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工作室

特色资源

小学音乐

浅谈小学节奏教学

张红英名师工作室 2025.10.09 40
      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节奏可以说是歌曲的灵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往往较难理解复杂的节奏知识。如果在课堂中运用小乐器来辅助节奏训练,会让学生对节奏型有更为直观的体验,更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记忆。敲击响板、沙锤作为伴奏,音乐课堂中练习演奏有益于学生节奏韵律感的培养。教师可以从最基本的节奏开始教学,层层递进。学生如在练习的过程中,能用响板、沙锤表现简单的节奏,同时感受到歌曲中的音韵和节奏。通过节奏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并能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律动感,增强他们的感知听辨能力和节奏韵律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获得更愉悦的音乐体验。
小学音乐

用音乐在小学生中讲好中国故事

张红英名师工作室 2025.06.26 92
      中国民族音乐按照体裁、艺术特点等可以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等,是根植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价值认同。民族音乐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民族音乐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民族音乐是涵育时代新人的永恒主题。     用民族器乐音乐作品在课堂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通过聆听、欣赏、表演民族器乐、声乐、戏曲作品,建立从传统到创新,从传播到传承的民族文化链条。     在民族器乐作品欣赏中感知民族精神,民族器乐作品是中华儿女独有的智慧结晶,音乐教师除了帮助学生认识各种乐器,了解他们的形状,还要教会学生辨别各种乐器的音色,体会音符中流动的情感、描述的故事,如在唢呐曲《百鸟朝凤》中感受莺歌燕舞、百鸟和鸣的勃勃生机。    在民族声乐作品歌唱中获得情感共鸣。每一首经典的作品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成为文化的载体,通过音乐来表达,演绎每个民族、每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和人们的生活场景,是历史和现实的真实反映。如《茉莉花》就是一首经典的中国民歌,也是中国音乐文化的标志。《花儿与少年》等歌曲通过含蓄的表达、悠扬的旋律诉说着爱恋之情,《太阳出来喜洋洋》等作品,通过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场景的歌词和富有地域特点的去掉来表达劳动时的喜悦之情。    在民族戏曲作品中体验得到心理认同。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杂技、美术等多种门类,具有典型的地方特征。中国戏曲通过唱、念、做、打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夸张的表情与动作,演绎意义深远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了解故事梗概以后再分析戏曲音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讨论服化道具、角色在其中的作用,真正通过戏曲作品使小学生获得心理认同,进而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民族自信和家国情怀。从古老悠久的戏曲历史传统中重拾文化自信,激趣继续前行的力量。
小学音乐

指向教学评一致的小学音乐单元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张红英名师工作室 2025.06.26 77
     素养导向的表现性评价是新时代学生素养发展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评价方式。然而,不少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教学和评价的过程中出现“缺乏关联,整体性低”忽略需求,针对性弱,缺失支架,进阶性弱等问题。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通过“聚焦目标多方定位”“任务驱动,宏观整合”“立体评价,助力反馈”等表现性评价策略的探究,全面评估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发展,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    立体评价 助力反馈,表现性评价涵盖诊断、推论、反馈等环节,旨在观察并分析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展现,进而激发其学习潜能,评价过程中须阐述预期目标,并明确界定评判学生表现的准则,以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期望,并为其指明前进方向。    设计量表,关注评价针对性,在每个评价维度下细化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基于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笔者在《跳起来》单元评价中从学科素养的哥维度入手设计了本单元的表现性评价量表,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兴趣与参与度,根据音乐主题进行歌舞表演能进行二声部合唱,做到声音统一、声部和谐,辨别乐曲结构,学习并认识重音记号、舞曲、小号的等基本音乐知识。  关注过程 提升声评价综合性,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能力等方面,从而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及时给与学生反馈和指导,促进其自我反思和学习进阶。

专题活动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

衡水孙凤珠名师工作室 小学其他 1024
2023年12月28日孙凤珠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以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主办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发展研讨会(视频会议),会议自28日至29日共两天。28日上午全体成员认真聆听了柳夕浪专家的报告《实践育人的四个理念》杨培禾专家的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发展》马新瑞专家的报告《新课程方案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挑战与应对》李臣之专家的报告《综合实践的时代之问及启示》28日下午全体成员认真聆听了九位教师的说课及专家点评。谢琼专家对北京市顺义区木林中心小学刘缐老师的《探秘文房四宝——砚台》内蒙古赤峰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朱明威老师的《制作校园绿化标志牌》新疆昌吉川昌吉市第十二小学王英霞老师的《飞针走线刺绣之旅》辽宁省兴城市东辛庄小学李洋老师的《大暑之节气美食》四位教师的说课进行了点评。刘玲专家对衢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菱湖校区王琴老师的《社会公益我参与》南京金陵汇文学校王渊松老师的《班级管理我能行》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普庆校区杨丽君老师的《藏在24节气里的中草药》贵阳市观山湖区北师大贵阳附小车欣妮老师的《桥梁的奥秘》进行了点评。

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发展研究讨会

衡水孙凤珠名师工作室 小学其他 499
        为了全面贯彻二十大会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精神,以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高质量实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定于以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和基地为主办方召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发展研究讨会”。会议于12月28、29两日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

暖心送教沐人心 笃行致远共成长

衡水郑凌燕名师工作室 初中语文 717
暖心送教沐人心 笃行致远共成长——————衡水市郑凌燕名师工作室校园行(三) 冬之美,在于含蓄与深沉 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 追一程心灵之交 赴一场温暖之约 一路携手同行 只为凝聚更好的教育能量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品质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更好地促进区域教师协同发展,12月22日,“郑凌燕名师工作室校园行”走进邓庄中学,工作室领衔人、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郑凌燕老师及成员衡水市第十一中学郭丽华老师走进邓庄中学。郭丽华老师为八年级学生送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美丽的颜色》——学习批注阅读寻美、悟美。应邀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衡水市第八中学以及第十中学的老师。郭老师的课针对当下青春期学生相互攀比、盲目崇拜流量网红、明星的现状,构思了一节融德育、美育、智育为一体的新课堂模式。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次公开展示课共设计了三个活动:品读课文寻美丽,忆读课文话美丽,悟读课文说美丽。在第一个活动中,让学生们反复走进文本寻找描绘居里夫妇艰辛工作的镜头,并畅谈最打动你的镜头。接着给这些感动的细节做批注,教会学生阅读自读课文的方法,在做批注的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不畏艰辛、信念坚定、以苦为乐、献身科学的崇高品质。然后拓读居里夫人的其他材料更更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居里夫人身上闪光点和人格魅力。第二个活动回忆学过的课文还有花木兰、海伦凯勒、屠呦呦等人也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美丽,最后悟读课文说美丽,让学生说一说对美的认识,学生的思想在一个个活动中逐步升华,我们要以居里夫人、屠呦呦等人为楷模,学习她们为人类社会做贡献、淡泊名利献身科学的崇高品质和灿烂人格魅力。本课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把德育教育无声息无痕迹的渗透在各个环节中。 老师们认真聆听、书写着自己的教育随笔。  交流分享促提升  ‍ 课后是交流研讨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畅谈感悟,提出困惑,指出不足。  冬日如诗,银装素裹,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在最美的冬天,共赴一场诗意的送教。工作室将继续远航,脚踏实地,专业引领,精进不休!

倾心送教暖冬意 且研且思绽芬芳

衡水郑凌燕名师工作室 初中语文 428
倾心送教暖冬意 且研且思绽芬芳——衡水市郑凌燕名师工作室下乡送教(二)冬日暖阳万物藏,岁月沉香悦时光! 独行,不如众行。 一个人走得快,不如一群人走得远。 有一种力量叫做结伴而行, 有一种引领叫做送教下乡。 为进一步促进我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增进教师相互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师范引领和辐射作用,12月21日,“郑凌燕名师工作室校园行”走进河沿中学,工作室领衔人、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桃城区教研室郑凌燕老师莅临河沿中学为九年级学生送上了一堂精彩的作文课《作文素材从哪里来》。应邀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衡水市第十二中学的教师团队。 郑老师从五个方面对作文素材从哪里来进行了剖析:1、向自身要素材;2、到课本里挖掘素材;3、向新闻要素材;4、向自然要素材;5、向媒介要素材。郑主任引导学生从自身、课本、新闻、自然等要素寻找素材,在郑老师的方法指引、素材搭建下,学生捕捉热点、搜集资讯的能力一步步得到了提升。 认真聆听“蓄能力”‍  老师们认真聆听、书写着自己的教育随笔。    研讨感悟“聚合力”‍ 课后是交流研讨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畅谈感悟,提出困惑,指出不足。送教活动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河沿中学校长充分肯定本次活动对学校教学教研带来的积极效应,感谢郑凌燕名师工作室对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引领与示范。希望今后有更多优秀课例送到学校,以研促教,在共研共学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

订单式送教暖心助力 工作室下乡又谱新篇

衡水郑凌燕名师工作室 初中语文 541
订单式送教暖心助力 工作室下乡又谱新篇12月20日和12月21日,赵圈镇中学和河沿镇中学下乡送教郑凌燕发表于2023-12-22 15:16:10订单式送教暖心助力  工作室下乡又谱新篇12月20日和12月21日,应赵圈镇中学和河沿镇中学邀请,工作室主持人郑凌燕老师冒着严寒来到赵圈镇中学和河沿镇中学,为两个学校的九年级学生分别上了一节《作文素材从哪里来?》的作文课,初中西部教研联盟校十二中、十一中、五中学校都派老师参加了此次听课研讨活动。课后郑老师和老师们进行了现场交流,并和老师们就2024年中考备考进行了深入研讨,老师和学生们都表示受益匪浅。 此项工作是郑凌燕名师工作室订单式教研继到九中、十一中、十二中、十五中送研之后的第五次订单式送教送研活动,也是桃城区初中西部教研联盟的第二次集体活动,同时此次订单式教研活动对加快我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也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银装素裹寒意浓,名师送教辐射远

衡水郑凌燕名师工作室 初中语文 733
银装素裹寒意浓,名师送教辐射远12.月20号,郑凌燕名师工作室校园行,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在赵圈中学西校区举行。郑凌燕老师及成员郭丽华老师等一行人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郑老师执教示范课《素材从哪里来》。郑凌燕发表于2023-12-21 23:13:28银装素裹寒意浓,名师送教辐射远       为进一步推动高品质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探索工作室研修发展之路,更好的促进区域教师协同发展,12.月20号,郑凌燕名师工作室校园行,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在赵圈中学西校区举行。郑凌燕老师及成员郭丽华老师等一行人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郑老师执教示范课《素材从哪里来》。郑老师执教的作文课从五个方面对作文素材进行了剖析:1、向自身要素材;2、到课本里挖掘素材;3、向新闻要素材;4、向自然要素材;5、向媒介要素材。郑主任引导学生从自身、课本、新闻、自然等要素寻找素材,在郑老师的方法指引、素材搭建下,学生捕捉热点、搜集资讯的能力一步步得到了提升。课后郑老师针对中考研讨备考方向展开教研活动。教研中,郑老师结合前期的中考研讨会,分析了中考语文的变化,结合新课标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听课教师教研活动结束后认真写下了自己的感想:       郑凌燕老师不畏天寒地冻送教下乡,讲的是《作文素材从哪里来》。这节课是郑老师调研语文教学现状后,抓住作文教学典型问题给开出来的药方,主要是三味药材:自身、课本、新闻。在向自身要素材中,郑老师以鲁迅、史铁生、海伦·凯勒等名人大家为例,又拿中考优秀文章具体分析,让学生们真切的认识到“自身生活经历”是作文素材的一大源泉。郑老师重点讲解“向新闻要素材”,从18号积石山地震导入,讲解2008年汶川地震事件与中高考作文题的密切联系。娓娓道来高屋建瓴而又春风化雨。首次见面的孩子们竟如老相识一样,与郑老师此呼彼应和谐流畅,让人如沐春风。教研时郑老师重申语文教学要重视新闻收听,赋予作文时代感、鲜活感,从而更容易突出重围获得高分。                                                                                                       ——陈俊茶       曾经听过一句话“当语文离开了考试,便是极致的浪漫。”听了郑老师的课才知道:不离开考试,语文也可以浪漫。前者是语文教育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更加纯粹地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郑老师的课程可能让学生体会到了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面对考试的压力,语文学习依然可以是有趣和富有激情的。她在考试与浪漫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让语文教育既能够满足考试的要求,又能够保持其浪漫和美好。通过她的教学,学生们可以在应对考试的同时,也能够领略语文的魅力,感受到语文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郑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备考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语文的魅力,从而实现了“不离开考试,语文也可以浪漫”的教育境界;在帮助学生应对考试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语文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而不仅仅是应对考试。在考试与浪漫之间寻找平衡,让语文教育既有实用性,又有美感,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王辉       郑老师舒缓的语调、亲切的态度,让我真正领略了风度,在课上,郑老师给人的感觉像在聊课似大朋友一样,这群快乐的小鱼跟在大鱼后面酣畅的游啊游,游出了自己,游出了精彩。作文的素材来源于何处,是郑老师这次作文教学的主题。众所周知,眼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遭遇最大的尴尬其实不是学生不动笔,而是学生无从下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行文不免泛泛而谈,草草了事。郑老师针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课本、新闻、自然等要素寻找素材,在郑老师的方法指引、素材搭建下,培养了学生捕捉热点、搜集资讯的敏锐洞察力。作为老师,除了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学生也只有手中有素材,笔下才能有文章,心中才会有力量。让学生脑袋里有“米”,并且乐为“有米之炊”,破解学生的素材荒,是当下我们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张俊霞                               从郑老师的课堂上我深刻理解到:缺乏写作素材的原因,不是因为素材少,而是因为缺乏一双发现素材的眼睛和关注生活的内心。一切生活皆可为素材积累,一切素材皆可为作文所用。郑老师高屋建瓴、态度和蔼、语言真诚,是一堂让我校学生得到实惠的好课。随后,郑老师结合前期的中考研讨会,分析了中考语文的变化,结合新课标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是一节让我校教师获益匪浅的精彩讲座。——刘秀果写作文一直是学生头疼的事,同样作文课也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老师。今天我带着享受学习的心态听了郑老师这节精彩的作文课。郑老师执教,舒缓的语调、亲切的态度,让我真正领略了风度,在课上,郑老师给人的感觉像在聊课,似大朋友一样,这群快乐的小鱼跟在大鱼后面酣畅的游啊游,游出了自己,游出了精彩。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感到缺少作文素材,存在没什么可写的问题。听了郑老师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写作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思考和想象。向自身要素材,向新闻要素材,向自然要素材......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娓娓道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一节课收获颇多。郑老师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我不可能全部学到,但是高超的教学艺术我会用心去领悟。                                               ——邢俊荣本次名师工作室的展示活动充分体现了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点亮自己,照亮他人,送教下乡在行动。

工作室动态

沈俊喜名师工作室 3小时前 发表资源夜间飞行的秘密
孟玲飞名师工作室 9小时前 发表成果证书
孟玲飞名师工作室 9小时前 发表成果证书
袁翠莲名师工作室 10小时前 发表成果市课题
沈俊喜名师工作室 10小时前 发表资源《花之歌 》教学设计
吴爱华名师工作室 7小时前 发表文章实验室需要小心使用的试剂,你都了解吗?
孟玲飞名师工作室 9小时前 发表成果证书
孟玲飞名师工作室 9小时前 发表成果证书
袁翠莲名师工作室 10小时前 发表成果武邑县骨干教师
沈俊喜名师工作室 11小时前 发表资源《麻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