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体会
衡水牛志良名师工作室
2023.11.29
4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体会桂建旺 牛志良工作室 2023-11-0210:54 发表于河北随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的发布,信息技术更名为信息科技进入国家课程,这对于所有信息教师而言,都是一件重大的事件。怀着敬畏之心,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受益匪浅。01由信息技术变成信息科技新课标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到教育思维的重大变革。“技术”的导向,关注操作和知识点,培训的方向是熟练程度和技巧,因而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核心素养,也很难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而新课程标准中的“科技”导向是帮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得怎么样,还要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核心素养的要求。02由知识点提升到知识体系以前定位于知识点的教学,不重视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零散的知识点不易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易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会使解决问题捉襟见肘。而新课程标准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深化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它能够让我们跳出具体的知识点,在不同的阶段引领我们的学生在知识网络上有螺旋式的上升。03由师讲生练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体验性原来的教学方式以师讲生练为主,在教学中我们只关心学生是否学会了,不关心他们是否有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新课程标准提倡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新课标更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也是新课标释放的一大重要信号。04保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科技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处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及时把握国家最新的战略发展理念,在教学中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科技在生活、学习中的以及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让孩子具有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的光荣感,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为我国培养有担当的信息科技人才做好准备。新出的义务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确实做到了站在未来的角度谋划课程发展,对我们信息科技教师而言,需要学习的好友很多,培养具有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合格接班人任重而道远!
初中信息技术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衡水牛志良名师工作室
2023.11.27
4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体会语言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欣赏、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拓宽视野。学生在积累大量素材的条件下,做到了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五、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问题就成为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 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 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电脑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学手段、方法、内容的重大变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通过教学设计,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科学而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学习体会
衡水牛志良名师工作室
2023.11.03
49
随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的发布,信息技术更名为信息科技进入国家课程,这对于所有信息教师而言,都是一件重大的事件。怀着敬畏之心,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受益匪浅。01由信息技术变成信息科技新课标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到教育思维的重大变革。“技术”的导向,关注操作和知识点,培训的方向是熟练程度和技巧,因而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核心素养,也很难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而新课程标准中的“科技”导向是帮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得怎么样,还要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核心素养的要求。02由知识点提升到知识体系以前定位于知识点的教学,不重视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零散的知识点不易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易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会使解决问题捉襟见肘。而新课程标准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深化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它能够让我们跳出具体的知识点,在不同的阶段引领我们的学生在知识网络上有螺旋式的上升。03由师讲生练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体验性原来的教学方式以师讲生练为主,在教学中我们只关心学生是否学会了,不关心他们是否有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新课程标准提倡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 参与度。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新课标更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也是新课标释放的一大重要信号。04保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科技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处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及时把握国家最新的战略发展理念,在教学中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科技在生活、学习中的以及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让孩子具有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的光荣感,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为我国培养有担当的信息科技人才做好准备。新出的义务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确实做到了站在未来的角度谋划课程发展,对我们信息科技教师而言,需要学习的好友很多,培养具有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合格接班人任重而道远!
初中信息技术
【转发】致家长:新学期,与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会越成功
衡水牛志良名师工作室
2023.09.19
39
新学期,当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里,当老师在课室迎接学生时,心中都有一个困惑:家长会想,老师会重视我的孩子,并且好好教他吗?老师会想,管理学生太严格,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吗?教育最需要的,是爱的引导。正如一位作家所言:“老师对孩子尽职尽责,家长理解、支持和配合老师,就是孩子最大的福气!”01教育最大的危险就是父母“怕麻烦”经常听到家长说: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儿,我管不了那么多。然而到最后,你会发现:越怕麻烦,越麻烦。教育孩子,就像种地一样。农民要把种子播种到地里,还要给它除草、施肥、灌溉、杀虫,经历辛苦耕耘,才能获得丰收。若家长把孩子送去学校后就不闻不问,全指望老师把孩子变成学霸,这是可能的事情吗?教育界有一个“5+2=0”的公式。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2天的家庭教育没有跟上,孩子很可能被打回原形。你想孩子得到“0”,还是得到“7”,就看你怕不怕麻烦,愿不愿意用心教。所以,不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那些金光闪闪的别人家孩子背后,都站着沉默铺路的别人家父母。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人民日报》提醒广大家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只是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02教育最大的悲剧就是家校“不配合”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家长和老师明明志同道合,却偏偏成了彼此最大的敌人。家长对老师充满偏见,稍有不满就投诉老师。老师怂了,怕了,唯恐惹火烧身,宁愿佛系教学,明哲保身。白岩松曾谈及医患关系:“今天你骂医生几句,表面上吃亏的是医生,其实真正受害的是明天的病人,但谁又敢说你不是明天的患者呢?”同样,家长今天赢了老师,表面上吃亏的是老师,其实真正受害的,是你的孩子。他会让老师不敢严格管教;他会因为不尊重老师而被同学孤立;他会成为班里的边缘人,变成一个被遗忘的孩子。正如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所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再优秀的老师,如果学生不努力,家长不配合,就不可能教出好成绩。03老师未必完美但对孩子的心一定最真诚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不是神,教育也不是万能的,难免有犯错、疏漏的时候。毕竟,家长养育一个孩子已经含辛茹苦,老师照顾四五十个孩子更是劳神费力。老师未必完美。但想让孩子上进,为孩子着想的心,一定最真诚。他敢管学生。只有负责的老师,才会顶着种种压力和风险,也要不遗余力地管教学生。批评是为了让教育更有力,惩罚是为了让教育有原则。作为教师,上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下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他狠得下心对学生严厉。教育不可能一味让步,如果家长太慈爱,管不住孩子,老师就不能心软,继续放纵孩子。有远见的老师,都带点绝情,通过严厉的敲打,让孩子知晓学习的意义,明白人生的道理。对学生而言,老师可能只是“外人”。但正是这个“外人”,却愿意因学生的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满怀期待,助其成才,无怨无悔。04家长离不开老师老师也离不开家长教育是成就孩子的事业。家长和老师没必要争是非对错,家庭和学校也不应该走向对立。我们所做的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孩子好。曾有教育专家分享两则案例——一个学生迟到被老师罚站,学生不服,家长就将老师关到派出所。结果,老师再也不敢管学生了。另一个学生迟到被老师罚站,学生不服,家长却感谢老师,让动作磨蹭的孩子得到教训。自此,学生再也没有迟到了。同样教育孩子,不一样的家长,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家长和老师,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彼此合作无间,才能在教育上打胜仗。”老师在学校教授的文化知识,需要父母在家帮助孩子巩固。父母在家给孩子培养的良好品德,需要老师在校帮助孩子落实与发扬。孩子就好比一颗树苗。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根系,学校教育是不断生长的枝干。根系扎得牢固,枝干长得茂盛,这棵树才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05最成功的教育是家长与老师肩并肩有句话说得好:教育是一种无声的支援。教育路上,老师与家长的相遇,总会碰撞出最大的教育火花,为孩子而并肩战斗。一位从教三十年的老教师,教学成绩斐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在退休那年,她说最感谢的,还是那些愿意支持她、配合她的家长。“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教育这条路会坎坷不平,孩子会摔更多的跤。”这个世界上,老师与家长本就是最能互相理解的人。因为孩子,我们紧密相连;为了孩子,我们共同奋斗。致老师:你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教书育人,要永远保持一颗充满爱与责任的心,担得起家长的期待,也对得起孩子的未来。致家长:请给老师多一些理解,多一份支持,多一分等待。老师和家长一起相辅相成,并肩作战,才能发挥出1+1>2的能量。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拥有以身作则,永不缺位的父母,以及恪守职责,心中有光的老师。 来源:热学名师团
初中信息技术
活动、会议应用:好弹幕
衡水牛志良名师工作室
2023.09.13
89
好弹幕是一款免费的软件,可以在大屏正常播放PPT或视频的时候, 同时使用微信弹幕互动:包括通过微信发送文本,语音,图片,小视频在大屏上显示,适用于老师们在各种研讨会上交互,例如:教研会、班会、家长会及各种活动中的互动。注意事项:1.在网站后台(www.haodanmu.com)注册账号、设置“我的弹幕”、活动名称,并下载“专属二维码”等。注意:建议用手机在好弹幕公众号(我的->后台管理)里进行后台控制,避免把后台投影到大屏。2.PC端访问http:/www.haodanmu.com/download.html下载并安装。推荐使用解压版,直接解压使用,不必安装。3.PC端运行,登录后,打开弹幕。打开弹幕后,屏幕右上角将显示弹幕的名称水印。保存4. 微信用户扫描您的专属二维码,即可发弹幕。弹幕消息支持文本、语音、图片、小视频。还有很多功能可以选择使用:如开启敏感词(敏感词将会被“*”替代);另外3D 签到、摇红包、小游戏(猴子上树、赛马、数钱、极速赛车)、3D抽奖、投票、摇大奖、幸运大转盘等。
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应用推荐:课堂有点酷
衡水牛志良名师工作室
2023.09.13
47
课堂有点酷,访问 http://ketang.cool 注册之后,就可以使用了。课堂上只要教室电脑可以联网,就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目前可以看到8款已经公开发布的应用:纸条范、快抢、击鼓传花、倒计时、3-2-1、思享汇、量规。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用。“纸条范”其实是电子纸条,是一个课堂/讲座/会议中问题和评论收集展示系统。在课堂/讲座/会议中,听众或学生用手机扫码输入自己的提问和评论。主讲人/培训师在需要时直接打开,集中展示收集到的大家发来的所有纸条,一一展示,即兴口头回应。“快抢”实际上是随堂测验,教师需要提前录入题目,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进行考试,可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提高课堂的氛围。通过快抢,教师可以创设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沉浸式游戏环境,引进竞争机制,在每道测试题和每次的快抢测验之后,展示名列前茅的学习者名单,从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场景。“击鼓传花”可以实现签到和随机点名提问两个功能,教师可以创立班级,让学生扫码签到,然后就可以使用“击鼓传花”或者“大转盘”的模式进行随机点名,提高学生的紧张度,提升课堂氛围。“倒计时”主要用于控制学习活动的进度,让教师把握好每个课堂活动的时间,也让学生看到时间的流逝,看到时间进度可以增加任务的紧迫感。教师可在布置任务后,打开倒计时网页,设置时间,屏幕上开始显示倒计时,给学生设置一个紧迫感和时间的提醒,使得课堂更加的紧凑和高效。“3-2-1”是课堂反思的框架,可用于每节课的结束,利用3-2-1框架,引导学生进行学后的反思,如3:例如,我的3个收获这里你可以改为3个“优点”、“发现”、“创造”、“好句子”,你可以根据你的教学设计,随意来填写修改;2:例如,我的2个建议这里你可以改为2个“缺点”、“局限”、“遗憾”、“美中不足”,如此等等,你根据你的教学设计来设计;1:例如,我的1个问题这里你可以改为1个“建议”、“思考”、“想法”、“修改”,如此等等,你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来设计;等设置完全面几个,请点击“创建”;系统自动生成一个唯一的二维码;“思享汇” 源自于1981年由马里兰大学的Frank Lyman提出来的Think-Pair-Share(也简称TPS)。Think-Pair-Share是一种鼓励并允许在同一活动中进行个人思考、协作和演示的技术。思享汇的三个步骤其实非常简单。在开展思享汇之前,教师首先要提出要求全班同学完成的问题和任务,可以是一个思考题,也可以是一个练习题,一个具体的任务。之后,在课堂教学和培训过程中,开展思享汇有这样三个步骤:第1步,思:自己想一想(Think)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完成一个小任务;这是后续“享”和“汇”的基础和前提;第2步,享:彼此聊一聊(Pair)在第1步完成之后,教师立刻组织学生在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共享各自的观点,相互点评对方的作品,展开讨论,促进同伴之间的学习;这个“享”的环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深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第3步,汇:展示给大家(Share)在前2步的基础上,教师随机选取几位同学,或几组同学,在全班面前展示独立思考和完成,彼此讨论与交流的成果,从而促进深度学习。“量规”,创建量规模板后,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使用“发现量规”,修改使用其中你需要的量规,“在线使用本量规创”。"KWL表格",批判性思维训练利器。k:我知道什么?(What I Know),W:我收获了什么?(What I Wonder),L:我学到了什么(What I Learned)
初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4)答题器--课堂教学互动神器
衡水牛志良名师工作室
2023.08.05
83
学生答题器是一种专为课堂互动设计的工具,它能通过投票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有效地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进行更有效的课堂教学。随着我市教育信息化示范性学校的逐步推进,学生答题器也走进了学生们的课堂中,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设备需求 1. 电脑:需要一台连接网络的电脑,用于安装答题器软件。 2. 答题器:需要一批答题器设备,以便每名学生都能够方便地进行投票和回答问题。 3.网络:需要稳定的网络连接,以确保答题器的正常运作。 二、使用步骤 1.安装软件:在电脑上安装答题器软件,并根据提示完成设备连接。 2.连接电源:将答题器设备连接电源,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连接网络:将电脑连接网络,以便获取最新的题库和投票结果。 4.开始答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使用答题器设备进行投票和回答。 5.结果反馈:答题器会自动统计结果,并实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 三、主要作用 1.增强互动性:答题器可以让学生通过投票和回答问题的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 2.提高学生参与度:使用答题器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回答问题和投票,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实时反馈教学信息:答题器可以将学生的答题结果实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4.方便快捷地进行测试:答题器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课堂测试,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反馈,更好地掌握知识。 不足之处:1.答题器的分发和回收占用时间较多,而且答题器需要和学生一一对应,否则失去了针对性了解学生情况的优势,而这个修改对于老师来说工作量很大;2.答题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掉线等问题,课堂容易乱糟糟,破坏教师的教学节奏。 总的来说,将答题器合理的应用于课堂互动教学和问题反馈等环节,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初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3)小游戏,大作用
衡水牛志良名师工作室
2023.08.04
76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小游戏作为一种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大作用。1.小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游戏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将知识点融入游戏中,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小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小游戏不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还可以为其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小游戏通常需要学生们合作完成,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3.小游戏通过模拟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通过游戏中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4.小游戏可以改善课堂氛围,为课堂带来欢乐和活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小游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材要适当:小游戏的内容和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不能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2.时间要控制:小游戏的时间不能过长,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3.场面要控制:小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和纪律,避免出现意外情况。4.目的要明确:小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不能过于追求娱乐性而忽略教学目的。总之,小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合理的运用小游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还可以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初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2)音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应用
衡水牛志良名师工作室
2023.08.04
7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音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何巧妙地将音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呢? 首先,音视频可以用于课堂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的小视频或音乐,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的小电影或音乐,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其次,音视频也可以用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使用音视频辅助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像和声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复杂的概念或者过程。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或视频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变化和运动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几何知识。 第三,音视频还可以用于课堂互动环节。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的小视频或音乐,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而增强课堂互动和交流。例如,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趣的的小视频或音乐,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英语语法和口语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第四,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使用一些开放的音视频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可以播放一些具有思考意义的短片或者纪录片,让学生看完后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第五,在知识拓展中,可以使用音视频来介绍一些相关的的话题和知识。例如,在讲解历史时,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历史的纪录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此外,在课堂总结中,还可以使用一些简短的的视频或者音频来回顾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可以在课堂结束时播放一些概括课堂主题的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再次强化记忆和理解。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音视频辅助课堂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例如,选择合适的音视频素材,避免不良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合理控制音视频的播放时间和长度,避免对课堂节奏和教学进度的干扰;注重音视频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和配合,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断点和跳跃感。 总之,音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价值,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呈现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巧妙地运用音视频辅助教学,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