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好书推荐——《森林报》
衡水韩子翔名师工作室
2023.03.27
135
《森林报》好书推荐《森林报》是维·比安基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一部献给世界上所有孩子和大人的美丽著作。在这部作品里,比安基采用报刊的形式,以春、夏、秋、冬四季为顺序,用轻快的笔调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发生在大森林里的奇妙故事。比安基笔下的大森林里,所有的动植物都有着丰富的情感。它们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每天都经历着生存与毁灭、斗争与互助、繁衍生息……让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生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许多关于大自然的奥秘,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作者以超群的艺术才能,描画了多姿多彩的动植物生活,告诉我们如何观察、分析、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也让我们知道了许多飞禽走兽和花草树木的名字,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以及充满感情的趣味故事。 这本书里记录了春天的欢乐,夏日的蓬勃,秋天的多彩,以及冬日的忧伤……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一个充满无穷奥秘的大自然!是的,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它让你爱上美丽的大自然!
高中英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文学作品泛读教学探究
衡水王晓莉名师工作室
2022.07.30
1987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文学作品泛读教学探究-----以人教版《小说欣赏入门》the open window为例【摘 要】随着高中英语教学的不断革新,我们的教学目标也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过渡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广泛阅读极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帮助其养成文化品格。此外,由于高考新题型读后续写的出现的出现,英语泛读课,尤其是阅读英文小说受到很多学校的青睐。然而,目前的英语泛读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以与欧亨利齐名的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萨基的《敞开的窗户》一文为例,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的指导下进行了英语泛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究,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阅读小说提供一定的思路框架,进而实现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地的目的。【关键词】英语泛读;核心素养;小说要素;一、 引言随着高中英语教学的不断革新,我们的教学目标也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过渡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出给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呈现了更好的学习指南。《普通高中英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师可采取多种措施,围绕文化知识开展教学,向学生推荐广泛的阅读材料,并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与体验,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不同的文化知识,也能促进英语语言技能的提升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有效发展。实践证明,广泛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尤其是原汁原味的小说阅读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英语泛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和缺位现象。学生泛读后,除了完成课本上的阅读练习题之外,并没有深度地解析文本,没有方法指导,学生思维调动不起来,未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久而久之便会失去阅读兴趣,泛读的巨大优势就发挥不出来。英语教师虽意识到英语泛读的重要性但对于泛读教学活动设计偏弱。本文以与欧亨利齐名的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萨基的《敞开的窗户》一文为例,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阅读小说提供一定的思路框架,进而实现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地的目的。在阅读原汁原味的英语小说时,学生不仅仅读懂故事内容,要学会从小说的要素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说的四大要素为,人物(character)、情节(plot)、环境(setting)和主题(theme)。这些文学要素是我们欣赏学习小说的钥匙和捷径。因此,学生要学会从这四个要素的角度去分析、理解、欣赏和评价小说,并将所学知识和分析小说的能力迁移到其他的小说阅读中去。下面具体以the open window为例,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四个角度探讨了英语泛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究。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泛读教学实践与探究2.1渗透小说要素,提高语言能力本篇文章从主要人物(major characters)、次要人物(minor characters),人物性格特征(character traits),环境(setting),以及情节(plot)的三个方面去分析萨基的the open window。按照分析故事发生的背景,小说中人物及其性格,由人物性格所决定的故事情节的发展的顺序展开。考虑到小说篇幅较长,小说泛读过程中学生难以避免地会遇到很多生词,故提到的了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技巧。背景是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背景因能够影响故事中人物和事件而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定的背景会促使人物采取某种行动,迫使人物有某种感觉或想法。因此特提出以下问题:What is the story set in?How is the environment? What role has the setting played in the story? Key: The story happens in the countryside, in an late afternoon of October. The setting makes the made up story convincing and adds to Framton’s horror. 在英国十月份的傍晚乡村,寒意逼人,然而窗户是开着的,这些难免制造了恐怖的氛围。新课标指出,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与以往课程标准相比较而言,增加了“看”。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语篇文字及其伴随的视频、动画、表格、图例、图片或其他符号表述共同构成了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因此,作为理解性技能的“看”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以the open window为例,教师采用能吸引学生兴趣并对文章有提示作用的图片作为导入(图片如下),并提出以下问题: How 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Can you guess who are the major characters and who are the minor characters? How does the man feel ? Does he feel comfortable? Why?Are the minor characters important? Why or why not? Key: There are six people in the picture.The nervous man and the girl sitting opposite are major characters.Three man outside the window and the other woman are minor characters. The minor charact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the story.人物是小说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去观察图片,可以得知有六个人物,正在发言的小女孩和表情紧张的男人是主要人物,为以后的人物性格分析作铺垫。除了主要人物之外,窗外远处的三个男子是次要人物,次要人物对于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这设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读到次要人物出现的语篇时考虑其对小说情节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运用语言知识和和技能在语篇主题情境中通过语篇分析构建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用skimming(略读)的泛读技巧准确地获取语篇传递的具体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准确地传递信息进而表达个人观点。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找出对人物性格描写的词,句和段落。并用自己的语言去组织人物性格的特征。What are Framton’s and Vera’s characters traits? What words or expressions do the author use to describe their character traits? Key:Framton was are inclined to be nervous, dull and sensitive. Maybe he is undergoing some mental illness.On the contrary, Vera was calm enough and self-possessed to some degree. And she is also clever,quick -witted and good at making up stories. She is also a good actress because Framton believes what she says without any doubt.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人物性格准确的分析能够很好地预测故事发展的走向。为了更透彻地理解小说,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要求学生确定故事情节的几个部分。Please identify the beginning(开端),the rising action(发展), the climax(高潮),the falling action (回落)and the resolution(结局) of the story。此活动旨在运用scanning(扫读)的泛读技巧解析语篇结构,了解语篇的文体特征,也为新题型读后续写做准备。小说的高潮出现在Framton看到三个人影走过来落荒而逃,这是他神经质性格的必然结果。小说的结尾是出乎意料的,但前文也有埋下伏笔,所以给学学提出What is the foreshadowing of the resolution?Key: “Do you know many people around here?” the young lady finally asked. Her words broke a long silence.“I don’t know any of the people around here,”Framton replied...“Then you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my aunt?” the calm young lady asked.“Only her name and address”,admitted Mr.Nuttel....因此学生在阅读小说时,除了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以外还要看到作者为故事情节发展所埋下的伏笔,这样才能更好得了解主题,预测情节的发展。《考试说明》指出,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应做到的其中一点为,根据上下文推断单that to tease her because she said it got on her nerves.划线短语的意思。本活动旨在鼓励学生遇到不会的单词和句子时,不要停留太长时间,而是结合上下文语境去大胆地去猜测其意义。2.2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使用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学习英语的效果和效率,有助于发展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习策略的使用还具有迁移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进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了很好地利用情感策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观看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借此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分析完小说之后,让学生观看网络上下载的the open window电影,Vera泰安自若地编造者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Framton的紧张达到了极点,以及最后的落荒而逃都使学生捧腹大笑。在这之后,为了达到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化,特设置了role-play的环节,鼓励学生把握练习和运用英语的机会。此外,设计一个个人经验分享环节,主要分享自己读小说的经验体会,并推荐自己读过的非常喜欢的小说,借此鼓励学生多多进行课外阅读。以此为契机,要求学生们反思自己的课外泛读阅读,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这样也就给学生渗透了元认知策略。在认知策略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分析短篇小说语言的特点。小说细腻的语言给读者无限遐想,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人物性格。特提出以下问题:1.Identify and write down the direct characterization and indirect characterization. 2.Do you prefer direct characterization or indirect characterization? Why? 3. So what lesson can you learn about narrative language? Key:when we describe characters or narrate a story , we can display character’s traits by describing their appearances, words, inner thoughts as well as their actions rather than telling the readers what the character is like. In other words, we should try to show the story instead of telling the story.作者在描写人物性格特点时,要么直接用表示人物性格的形容词告诉读者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要么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想法,语言,动作或者是其他人对其的评论来呈现。为了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在进行读后续写的写作时,建议学生采用直接人物塑造和间接人物塑造相结合,侧重间接人物塑造的方法,使小说中的人物真正地活起来。2.3了解故事背景,增强文化意识在读者享受高潮迭起峰回路转的精彩故事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故事背后的文化、社会背景。所以在此给学生布置通过身边的一切资源,例如图书馆,网络等搜索故事发生的背景的任务。每个优秀的小说的背后都有其形成的社会生活和现实政治状况为背景,某种程度上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应。The open window这部小说是对当时英国社会繁文缛节的嘲讽,为了引导学生挖掘小说背后现实社会意义,特提出以下问题:1.Why did Vera play tricks on Framton? What was her motivation? Key: Maybe it’s Vera’s way to revolt against the society’s boring convenance. 2.Why didn’t Framton comfort Mrs.Sappleton to restrain her grief and on hearing her tragedy story? Key: It is not polite to talk about other people’s personal affairs . 3.How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mton and his sister and did his sister was ready to help him earnestly? And how w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a and his aunt and did they know each other very well? Key: Framton’sister doesn’t know her brother nor the people in the country very well. And Mrs.Sappleton is not familiar with Vera, or else she can recognize Vera’s lies. 基于以上三个问题,抛给学生最后一个问题:4.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Key: People at that time doesn’t concern each other, which reflects the lack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in thei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此活动旨在引领学生领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跨文化意识,进而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真正关心身边的人,真诚地交流与沟通。2.4善于探讨思辨,提升思维品质在英格兰十月底清寒的日子,the open window显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们探讨的问题是:What different things does the open window symbolize to the three main characters? Key: To Vera, the open window is an important prop to make up his story and intensify the terror. To Framton, the open window is a symbol of death and sorrow because he look on the open window as a part of the sad story. To Mrs.Sappleton, the open window is just part of his house, from where she can check and tell whether his husbands and brothers come back or not from their shooting. 此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呈现其讨论成果,然后针对各种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通过辨析不同的观点作出正确的评价,以此形成学生自己独立的思想。本活动旨在让学生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识别关键问题,通过辨析、评价等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最后,留给同学们一个问题来讨论:If you were Vera, what will you do ?Would you play jokes on Framton? Why? 对当时无聊的社交礼仪的反抗导致了Vera导演的一系列的恶作剧,同学是不是能够多视角地认识世界,并确立了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三、结语《普通高中英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广泛阅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更丰富的语篇文体,如:对话、小说、传记、新闻报道和报刊文章、网络媒体的代表性文章等语篇类型,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发展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学习语言和人文、科学知识,通过阅读拓展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和评价的能力。我们英语教师要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引导学生泛读,将核心素养渗透日常的泛读活动中,使学生不仅有国际视野又不失中国情怀,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2017年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任玲.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调查[J].英语教师·2012(10):33-39[3].尹秀梅.青少年英语文学作品作为高中英语泛读材料可行性的实证研究[J].基础外语教育2016(06):15-21[4].鲁京晶.浅谈英语泛读教学中的提问策略[J].读与写杂志2008(1):26-27
高中英语
原创《诗经 采葛》英文版
衡水王晓莉名师工作室
2022.07.29
480
采 葛 诗经 国风 王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注释:1. 葛:植物,根可食,茎可制成纤维织布。2. 萧:植物,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3. 艾:植物,可制艾绒灸病。4. 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译文:那个采葛的人啊,一日不见她,好像隔了三月久。那个采萧的人啊,一日不见她,好像隔了三季久。那个采艾的人啊,一日不见她,好像隔了三年久。注:关于原诗中“那个人”指谁,古人有不同的理解:君王、良友、夫妻、恋人等;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现在多将本诗理解为热恋中的男女难舍难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原创英译版(共三种不同翻译): 1My love, you are out only a day, collecting Ge to make clothes, it seems several days you are away.My love, you are out only a day, collecting Xiao to light incense, it seems several months you are away.My love, you are out only a day, collecting Ai to treat disease, it seems several years you are away. 2My love, you are out working only a day, it seems so long a time you are away. 3My love, be off work early today, I miss you more than I can say.notes: incense: [不可数名词] a substance that produces a pleasant smell when you burn it, used particularly in religious ceremonies 香(尤指宗教礼仪用的);light incese, 焚香be off work:下班
小学语文
好书推荐——《昆虫记》
衡水韩子翔名师工作室
2021.12.01
1853
好书推荐——《昆虫记》 推荐理由: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这首朗朗上口的小儿歌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昆虫的家门,然而门里究竟是怎样的世界,它们的生活就像儿歌中一样充满快乐、悠闲自在吗?走进法布尔的《昆虫记》,你才真正走进了昆虫的王国。它们的生活有喜有悲、有爱有奸诈,它们在享受猎物美味的同时,又被其它的昆虫所惦记…… 你可知道可爱的萤火虫是食肉动物吗?它们能用身上的“獠牙”麻醉蜗牛,而这样的麻醉又是那样的温柔、镇静,就在这样温存的亲吻中,蜗牛失去知觉,成为萤火虫家族的一顿美餐。 你可知道红蚂蚁竟是侵略者吗?红蚂蚁常常闯进其他种类蚂蚁的家中,抢走蚁蛹,等这些蛹蜕皮长大后,就变成了红蚂蚁的奴隶,为它们养儿育女、寻找食物。这样的行径不就像残忍的掠夺者吗? 你可知道蚂蚁是不劳而获的懒汉吗?为了获得食物,当蝉把吸管一样的嘴巴插进树皮里,吸食汁液的时候,蚂蚁会趁机赶跑蝉,然后喝光里面的汁液。 你可知道卷心菜毛虫的天敌是连菜农都不认识的“小侏儒”吗?当卷心菜毛虫产卵后,“小侏儒”就立刻赶过去,把自己的卵产在卷心菜毛虫的卵里。当这些毛虫长大后会变得无精打采,而且越来越瘦,那是因为,“小侏儒”一直在它们体内吸它们的血呢!当“小侏儒”从毛虫身上出来后,毛虫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法布尔带着我们走进了别开生面的昆虫世界,这个世界让孩子们充满好奇,充满探索的欲望,充分满足了小读者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关于作者:《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1879年,56岁的法布尔总算买下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那是一块不毛之地,无法耕种,只能长满杂草。但这是法布尔梦寐以求的天堂,因为它可以成为昆虫的家园。直至去世,法布尔都住在这里,继续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笔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一个人耗尽一生观察“虫子”,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且专为“虫子”写出两百万字的书,更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尤其令人惊奇的是,他笔下的“虫子”,像人一样多彩多姿,活得有滋有味,令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秘。《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才华,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可以说,《昆虫记》在人类历史上是独特的。
小学语文
《马诗》课例点评
衡水韩子翔名师工作室
2021.12.01
4532
《马诗》课例点评这堂课以视频导入,意在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并渗透用关键词做笔记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个教学过程由三个环节构成:“预学展示,质疑问难”“合作共学”“升华情感,课堂小结”预学展示,质疑问难环节,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做学习的主人,在预学过程中习得自学能力,课堂预学成果的展示又能帮他们树立信心,锻炼表达能力。预学过程中发现疑难问题,课上更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主动汲取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共学环节,教师相机点拨,攻克学习难点,变“老师定教学内容”为“学生的疑难点为教学内容”。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升华情感,课堂小结环节由古及今,情感升华,让孩子们受到思想的启迪。从总体看,这堂课符合“‘五育’好课堂”的理念和要求,值得推荐。
小学语文
《马诗》教学设计
衡水韩子翔名师工作室
2021.12.01
2118
《马诗》教学设计弘毅学校 孟营营 【教材分析】《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马诗二十三首》中的一首,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边塞战场的景色。后两句借马抒情,寄托了诗人自己渴望能像这马儿一样被人重用、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学情分析】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学生来说,读好古诗、背诵古诗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做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如何让学生从凝炼简洁的诗句中,驰骋想象,领会诗情,是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马诗》。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感情。【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个小视频,你们认真看,仔细听,你有什么发现,能获取哪些信息,遇到关键信息你可以用记关键词的方法简单的记录。(出示幻灯片1)同学回答。师:同学们都很棒,老师也简要地概括了一下,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幻灯片2/3)好,同学们咱们已经了解诗人的生平和诗的写作背景,下面咱们一起来学习李贺的这首古诗,板书课题《马诗》(幻灯片4)【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并渗透用关键词做笔记的方法。】二、预学展示,质疑问难师:课前同学们都根据学习目标预学了这首古诗,谁来展示预学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你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幻灯片6)预设:同学们从古诗的诵读,字词的积累,诗意的理解展示预学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做点评和补充,提出质疑,教师相机点拨。【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做学习的主人,在预学过程中习得自学能力,课堂预学成果的展示又能帮他们树立信心,锻炼表达能力。预学过程中发现疑难问题,课上更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主动汲取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合作共学,共克难关学习古诗,理解诗意,不能只翻译字面意思,还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加之发挥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反复诵读入诗境。根据同学们反映出来的问题,答疑解惑。【设计意图:教师相机点拨,攻克学习难点,变“老师定教学内容”为“学生的疑难点为教学内容”。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四、升华感情,课堂小结师:同学们和李贺相比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李贺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时代,怀才不遇,还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咱们生活在盛世中华,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咱们这节课就上到这,课下同学们用咱们学习这首古诗的方法,预习这课的其他两首古诗。也可以找来李贺的其他马诗来读一读,下节课再见。【设计意图:由古及今,情感升华,让孩子们受到思想的启迪。】【板书设计】马诗 李贺托物言志
小学语文
《学弈》教学设计
衡水韩子翔名师工作室
2021.12.01
6784
《学弈》教学设计设计者:孟营营 单位(学校):饶阳县弘毅学校学科领域:小学语文 适合年级:六年级所需时间:40分钟 教材版本:部编版一、课标分析:(一)新课标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二)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教学中,学生在课前预学,课上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给学生做适当的引导、点拨、鼓励、协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迁移运用,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读熟成诵、悟理明志。)(四)新课标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所以要让学生通过这则故事的学习,能够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并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二、教材分析:《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是孟子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时举的一个例子。全文短小精悍,通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事中见理,告诉读者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以前的文言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比如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上的差别比较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顺利地理解字词句成为教学过程最大难点。本班的学生学习的能力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学习困难,需要小组同学及老师的帮助。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全体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小组合作学习,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理解文意。(重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做任何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难点)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迁移运用。 回顾以前学习的文言文,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迁移运用,导入新课,开始今天的学习。(二)板书课题“学弈” 知道学弈的意思吗?怎么知道的?弈是什么意思?怎么识记?(三)个人展示预习成果,提出问题。(1)字词(2)作者(3)读课文(4)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解读课文(5)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汇报展示。问题预设:1.“为”的读音。2.“之”的用法。(五)教师点拨,多种方式读文(师范读,配乐读,分起因、经过、结果读等),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的目标。指导背诵。 读书以入境为要,入境的表现形成就是以语言为信号在头脑中建构画面,再现语言情景。有感情朗读课文目标落实为十二字:“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在这个环节教学中,重视“示范”引导,同时要倡导“多元解读”,感受分享。让学生会读,乐读,因读爱上语文,因读感悟美。(六)联系身边的人和事,结合课本插图,说体会感想启悟。 见过“一心”这样的同学吗?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见过“二意”这样的学生吗?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你想对自己说什么?结合自己实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七)拓展延伸(同学们课下可以读读发到你手中的这个文言小故事,感受文言文语言凝练,寓意深刻的特点。)《囊萤映雪》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八)板书设计学弈 师:弈秋 条件相同生:其一人 一人 结果不同启示 六、设计特色:我在做这个教学设计时坚持以学生为本,课前给与学生预学指导,让学生从字词、作者、朗读、文意理解等方面进行预学。通过预学发现问题,上课时展示预学成果,提出预学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学习有目标,有方向,有兴趣,注意力集中。预学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所以这节我坚持“读是第一位”的观念。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熟读成诵,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课上紧扣新课标对小学文言文掌握程度的要求,不过度过深解读文本,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设计整堂课,不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是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文言文的学习不止步于课堂。
小学语文
《排比句的运用》微课教学设计
衡水韩子翔名师工作室
2021.11.29
640
《排比句的运用》微课教学设计弘毅学校 孟营营教学背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我重新整合教材,设计了专题教学。“排比句的运用”便是其中一个小专题。学情分析:学生对排比有初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辨别排比句,但不能灵活自主地写排比句。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排比这种修辞手法,了解排比句的作用。(重点)鼓励学生学写排比句。(难点)教学过程:出示两小段话,让学生比较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引出本节课的授课主题:排比句我是一棵树。虽然我没有漂亮的鲜花那么惹人喜爱,但是我很有用:茂盛的枝叶不仅在炎热的夏天供人们乘凉,而且欢迎小鸟进来搭窝,除此,我还能结出美味的果子。我是一棵大树。虽然没有“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但我默默无闻;虽然没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丁香那么惹人怜爱,但我坚强不屈;虽然没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那样独善其身,但我无私奉献。讲解排比句的定义及特点,让学生更清楚的掌握什么样的句子才是排比句。排比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通过具体的句子分条说明。例如:排比在说理中的运用,排比在抒情中的运用,排比在写景叙事中的运用都有什么好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排比句,激发他们写好排比句的欲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后告诉孩子们如何才能写好排比句,让排比句为自己的表达与习作增彩。随堂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巩固小结。
小学语文
好书推荐《稻草人》
衡水韩子翔名师工作室
2021.11.28
1085
内容简介 《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童话《稻草人》以稻草人的眼目,观看惨痛的世情:可怜的农妇、可怜的渔妇、可怜的自杀者、可怜的鲫鱼等等。然而对于人世间的悲剧,稻草人什么都挽救不了、改变不了。最终,在内疚感与无力感之间纠结的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与悲剧同眠推荐理由 《稻草人》展现了人民的苦难,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从叶圣陶童话的基调看,多数童话都采用了民间故事中常用的反复变奏手法。虽然其童话中包括童话固有的奇幻色彩,但多数细节描写都以写实为主,故事中的幻想也是在写实基础上产生的,这样的写实,在一般童话中很难找到。 从叶圣陶童话的构思看,他的童话主要师承安徒生和王尔德,带有泰戈尔散文诗的浪漫色彩,却另有他自己的特色。其中,《稻草人》有如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尽管如此,叶圣陶童话却具有王尔德童话所缺乏的浓烈乡土气息,比安徒生童话更强烈的思辨精神。 从叶圣陶童话的主题看,《稻草人》表现两种生活观念冲突及冲突后的绝望。 从叶圣陶童话的思想看,《稻草人》的优点是唯美和讽刺,均有极高的思想价值。 从叶圣陶童话的写法看,文字迂回曲折,优美细腻,写实与讽刺并重,艺术成就并不在作者的小说之下。这些童话中,除逼真的写实外,最令人惊叹的就是旁敲侧击式的讽刺手法。 创作背景 叶圣陶1919年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北京大学学生组织“新潮社”,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1921年9月,郑振铎写《〈儿童世界〉宣言》,介绍自己即将主编的这本周刊的宗旨及内容分类,并于1922年1月创刊。叶圣陶1980年回忆自己的童话创作并自述是从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的第一篇《小白船》开始写童话的,郑振铎先生主编《儿童世界》要他供给稿子。《儿童世界》每个星期出一期,到1922年六月写完了《稻草人》时,叶圣陶共创作童话23篇,全部刊于《儿童世界》。 叶圣陶写作《稻草人》之际,中国内则诸侯割据,外则列强环伺,尤其日俄,皆虎视眈眈,欲将中国一口吞没。寄 语 文中通过老妇人和鱼的悲惨遭遇来反应当时统治阶级剥削老百姓的事实。稻草人心地善良,同情弱者。尽忠职守,虽然无力改变别人的命运,但他的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