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
新课标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有什么不同?
衡水牛志良名师工作室
2024.06.25
509
新课标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有什么不同?桂建旺 牛志良工作室 公众号文章链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逐步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2022义务教育新课标也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在2022新课标中,“信息科技”一改过去长期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而独立成为了一门课程。“信息科技”课程的设立,标志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全新转型。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看似一字之差,实则为教育思维的重大变革。“信息技术”课程过度重视对技术技能的训练,我们的孩子会打字、会操作、会编程,能完成很好的作品,能获得很优秀的课程成绩。但是,这些技术技能离开课堂之后,它到底能在现实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什么具体问题?信息技术过于强调操作,如文字录入、软件的学习和操作。关注操作和知识点。培养的方向是熟练程度和技巧,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信息科技强调4大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关注数字素养和技能。培养的重点是学生面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的转变,本质上是信息科技课程从原来的技能训练走向素质培养。重视“科”与“技”并重,去知识孤岛化,所有的知识之间都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让孩子在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是2022义务教育新课标对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这四个维度奠定了我们未来要在教育中培养具有什么样素养形态的人。 ● 信息意识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 计算思维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 ●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信息社会责任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25次提到“自主可控”、5次提到“原始创新”、4次提到“原创精神”,强调信息科技课程对“促进科技创新自主可控、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信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现在的孩子将来要面对的可能是:从事现在尚未诞生的新职业解决现在尚未出现的新问题学习现在尚未出现的新知识协同现在尚未和谐的机器人因此,信息科技课程所培育的4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面对信息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
高中物理
解读:2024年广东高考物理试卷评析透露了什么信息?
衡水李健工作室
2024.06.12
452
解读:2024年广东高考物理试卷评析透露了什么信息?转自公众号:物理根据地 一、广东2024年物理试题评析 今年广东物理试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创设典型的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究情境,全面考察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在深化基础性的同时,增强应用性和创新性,有效的发挥了试卷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落实立德树人,体现育人要求。 试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科教兴国的考察素材融入其中。引导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比如说第2题以我国正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科技前沿,第9题引导关注近年来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增强科技兴国的民族自信和远大理想。将显性的考察和隐性的价值有机结合,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第二,聚焦素养考察,服务人才选拔。 试题加强以问题情境为载体渗透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评价新理念。一是加强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的考察,比如说第14题,通过文字图形和图像呈现信息,要求学生通过提取整合有效信息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突出推理论证能力的考察,比如说第15题,考察了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对分析推理和论证能力的要求较高,同时提升了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考察。三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察,比如说第12题加强了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实验能力的考察。第三,加强教考衔接,着力引导教学。 2024年广东高考物理命题更有力地引导中学物理教学。回归课堂课标,回归物理概念和规律,内化物理思想和方法,灵活运用。避免机械刷题等应试教育现象。比如说第11题考察新课标必做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第四,优化情境设计,落实课标理念。 命题关注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前沿需要,将生产生活实际应用进行抽象建模,迁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第4题,第8题,第13题,第14题,坚持从真实问题情境建构物理模型,还原知识应用和实践过程,增强了试题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综上所述,2024年广东高考物理命题依据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考教衔接,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发展素养,坚持面向未来,服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对我省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引导教学提质增效,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二、评析解读(一)评析告诉我们命题的来龙去脉 如何把握命题来龙去脉?不妨反复研读评析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把这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基本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命题的依据是什么? 2、怎样命题? 3、这份题跟以往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要这样命题? 5、以后还会这样命题吗? 笔者结合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内容,尝试回答这四个问题。 1、命题的依据:高考评价体系,课程标准。原文:依托高考评价体系(第一段),依据课程标准(最后一段) 2、如何命题:通过创设典型的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究情境来命题(第一段),简单来说就是无情境,不命题。 3、这份题跟往年有什么不同:深化基础性的同时,增强应用性和创新性(第一段) 4、为什么要这样命题:是为了发挥试题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第一段)。 5、以后还会这样命题吗:是的,因为现在国家需要大量拔尖创新人才,迫切需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模式(最后一段)。(二)与2023年对比,有何变化? 最后一段话通常有画龙点睛之功效。2023年与2024年评析的最后一段的“点睛之语”是什么呢?有无差别呢? 2023年评析(见文末附录)最后一段的点睛语是“注重通用方法”,2024年评析最后一段的点睛语是“服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为何有此改变? 在广东省委以2024年1号文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意见》可窥一二。 言下之意就是,作为一场肩负选拔功能的关键考试,“注重通用方法”还是不够的,与建设教育强省的“高质量”还不相称。扎实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以高质量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启示 物理作为科学技术基础学习的科目,必定是被重点关切的。因此物理教学要提质增效,物理试题要向应用性和创新性方向推进。从这个角度看,对广东物理高考试题而言,2024年是一个转折点。明年的试题大概率会继续延续这种风格,即《意见》中提的“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四)对评析的反思1、即便是要改变,是不是也要缓一点,这次用力着实有点猛。2、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是不是应该重点放在高校的强基计划自主招生中?(五)2025届备考借鉴意义 落实小细节是对2025届备考而言,评析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在于给后面的备考提供借鉴。 这需要从评析的四个特点中挖掘。 1、备考素材 关注我国的科技前沿 2、能力培养 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 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实验能力 实验操作能力(要求做的实验认真操作一遍) 3、关注变化 今年显著变化是阅读量大增,这个在评析中似乎只字未提,有点说不过去。 阅读理解要花费时间是有意为之还是始料未及?天晓得。三、结语 不管怎样,引导学生重视审题,高考试题情境新、文字多是趋势。如果阅读理解能力跟不上,对象界定不明,状态分析不清,模型构建不了,那就抱歉了。高校或许会说:你不是我的菜。。
高中物理
着眼基础 突出能力 彰显素养
衡水李健工作室
2024.06.12
453
着眼基础 突出能力 彰显素养▪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特级教师 屠旭滨▪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 正高级教师 惠广俊 试卷遵循课程标准,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精选试题素材,优化考查内容,合理分布梯度,试卷题型、题量、分值分布保持稳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各类人才选拔要求,发挥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引导作用。一、聚焦核心知识,着眼基础落实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概念、规律、思想方法等内容设计试题,试题素材较多来源于教材。第1题考查矢量概念;第2题考查简单的受力分析;第4题考查核反应方程;第8题考查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来源于教材内容和课后习题的有:第3题水流导光实验、第5题喷泉的喷水功率、第6题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影响因素、第17题热学题测形状不规则物块体积。考教衔接,回归教材,回归课堂,学生在答卷时有踏实感。 体现基础性的同时也适当突出综合性,考查结构化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第10题通过氢原子电子轨道示意图综合考查氢原子能级跃迁、光电效应、光的干涉、光量子理论等近代物理核心知识的理解;第13题通过线框在匀强磁场中转动和磁场均匀变化两种情景,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有效值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二、强化科学思维,突出能力考查 试题信息呈现方式多样,问题设计角度新颖,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建构物理模型,进行推理论证,突出考查在综合复杂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第15题通过磁场中套在细杆上带电小球的运动,考查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用微元思想解决变力冲量的问题;第11题呈现两个波源引起的某点振动图像,提取波叠加后的关键信息逆向推理波源情况,考查推理论证能力;第12题通过套在圆环上的带电小球在复合场中运动,考查空间立体建模能力;第18题设置滑块在圆形轨道和平板上运动的游戏情景,涉及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能量转化与守恒等规律,常见模型中突出临界条件判断,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第19题通过法拉第圆盘发电机与电动机情景,考查灵活运用能量观念解决问题,考查在新情景中建构物理模型、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三、注重应用实践,彰显素养立意 试题取材联系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设计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以致用,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例如,第2题蹬地跃起的小猫、第4题“玉兔二号”巡视器的核电池、第5题音乐喷泉等。第20题喷镀板装置,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离子在磁场和电场中的运动过程和临界条件,判断喷镀板上下表面落点位置,确定电压调节范围。 立足教材实验,引导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真正动手做实验,发展科学探究素养。第16题考查验证机械能守恒、测玻璃砖折射率、测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和多用电表的使用等实验,欧姆挡挡位的选择、重力加速度的取值等,都着重于考查是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真正理解实验原理。
高中物理
2024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题特点
衡水李健工作室
2024.06.11
500
2024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张春丽、宋诗伟、丁庆红、李宇炜、王美芹) 2024年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物理试卷延续“北京特色”的风格,保持基础题简单有新意、中档题常规有综合、难题深入但不复杂的试题风格。试卷难度适中,在结构、题型、题量、分值分布等方面继续保持稳定。试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彰显素养立意;强化基础性,突出学科本质考查,发挥正向引导教学功能;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深化关键能力考查;稳中有新,素材选取、呈现方式丰富多样,紧密联系实际、联系科技前沿,探究性强,顺应时代对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具体体现以下五方面特点:一、彰显学科特色,发挥学科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题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物理教学的价值引领,体现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试题彰显物理学科特色,激发考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体现物理学的科学本质和独特的育人价值。试题引导考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前沿,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和科技强国的社会责任感。 试题选择我国天宫空间站采用霍尔推进器控制姿态和修正轨道、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等素材凸显我国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开阔考生视野,激发民族自豪感,引导考生加强科技自立自强的民族自信心,增强科技强国的社会责任感,引导考生树立远大科学理想。试题利用2023年诺贝尔物理奖探索产生阿秒光脉冲的研究、科学家根据天文观测提出宇宙膨胀模型等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关注科技前沿发展,激发考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试题立足物理学科特点,围绕生活、科技、实验等方面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考生崇尚科学精神、提升探究素养、增强安全意识、涵养审美情趣,促进考生全面发展。第17题考查利用水平排水管排水的原理,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第15题第3小题考查水果电池的原理,第3题利用手机和轻弹簧制作一个振动装置,引导考生关注实验设计、实验制作和实验原理,提升探究素养;第12题考查加速度计的原理,第18题考查电磁枪的原理,引导考生关注科技,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发现科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寻求合理解释。第14题通过电磁学物理量之间的类比,引导考生感悟物理学科的普适性、统一性和对称性,发现物理规律蕴含的科学美。二、注重基础,突出主干,聚焦学科本质,发挥正向引导教学功能 试卷保持命题理念的总体稳定,突出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基础概念、规律以及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重视从教材中选取命题素材,引导教学重视教材、回归教材。试卷对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的基础概念、规律进行考查,既实现了教学模块的全覆盖,又实现了对主干知识的重点考查。在试题结构、内容以及考查方式上注重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引导教学落实知识的构建过程,从中领悟科学思想方法的魅力,引导教学回归学科本质,注重知识生成和能力素养提升的规律性,正向积极引导教学方式的良性改进。 例如,第3题在对生活现象观察的基础上,引导考生对理想气体气体压强、内能、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等热学主干知识全面理解,既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又凸显了对主干知识的结构化考查。再如,第4题通过飞船与空间站的运动与受力情况分析,既考查了考生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的形成,又考查了学生整体与隔离的科学推理分析能力。对基本规律、基本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基础性,对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方法的考查又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再如,第2题通过对汽车制动距离问题的求解,考查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第5题考查理想变压器工作的原理;第11题考查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空间的场强与电势分布;第17题以排污管排水为背景考查平抛运动规律,这些不仅是考生熟悉的基本物理模型,而且试题素材均源于教材,能进一步引导教学重视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对深入推进科学教育加法,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探究能力的考查以必做实验和演示实验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实验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第15题考查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等基本实验能力;第16题的第3问则是在教材原有实验的基础上以设计性任务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考查了考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还能够更好地引导教学,重视实验与思维的结合,关注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发展。 试题围绕主干知识,以设计性任务为驱动,综合考查运动主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2题以设计加速计为背景综合考查力和运动关系、闭合电路的知识;第18题以“电磁枪”为实践任务,考查力和运动、电磁感应的主干知识的综合运用;第19题以宇宙膨胀为背景,分别从力和运动、功和能的视角考查力学主干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和深化,更关注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评价,同时引导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选材丰富,情境真实,设问灵活,深化关键能力考查 试题打通课堂内外,突出真实问题情境的设计,素材选取鲜活,贴近学生实际,设问灵活,在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关键能力的深入考查,让善于独立思考、思维品质优秀的考生脱颖而出。 试题依托考生熟悉的真实问题情境,创新多样化的设问角度考查考生建立物理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如第8题研究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后的运动中空气阻力带来的影响,第10题研究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在启动、加速、匀速等不同状态下的受力、运动及做功问题,这都需要考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迁移和创新。试题注重激发考生的好奇心和动手实践的欲望,考查考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创新实验方法,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9题用手机自带的加速度传感器研究竖直弹簧振子振动,需要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并与弹簧振子的运动过程建立联系。第12题加速度计的素材虽然来源于教材,但考生需要对传感器将力学信息向电学信息转化背后的物理原理有深入理解,进而对加速度计应用于真实测量中的相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试题立意高远,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背景和研究素材,与现代科技联系紧密,通过设计不同层级的挑战性任务对考生物理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进行考查,引导物理教学中既要关注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也要重视科学素养教育。例如第18题电磁枪、第19题宇宙膨胀模型、第20题霍尔推进器等问题,形成了平缓又逐渐提升的难度梯度,在理解、推理、应用、探究等各个能力维度上进行考查,考生需要对新问题的物理情境建立清晰的认识,展示自己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物理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四、基于课标,素养立意,梯度科学,体现核心素养不同水平的考查与区分 试题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为依据,通过设置梯度合理、层次递进的问题,实现对考生核心素养不同水平的考查与区分,进一步引导教学聚焦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以制定探究能力的考查为例,第15(2)和16(1)问题,要求考生根据已有的科学探究方案,会选择和使用基本的器材获得数据,符合学业质量水平2的要求;第15(3)和16(2)问,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数据,发现特点,并形成结论,符合学业质量水平3的要求;第16题的(3)问更进一步,要求考生创新设计方案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同时应用基础的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符合“面对真实情境,制定有一定新意的科学探究方案”的学业质量水平5要求,让不同水平的考生都有能力展示的舞台,同时较好地实现试题的区分功能五、稳中有新,呈现多样,探究性强,顺应时代对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 创新人才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对创新人才的选拔甄别尤为重要。富有新意的试题对创新能力的考查与甄别独具功能,此类试题在设计上要求考生面对新颖或复杂的物理情境时,能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能发现新问题、创造性地构建新的物理模型,能应用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例如,第14题以信息存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电磁元件---忆阻器为新颖的背景,呈现方式也独具匠心,用多个物理量的比较与联系的示意图来呈现相关信息,趣味性、科学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本题要求考生能够获取并理解新信息,能通过类比推理、猜想论证等思想方法建构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的关联,进而解决新问题。 第16题的第(3)问富有挑战性,要求考生在常规利用平抛运动模型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能够创新性地利用圆周运动的模型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本题要求考生能够结合实验目的,在探究思路整体明晰的前提下,采用方便、简约的实验原则来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而得出实验结论。本题对考生的实验素养以及创新思维进行了较好的考查。 第19题基于天文学的理论---宇宙膨胀模型为背景,该模型对考生而言属于宏大、新颖的宇观模型。本题要求考生能够充分展示空间想象力,类比球体膨胀的熟悉模型,能够理解、提取和加工新颖的信息,利用新的模型并整合原有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解决问题。此外,本题的最后一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该问要求考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创新性的思考,能够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推理预测一个新的物理量---哈勃系数的变化情况,对考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查。 第20题以我国天宫空间站采用霍尔推进器控制和修正轨道为背景,试题的呈现方式既有立体化的结构图,也有平面化的截面图,营造了一个真实的、新颖的任务情境。考生需要将空间想象与仪器的物理原理、现实场景与原有的知识等整合起来方可顺利解决问题。考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以致用、实践探索、科技创新的乐趣。 综上,2024年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卷富有新时代气息,宽广融通,体现了科学性、公平性、导向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彰显了首善理念,呈现了北京风格,续写了北京品质。
高中物理
2024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评析
衡水李健工作室
2024.06.11
494
呈现北京风格,续写北京品质 ——2024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评析北京市教育考试院一、 命题理念 北京市2024年等级考物理卷命题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综合考虑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命题总基调,在全面梳理北京市二十年自主命题经验成果基础上,追求命题理念与思路在“守正”中“创新”,力求全面发挥试题的选拔功能和导向作用,形成教考育人合力,巩固北京市教考协同育人局面。(一)守正:筑牢北京卷特色,夯实创新基础 北京卷经过二十年自主命题探索,已经初步形成比较成熟的命题思路和稳定的北京特色。2024年物理卷命题继承了自主命题以来尤其是等级考命题以来的实践经验和优秀成果,在继承中求发展。 依据课标教材。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坚持把教材作为试题情境或者设问角度的重要来源,全卷近半数情境来源于教材正文或者课后练习题。 突出科学思维。通过基于整体知识结构的具体知识建构过程和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过程的试题设计,实现对考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的全面考查。以模型建构为例,全卷共有10多道试题,涉及类比、守恒、量纲等丰富的物理学思想。 侧重学习能力。始终关注对考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如考查考生对阿秒光脉冲、忆阻器、宇宙膨胀模型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实验探究。一如既往地突出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通过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实验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评价考生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全卷涉及实验探究情境的题目共7道,约占总题量的三分之一。 稳定试卷风格。试卷风格稳定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教学导向功能,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自等级考命题以来,在试题内容分布、素材选择、问题设计、难度结构等方面一直保持稳定。(二)创新:继承中发展特色,聚焦国家需求 在继承北京卷特色的基础上创新命题思路与策略,是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 强化科学实践载体。进一步增加日常生活实践、学生探索学习实践、科学研究实践作为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通过控制科学实践情境的新颖、复杂、结构化程度,设计试题的难度;通过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的具体表现,测评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试卷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探索宇宙演化规律等科学实践活动为载体测评学业质量水平。 探索创新思维测评。在考查新课标明确规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基础上,加强对规定实验的新方案创新设计考查。如实验试题汲取物理学史中的素材,考查考生对传统学生实验的深入理解和创新设计能力,是创新思维测评的有益尝试。 优化试卷难度梯度。在保持试卷整体难度稳定基础上,优化难度结构,调试学生考试心态,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一是保持总体难度结构的合理,满足等级呈现成绩相应的成绩分布要求;二是优化部分试题的难度设计,整卷呈现先易后难,逐层深入,逐步递进的难度设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感。二、 试题特色(一)以丰富的试题素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试题选择科技前沿、宇宙探索、知识发现等领域素材,引领学生通过了解科技前沿成就、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知识发现中的科学过程与方法,涵养正确价值观念。如“忆阻器”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概念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任何概念都处于系统化知识结构之中。“宇宙膨胀模型”引导考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在宇观尺度正确认识宇宙。“霍尔推进器”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家重大科技发展和技术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认识、理解并构建国家航天技术的简单图景。(二)以真实的科学实践承载能力全面考查 试题以真实的日常生活、科学家的探索实践、学生的学习探究等丰富科学实践,承载对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实践能力、科学本质等学科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全面考查。“气泡上浮”要求考生通过科学推理对小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做出判断。“电磁枪”要求考生对“暂态过程”进行分析,并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导体棒的运动过程。“水果电池”则要求考生在理解测量原理的基础上,理解实验探究中数据处理环节使用的新方案。(三)以多样化设问角度展现能力发展水平 通过基于问题情境的多层次设问和问题解决思路的多角度设计,区分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发展水平。“物体上抛”要求考生从运动、相互作用、动量、能量多个角度分析,“安检传送带”则从物体的运动、受力和功能转化多层次设计问题。(四)以挑战性设计性任务突出创新素养测评 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新颖任务情境中展开创新思维和思考,考查学生的创新素养发展水平。“利用弹簧设计加速度计”把加速度这个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压表两端电压这个电学量,通过基于设计原理的问题设计,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宇宙膨胀模型”通过类比建立各种表象不同的物理规律的内在关联,考查考生对复杂问题的简化、抽象和建模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建构的宇宙膨胀模型和哈勃定律,体会物理学家的研究思路。三、 教学导向 导向教学的关键和核心是育人理念的传导和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长期坚持。2024年北京等级考物理学科命题,在全面了解学情、适应教学现状的同时,根据北京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和考生的能力特点,针对性导向教学。 一是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看待教学。通过试题引导学生在完成科学实践任务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如以我国空间站的霍尔推进器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科技前沿,树立民族自信心;以宇宙膨胀模型为背景,引导学生学习哈勃定律等新知识,增加学生对宇宙起源的认识,丰富学生的宇宙观。 二是从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视角审视教学。减轻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才能增加对学生基础知识理解的深度及其结构化,才能增加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内容,才能引导学生在完成真实的科学实践任务中培养其好奇心和探求欲,塑造其科学家精神。2024年物理卷侧重核心概念理解及其结构化,选择设计性、开放性、挑战性任务,设计多角度、多层次问题,引导一线教学实践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三是以创新人才培养统领物理教学实践变革。2024年物理卷通过对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教学注重建立不同模块内容间的联系,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夯实创新思维培养及形成的基础。通过考查学生在完成真实的科学实践任务中经历发现、建构、设计、解释、论证等高阶思维过程,引导教学以明确的科学实践任务驱动物理学习并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不考竞赛题改编、不考普通物理下放等策略引导教学摒弃与创新人才培养不匹配的教学行为。
高中物理
2024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衡水李健工作室
2024.06.11
407
2024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4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素养立意,强化物理观念考查,引导学生夯实知识基础: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实验考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升人才选拔培养质量,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一、注重物理观念考查,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物理观念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2024年高考物理全国卷注重物理观念的考查,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试卷注重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生产生活设计情境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做中学、用中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标卷第14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的x-t图像和v-t图像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图像是描述物理规律的工具,把握物理本质,辨析真伪;新课标卷第15题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为背景鼓励学生关注新时代我国重大科技发展成果,在以国之重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强调了物理学基本规律在前沿科研中的重要应用,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物理知识的学习:全国甲卷第16题以嫦娥六号开启人类首次从月背采样返回之旅为情境展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伟大成就,增强科技自信自立,激励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新课标卷第17题以三位科学家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为背景,展现不同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新课标卷第20题以近年来兴起的电动汽车的动力回收原理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物理模型理解生产实践中的高新技术,建立起用物理知识理解现实生活的桥梁。新课标卷第21题介绍了常用于四冲程柴油机上的狄塞尔循环的主要过程,考查学生对循环过程中能量守恒和转换的理解:全国甲卷第20题将物理知识与蹦床”运动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卷第24题通过对高层楼房运送重物这一过程建模,考查学生对力的平衡和机械能守恒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估算能力对物理研究非常重要,新课标卷第16题以太阳系外一颗红矮星的行星的观测参数为背景,考查了学生的估算能力。二、注重科学思维考查,引导培养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2024年高考物理全国卷更加注重科学思维的考查,结合物理学科特点,通过丰富试题的呈现形式、转换问题的表征方式、改变试题的设问角度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建构物理模型,开展科学推理和论证强化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服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 新课标卷第26题运用对学生而言新颖的表征方式描写物理状态,要求学生通过速度坐标系获取粒子的运动信息,建立粒子速度空间和运动空间的关联,建构正确的物理图景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全国甲卷第18题通过给出点电荷电势的表达式,考查学生获取新知、结合学生已学的物理规律进行推理的能力。全国甲卷第21题设置半开放性问题情境,在不清楚受到的各力大小关系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分析线框以不同速度进入磁场中的运动情形,需要正确提取图像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各种可能的运动情况,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利用关键信息推理论证的能力。三、注重科学探究考查,引导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有助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024年高考物理全国卷注重科学探究考查,引导学生经历实验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做到学思结合,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全国甲卷第22题以物理概念建构过程中的演示实验为素材,设置电梯中的超重和失重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基本仪器的使用,鼓励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形成对物理概念的正确认识。全国甲卷第23题以电阻型氧气传感器定标为背景,学生需要将陌生实验与熟悉的伏安法测电阻进行结合,考查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实验数据的获取与处理,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实验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引导教学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第22题要求学生说明实验中用小球落点与0点的距离来代替小球水平飞出时速度的依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验设计中的原理新课标卷第23题要求测量待测电压表的内阻,从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器材选择、基本仪器使用、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了全面考查,引导学生做好基本实验,提升实验能力。
高中物理
2024年高考命题特点
衡水李健工作室
2024.06.11
432
2024年高考命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试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考试的育人导向。高考命题扎实推进考试内容改革,注重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引导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服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其特点总结起来归纳为三个“坚持”。第一,!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今年高考命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充分发掘各学科的德育内涵。试题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夯实学生思想根基;加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中蕴含的道义力量、信念力量嵌入学科内容,引导学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和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强化引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五育并举,深入挖掘试题素材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第二,!坚持考教衔接,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发展素养。今年高考命题深入调研教情学情,加强与高中教育教学的衔接,积极推动教考评一体化,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和协同育人功能。在夯实知识基础方面,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设计命题内容,引导中学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聚焦高校人才选拔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打牢发展的根基。在考查关键能力方面通过优化考查内容、丰富题型考查功能等途径,注重考查支撑学生未来成长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关键能力,有效鉴别学生发展潜质;在突出素养导向方面,紧扣时代发展,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第三,!坚持面向未来,服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高考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一环。今年高考命题加强科学兴趣引导,通过展现国家科技发展成果、加强科学实验考查等方式,鼓励学生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引导他们崇尚科学,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加强思维品质考查,通过优化试卷结构,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思考同时通过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设问角度,拓展思维考查的空间,强化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考查,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增强试题的开放性设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破除唯一标准答案的束缚,在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深入探索的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
高中化学
化学实验中的晶体洗涤大有讲究
衡水吴爱华名师工作室
2024.01.11
1020
化学高考试题中,经常涉及对所得晶体或固体残渣进行洗涤,洗涤大有讲究,要考虑几个方面,如:为什么要洗涤?用什么洗涤?怎样洗涤?怎样证明已经洗涤干净?等等。 一、关于洗涤的目的 关于晶体或残渣为什么要洗涤,即洗涤的目的,常见有:①除去杂质:除去晶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②提高产率:洗涤过滤所得到的残渣,把有用的物质,如目标产物尽可能洗出来。③防止污染环境:如果滤渣表面有一些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或CN-,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往往对残渣进行洗涤。 例1(北京卷改编)以富含硫酸亚铁的工业废液为原料生产氧化铁的工艺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I从废液中提纯并结晶处FeSO4·7H2O; II将FeSO4溶液与稍过量的NH4HCO3溶液混合,得到含FeCO3的浊液; Ⅲ将浊液过滤; Ⅳ用90℃热水洗涤沉淀,干燥后得到FeCO3固体; V煅烧FeCO3,得到Fe2O3固体。 已知:NH4HCO3在热水中分解。 问题:IV中为什么要用热水洗涤? 解析:FeSO4溶液与稍过量的NH4HCO3溶液混合,在得到FeCO3的浊液里含有杂质离子SO42-和过量的NH4HCO3,由于NH4HCO3在热水中会分解,这样就除去了NH4HCO3,另外也可除去SO42-。所以,答案为:可以除去可溶性的杂质SO42-和NH4HCO3。 例2(江苏题):钡盐行业生产中排出大量的钡泥[主要含有BaCO3、BaSiO3、BaSO3、Ba(FeO2)2]等。某主要生产BaCl2、BaCO3、BaSO4的化工厂利用钡泥制取Ba(NO3)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问题:上述流程中洗涤的目的是 。 解析:钡泥加入稀硝酸后BaCO3、BaSiO3变为Ba2+、CO2气体、H4SiO4(或H2SiO3)沉淀,BaSO3转化为BaSO4,Ba(FeO2)2转化为Ba2+和Fe3+,加入沉淀如BaCO3,可控制溶液的PH=4~5,把Fe3+转化为Fe(OH)3沉淀,接着加入Ba(OH)2可把少量的HNO3转化为Ba(NO3)2,这里洗涤的目的是把滤渣表面的硝酸钡除去,防止污染环境,这是标准答案。笔者认为把洗涤液又加入到初始的溶液中,相当于残液又被利用,提高了原料钡泥的利用率。所以,最佳答案为:减少废渣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原料钡泥的利用率。 二、关于洗涤的试剂 对于用什么洗涤,我们经常可以用以下几种:①蒸馏水;②冷水;③有机溶剂,如酒精、丙酮等;④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一般经常用的洗涤剂是蒸馏水,如果用其他的洗涤剂,必有其“独特”之处。用冷水可适当降低晶体因为溶解而造成损失。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洗涤的好处常见有:可以降低晶体因溶解而造成损失,可以除去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和水分;酒精易挥发,晶体易干燥。注意:有特殊的物质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可以采用热蒸馏水洗涤。用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可以使因为溶解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例1(江苏题):硫酸亚铁(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实验室通过下列实验由废铁屑制备FeSO4·7H2O晶体:①将5%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用水洗涤2~3遍;②向洗涤过的废铁屑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50~80℃之间至铁屑耗尽;③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④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化学论文化工论文,用少量冰水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⑤将制得的FeSO4·7H2O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口瓶中,密闭保存。 问题:实验步骤④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冰水作为洗涤剂,应该从两方面来说明。首先它是水,可以将某些可溶性的杂质溶解而除去;其次,要说明作为冰水温度低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为:洗涤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用冰水洗涤可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 例2(苏州调研)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按下列流程进行制取摩尔盐[(NH4)2SO4·FeSO4·6H2O]的实验: 问题:反应Ⅱ后的溶液经蒸发等操作所得固体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解析:由于莫尔盐属于无机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乙醇中,用乙醇洗涤可以降低莫尔盐因为溶解而造成损失;其次,由于水易溶于乙醇,用乙醇可以除去水,并把可晶体表面的杂质“冲走”;另外,酒精易挥发,很容易使晶体保持干燥。参考答案为:可降低莫尔盐因为溶解而造成损失;可除去表面的水分和一些杂质;酒精易挥发,晶体容易干燥。 三、关于洗涤的方法 洗涤的正确方法是:让过滤后的晶体继续留在过滤器中,加洗涤剂浸没过晶体,让洗涤剂自然流下,重复2-3次即可。注意点:在洗涤过程中不能搅拌,因为滤纸已经很润湿,如果搅拌就很容易搅破滤纸,这样晶体会淋失,从而造成晶体损失。 例题(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D.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0mol·L-1NH4Cl溶液的PH=5.2 解析:此题易选C,其实C是错误的,因为洗涤沉淀时是不能搅拌的。A中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A错;D中广泛PH试纸只能测到整数,D错;正确答案为B。 四、关于洗净的标志 对于洗涤干净的标志,可以采用物理方法,也可以化学方法。如果可溶性的杂质的水溶液有颜色,可以直接通过观看最后一次洗涤液是否有颜色化学论文化工论文,如果显无色,说明已洗涤干净,反之没有洗涤干净;对于含Na+、K+的可溶性杂质可以通过焰色反应来鉴别,从而判断有无洗涤干净;对于用物理方法无法判断的,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来判断。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来做实验。 例1(南京):富马酸亚铁(分子式C4H2O4Fe,结构简式)是一种可限量使用的铁强化剂。下图为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取富马酸亚铁的流程图: 问题:操作Y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判断该操作中“洗涤”富马酸亚铁产品已洗净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解析:富马酸亚铁表面的可溶性杂质离子有Na+、SO42-等,可以从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Na+或SO42-来设计实验。参考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已洗涤干净。 总之,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如洗涤,多思考几个为什么,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实验技能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高中化学
实验室器具可以用来吃东西吗?
衡水吴爱华名师工作室
2024.01.11
632
在实验室呆久了,许多人都会麻痹大意,慢慢养成了在实验室吃东西的习惯,比如:(以下图片,均为反面教材,图片来源于网络,请勿模仿!)01、用烧杯喝茶02、用烧杯煮方便面03、用烧杯冲咖啡04、用烧杯吃黑芝麻糊05、用烧杯喝煮粽子06、用烧杯煮汤圆07、用烧杯煮鸡蛋也许你觉得用实验器具喝水吃东西是一件很酷的事,但殊不知,在实验室吃东西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一旦养成在实验室饮食的习惯,就算这次没喝到烧杯里不该喝的东西,下次也许也会喝到试管里的液体,这才是最致命的。你永远无法保证这些器具原来盛装过什么,尤其是实验室里流转出来的,你以为你洗刷干净了,但残留不是白给的,有毒有害化学药品致死计量也不是白算的。你也永远无法保证,边吃边接电话、看电视剧、甚至做实验时,会不会误食什么有毒的化学品。再举几个血淋淋的案例,希望能帮助一些人改掉实验室吃东西的坏习惯:1、实验室误食了酚酞2、 实验室喝咖啡直接致死知乎用户:毕业以后好多年,逛化学贴吧,猛然看到一吧友妹子因为用烧杯冲咖啡,死了!是的,你没看错,死了!喝过咖啡后呼吸衰竭,进医院抢救,重症监护室待了几天,还是去世了。原因是那个烧杯刚做过实验,装过氯化钡溶液,没有清洗干净有残留,钡离子毒性非常大,致死量为0.8~4.0 g。3、实验室误食硫酸知乎用户:来说一个我们主管说的故事,他以前在国有企业,当时的管理没那么严谨,实验室经常有人把水杯带进去,最后演变成很多人开始用烧杯喝水,然后有一天,一个同事刚配了硫酸放在一边冷却,顺便倒了杯水放在旁边,因为中途有事出去了一下,回来后拿起烧杯就喝了起来,可悲的事情发生了,他拿错了烧杯了!他拿起了配硫酸的烧杯,然后一口没喝完,呼吸道当场就被烧伤了,还很严重!4、还有一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有误食氢氧化钠食管直接被烧烂的,有十多年不能进食的,生命只能依靠水、牛奶等液体勉强维持。就像门捷列夫所说的:如果你今天在实验室里喝了一口饮料,那总有一天你会不小心喝一口丙烯酰胺。遵守规则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负责。课例展示234化学与生活107课例展示 · 目录上一篇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下一篇化学实验中的晶体洗涤大有讲究