虹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五、活动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按照《“国培计划(2022)”—河北省农村学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要求,经工作室开会商议,选刘彩虹同志为本次“国培计划(2022)”—河北省农村学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讲师并确定培训题目为《回望从教路至诚撷英来》。        

受邀参加下乡培训活动

衡水刘彩虹名师工作室 小学语文 340
受邀参加下乡培训活动一、活动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受训学校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增进城乡教师的相互学习,既使培训教师从中得到磨练,又使受训教师从中受到教益,从而实现双惠双赢。我工作室受邀参加了此次开展的送教送培活动。 二、活动要求1、精心准备,保证质量。参加送教送培活动的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业务水平,精心准备,科学设计,为安陵的教师提供优质服务。2、认真组织,确保效果。送教送培活动的教师提前与参训学校沟通,充分了解教师具体情况,有针对的做好准备工作,课件提前上传。受训学校教师要按时参加培训活动,安排好本校教师认真听讲,积极完成培训任务,并做好返岗后的成果运用。3、搞好总结,推广经验。活动结束后,工作室成员与参训学校要及时研讨,充分交流,跟踪调研,收集参训教师的意见,确保送教送培效果,并做好总结,以便及时推广经验。送教送培的教师要做好材料的整理,活动过程及时上传工作室网站,达到资源共享之目的,推动学科教学的持续发展。三、确定送教培训人选接到通知后,我工作室全体成员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确定送教送培活动的人选与内容,最后统一决定由工作室负责人刘彩虹老师负责此次送培任务,并确定培训的题目《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确定张燕老师和张秀清老师为送教老师,送教课题分别为《灰雀》和《麻雀》。四、活动时间:2021年12月10日五、活动地点:安陵镇苏老家小学六、活动流程1、张燕老师展示课《灰雀》。2、张秀清老师展示培训课《麻雀》。 3、刘彩虹老师展示培训课《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 4、三位老师与参训的全体老师进行交流研讨以及反思。5、收集参训教师意见,整理总结。6、活动资料上传工作室网站。

名师吴铁新受枣强进修学校邀请进行送教

衡水吴铁新名师工作室 初中语文 355
2023年11月23日,枣强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示范课观摩活动,特邀河北省特级教师、衡水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吴铁新进行现场点评指导。         上午,李洪涛老师展示的示范课是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爬山虎的脚》。李老师在讲读爬山虎的叶子时,由点到面,由静态到动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感觉,仿佛置身于那充满张力的生命的绿叶之中;讲读爬山虎的脚时,结合资料,结合视频,让学生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与文章的作者产生共鸣,更好的理解作者笔下的爬山虎。李老师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观察之旅,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也让学生学到了观察点方法。这节课很好地诠释了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应用。下午,魏怡茜老师展示示范课是六年级上册《夏天的成长》。围绕“夏天是一个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写了生物的飞快生长、大地山河的变化生长和人的成长。在整体设计上,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魏老师的公开课把学习任务单贯穿于整节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安排,同时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吴铁新老师对高级教师李洪涛和教研员魏怡茜两位老师的示范课进行中肯详尽的点评,并以《对“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的几点看法》为题做了的微讲座报告。吴老师围绕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中的“整本书阅读”,分六个方面分别谈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李洪涛老师和魏怡茜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分别做了《核心素养下大单元教学设计》《基于学习任务群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专题微讲座。魏朝攀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作为一名教师要精通课标、吃透教材、摸清学情,这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设计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要看“四度两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的参与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度、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度,以及这节课的亮点和不足。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            本次示范课观摩活动采用“示范课+专家点评+课后微讲座+交流研讨”的模式进行,几位名师的示范课和讲座紧跟新课标,紧扣教材,紧贴教学实际,深入浅出,透彻易懂,实践性强,全体学员受益匪浅,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工作室动态

沈俊喜名师工作室 17分钟前 发表资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牛志良名师工作室 4小时前 发表文章用DeepSeek优化提示词+豆包生成高质量图片操作方法
张燕名师工作室 2025-04-01 发表文章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教学策略创新与实践
牛志良名师工作室 2025-04-01 发表文章AI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栗红名师工作室 2025-03-31 发表名师课堂《神奇糖果店》
沈俊喜名师工作室 2小时前 发表资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张燕名师工作室 2025-04-01 发表资源新课标下的文本解读与语言积累运用
张燕名师工作室 2025-04-01 发表名师课堂《梅花魂》课本剧
栗红名师工作室 2025-03-31 发表资源《神奇糖果店》教学设计
周艳玲工作室 2025-03-31 发表文章我的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