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热门工作室

特色资源

小学其他

职初、骨干、卓越教师的成长抓手各在哪里?

衡水孙凤珠名师工作室 2023.12.27 314
职初、骨干、卓越教师的成长抓手各在哪里?校长会 2023-12-27 06:30 发表于北京不同阶段的教师知识结构,决定了职初、骨干、卓越教师的成长抓手是不同的,那么不同在哪里?本文,校长会(ID:xiaozhangclub)与你分享特级教师张祖庆的实践总结。五年前,我聆听了李海林教授的一次教师专题讲座,他提到不同阶段教师的知识结构,当时听了非常有启发。看这一张知识结构变化图,你会发现三类知识当中,黄色变化最少,也就是说“原理知识”是从你成为教师的那一天开始到成为卓越教师,变化基本微乎其微。而卓越教师与职初教师和骨干教师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橙色色块,也就是案例知识。一位年轻教师努力工作三五年,积累了大量学科的案例与经验,能够很好地管理班级, 能够很好地从事学科教学,在学校里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类教师就是骨干教师。是否成为骨干教师关键在于有多少案例经验,一部分教师成为骨干之后,他的发展经常会碰到天花板,如果不能突破,最多只能成为骨干教师,要想成为卓越教师必须在策略知识上有大幅度发展,将原理运用实践。分析这个知识结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层级老师的成长任务和成长的抓手应该是不一样的。职初阶段比方说职初阶段,你一定要稳扎稳打,切不可好高骛远,还没有站稳讲台,就想着要成为一个卓越的、出类拔萃的老师,这是不可能的。一步一步走,从建立教学常规开始训练自己的教学技能。怎么样提升自我呢?有两个路径。第一是向优秀的书籍案例学习,当然包括视频案例、文字案例等等,这一类直接可以拿东西学习;第二要向身边的智慧教师学习,一般来说学校里面都会结对,而这个结对非常重要,你能否快速成长就看你跟师父学得怎么样。这里我想起了几个小故事。第一个小故事是我熟悉的老教师,有一次跟我说:现在有些年轻教师我真是看不懂,学校里边安排了我跟他结对,这位老师蛮有意思的。他说,师父啊,您工作很忙,我也很忙,咱们的结对就简单一点,您以后就不要来听我的课,我也不好意思打扰您,咱们到学习结束的时候,学期末写几节听课记录就可以了。你想想,你主动这样跟师父说,师父愿意教你吗,所以主动听课非常非常的重要。第二个小故事,30年前,我被分配到温岭龙门海岛,那是温岭条件最艰苦的海岛,岛上只有137名学生,那时我教四年级,老教师江先生教学很有特色,当时也没有明文规定不要拜他为师,但是我发现江老师很有方法,教学设计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于是我就经常端一个板凳坐进去,开始的时候江老师抵触,“没什么好听的,不要来听”。可我就是死皮赖脸坐在边上,我说:“江老师您不管怎么样上,肯定上得很好的,我就在边上听着,向您学习。”而且我故意把自己的教学进度慢于老师,听完课我就走,并没有马上向江老师反馈我学习的心得,然后我再去找相关的杂志,找到这一课的三四个案例去对比江老师的案例,发现江老师这节课的设计妙在何处,然后我再向其他的教学杂志吸收一些先进的教法,上一遍之后我再去向江老师汇报。我说,江老师,这堂课我从你这儿学到了这几点。我又自己想了一些招,江老师听了之后,就会觉得这个小伙子爱动脑筋。于是他今后再上课就不会再马虎,因为他知道我经常要溜进来。他会很用心的去备课,就这样我用我独特的方式去听江老师一节又一节好课。我并不是标榜我自己,我听课的姿态和刚才那一位不愿意师傅来听课的老师的姿态,哪一个进步更快,我想答案不言而喻。在向师傅学习的过程当中,切不可因为师傅年纪大了在新技术方面跟不上就看不起他,反过来要谦虚低调。信息技术好但只是你遇到了一个好时代,师傅身上的那些经验是你所欠缺的,你一定要静下心来谦虚地学,这样你就会进步非常快。而且在进入教师队伍时待人接物非常重要。比方说师傅在边上你要不要倒个水,那肯定说师傅我来给你倒杯茶,这都会让教师觉得这个年轻人爱学、谦虚、靠谱,他就会愿意帮你。向师父学习不仅仅学习教学,同时要学习班级管理。比方说,你建立了一个班级微信群,你经常被微信群折磨得焦头烂额,因为你没有设定好管理规则,你会发现群里边乱糟糟的;有的家长经常冷不丁爆出一句话,有的家长就在那应和,诸如学校的伙食不好,最近怎么考试考了两周了,成绩还没出来啦,怎么数学作业越来越多了,微信群很有可能成为定时炸弹。怎么样管理好微信群?有经验的老师就很有办法。著名的班主任田冰冰就很有办法,开学之初家长会上约法三章,微信群它的功能定位是:早上7点以前、晚上10点以后是不能发言的,敏感的话题、广告、拉票坚决不能发,不利于班级团结的话坚决不能说,如果是个性化的一些要求可以跟老师私聊。如此一来,班级微信群就管理得井井有条。骨干阶段成为了骨干教师,成长的核心任务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走好关键期,关键期怎么样去走?通过记录教育教学生涯当中的关键事件。记录关键事件,认真反思,向关键事件学习,向自身的经历学习。什么是关键事件,我个人理解是在教育教学生涯当中所发生的一个事件,对你日后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就叫做关键事件。它有可能是你的高光时刻。比方说你参加教学比赛获了奖,比方说你在某一次展示一下子被人记住,比方说一篇文章发表了,比方说你的一节公开课非常成功……当然也有可能是你的至暗时刻。你某一次家校沟通彻底失败,你考试考得很糟糕,带的班级出了重大问题,或者你某一次公开课上得特别糟糕……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涯当中这样的关键事件非常非常多。我说一个正面、一个反面。关键事件1:我大概在教书第二年的时候,好的机会冒出来,被进修学校的老师关注到,有了很多成长机会。那是在1990年,应该是三十多年前,我教书教了一年多,担任了教导主任。那一年,我们县里面在温岭临川乡召开一次教研活动,按照惯例教研活动肯定要在教研会上作为地方代表听课的。我深深地知道每一次发言的机会都非常重要,就提前介入学习,这一次的主题是语文教学当中文道结合,向文道学习,我就到很多杂志上去找文道结合的相关信息。做了一万多字的笔记,整理出来两三千字的评课笔记,听课的时候我把两位老师的课例片段填入到我的评课提纲当中,轮到我发言的时候,因为这些内容已经烂熟于心,站起来非常自信地发言,滔滔不绝讲15分钟,教研室的老师和进修学校的老师发现了我,关注到我。第二年就让我在县里公开课展示,又一次我抓住了机遇,很快就崭露头角,让我在专业发展的路上有了一个崭新的起点。关键事件2:大概是2010年前后,我刚刚评为特级教师,济南某一个主办方让我去上一堂《狼牙山五壮士》的课。这节课是红色经典,非常难上,当时安排我跟一个老师进行同课异构。因为自己想到了一个蛮有意思的设计,于是就同意了。我交代主办方,孩子一定要读书,因为离孩子们的年代太久远,一定要用原班人马,不要用几个班级拼起来。一定要先看一看《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电影。结果到现场你猜怎么着,三四百老师的现场,台上只坐着十来个学生,而且一看就是“多国部队”,二年级到六年级都有,我就问主办方这个班级是一个班级吗?不是,是多个班级的组合。怎么回事?原来那个学校的校长接到命令,周末不许孩子们出来,于是就到辅导机构里找了三到六年级的孩子。预习了吗?没有!课文刚刚发到手。完了!这可怎么上?但临时改变已经来不及了。于是硬着头皮开始上,第一个环节朗读得非常动听,可是孩子们脸上的表情木然,就像一块木板;继续往前推进,问孩子们,你感动吗?什么地方感动?一个孩子都没有举手,个个都紧闭嘴巴;后来我上得一点心情都没有了,问题都是自问自答。两节课八十分钟,我只上了四十几分钟,灰溜溜下课,拎起行李头也不回地走了。回来的路上发短信给主办方,埋怨怎么可以把这样的学生给我,你存心让我丢脸啊。主办方一个劲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可是后来,我读到于永正先生的《教海漫记》里面的故事,恍然大悟,于老师借班上课,有一次上课也遇到类似的事情,他怎么启发学生呢?他干脆不教了,带着孩子们朗读,读了两遍之后,把所有的孩子脑袋摸了个精光。于老师说:各位同学,接下来我要问大家,谁的脑袋被我摸了的请举手,全班同学都举手了,接下来我再问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又都举手了。就这样于老师带着孩子们读书、摸脑袋,让他们建立课堂自信,慢慢地放松下来,课渐入佳境。同样是遇到不发言的孩子,于老师的做法和我之间的关键区别在哪里?于老师目中有人。他知道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成长。此刻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而我想怎样出彩,怎样把自己的精彩展示给别人,所以我无法放下自己的身段。是否从内心想要帮助一把学生,直接决定了你的教学行为。从此以后,我就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后来的公开课上碰到的问题,我都能够迎刃而解。其实人啊,成功的时候往往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而失败的时候,在跌倒的地方捡起一把沙子,最终会在岁月的磕绊里变成一颗熠熠闪光的珍珠,在疼痛处生长,伤口结痂的地方就是智慧。要想从骨干教师成为卓越的教师,自己要选定一个努力方向,专注于自己的特色打造,专注于自己的课程建设,锻造自己的品牌。这个过程,遇见一个重要他人或精神导师非常重要。要向重要他人学习,在他或者他们的引领下成长。我在教育教学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很多的贵人,是他们引领我一步一步往前。我认为,我们更要向课程中的自己学习,我们的眼睛既要向外又要向内,凝视自己才能发现自己有什么样的优势,有哪些缺失,才能够扬长避短。卓越阶段从职初教师到骨干教师到卓越教师,我们要懂得常识,不断增长见识,拥有卓识。那么,为什么很多教师止步于骨干,无法再往前走一步,原因是什么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是职业定位出现了问题,也许是他走偏了路,也许是他不够专注,也许他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倦怠感。总而言之,无法再往前走了。我曾经在《卓越教师必须迈过的三道坎》中,提炼了三个关键词:方向、能量、专注。方向就像导航,导航一旦出错,就无法抵达远方。能量相当于这辆车的油,如果没有油了导航再精准也无法抵达远方。专注是什么呢?不因为路上的迷人风景停下来欣赏,一往无前、心无旁骛地向前开。送几组关键词给大家——认识自我,准确定位中国往往是“教而优则仕”,教书出色的往往被委以重任,教导主任、副校长乃至于校长,可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当好校长,我看到很多特级教师教学非常好,可是当校长之后,校长当得不怎么样,业务也丢掉了。当然也有校长,教书教得好,校长也当得好。这样的人我无比敬佩。认识自我、准确定位。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有一句话:宝贝放错了位置,就是废物。如果你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上,而行政又不是你的专长,那么你完全不必要走上那一条熙熙攘攘的路,你就安安心心的守住一间教室。当然,如果你觉得可以两者兼顾得很好,你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按照自己对自我的认知来发展自己的专业。持续阅读、汲取能量通过读人、读书、读物、读自己,来汲取源源不断的能量。其中“读人”特别重要,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研究名师。(1)读人每位老师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要认真地研究名师的成长之路,这个名,既指的是有名气的老师,也指的是身边有经验、有智慧的“明”师。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是怎么研究名师的。在我的教学路上,我曾经很用心研究过四位教师。第一位,贾志敏。最先听贾老师上课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贾志敏教作文。我尤其欣赏贾老师一瞬间听出学生语病的功夫,以至于常常很用心去模仿贾老师的严谨,对于我的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记得2008年8月25日在广东参加七彩语文杯作文擂台赛的时候,于永正说我的课有贾志敏的风范,尤其是一瞬间听出学生病句并纠正的功夫非常像。我听了,小小的惊喜。第二位,于永正。听了于老师很多课,我发现于老师在课堂上,非常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非常巧妙地让学生自己纠正,于老师的课堂对我影响非常深。第三位,支玉恒。支老师教学的创意,我以为是中国教坛上的一座丰碑,他的创意设计几乎让每一课都成为经典,他的《第一场雪》《太阳》(《太阳》最经典),真的非常棒。支老师的教学设计也让我在自己的教学设计路上有自己的想法,常常有人说祖庆老师的课蛮有新意的,实际上,是支老师在深刻地影响我。第四位,薛法根。薛老师的课赢得了很多老师的赞誉,我也很认真研究过他的课。这些老师的课都对我有多多少少的影响,当然绝对不只是这些老师。怎么研究呢?读他们的文章,听他们的课,有意识地去模仿。我个人认为,要想在公开课上能够有所建树,模仿是必经之路,从模仿起步,走向创造,几乎每个老师的必由之路。可以模仿片段,也可以模仿单课、群课,做到全方位无死角,把这位老师的全部课一节一节找出来,一起研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去听课,就会发现这个老师教学艺术的变化,教学思想的变化,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这个老师的风格。切忌听一遍就扔开,“浅尝辄止”绝对没有办法交换到生命根本,听一遍就扔开就好像你在大街上新见到一个人,你就永远不再碰到他一样,很难学到东西。要想把真正重要的学到家,必须听上三五遍,有的甚至可以听十几遍。光听他们的课还不够,还要深度反思,读他们的课堂实录,将其还原成教案,王崧舟老师就经常这样做。我也学王老师这样做,还原成教学设计,并且还原到教学目标。同时还可以微格研究,比如这个老师课前导入什么规矩,课堂提问什么规矩,课堂练习设计有什么奥妙。还可以同课同构,就是你跟这位老师用同样的教案上这节课,把这节课录下来看录像带,看差别在哪里,你会发现课堂的引导功夫是预设不了的,必须下苦功才能修炼,你可以研究老师的理答。课例研究要全,全面全程;深,深入深刻;炼,锤炼提炼。提炼他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锤炼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教学氛围。这样扎扎实实地学三五年之后,你对这位老师研究透透的,你甚至还可以出一本专著,他的语文人生、他的教学主张、他的教学艺术、他的访谈录……都可以系统地研究。如此,你就对这位老师有了深度的把握。每五年研究一位特级老师、一位名师或者身边的“明”师,你研究一二十年,自己也就成了一位“明”师——明白事理的老师。(2)读书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读书才是最本源性修炼。就我自己而言,我的成长就是读书的历史。从听书开始,爱读连环画,各种各样的武侠小说,到温岭师范三年期间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再到后来找了一些大部头的专业作品来阅。现在基本上是超功利的阅读,喜欢哪一本就读哪一本。我读得最多的当然是文学作品,大师级学问家钱穆说:文学即人生,人生即文学。作家与作品融二为一,通过阅读文学积累人生经验,积累智慧,同时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非常重要,你所能教给孩子的往往就是你自己所能读到的。当然,我们还要读各种各样的专业书,《教学勇气》特别推荐骨干教师阅读,《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优秀是教出来的》特别推荐给年轻的教师。于永正先生的《教海漫记》非常好读,小故事藏着很多的深刻教育道理。关于阅读的做法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哲学家叔本华说:读好书的前提是不读坏书,坏书再少也嫌多,好书再多也嫌少。作为一个教师,你当然可以读消遣性的书,但是长期只读消遣性的书,读和不读区别并不大。阅读如登山,经常登小土坡,也许就无法登高山,也就无法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所以适当读几本挑战性的书,就好像你一年要征服一两座高山一样。老师一定要多阅读,读点思想类的书,读一点历史改革的书,让我们的格局逐渐地拉大。无论你是教幼儿园、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只要你是老师,就应该用人类的文化方式来武装自己,让自己更有学问,更有文化,让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读有点历史感的书,可以让我们跳出当下去看当下,读了有些历史的书,你就不会为了自己所遭遇的一点点委屈而长吁短叹,你会豁然开朗。总而言之,一个老师要成长必须持续阅读、汲取能量。职初教师多读案例、方法类的书籍,骨干教师多阅读基础经典与理论,而卓越教师可以进行深度穷尽式阅读。(3)读物读物是什么意思?走出去,让眼睛去丈量世界。记得张志龚先生说过这样类似的话——不读书、不听戏、不旅游、不交友是一个语文老师最大的不务正业。我信以为真,认为非常有道理。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走出去,让大千世界都成为自己的知识仓库。(4)读自己我有一个基本想法,就是通过写作来反思、来读自己。我经常说写作是什么,写作就是为生命存档。我工作是从1989年开始,其实我真正写作是1999年开始的,到2004年这期间是我的练笔时代,担任教科室主任,为学校写了很多作品。遇到了人教论坛,在论坛上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字,以至于后来我有了第一本书,再后来有了博客、微信公众号,好几本书都直接脱胎于微信公众号。那么,写什么呢?写自己正在做的、做自己正在写的。写我所想,想我所写。写自己翻来覆去的再想的,写好之后翻来覆去地去想。我写文章,文章写我。不要以为你只是在写文章,你写下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见证你的历史,都是在塑造另一个自己。你可以写教学手记、写教育故事、写教学案例、写课堂思路,也可以写自己的教学设计、读后感和观影随笔,多写一些这些鲜活的东西,积攒到一定程度,也许写论文就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就这样一天一天地写,一本一本地写,2019年8月到2020年我一共出版了五本书,《名家名篇的写作密码》,散文集《刚好遇见你》以及《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读书,写书,教书将是我今后不变的职业。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写作的最好的一天,通过写作梳理自我、反思自我、重塑自我,让自己的职业生命永远保持一种蓬勃向上的姿态,这就是写作——遇见更好的自己。职初教师学技术,骨干教师写故事,卓越教师做课程;如何从骨干走向卓越,明确方向、汲取能量,同时还要有专注力。互联网+时代教师成长的密码,首先我们要树立职业信念,加固底板,汲取自己的成长力量,同时适度加高你的短板。自我调教,最关键的是要拉伸长板,形成自己的品牌。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包括我自己也走在成长路上。无论在哪里,无论是什么,关键看这个人做什么。我想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地以自己的方式做教育,为我们整个教育大厦贡献自己的一砖一瓦。来源 | 中国教育报作者 | 张祖庆
小学其他

把握劳动教育的这几点新要求

衡水孙凤珠名师工作室 2023.12.27 242
节日快乐~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李群 杨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劳动教育进行了全新定位,进一步确定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劳动课程内容的“三大类十大任务群”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解、感悟、提升劳动核心素养,将国家教育方针与具体的劳动教育实践建议联系,使劳动课程的具体实践在科学、理性的轨道上开展推进。新版课程标准对劳动课程性质的定性凸显了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劳动课程的参与性、操作性等特点。在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必须把握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新标准,把握劳动教育中蕴含的一系列内涵因素,立足全面育人开展劳动教育。一是坚持育人导向,学校应该把育人导向作为劳动教育的首要理念和原则,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进一步确定劳动课程的独立地位。二是强调劳动教育内容的生活性,学校应该关注劳动教育与生活生产的联系,体现劳动教育的课程观和学生发展观,在内容选择方面因地制宜,实现劳动课程“家—校—社”一体化建构。三是强化劳动课程实施的安全保障,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安全意识,还要制定相应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新版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分为5点,分别对应劳动学科各个维度的核心素养目标。学校只有认真践行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才能解决有限知识与无限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空间。课程目标起始点从一年级开始,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贯通性培养和进阶性培养的理念特点。此外,新版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内容的变化——课程内容部分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3类,设计了10个任务群。各年段不同的任务群与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相结合,便于劳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分层开展,不同年级的不同任务群内容设置遵循了夯实基础、提高复现、螺旋上升等特点。学业质量的标准——新版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业质量要求有细致的描述,有助于劳动教育目标的达成、劳动教育价值的实现。学业质量标准的提出更加强调对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更多关注学生素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养成。实施部分的调整——劳动实践项目开发建议、劳动实践过程指导建议、劳动周设置建议、学校与家庭社区协同开展劳动教育建议等部分为具体开发并实施劳动实践项目提供了详细的说明,劳动周的设置建议更是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打破了劳动教育的固有壁垒,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育人功能。实践过程指导与劳动教育核心素养的渗透培养对接,体现核心素养贯穿劳动教育全过程的理念,对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多可借鉴、可参考的依据,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策划和设计提供了范示指导。课程评价的建议——新版课程标准的课程评价环节进一步表现出劳动教育课程化推进的理念,提出了表现性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相结合的重要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包括劳动能力、劳动精神等多方面素养。这样的评价机制有助于课程建设的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在劳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未来的劳动教育应该围绕劳动核心素养的4个维度展开,随着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的逐步形成,加深、拓宽、扩展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提升课堂的针对性、探究性、创新性,使劳动课程呈现小步推进、进阶发展、贯通培养的实施模式。来源 | 中国教师报编辑 | 皮皮兵不皮
小学其他

教师培养坚持精神的3个着力点

衡水孙凤珠名师工作室 2023.12.27 309
练功、研究、写作三招并行。来源 | 中国教师报作者 | 缪徐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教师培训中心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担任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轮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期间,我要求每位成员每月写一篇随笔上传到工作室网页,题材不限,字数不限,只要达到“内容健康,语言通顺,无错别字”的要求就算合格作品。为了体现带头作用,我也给自己定了写作目标:每月要在市级以上报纸副刊发表一篇随笔。第一年,8位成员都完成了每月一篇随笔的写作任务;第二年,从年初开始就有人陆续掉队,到了第18个月,基本没有人上传随笔了。领衔人这边如何呢?我连续53个月有随笔公开发表,发表的月最高纪录是4篇。说这段陈年往事,意在表明一个观点:青年教师的坚持精神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培养坚持精神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3个:                                                                                                1坚持练功歌唱演员要练声,教师要练什么呢?练教学语言、教学板书、教材理解、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演员不坚持练功,上不了舞台;教师不坚持练功,守不住讲台。因此,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有坚持不懈的练功意识。练好教学语言的主要路径有:以听促说,在听课、听讲座的过程中,汲取优秀教师、专家的语言精华,以此改善自己的表达;以说促说,将课堂教学、会议发言、讲座交流作为语言锤炼的平台,在说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表达的胆识和自信;以写促说,通过微信原创、随笔或论文写作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准确性和精练性;以读促说,借助纸质书刊的阅读,丰富自己的学养,达到腹有诗书“语”自华的境界。只要坚持练功,青年朋友就不会遇到“功”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                                                                                               2坚持研究几年前,我在《江苏教育报》副刊上发表了一篇随笔《就做一件事》,文中讲述了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工作数十年就做一件事的故事:该同学在一所高中名校做化学实验员。数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化学实验的改进研究,从初中化学实验到高中化学实验,从高中化学实验到大学化学实验,先后有数十项研究成果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两次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我的研究方向不是化学实验,而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虽然研究深度不及我的那位同学,但从弘扬坚持精神的角度看,我和他是同路人——评特级、正高级教师前,固然要坚持研究,评上特级、高级教师10多年来,我在坚守教学岗位的同时,还主持或参与了9项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执教了100多节公开课,其中12节是省级公开课;发表了4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15篇论文刊发在中文核心期刊,8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讲完故事谈建议,我建议青年朋友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心无旁骛地将研究进行到底,总有一天你会迎来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                                                                                              3坚持写作不少青年教师以为,那些坚持写作的教师天生会写,他们的写作有着闲庭信步般的轻松。殊不知,几乎每位优秀写作者的背后都有一把“辛酸泪”。1988年是我工作的第四年,也是我学写文章的起始之年。由于自己文字功底欠佳,又缺乏名师指点,写出的“豆腐块”文章大多杳无音讯。1989年3月,我好不容易收到一封杂志社寄来的信函,拆开一看是被编辑退回的稿件和一封退稿函。杂志社的信函给了我打击——文章又被毙了,但也给了我信心——退回的稿子上有几处铅笔修改的痕迹,说明文章也曾有过被录用的希望。经过多次希望与失望、失望与希望的艰苦循环后,我的写作才渐渐有了起色。2000年以前,我写的文章全是手写稿,手写稿的弊端就是誊写后修改不便。记得1997年写《初中化学教材的可读性及其利用》一文,我曾6易誊写稿,这就意味着一篇3600字的文章,从起草、修改到誊写我手写了近3万字。了解了一位老教师写作的曲折和艰辛,青年朋友在写作的道路上或许会多一点耐挫的力量和坚守的信念。作家贾平凹曾说:“任何事情做久了,神也就上身了。”贾先生的讲话初衷不是要我们迷信神的存在,乞求神的援助,而是强调坚持的价值。相信青年朋友能够练功、研究、写作三招并行,用实际行动做好“坚持”这篇文章,在坚持中等待成功之花的盛开。来源 | 中国教师报编辑 | 皮皮兵不皮

专题活动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

衡水孙凤珠名师工作室 小学其他 623
2023年12月28日孙凤珠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以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主办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发展研讨会(视频会议),会议自28日至29日共两天。28日上午全体成员认真聆听了柳夕浪专家的报告《实践育人的四个理念》杨培禾专家的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发展》马新瑞专家的报告《新课程方案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挑战与应对》李臣之专家的报告《综合实践的时代之问及启示》28日下午全体成员认真聆听了九位教师的说课及专家点评。谢琼专家对北京市顺义区木林中心小学刘缐老师的《探秘文房四宝——砚台》内蒙古赤峰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朱明威老师的《制作校园绿化标志牌》新疆昌吉川昌吉市第十二小学王英霞老师的《飞针走线刺绣之旅》辽宁省兴城市东辛庄小学李洋老师的《大暑之节气美食》四位教师的说课进行了点评。刘玲专家对衢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菱湖校区王琴老师的《社会公益我参与》南京金陵汇文学校王渊松老师的《班级管理我能行》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普庆校区杨丽君老师的《藏在24节气里的中草药》贵阳市观山湖区北师大贵阳附小车欣妮老师的《桥梁的奥秘》进行了点评。

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发展研究讨会

衡水孙凤珠名师工作室 小学其他 221
        为了全面贯彻二十大会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精神,以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高质量实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定于以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和基地为主办方召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发展研究讨会”。会议于12月28、29两日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

暖心送教沐人心 笃行致远共成长

衡水郑凌燕名师工作室 初中语文 315
暖心送教沐人心 笃行致远共成长——————衡水市郑凌燕名师工作室校园行(三) 冬之美,在于含蓄与深沉 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 追一程心灵之交 赴一场温暖之约 一路携手同行 只为凝聚更好的教育能量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品质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更好地促进区域教师协同发展,12月22日,“郑凌燕名师工作室校园行”走进邓庄中学,工作室领衔人、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郑凌燕老师及成员衡水市第十一中学郭丽华老师走进邓庄中学。郭丽华老师为八年级学生送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美丽的颜色》——学习批注阅读寻美、悟美。应邀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衡水市第八中学以及第十中学的老师。郭老师的课针对当下青春期学生相互攀比、盲目崇拜流量网红、明星的现状,构思了一节融德育、美育、智育为一体的新课堂模式。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次公开展示课共设计了三个活动:品读课文寻美丽,忆读课文话美丽,悟读课文说美丽。在第一个活动中,让学生们反复走进文本寻找描绘居里夫妇艰辛工作的镜头,并畅谈最打动你的镜头。接着给这些感动的细节做批注,教会学生阅读自读课文的方法,在做批注的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不畏艰辛、信念坚定、以苦为乐、献身科学的崇高品质。然后拓读居里夫人的其他材料更更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居里夫人身上闪光点和人格魅力。第二个活动回忆学过的课文还有花木兰、海伦凯勒、屠呦呦等人也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美丽,最后悟读课文说美丽,让学生说一说对美的认识,学生的思想在一个个活动中逐步升华,我们要以居里夫人、屠呦呦等人为楷模,学习她们为人类社会做贡献、淡泊名利献身科学的崇高品质和灿烂人格魅力。本课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把德育教育无声息无痕迹的渗透在各个环节中。 老师们认真聆听、书写着自己的教育随笔。  交流分享促提升  ‍ 课后是交流研讨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畅谈感悟,提出困惑,指出不足。  冬日如诗,银装素裹,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在最美的冬天,共赴一场诗意的送教。工作室将继续远航,脚踏实地,专业引领,精进不休!

倾心送教暖冬意 且研且思绽芬芳

衡水郑凌燕名师工作室 初中语文 224
倾心送教暖冬意 且研且思绽芬芳——衡水市郑凌燕名师工作室下乡送教(二)冬日暖阳万物藏,岁月沉香悦时光! 独行,不如众行。 一个人走得快,不如一群人走得远。 有一种力量叫做结伴而行, 有一种引领叫做送教下乡。 为进一步促进我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增进教师相互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师范引领和辐射作用,12月21日,“郑凌燕名师工作室校园行”走进河沿中学,工作室领衔人、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桃城区教研室郑凌燕老师莅临河沿中学为九年级学生送上了一堂精彩的作文课《作文素材从哪里来》。应邀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衡水市第十二中学的教师团队。 郑老师从五个方面对作文素材从哪里来进行了剖析:1、向自身要素材;2、到课本里挖掘素材;3、向新闻要素材;4、向自然要素材;5、向媒介要素材。郑主任引导学生从自身、课本、新闻、自然等要素寻找素材,在郑老师的方法指引、素材搭建下,学生捕捉热点、搜集资讯的能力一步步得到了提升。 认真聆听“蓄能力”‍  老师们认真聆听、书写着自己的教育随笔。    研讨感悟“聚合力”‍ 课后是交流研讨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畅谈感悟,提出困惑,指出不足。送教活动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河沿中学校长充分肯定本次活动对学校教学教研带来的积极效应,感谢郑凌燕名师工作室对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引领与示范。希望今后有更多优秀课例送到学校,以研促教,在共研共学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

订单式送教暖心助力 工作室下乡又谱新篇

衡水郑凌燕名师工作室 初中语文 217
订单式送教暖心助力 工作室下乡又谱新篇12月20日和12月21日,赵圈镇中学和河沿镇中学下乡送教郑凌燕发表于2023-12-22 15:16:10订单式送教暖心助力  工作室下乡又谱新篇12月20日和12月21日,应赵圈镇中学和河沿镇中学邀请,工作室主持人郑凌燕老师冒着严寒来到赵圈镇中学和河沿镇中学,为两个学校的九年级学生分别上了一节《作文素材从哪里来?》的作文课,初中西部教研联盟校十二中、十一中、五中学校都派老师参加了此次听课研讨活动。课后郑老师和老师们进行了现场交流,并和老师们就2024年中考备考进行了深入研讨,老师和学生们都表示受益匪浅。 此项工作是郑凌燕名师工作室订单式教研继到九中、十一中、十二中、十五中送研之后的第五次订单式送教送研活动,也是桃城区初中西部教研联盟的第二次集体活动,同时此次订单式教研活动对加快我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也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银装素裹寒意浓,名师送教辐射远

衡水郑凌燕名师工作室 初中语文 273
银装素裹寒意浓,名师送教辐射远12.月20号,郑凌燕名师工作室校园行,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在赵圈中学西校区举行。郑凌燕老师及成员郭丽华老师等一行人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郑老师执教示范课《素材从哪里来》。郑凌燕发表于2023-12-21 23:13:28银装素裹寒意浓,名师送教辐射远       为进一步推动高品质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探索工作室研修发展之路,更好的促进区域教师协同发展,12.月20号,郑凌燕名师工作室校园行,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在赵圈中学西校区举行。郑凌燕老师及成员郭丽华老师等一行人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郑老师执教示范课《素材从哪里来》。郑老师执教的作文课从五个方面对作文素材进行了剖析:1、向自身要素材;2、到课本里挖掘素材;3、向新闻要素材;4、向自然要素材;5、向媒介要素材。郑主任引导学生从自身、课本、新闻、自然等要素寻找素材,在郑老师的方法指引、素材搭建下,学生捕捉热点、搜集资讯的能力一步步得到了提升。课后郑老师针对中考研讨备考方向展开教研活动。教研中,郑老师结合前期的中考研讨会,分析了中考语文的变化,结合新课标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听课教师教研活动结束后认真写下了自己的感想:       郑凌燕老师不畏天寒地冻送教下乡,讲的是《作文素材从哪里来》。这节课是郑老师调研语文教学现状后,抓住作文教学典型问题给开出来的药方,主要是三味药材:自身、课本、新闻。在向自身要素材中,郑老师以鲁迅、史铁生、海伦·凯勒等名人大家为例,又拿中考优秀文章具体分析,让学生们真切的认识到“自身生活经历”是作文素材的一大源泉。郑老师重点讲解“向新闻要素材”,从18号积石山地震导入,讲解2008年汶川地震事件与中高考作文题的密切联系。娓娓道来高屋建瓴而又春风化雨。首次见面的孩子们竟如老相识一样,与郑老师此呼彼应和谐流畅,让人如沐春风。教研时郑老师重申语文教学要重视新闻收听,赋予作文时代感、鲜活感,从而更容易突出重围获得高分。                                                                                                       ——陈俊茶       曾经听过一句话“当语文离开了考试,便是极致的浪漫。”听了郑老师的课才知道:不离开考试,语文也可以浪漫。前者是语文教育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更加纯粹地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郑老师的课程可能让学生体会到了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面对考试的压力,语文学习依然可以是有趣和富有激情的。她在考试与浪漫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让语文教育既能够满足考试的要求,又能够保持其浪漫和美好。通过她的教学,学生们可以在应对考试的同时,也能够领略语文的魅力,感受到语文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郑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备考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语文的魅力,从而实现了“不离开考试,语文也可以浪漫”的教育境界;在帮助学生应对考试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语文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而不仅仅是应对考试。在考试与浪漫之间寻找平衡,让语文教育既有实用性,又有美感,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王辉       郑老师舒缓的语调、亲切的态度,让我真正领略了风度,在课上,郑老师给人的感觉像在聊课似大朋友一样,这群快乐的小鱼跟在大鱼后面酣畅的游啊游,游出了自己,游出了精彩。作文的素材来源于何处,是郑老师这次作文教学的主题。众所周知,眼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遭遇最大的尴尬其实不是学生不动笔,而是学生无从下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行文不免泛泛而谈,草草了事。郑老师针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课本、新闻、自然等要素寻找素材,在郑老师的方法指引、素材搭建下,培养了学生捕捉热点、搜集资讯的敏锐洞察力。作为老师,除了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学生也只有手中有素材,笔下才能有文章,心中才会有力量。让学生脑袋里有“米”,并且乐为“有米之炊”,破解学生的素材荒,是当下我们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张俊霞                               从郑老师的课堂上我深刻理解到:缺乏写作素材的原因,不是因为素材少,而是因为缺乏一双发现素材的眼睛和关注生活的内心。一切生活皆可为素材积累,一切素材皆可为作文所用。郑老师高屋建瓴、态度和蔼、语言真诚,是一堂让我校学生得到实惠的好课。随后,郑老师结合前期的中考研讨会,分析了中考语文的变化,结合新课标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是一节让我校教师获益匪浅的精彩讲座。——刘秀果写作文一直是学生头疼的事,同样作文课也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老师。今天我带着享受学习的心态听了郑老师这节精彩的作文课。郑老师执教,舒缓的语调、亲切的态度,让我真正领略了风度,在课上,郑老师给人的感觉像在聊课,似大朋友一样,这群快乐的小鱼跟在大鱼后面酣畅的游啊游,游出了自己,游出了精彩。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感到缺少作文素材,存在没什么可写的问题。听了郑老师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写作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思考和想象。向自身要素材,向新闻要素材,向自然要素材......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娓娓道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一节课收获颇多。郑老师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我不可能全部学到,但是高超的教学艺术我会用心去领悟。                                               ——邢俊荣本次名师工作室的展示活动充分体现了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点亮自己,照亮他人,送教下乡在行动。

工作室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